“互联网+”技术在输变电工程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论文_林海天,郑志伟,唐琼花,韩旻,李玮

“互联网+”技术在输变电工程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论文_林海天,郑志伟,唐琼花,韩旻,李玮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福安市供电公司 福建福安 355000)

摘要:近年来,德美等发达国家陆续提出工业4.0、工业互联网等战略,我国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中国制造2025”,其本质都是新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推动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创新。技术及其应用日趋成熟,创新驱动作用十分明显,为电网建设业务创新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广泛应用定位技术、BIM技术、移动技术、物联网技术等“互联网+”技术,优化提升电网建设管理水平,促进专业内部业务应用深度集成及各专业间横向协同,可持续提升电网建设“自动化、信息化、互动化、智能化”水平,支撑电网建设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BIM技术;定位技术;输变电工程管理

引言:互联网+大数据是现如今各行各业持续进步所必不可少的关键信息来源地,与此同时对于提升企业的效益也具有非常好的促进效果。特别是在变电设备的检修上,互联网+大数据不但能够带来完整的信息技术条件,而且还可以给检修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带来非常好的技术支持。

1概述

通常来说,“互联网+”指的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然而其实这并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它是通过信息通信技术与互联网平,使得互联网跟各个传统行业进行有机的、深度的结合,进而形成崭新的发展系统。微信公众平台是互联网下一代信息共享以及沟通的关键工具,它能够给他们的检修工作提供更多更加便捷的用处;大数据通常指的就是通过多元形式从多种渠道采集而来的巨大数据组,就检修专业而言,它具体包含设备数据、运行规定、技术标准、厂家技术以及技术规范等等。

2系统的架构设计

变电运维互动培训系统架构设计思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互动培训终端应用将强调面向大众;其次,互动培训终端应用功能模块需要改进。整个变电运维互动培训系统主要分为3大模块:互动培训终端应用、互动培训系统后台数据源子系统(DataAdmin)以及互动培训系统个性化配置子系统(ConfigureAdmin)。终端应用向后台数据源系统发送HTTP请求,后台数据源系统返回JSON格式的数据,同时从个性化配置系统获取数据显示的格式,将互动培训数据配置信息展现于移动设备上。后台数据源系统以及个性化配置系统都是用JAVA软件开发的Web系统,主要为终端应用提供数据、图片和游戏内容。

3“互联网+”技术在输变电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3.1 BIM 技术应用

1)进度管理方面(1)利用 BIM 技术关联工程施工进度计划,通过动画方式模拟进度计划安排情况合理制定施工计划,优化使用施工资源以及科学进行场地布置,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控制,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提供质量。可视化展现工程建造过程,联动展示进度与场地布置、作业空间情况,同步动态模拟人工、材料、机械等资源投入。解决目前传统进度管理形象化欠佳,可视化程度低等问题。

(2)利用 BIM 可视化展示不同进度控制节点及工程各专业的施工进度,跟踪与检查进度偏差,利用可视化模型提高进度协调效率。结合不同进度节点资源需求,基于进度偏差与资源限制,自动进行施工进度分析预警。

2)质量管理方面

(1)利用 BIM 模型,提前把工程中采用的标准工艺在模型中进行精细化构件层级关联、并标识,说明与展示标准工艺做法要点及相关图片信息,用以可视化施工指导。

(2)利用 BIM 模型可视化技术,将现场发现质量问题在模型中定位并跟踪,并随时汇总查验。

3)安全管理方面

(1)利用 BIM 模型,依据相关制度预先进行安全风险预估与分级, 并将模型与工程风险进行关联,对于识别出的三级及以上安全风险在模型中重点标识,并根据实际工程进度自动推送相关作业风险。

(2)利用 BIM 可视化实时展示不同部位安全检查记录详细信息并按施工构件分类对安全问题进行汇总并形成报告。

4)技术管理方面

(1)利用 BIM 可视化模型进行技术问题协调,并实现模型与工程图纸和施工方案的精确关联,方便工程现场快速调出与查阅, 辅助便捷化技术应用。

(2)利用可视化模型进行设计意图说明与多方交互,通过参数化进行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通过模型标注记录会审意见,跟踪图纸整改情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利用 BIM 模型的可视化技术,将发生设计变更的模型进行前后对比,进行形象化变更方案讨论和比选,并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可视化交底。

3.2 物联网技术应用

1)进度管理方面

(1)利用视频监控技术实时查看工程现场实际开工建设及投产情况,有效遏制现场工程实际施工与上报情况不一致情况的发生。

(2)利用二维码或 RFID 技术对工程实物建立资源“身份标识”, 实时查看工程实物构件施工进度情况。

2)安全管理方面和物联网方面

充分利用智能视频监控技术、传感器技术辅助现场安全管理,具体实现如下。

(1)利用智能视频监控自动识别工程现场未带安全帽、高空作业未系安全带、违规进入告警区等安全违章行为并进行抓拍、同时对工程现场烟火烟雾、人员数量、区域范围进行智能识别,提高安全管理智能化。

(2)利用通道摄像头与闸机进出联动,通过人员进出场记录与摄像头人脸识别对人员真实性进行自动判断。

(3)利用二维码或 RFID 技术对特种作业人员或机具进行身份标识,通过移动终端对人员或机具进行扫描,确保特种作业人员资质合格或特种作业机具按时检验。

(4)利用传感器技术(如高大支模变形监控设备、深基坑监测设备、塔吊运行监控设备)实现工程环境与施工过程参数与指标监控,辅助进行工程项目安全管理。

3)质量管理方面

利用二维码或 RFID 标签对工程实物建立资源“身份标识”, 将工程实体施工过程中遵循的标准工艺及对应质量通病进行信息注入,在施工过程中,施 工 管 理 人 员 随 时 可 通 过 移 动 终 端 对 二 维 码 或RFID 标签进行扫描获取施工作业指导

3.3 云计算应用

综合管理方面。利用云计算技术可以在推进电网工程建设资源整合, 实现资源共享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1)利用“云技术”进行施工作业中固有风险及重大危险源异地实时推送及预警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利用云计算技术,对施工活动中有重大安全风险因素的作业进行及时预警,同时提供防控措施。

2)利用“云技术”进行标准工艺异地实时任务推送及跟踪管理,在建设过程中利用云计算技术,自动给出每一步工作需要遵循的标准工艺。

3)利用“云技术”通过集成和调配现有施工、设计、监理、质量控制、以及材料供应等企业资源,并且将现有分散的、自成一体、和本地化的网络平台转变为一个有具体网络运营环境、 网络服务系统、网络操作系统组成的强大的、统一的云计算平台,对各个施工企业的资源汇总,并形成电网工程建设行业的管理体系和资源共享空间,实现各企业资源共享,杜绝企业之间的资源浪费和重复。

3.4GIS/定位技术应用

安全管理方面。利用定位技术将人员与定位设备进行一对一绑定。通过定位设备对作业人员进行实时定位跟踪,对作业人员临近带电区、危险作业区或违规跨区作业进行及时告警。

结束语:通过更好的融合互联网+的网络运行模式进而制定出更加高效的运行管理制度,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数据处理方案的具体规划效益,最后更加充分的发挥互联网+大数据在变电检修当中的具体作用,不断推动我国电力行业长久 、可持续发展,推动我 国社会经济的持续进步。

参考文献:

[1]宋延.输变电设备智能状态监测系统[J].科技与企业,2013(24):409-410+413.

[2]茹昉聪,朱春晓.输变电企业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24):240-241.

[3]李莉.电力系统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分析[J].贵州电力技术,2013,16(12):23-24.

[4]王家兴,余立峰.基于ERP系统的输变电设备备品备件信息系统的研究应用[J].河南科技,2012(24):60.

[5]刘正梅.关于输变电设备检修方法的研究[J].电子世界,2012(24):55-56.

[6]余长国,刘航,魏钢.输变电设备红外热成像自动识别及故障分析系统[J].四川兵工学报,2012,33(12):108-110.

论文作者:林海天,郑志伟,唐琼花,韩旻,李玮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2

标签:;  ;  ;  ;  ;  ;  ;  ;  

“互联网+”技术在输变电工程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论文_林海天,郑志伟,唐琼花,韩旻,李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