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搭建平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论文_方强

教师搭建平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论文_方强

方强(四川省蒲江中学实验学校 四川 蒲江 611600)

摘要:传统的历史课,教师采取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单纯对学生灌输知识,忽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作为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学生实际,搭建平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成为课堂的积极的参与者,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上能够“做”中学、“说”中学、“想”中学、“演”中学和“写”中学。

关键词:教师;学生;平台;参与;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12-020-02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生不仅要系统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具备学习的基本技能、技巧;教师不仅要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要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理解世界,适应社会和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不仅要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而且要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所以作为教师要抛弃传统、落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搭建平台,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一、“说”中学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的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相结合的过程,它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当师生遇到问题时,不是一味由教师进行讲解,而应该将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自由讨论,自由的交流,共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共同得出问题的结论。

例如:学习八年级下册《十年“文化大革命”内乱》一课时,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毛主席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毛主席的功与过呢?知道问题后,同学们进行了紧张而又激烈的讨论,经过几分钟的讨论之后,说出自己的结论。

有的同学说:他功劳大,是一个伟人,因为他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压迫,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是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人从此扬眉吐气了。

有的同学说,他很了不起,他领导了秋收起义,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领导红军取得了长征的胜利,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有的同学说,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和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提出了枪杠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最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也有同学不同意上述观点的,他们认为,毛主席发动了十年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打乱我国的国民经济的正常进程,拉大了与世界其他国家的距离,别的国家使劲发展经济,而中国在大肆的搞内乱。不光如此,中国的有经验的干部和人民遭到了迫害,文化,经济,政治到处一片混乱。

最后,得出结论:我们评价一个人不能片面的看问题,不能只看到他的优点,或者是指看到他的缺点,我们应该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对历史人物进行公平、合理和全面的评价。经过同学们的讨论和思想的碰撞,他们不但学会了如何评价历史人物,而且也对以前的历史知识进行了总结和概括,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交流能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做”中学

新课程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教师改变长期以来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合作的能力。学生课前准备充分,分工合作搜集、整理资料,重视学习的过程,在实践中创新,在探索中创新,在发现中创新,在理解中创新,在行动中创新,在“做”中学,并且学有所成。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开放的中国走向世界》一课中,中国近代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与今天对外开放本质区别是什么?我把全班分成两个小组,每组明确任务;第一小组查阅和搜集有关中国近代被迫开放通商口岸的资料;第二个小组查阅有关对外开放的资料;最后两个小组把各自搜集到的信息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归纳出他们的历史作用,然后各小组派一位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在两组的代表交流之后,两者的区别就呈现到了同学的眼前。最后经过大家的讨论、总结形成了一下结果:

第一,背景不同:近代开放是在西方列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侵略战争的情况下出现的。 当代开放是在世界各国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逐步加强的情况下出现的。

第二,基础不同:近代开放是不平等的基础上,而当代开放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第三,指导思想不同:当今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持国家主权这一前提,在旧中国这一点是无从谈起的。

第四,性质不同:近代开放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掠夺。当代开放是中国与世界各国正常的经济技术交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第五,结果不同:近代开放,中国沦为半殖民地,有利于帝国主义在中国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而不利于中国的民族工业。今天对外开放有利引进外资,发展中国的民族经济,使中国走向富强繁荣。

三、“演”中学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在“导演”,学生是“演员”,作为教师要为学生创建“表演”的舞台,创造积极、民主的教学环境,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教学情境,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对知识终身难忘。

例如,我们学到《秦的统一》这一课时,我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秦王嬴政,你怎么样做才觉得自己的功劳胜于先人呢?怎么样才能显示自己的权威和威严。于是我就安排了几位同学,分别饰演秦始皇、李斯,演出的剧情就是讨论刚刚建立的国家还应该如何治理?通过表演,同学知道,为了彰显自己的功劳,称呼发生了变化,自称朕,功劳盖过三皇五帝,自称始皇帝……同学们在表演中掌握了知识,同样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四、“想”中学

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于1986年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也可以说是教育的四大目标,即:Learning to know(学会求知);Learning to do(学会做事);Learning to co-operate(学会合作);Learning to be(学会生存与发展)。这就告诉我们: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既要学习知识,也要学会思考,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在“想中学”。

例如在学习《辽、宋、西夏、金的并立》一课时,我和同学们遇到了这样一个问题:岳飞之死的谜团。同学们积极思考,形成了自己的想法:

学生1:为什么“莫须有”的罪名不成立,而且不能让人信服,为什么还是被杀了,难道宋高宗就坐视不管吗?

学生2:为什么要用金牌催岳飞回朝,害怕功高震主吗?

学生3:岳飞的军队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战斗力强,能够消除外部的威胁,为什么不支持呢?这说明抗金不是很积极,偏安一隅,贪图享乐,安于现状。

学生4:宋朝重文轻武,害怕武将专权。

学生5岳飞抗金成功,一旦迎回徽宗和钦宗,那么是否意味宋高宗应该要还位于钦宗呢,这不是威胁吗?如何处理这件事呢?那不难理解,为什么要杀岳飞,就能说得通了。与其说秦桧害死了岳飞,不如说是宋高宗害死了岳飞。

通过这样的层层思考,学会提问、学会思考,学会做课堂的主人。通过这样的问题层层推进,学生发挥主体性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在“想”中学的条件, 这样可以让学生和教师共同成长。

五、“写”中学

俗话说“好记心不如烂笔头”。学生的记忆能力有限,知识会慢慢遗忘,所以要求学生通过笔记书写在教材相应处,可以随时翻看,加深印象。这就包括做笔记、在教材上面勾画圈点、默写等等。学生要学会做笔记,也要知道如何做笔记,同时,默写也是帮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点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学习《隋朝的统一和灭亡》一课中“科举制度创立”一目的时候。第一,同学勾画好原因、建立的过程、影响,并且做好批注。第二,教师要求学生做好以下笔记:科举制以前的选官制度秦汉时期是采取的察举制: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兴起和发展的历程,隋炀帝建立进士科;唐太宗增加了科举考试科目;武则天增加殿试和武举;宋朝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明清八股取士,清朝后期废除科举制度。

默写能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默写隋文帝的主要功绩:建立隋朝;统一中国;采取政治和经济措施;分科考试选拔人才;开皇之治。这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知识脉络,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架构。

新课程认为,每一个学生既是具有独特性、自主性的存在,又是关系中的存在。学生首先是人,需要走向生活的人;学生是“文化遗产中的人”;学生是“生活世界的人”“关系中的人”;学生是“时代中的人”;学生是“世界背景中的人”。针对学生的特点,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该创设教学情境,搭建平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使学生在积极的探究和合作的过程中去建构知识,构建人际关系,完善自己的个性,真正做到“做”中学、 “说”中学、 “想”中学、“演”中学和“写”中学。

参考文献

[1]齐世荣.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7.

[2]齐世荣.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7.

[3]齐世荣.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7.

[4]朱汉国.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论文作者:方强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12月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8

标签:;  ;  ;  ;  ;  ;  ;  ;  

教师搭建平台,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论文_方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