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流行性感冒的防治优势及RCT研究概况论文_吕尚锋1,赵旭东2,林霞3,修志华1

中医药对流行性感冒的防治优势及RCT研究概况论文_吕尚锋1,赵旭东2,林霞3,修志华1

(1烟台市芝罘区黄务中心医院 山东烟台 264000)

(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威海市中医院 山东威海 371000)

(3滨州医学院 山东滨州 256603)

【摘要】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行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而目前西医诊治其尚没有理想的抗病毒药物和方法。中医药在防治流感的研究中,显示出独特优势。进入21世纪,循证医学已成为全球医学界公认的对指导临床决策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的一种科学方法。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推广,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作为公认的临床干预性试验的金标准,也是评价中药疗效及安全性等最符合要求的研究方式。中医药对流感的多中心、随机、盲法对照研究已成为中医外感热病领域新的研究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中医防治流感的有效性,这对于中医的国际化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随机;盲法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35-0145-03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流行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也是一种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4]。典型的临床症状为:高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症状较轻。一般冬、春季节为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常见。近十年世界范围爆发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甲型H1N1流感、H7N9型禽流感对世界人民身体和财富造成的危害都在提示医务工作者有效防治流行性感冒的迫切性和有效性。

1.中医对流感诊治规律的认识

在历代中医古籍中,并无“流感”这一词汇,但该疾病的临床症状常见于《内经》、《伤寒》等文献中。在《诸病源候论》一书中就提出:“夫时气病者,此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者。”故归 纳之,时邪的特点多表现为病情比较突然、来势比较凶猛、传染性极强,所以称之为流行性感冒,病情变化多、传染速度快,具有急速、燔灼的特点,并且容易出现热毒炽盛,易伤津、扰神、动血、生风等症状。在中医学中,流行性感冒相当于“时行感冒”,属于中医外感热病的范畴[5]。

2.中医药防治流感的优势

西医对于流感的认识和治疗是以“根据病情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确定治疗场所;在发病48小时内尽快进行抗流感病毒药物的治疗;避免盲目使用或不恰当的使用抗菌类药物;“合理的使用药物”是治疗的基本原则[6]。现如今常见的抗流感药物存在这很多问题,比如耐药性、副作用、起效慢等,并且新种类的药物研发时间比较长,临床使用速度明显的慢于流感病病毒的变异速度。另外,防治流感的主要方法还是注射流感疫苗手,但是流感病毒的变异以及人口免疫的变化给疫苗的效果带来了许多影响[7],进而导致人群的免疫效果较差。而中医药在治疗外感热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在抗战SARS中,中医药的成功介入和低廉的成本都显示了中医药在防治流行性病毒领域具有优势[8]。

中医治疗流感的优势[9]主要体现在:早期干预,截断病程进展;明显改善或减轻症状;缩短发热和住院时间;促进病情平稳过渡,减轻后遗症;减少并发症和西药的毒副作用;可以有效整合医疗资源,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医疗费用。因此中医药治疗病毒性感染疾病具有广阔的前景。

3.中医药对流感防治RCT的研究

中医中药具备简、便、廉、验的特点,中药对历次流感的疗效是肯定的,但是还不完全为国际认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中药的国际化交流。究其原因,在于当前中医治疗流感的组方多种多样,大多数研究只针对单一复方的临床疗效观察,虽取得了纵多临床疗效,但未被国际认同,归为一点就是缺乏公认的严谨的临床科研设计进行疗效评价。因此开展规范的中医药临床RCT研究至关重要。

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推广,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作为公认的临床干预性试验的金标准,也是评价中药疗效及安全性等最符合要求的研究方式,但是实际上操作起来有一定困难。国内外针对流感的中医药随机对照研究中,涉及盲法的较少。其中对照有平衡对照,盲法也表现为单盲。此类的药物研究成果缺少一定程度的说服力,不利于国家之间的学术交流,也不利于中医、中药的发展,使中医药得不到国际上的认可,使其推广具有一定的阻碍。

Chen Wang[10]等在一项对照试验中,采用奥司他韦和麻杏石甘-银翘散汤剂进行比较,得出的结果为使用奥司他韦联合麻杏石甘-银翘散汤剂的患者退烧时间较快,起效较迅速。而单独使用奥司他韦或者麻杏石甘-银翘散汤剂的患者退烧时间无差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在窦爱华[11]等对达菲及中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观察中说明,达菲及中药均可有效地加速退烧时间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说明中药治疗效果与达菲的治疗效果相同,但是可以有效的避免患者服用达菲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Mizue Saita[12]在试验中,对麻黄汤用于流感的临床观察中发现,麻黄汤、奥司他韦、扎那米韦、麻黄汤与/奥司他韦四组对照中,麻黄汤可以有效的降低发烧和流感症状,并且可以有效的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加速患者的恢复。

一项随机双盲平衡对照研究[13]表明银花解毒颗粒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抗病毒冲剂,而且,单独使用银花解毒颗粒患者退热时间较快、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迅速、体征的功用,同时患者无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一项连花清瘟胶囊[14]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研究,显示连花清瘟胶囊的治疗效果和退热时间的明显优于使用羚羊感冒胶囊的对照组,并且疗效的起效时间试验组也高于对照组。另一项对连花清瘟胶囊[15]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中,弥补了这种平衡对照的缺陷,他们采用了奥司他韦设为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连花清瘟胶囊的试验组,病毒核酸转阴的时间与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的对照组无差异,但是连花清瘟胶囊对咳嗽、咽痛、乏力等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证实了采用连花清瘟胶囊有较高的预防流感作用。

热毒宁注射液[16]治疗流行性感冒高热(热毒袭肺证)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研究,显示:热毒宁注射液和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在改善流行性感冒高热、退热及解热疗效均有显著的疗效,但二者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表明热毒宁注射液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治疗流行性感冒高热(热毒袭肺证)疗效确切。

4.流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目前中医防治流感的临床科研中缺乏强有力的循证医学的证据。第一:表现为在流感标准诊断较为模糊性。因为在中医病证合参中,常忽视病情的诊断,片面的强调辨证关系,导致研究的患者中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第二:无法对每次流感的病毒进行定性,无法进行病毒学分型,由于流感病毒存在一定的变异性,中医学忽略了同一复方对同一时期不同类型的流感病毒症状改善的差异性,从而降低了研究的证据等级。第三,研究人员的选择上,缺乏国际学术界统一的认可标准。许多平行对照试验采用的药物多为临床上常用的有效复方制剂,而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国际学术界公认的达菲为对照药。第四,流感具有时限性,但是流行是跨国界、跨区域性的。在单一地区的病例收集缺乏典型性,因此国际间多中心的配合协作就尤为重要,同时第三方盲法的实施应严谨。

展望:中医药数千年在与时行病邪的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将中医的有效的方剂用于临床研究,应注重采用循证医学的思维方式,设计严谨规范的科研模式,采取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科研范式,提升中医药在治疗流感的证据等级。此外,流感的时限性、流行的多区域性,故应注重加强国际间的医疗机构及其相关机构的广泛协作,这对于提升中医科研成果在国际医学界的认可度,对于中医药走向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魏文浩,姜良铎.姜良铎教授论流行性感冒六因辨治法[J].环球中医药,2010(6):468-470.

[2]封继宏,孙增涛,刘恩顺,等.“寒温双解、疏利透邪”法治疗流行性感冒的提出及其机制研究思路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11(11):2161-2162.

[3]高桂新,周平安.东北地区流行性感冒的病因病机辨识[J].中医药学刊,2003(12):2057.

[4]中医杂志编辑部整理.甲型H1N1流感中医诊治思路(1)[J].中医杂志,2010(1):20-22.

[5]张伟,王玉光,刘清泉,等.123例甲型H1N1流感重症、危重症中医证候学特征及病因病机分析[J].中医杂志,2011(1):35-38.

[6]佚名.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J].社区医学杂志,2011(5):66-74.

[7] Martial L.Ndeffo MBAH,Jan MEDLOCK,Lauren Ancel MEYERS,et al.Optimal Targeting of Seasonal Influenza Vaccination Toward Younger Ages Is Robust to Parameter Uncertainty[J].Vaccine,2013,31(30):3079-3089.

[8]徐红日,王成祥,王惠芳,等.中医药对流感病毒感染所致炎性损伤的干预机制研究概况[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1):1731-1733.

[9]童佳兵,李泽庚,刘健,等.流行性感冒的中医药防治优势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09(9):145-146.

[10] MD PhD CHEN WANG,MD BIN CAO,MD QING-QUANLIU,等.Oseltamivir Compared With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Therapy Maxingshigan-Yinqiaosan in the Treatment of H1N1 Influenza[J].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2011(115):217-225.

[11]窦爱华,李侗曾,刘远志,等.达菲及中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26):3289-3290.

[12] Yuki UEHARA,Kazunori MITSUHASHI,Eiichiro SOGIHARA, et al.The Efficacy of Ma-huang-tang (maoto) Against Influenza[J].Health,2011,03(5):300-303.

[13]卢建平,蒋静涵,章辉.银花解毒颗粒治疗流行性感冒风热证的临床研究[J].中成药,2003(2):41-43.

[14]杨立波,季振慧,高学东,等.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流行性感冒Ⅱ期临床研究[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5(4):290-293.

[15]刘更新,张艳霞,杨继清,等.连花清瘟胶囊治疗甲型H1N1流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C]//中华中医药学会络病分会,2011:323-325.

[16]孙航成,张业清,肖庆龄,等.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流行性感冒高热(热毒袭肺证)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181-183.

论文作者:吕尚锋1,赵旭东2,林霞3,修志华1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8

标签:;  ;  ;  ;  ;  ;  ;  ;  

中医药对流行性感冒的防治优势及RCT研究概况论文_吕尚锋1,赵旭东2,林霞3,修志华1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