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战略供应商选择_供应商关系管理论文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战略性供应商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略性论文,供应链管理论文,供应商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当今,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和企业竞争环境的不断加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已经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相关研究表明,建立“双赢”(win-win)SCM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选择敏捷的、有竞争力的和相容的供应商[1],而对供应商综合实力进行正确地评价又是实现优化选择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的关键,同时对提升整条供应链的竞争实力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于供应商选择与评价的研究,目前在国内外已形成一些较为成熟的理论,主要集中在供应商选择准则和供应商选择方法两个方面。Dickson G.W在1966年提出的 23项供应商绩效评价准则[2],Weber等人在Dickson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自1967年至1990年供应商选择领域的出现的74篇文献[3],Symtka and Clemens提出风险、企业需求以及可衡量的成本因素三项评估准则[4];在供应商选择方法方面,Weber认为,供应商选择方法主要有三类:线性加权法、数学规划模型、统计和概率方法[3],Luizen de Boer认为应将供应商选择方法按照供应商选择过程加以分类[5]。国内关于供应商的研究主要有林勇等人提出的构建3个层次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6],郭耀煌等用层次分析法对供应商质量、价格、技术能力和可靠性四个指标作为评价准则[7],许淑君等人对供应链企业间信任机制进行了研究[8],何红等人认为我国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大多是简单的买卖关系,相互间缺乏有效的联系与合作[9],蒋洪伟等人建立了供应商选择准则并对研究方法进行了研究[10]。然而,现有的研究至少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不够全面,针对性不强,缺乏对战略性供应商的系统研究;二是对战略性供应商选择评价缺少系统的考虑,较少考虑双方长期合作的战略因素。

二、战略性供应商

在供应链环境下,选择供应商是为了增强供应链整体的竞争能力,因此,供应商选择问题比传统条件下更为重要。可以说,在今天激烈的竞争条件下,没有满意的供应商就不可能生产出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供应链环境下,购买方不仅对产品本身的属性——质量、交货、价格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对供应商的战略、运营、合作声誉及信息系统的建设都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供应商在供应链中的增值能力和竞争力,将供应商划分为以下几类(如图1)。纵轴代表供应商在供应链中的增值能力,没有增值能力的供应商在供应链中没有任何价值;横轴的竞争力指标主要指供应商与其他供应商的差别,例如设计能力,灵活性,项目管理能力等。

图1 供应商的分类

在实际运作中,可根据不同的目标选择不同类型的供应商。对于长期目标而言,要求供应商具有较高的增值能力和竞争力,因此需要选择战略性供应商。战略性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和服务非常重要,价值较高。此类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对采购方的产品和运作流程有较大的影响,产品和服务的设计争对具体采购方,具有高度个性化和独特化。这类供应商数量较少,供应商转换成本高,适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战略性供应商与传统供应商不同,传统供应商关系的首要目标是使购买的产品和服务价格降低到最低限度,买方必然在供应商之间引起价格的竞争并通过在供应商之间分配采购数量来对供应商加以控制,与供应商只是短期的合同关系。而建立战略性供应商关系则强调企业凝造自己的核心能力去和其他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每一个企业都集中精力去巩固和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和核心业务,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做好本企业比竞争对手更擅长的关键业务。同时,加强供应链企业间的战略合作,深入地进行各种信息的充分共享,企业间取得最广泛的共识,以取得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三、战略性供应商选择评价指标

对供应商综合能力的评价原则上应能科学、全面、客观和公正地反映其真实的内涵和水平。供应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核心企业对供应商进行评价的标准和依据,是全面反映企业本身和环境的复杂系统不同属性的指标。不同行业、企业、产品需求、不同环境下的供应商评价标准是不一样的,所以企业要选择供应商,就必须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综合评价指标,选择与核心企业具有战略兼容性、紧密合作并可以提高生产力和附加价值,改善企业获利能力的供应商。综合国内外各种文献并考虑企业核心能力、战略性供应商的敏捷性和长期合作性等选择的标准因素,本文从产品角度、组织角度和合作能力角度三个方面来评价战略性供应商,建立指标体系如表1。

表1 战略供应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质量系统:是供应商有效控制质量,持续改进质量,满足核心企业需求的基本要求,包括产品合格率,质量认证情况、全面质量管理情况等。产品质量系统是核心企业选择战略供应商时最关注的指标。

2.产品价格:不仅包括采购价格,还包括处理该产品(如抽检、分拣、包装、运输等)支付的各种变动费用。对于战略性供应商,还应该考虑价格的稳定性和持续下降能力。产品价格是选择供应商的重要依据。

3.供货能力与柔性:包括按合同及时交货的能力,交货期,时间柔性,数量柔性和品种柔性等,反映了供应商供货保证能力的高低,是选择战略性供应商的重要评价因素。

4.研发与生产能力:是指供应商的技术研发能力与速度、对新技术的应变能力、对制造商流程变化的适应程度、当前设备和生产状况、品种柔性等。这些指标不同程度地反映了供应商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制造生产等情况。

5.创新与学习能力:产品技术创新包括产品开发能力、产品变更反应速度、产品设计弹性,员工个人技术创新包括员工技术训练、对异常状况的应变能力等指标。创新与学习能力反映了供应商不断创新并保持其竞争能力与未来发展势头以及不断成长的能力,战略供应商良好的创新与学习能力对整条供应链的成长有着促进作用。

6.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资产周转率等。企业财务指标中含有大量信息,能反应企业的经营状况,对供应商财务状况进行正确的评价是选择战略性供应商的必要程序。

7.售后服务水平:包括服务承诺的履行情况、服务人员素质与态度、问题解决得及时性和技术服务水平等。售后服务水平是企业选择战略性供应商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有时售后服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8.素质与资信:包括企业的规模、信誉、人员素质、管理水平、装备水平以及在行业中的地位与声望等。一个信誉高、发展前景广阔的企业,是选择战略性供应商的首选目标。

9.信息化水平:包括信息系统软硬件水平、信息系统的集成能力、信息系统的使用与维护水平、信息的正确性、及时性、有效性等。信息化水平是供应链各成员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意见、统一管理、互相协调的保障,是战略性供应商选择的必要因素。

10.合作兼容性:包括战略观念与经营理念的兼容性、信息系统兼容性、管理水平的兼容性和企业文化的兼容性等。这一项指标反映了两者合作的可能性及合作的程度,对于合作兼容性好的供应商来说,它能迅速融入供应链,为采购方提供更好的服务。

11.企业环境:好的发展环境能使企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包括企业竞争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经济技术环境、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该项指标也影响着企业其它方面的评价。

四、战略供应商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一)确定评价指标集

五、结语

本文对供应链环境下战略性供应商选择进行了研究,通过供应链环境下供应商长期合作关系进行了分析,建立一套综合的供应链环境下战略性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从供应商产品、组织和合作能力三个方面着手,建立了一个由3个一级指标和11个二级指标所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比较详细全面地反映了战略性供应商选择的综合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模型。该方法可以有效地处理那些难以完全用定量方法处理的指标,方便参与评判的专家作出合理的判断,同时能消除评价时人为因素影响,保证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一种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评价方法。

标签:;  ;  ;  ;  ;  ;  

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战略供应商选择_供应商关系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