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1500至3000美元时教育的特征——1992~1998年上海教育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特征论文,上海教育论文,美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8: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870(2000)04-0008-05
上海是我国经济、文化交流中心,上海教育为上海、全国输送了大批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所急需的人才,推动了上海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为新中国的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深入研究上海的教育特征。按1990年的不变价计,上海1992年人均GDP为1646,1998年为2919,位于1500至3000之间,因此,本文其实讨论的是人均GDP位于1500至3000之间时教育的特征,参考时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经济水平特点,切忌将不同经济水平的数据进行照搬。对于其它的研究,参见厉以宁等[1]和王玉昆[2]的著作。
一、教育投资的特征
在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最为关注的问题还是教育经费的投入多少问题,其中的主要部分为教育事业费投入。地方教育事业费投入的多少反映了该地方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特别是人均教育事业费投入占人均GDP的比重,能够反映不同的经济水平下的重视程度,表1将其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占人均GDP的比重对比分析。(表见下页)
从表1可以看出,上海的人均GDP是逐年上升的,人均教育事业费占人均GDP的比重总体上是上升的,只是个别年份略有下降,这说明总体上人均教育事业费是超前增长的;人均教育事业费的增长率上下波动,起伏较大,但增长率都为正,说明人均教育事业费是逐年增长的;1992~1996年人均固定资产投资是逐年增长的,1998年比1997年也略有增长,但增速较慢,而与此同时,人均教育事业费的增长速度也突然减慢;1992~1996年,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占人均GDP的比重逐年上升,不过1998年比1997年有所下降,而与此同时,人均教育事业费占人均GDP的比重1998年比1997年也有所下降,造成这种现象主要由于近年东南亚的金融危机所致;人均固定资产投资1998年比1992年增长了2.83倍以上,而人均教育事业费却只增长了1.55倍,这说明上海市政府更重视固定资产的投资,当然这跟上海吸引了大量的非上海的国内外的投资分不开,因此,上海市政府是把教育放在第二位的。
表1 上海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率、占人均GDP的比重
地方人均教育事业费及其增长率、占人均GDP的比重
1990年不变价
项目
单位1992年1993年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GDP 美元1646
1940 2032 2162 2348 2640 2919
教育事业费比重% 1.34
1.32 1.58 1.60 1.72 1.89 1.83
教育事业费增长率 % 12.23 16.67 24.997.72 16.5423.896.85
固定资产投资额美元527
838
1156 1405 1577 1553 1554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
29.80 59.01 37.9521.54 12.24-1.520.06
投资比重 %
32.03 43.17 56.8864.98 67.1858.8353.24
注:投资增长率和投资比重都是在换算成1990年的不变价后,经计算而得。从1997年起,固定资产投资统计起点为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项目。
表1说的是教育事业费的总体情况,为了更清楚地看清教育经费的内部结构,表2给出了1995~1997年上海地方人均教育经费投入的明细表。
表2
上海地方人均教育经费投入情况分析
单位:美元(1990年不变价)
年份
教育经
占人均GDP
财政占合计
城市附
农村附
学杂费
勤工俭
捐款办
其它
费合计 比重% 拨款比重% 加费 加费 收入学收入学费
1995
47.70 2.21 31.265.32 4.86 0.84 4.10 4.25 0.911.58
1996
56.77 2.42 35.762.90 5.52 0.82 4.63 5.80 1.432.88
1997
67.22 2.55 41.661.80 6.54 0.80 5.35 6.70 2.114.18
注:第3列是指人均教育经费合计占人均GDP比重,第5列是指财政拨款占教育经费合计的比重。
从表2可以看出,人均教育经费及其占人均GDP的比重是逐年上升的,人均教育经费中财政拨款数逐年上升,但比重逐年下降;城市附加费逐年增加,但农村附加费却逐年减少;学杂费、勤工俭学、捐款办学及其它收入均逐年上升。总体说来,上海市更注意广开渠道地筹集办学资金,但注意减轻非受教育者农民的负担。
二、中小学的规模特征
作为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育在上海市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市政府往往更关注中小学教育,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在中小学教育中。在其它办学条件(经费、设施、管理水平等)确定的条件下,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中小学教育规模的确定问题。表3给出了上海中小学在校生的总体规模增长率,从表3可以看出,中等专业学校在校生数在1996年有了较大幅度的减少而其它各年基本上每年以高于普通中学和小学的速度增长;普通中学1997年出现了负增长,1998年增长速度也较慢,这说明普通中学的作用正在降低,规模正在收敛;小学自1993年起,在校生数逐年减少,而且减少的速度越来越快,在今后几年内,这势必影响到普通中学的在校生数和中等专业在校生数。
表3 上海中小学在校生数增长率(%)
学校
1992年 1993年 1994年1995年 1996年1997年1998年
中等专业学校
6.75
18.16
21.77 17.57 -8.34 11.56 11.60
普通中学
6.89
5.3313.64 10.43
5.29 -2.36 0.17
小学
1.79
2.50-1.91 -3.68
-3.02 -3.78-5.08
注:中等专业学校包含中等技术专业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各类学校在校生数来源于1998年的《上海统计年鉴》和1999年的《中国统计年鉴》。
表4给出了上海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与在校生基本情况,从表4可以看出,1994年非专任教师有了较大幅度的裁减,从1995年开始逐年裁减专教,专教比重有所减小,这说明现在越来越强调后勤服务、管理和教学保障环节,专教比重与教职员工数无明显的关系,波动性较大;除开1996年因在校生大量减少,造成生师比减小外,其它各年生师比逐年增加,即每个专任教师负担的在校生数逐年增加,但从国际标准来看,这种趋势不会持续多久,将会停留在24左右。
表4
上海中等专业学校教师与在校生基本情况 人数单位:人 比重单位:%
项目 1992年 1993年 1994年1995年 1996年1997年1998年
教职员工 14948 15022
14755 15915 15329 14799 13598
专教比重 42.14 42.67
43.27 40.04 40.27 40.25 40.21
在校生64149 75801
92300 108521 99470 110965123838
生师比10.18 11.83
14.46 17.03 16.11 18.63 22.65
注:数据来源同表3。
上面分析了中小学的在校生数及教师数的特征,下面来分析学校数与在校生数的特征,参见表5。从表5可以看出,中等专业学校和小学的学校数都是逐年下降的,而普通中学却是逐年上升;平均每校在校生数,中等专业学校和小学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普通中学先是逐年上升,到1996年达到顶峰,然后再逐年下降。
上海中小学学校数和平均每校在校生数
表5学校数单位:所 在校生数单位:人
学校 项目 1992年 1993年1994年1995年 1996年1997年1998年
中等专学校数 103
101
100
100 9998 87
业学校平均在校生数
623
751
923
10851005 1132
1423
普通 学校数 711
729
741
756 784
812855
中学 平均在校生数770
791
885
958 972
917872
小学 学校数 2279 2122 1962 18071671 1533 1393
平均在校生数497
548
581
608 637
668698
注:数据来源同表3。
三、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在校生的结构特征
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水平的发展、在校生数的变化和教职工数的变化,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在校生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于经济结构变化对高等教育造成的影响,我们已有专文讨论,因此,未在此处讨论。表6研究了上海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总体结构,至于具体每校的结构,请参见韩于羹等[3]的文章。
从表6可以看出,上海高等学校专教数占教职工数的比重呈降升降的形式,总体呈下降的趋势,正副教授数占专教数的比重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讲师数和教员助教数占专教数的比重分别总体呈下降的趋势。
表6 上海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单位:%
项目1992年 1993年 1994年1995年 1996年1997年
专教占教职工比重 34.34 33.44
32.39 32.73 32.85 32.14
正副教授占专教比重
29.01 33.03
35.02 36.74 39.58 40.42
讲师占专教比重
42.67 42.44
44.53 42.94 41.16 40.16
教员助教占专教比重
28.32 24.53
20.45 20.32 19.26 19.42
注:高等学校教职员工、专任教师、正副教授、讲师和教员助教数来自1993~1998年各年的《上海统计年鉴》,各比重经计算而得。
由于不同类型的学校的特有的性质不同,有关比例相差很大,有必要分类别、分专业察看有关比例,表7给出了上海分类专任教师比重和生师比,表8给出了上海分专业专任教师的职称结构和生师比。从表7可以看出,体育院校的专教比重最高,历年呈升降的形式,医药院校专教比重较低;专教比重波动较大的是语言院校,而综合大学较为稳定;理工、农林、师范(不含1996年)和艺术院校专教比重呈下降的趋势,财经院校呈波浪式下降趋势,而政法院校呈波浪式上升趋势;财经和政法院校的生师比较高,财经院校是逐年上升的,而政法是波浪式上升,这反映了近期的财经热;艺术院校的生师比最低,但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综合、理工、农林、语言和体育院校(不含1995年)的师生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医药和师范也呈波浪式上升。
表7 上海高等学校分类专任教师占教职工的比重和每个专任教师负担的在校生数
比重单位:%人数单位:人
年份
项目
综合
理工
农林医药师范语言财经 政法体育艺术
大学
院校
院校院校院校院校院校 院校院校 院校
1992
比重 33.65
33.16 34.94
31.83
37.87
42.6238.2435.87
46.8937.70
生师比 4.585.25
4.334.214.823.29 6.79 6.883.81 1.47
1993
比重 32.58
32.45 34.54
31.05
36.90
41.4336.0134.46
48.7234.93
生师比 4.976.03
5.314.076.183.60 8.08 8.594.17 2.17
1994
比重 33.42
31.40 33.91
27.07
34.91
33.9736.7836.51
49.0934.27
生师比 6.106.60
6.435.017.233.94 8.45 8.974.67 2.38
1995
比重 33.80
31.31 33.22
30.90
34.73
33.6634.9236.33
50.8534.47
生师比 6.286.89
7.455.097.084.40 9.26 8.814.28 2.84
1996
比重 33.31
30.72 33.26
31.35
37.75
39.2334.7137.19
48.2834.53
生师比 6.817.44
8.385.326.484.40 9.64 7.244.97 3.03
1997
比重 33.34
30.25 32.47
32.67
34.83
26.9035.9637.58
44.8733.98
生师比 6.988.06
9.375.307.806.41 9.77 8.175.26 3.26
注:比重是指专任教师占教职工的比重,有关数据来源同表6,在校生数不包括研究生在校数,经计算加工所得。
从表8中可以看出,正副教授数占专任教师数的比重,历史学和理学较高,而且逐年上升,相比之下,教育学校低,且总体上呈下降的趋势;经济学、法学、文学和工学正副教授数占专任教师数的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哲学和医学呈波浪式上升,农学则在45%左右上下波动;生师比最高的是经济学,且逐年上升,最低的是哲学,专任教师数比学生多,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因为他们承担了大量的公共课教学;文学、工学、农学和医学的生师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法学、理学和历史学呈波浪式上升。
表8 上海高等学校分专业正副教授数占专任教师数的比重和平均每位专任教师负担的在校生数
比重单位:%
人数单位:人
年份
项目哲学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文学历史学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1994
比重33.00
29.66
27.56
28.6629.92 43.51
39.90 37.35 45.41 34.78
生师比0.23
15.15
10.883.50 3.83 4.463.08
8.00
5.87
6.17
1995
比重37.89
31.50
28.32
24.7732.27 47.18
42.59 40.00 43.48 32.49
生师比0.40
16.02
11.963.03 4.56 5.042.70
8.28
6.11
6.51
1996
比重37.50
33.65
30.36
25.7333.84 53.18
49.23 42.41 48.39 38.37
生师比0.31
16.38
11.182.87 4.72 4.962.91
9.16
7.86
6.84
1997
比重42.15
34.99
30.89
25.2635.36 53.77
50.75 43.76 45.03 37.10
生师比0.36
17.92
12.293.04 5.25 5.063.28
9.74
9.40
6.92
注:此表中的比重是指正副教授数占专任教师数的比重,正副教授数、专任教师数和在校生数来自于1993~1998年的《上海统计年鉴》,经加工而得。
四、总结
通过对上海1992~1998年的教育系统的分析,总结人均GDP在1500
之间时教育系统的主要特征如下:
1.人均教育事业费具有超前增长性。人均教育事业费占人均GDP的比重总体上是上升的,也即人均教育事业费以比人均GDP更快的速度增长,但增长速度很大程度上受到政策的影响,随机性较大;在经济高速增长期,人均教育事业费的增长慢于人均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教育事业费占教育总投入的比重逐渐减小。
2.中等专业学校和小学规模集中化。在中等教育中,中等专业学校的作用日益增强,在校生增速较快,在校生呈现集中化,即学校数减少而平均每校的学生数增加,平均每位专任教师负担的学生数增加;小学的在校生日益集中在条件较好的学校,条件较差者被大量淘汰。
3.高等学校高职称化、高效率化。正副教授占专任教师的比重日益上升,历史学和理学比重最高;生师比日益上升,特别是财经和政法院校或经济学专业生师比较高且日益高涨。
收稿日期:200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