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内一科
摘要: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进行安全管理的措施,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安全保障。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患者2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差错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在住院期间,对照组中出现护理差错的患者占25例(20%),在对照组中对于护理过程十分满意的患者占34例(28.3%),对护理过程比较满意的患者占57例(47.5%),对护理过程不满意的患者占29例(24.2%)。研究组患者出现护理差错的患者占3例(6.7%),研究组患者对于护理过程十分满意的患者占96例(80%),对于护理过程比较满意的患者占22例(18.3%),对于护理过程不满意的患者占2例(1.7%)。结论 对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采取安全管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有效的减少了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为患者的早日康复提供了安全保障。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安全管理
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人群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的危害了人们的健康和影响了生活质量。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大多是老年人,病情发展变化快,病人自理能力较差,在住院期间存在着不少的护理安全隐患,这也给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了阻碍。对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的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结合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心血管内科住院收治的24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4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将2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两组患者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差错发生情况和患者的满意度。对照组患者给予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在2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18例,女性患者122例,年龄35-79岁,平均年龄(62.15±3.21)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心内科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的培养、对病人安全用药的管理以及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风险的辨别能力。具体护理方法为:
1.2.1建立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结合心内科住院患者老年人居多的特点,容易发生各种安全隐患。要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及护理风险管控小组,主要由数名高年资的责任护士和护士长组成。责任护士负责自己所管辖病人的护理安全指导工作,要经常查找各种不安全的因素,并告知患者各种安全防范措施,护士长要根据安全管理制度制定计划,进行每周安全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分析总结,使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得到落实。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要对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的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同时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以预防各种风险的发生,使患者能够处于一种安全的环境下接受治疗护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安全用药管理
护士要做好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工作,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合理用药,要告知服用药物的药理性质以及用药的反应,并按时、按量、准确用药。对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患者,应教会患者数脉搏及相关的注意事项,要告知患者应用抗凝药、扩张血管药等药物的不良反应,对高血压患者要指导其坚持服用降压药,不可随意增减药量,并注意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对使用硝酸甘油静脉输液的患者,要指导其不要随意调节滴速,以免出现不良反应。护士要严格执行用药制度,经常深入病房询问患者用药治疗过程中及用药后的反应,使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提高。
1.2.3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
护士长要针对科室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护理人员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训,要分层级对护士进行护理理论、技术操作及应急预案的演练,能够提高护士的应急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护士长要定期组织护士讨论科室存在的或者是潜在的护理风险,对这些风险问题给予有效的预防措施,使科室的护理安全工作得到保障。护士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注意观察患者的一般状态和反应,要把护理安全教育和陪护工作真正落实,尤其是在夜间值班的护士对患者的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
1.2.4 做好病人的安全管理工作
科室要加强对患者的安全管理工作,建立以人为本的住院环境,对每一位患者都进行安全危险因素的评估,加强对患者的安全教育,对老年患者、长期卧床及有意识障碍的患者,要加护栏并做好床头的安全护理措施,防止坠床跌倒等意外事件的发生。护士要告知患者呼叫器的使用方法,保证呼叫器处于完好状态。病室的走廊地面要保持清洁干燥,拖地时要放防滑标识,防止患者滑倒。洗手间及病室的墙壁要安装扶手,保证老年患者的安全。对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做好皮肤的护理工作,评估皮肤情况,并做好记录,定时给予翻身扣背,防止压疮的发生。
2、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心内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护理差错发生率。
3、统计学方法
本文使用SPSS19.0软件,对两组心内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差错发生率进行统计处理,满意度、护理差错发生率采用X2检验,采用P<0.05表示两组心内科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差错发生率对比存在差异,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观察组采取护理安全管理效果显著。
4、结果
在住院期间,对照组中出现护理差错的患者占25例(20%),在对照组中对于护理过程十分满意的患者占34例(28.3%),对护理过程比较满意的患者占57例(47.5%),对护理过程不满意的患者占29例(24.2%)。研究组患者出现护理差错的患者占3例(6.7%),研究组患者对于护理过程十分满意的患者占96例(80%),对于护理过程比较满意的患者占22例(18.3%),对于护理过程不满意的患者占2例(1.7%)。
5、讨论
通过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在护理工作中实施安全管理措施,可以有效的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及时查找各种护理危险因素,避免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通过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患者用药安全管理和病房的安全管理措施,提高了护士的风险识别能力。通过有效的健康宣教,提高了患者和家属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并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升了护患之间的理解信任,有效地减少了安全隐患的发生,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保障了病人的住院安全。
参考文献:
[1]凌倩,李倩.心血管内科护理的安全管理[J].西南医药,2012,10:56-59.
[2]徉玉红.护理安全文化在心脏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8(1):42-44.
论文作者:徐彩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上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患者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内科论文; 差错论文; 心血管论文; 护士论文; 过程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8月上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