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教学论发展态势的理论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态势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当代,由著名特级教师邱学华同志创立的尝试教学理论,正发生深刻的变革,从内容到形式、从理念到方法、从策略到模式,都出现了“全方位的跃动”,无论是尝试教学理论的应用还是尝试教学理论的研究,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活力和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下面分而述之。
一、尝试教学论愈来愈具有规模性
综观我国教学论发展史,“尝试教学理论”一词最早见于《尝试教学理论构想》一文(《江苏教育科研》1993年第1期)。但作为尝试教学理论渊源的尝试教学法却源远流长。早在1951年,邱学华在农村小学当教师时,就发现教师先讲,学生后练,教师讲得辛苦,学生练得烦难,就萌发了要变革传统教学方法弊端的思想。1956年,邱学华考上了华东师范大学,在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在华师大附小进行“让学生先做题,然后教师再讲”的教学实验。尽管该实验由于当时政治运动频频,无法系统进行,后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断,但是,该实验在尝试教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功不可没的意义,它是尝试教学理论的滥觞。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邱学华便立即进行系统的尝试教学实验。总结尝试教学实验的第一篇论文《尝试教学法的实践和理论》,发表于《福建教育》1982年11期上,第一本专著《尝试教学法》也由福建教育出版社1988年正式出版。1985年,由24个单位发起,在常州市举行了全国协作区的第一届尝试教学法研讨会,有来自全国各地4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教育报》、《福建教育》、《江苏教育》、《湖南教育》等十几家报刊编辑都到会采访报导,尝试教学法在全国教学理论和实践领域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其实,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尝试教学法”已初具“尝试教学论”的雏形,只是由于邱学华和他同代的著名学者一样,学风严谨,实事求是,不图虚名。当时,许多研究各科教学法的专家、学者,对各科教学理论研究和阐释得相当有理论深度及广度的专著,也只冠之以《语文教学法》、《数学教学法》、《物理教学法》等等,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上述《语文教学法》、《数学教学法》、《物理教学法》等等都嬗变成了《语文教学论》、《数学教学论》、《物理教学论》。所以,1996年,邱学华在其主持的全国教育科研“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尝试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通过专家鉴定后,正式将尝试教学法上升为尝试教学论,也就顺理成章了。
截至2002年1月止,有关尝试教学论的研究论文已发表约6千余篇,专著已出版19部。更为重要的是,尝试教学理论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港、澳、台都在不同程度上应用。据不完全统计,将尝试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教师已达36万人,实验班级已达40多万个。尝试教学理论现已走出国门,有关论文被译成日文、英文、德文在国外教育杂志上发表。
综上所述,尝试教学理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中到外,已具有相当的规模性。令人深思的是,上世纪80年代,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而真正上升为教学理论又具相当规模性的,可以说屈指可数。即使是各科教学论,无庸讳言,为数不少的作者,为了赶时髦,硬是把“某某教学法”易名为“某某教学论”,究其实,实际上还是论述教学方法。
而邱学华的尝试教学理论则名副其实,它经历了从萌芽、形成到发展的过程,经受了广泛和长期的实践检验,它是一步一步地发展和壮大起来的。国家没有为尝试教学理论的推广和应用发过一份红头文件,也没有任何行政机关和企业单位为尝试教学理论的推广和应用提供过经费赞助,它的规模性是为广大教师自觉接受和认同的。这在教育界被人们称之为“邱学华现象”。诚如王坦同志所说的:“‘邱学华’现象的产生离不开邱学华本人的学识、意志、才华和人格魅力。一个人能坚持20年的实验研究,本身就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实验初期受到讽刺嘲笑,压制打击,他顶住了;推广阶段的重重困难,他克服了。他勇于创新,敢于向传统教学模式挑战,把先讲后练改为先练后讲,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他永远不满足于现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从尝试教学法→尝试指导教学原则→尝试教学理论,不断完善,不断进取。邱学华的才华是尽人皆知的。他能讲,他演讲是出名的;他能写,他能写一手好文章,条理清晰,通俗易懂;他能给小学生上课,生动活泼,兴趣盎然,这在全国教育理论家中是十分难得的,很多教师就是听了他的课才决定试用尝试教学法的;还有一条,他身体好,精力充沛,天南地北到处奔波,每次研讨会他既要主持会议,又要作学术报告,还要上示范课,站在讲台上,谁都不相信他已经是60多岁的人了。看来,这就是一个人的素质”。①
人们都知道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经过长达20年的实验研究才提出其“教学与发展”教学理论体系的,殊不知邱学华也同样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尝试教学实验研究。由此可见,一种全新的教学理论,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性,除了理论本身的科学性、时代性、优越性外,理论提出者本人自身的素质相当重要,要想提出一种新的教学理论,除了学术积累和时间积累外,还得像邱学华那样,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二、尝试教学论愈来愈具有系统性
如前所述,80年代出现的许多教学方法,很大的一部分没有上升为教学理论,其深层原因乃缺乏理论的系统性,至今仍处于方法论层次上。而尝试教学法之所以能上升为尝试教学论,是因为其具有理论的系统性。
尝试教学理论的系统性表现为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从理论方面考察,尝试教学论是由七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具有特定功能和运动规律的子系统或要素所组成的系统,下面分而述之。
明确一个基本观点:学生能在尝试中学习,而且能在尝试中成功。
理解两个基本特征: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培养三种精神: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
促进四个有利(四个方面的优越性)。
掌握五种操作模式(一个基本式加上四种变式)。
运用六条教学原则。
重视七个达到尝试成功的因素。②
试以最后一个子系统“重视七个达到尝试成功的因素”为例,它又是由以下七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要素所组成,它们分别是:①学生的主体作用;②教师的指导作用;③课本的示范作用;④旧知识的迁移作用;⑤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⑥师生多向的情意作用;⑦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这七个要素又各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共同组成一个使学生达到成功的动力系统。
理论的系统性决定了应用的系统性。从应用方面分析,尝试教学理论的应用几乎涉及到教学领域的所有方面。纵向上看,从幼儿园教学开始,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教学,都有教师在应用尝试教学理论;横向上看,从中到外、从农村到城市,从文科到理科、从音乐、美术到体育……都不同程度有人在应用尝试教学理论。
然而,尝试教学理论一开始并不具有系统性。尝试教学理论处于初创阶段时,也仅仅只是在小学低年级的数学课进行,而且只有一个班,程序也极其简单,仅五个步骤: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一个仅生长于小学数学单一学科的教学法成长为具有现代水准的系统的教学理论体系呢?这是每一个教学论研究工作者都必须认真探讨的问题。
笔者曾经在探讨教学论研究如何系统化和和科学化时认为,教学论研究必须“从封闭体系转向开放体系,即教学论研究视野全方位开放,不仅广泛吸取历史上教学论遗产和方法,而且不断吸取当代国外教学论研究成果和方法。”③
邱学华研究尝试教学理论时正是如此,他的研究思维空间不断扩展,研究视野也不断开放,他是从古今中外教育家有关教学理论的成果中吸取精华,旁及哲学、心理学、学习论等学科的优秀成果,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糅合进自己的研究成果,综合概括而创立尝试教学论的。
首先,以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作为其哲学基础。
尝试教学论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实践的观点”、“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等基本观点来构成自己的理论体系,所以其理论体系也具有科学性、进步性和系统性,故尝试教学能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诚如邱学华在其经验总结中所说的:“尝试教学过程中,是按照辩证唯物论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把两者辩证地统一起来,在教学程序上具体地体现出来。一开始要求学生尝试练习,就把学生推到主动地位,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他们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接受教师指导,这些就会变成他们自身的需要;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尝试题,就会使他们产生成功的喜悦,能够激发他的兴趣,促使他们更主动地积极地去学习,尝试教学过程中的每一步又都需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教师主导作用表现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尝试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学’的内因和教师‘教’的外因都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从而保证了最佳教学效果的取得。”④
其次,以“迁移”、“最近发展区”等现代心理学原理作为其心理学基础。
“‘为迁移而教’,这是当今教育界流行的一个很有吸引力的口号。按照这个口号进行教学,学生当前的学习应对他们日后的学习或工作具有较大的帮助。”⑤学生为什么能做尝试题?为什么能在尝试中获得成功和发展?其原因就在于尝试教学理论成功地运用了“迁移”原理。所谓“迁移”,是已经学得的东西在新的情境中的应用,也就是已有的经验对新课题学习的影响。学生在做尝试题时,大脑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已经储存了许多旧知识和经验,尝试题对学生来说,并不完全陌生,他们能用已知来探索解决新知,这就是“迁移”作用。按认知结构理论来分析,学生的尝试过程也就是知识的迁移过程,也即对先前的知识结构进行改组,结合新学得的知识重新组合,形成能容纳新知识的更高一级的新的知识结构。学生不断地尝试,学生的大脑也就不断地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学生也就不断地得到发展。
尝试教学理论也成功地运用了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所谓“最近发展区”即指儿童发展中正在成熟但又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维果茨基认为“教学与其说是依靠已经成熟的机能,不如说是依靠那些正在成熟的机能,才能推动发展前进”,“教学创设最近发展区,然后最近发展区则转化到现有发展水平的范围之中。”⑥尝试教学论以“最近发展区”作为心理学基础,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先尝试,正是为学生创设了最近发展区,尝试教学正是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教学。
最后,尝试教学论吸取了古今中外教学论的优秀成果。
尝试教学论从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⑦中吸取了让学生先尝试的教学思想;从孟子的“我虽不敏,请尝试之”⑧中吸取了尝试的普遍性思想;从《学记》“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⑨中吸取了教师先倾听学生提的问题,当学生无法解决时教师才给学生解说的教学思想;从朱熹的“读书是自家读书,为学是自家为学,不干别人一线事,别人助自家不得”⑩中吸取了让学生自学尝试的思想;从陶行知的“试验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去探新的生路”,“不能不说是十分有把握但深愿试他一试”(11)中吸取了让学生通过尝试去发明创造的思想;从胡适的《尝试集》中、叶圣陶语文教学思想中吸取了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发展的教学思想;从苏格拉底的“产婆法”中吸取了让学生先尝试提问教师后解决问题的教学思想;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中吸取了联结主义的学习理论合理内核;从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法”中吸取了激发学生尝试动机的教学思想;从当代教学改革家卢仲衡的“数学自学辅导教学法”、顾泠沅的“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等一大批教学改革家的异彩纷呈的创新教学方法中采撷理论精华,用以丰富尝试教学理论体系。不纳细流,无以成大海。尝试教学论正是由于大胆地从古今中外教学理论中吸取大量的优秀成果,才使自己的理论体系具有严密的科学的系统性。
三、尝试教学论愈来愈具有时代性
尝试教学论发展到今天,依然生意盎然,生机勃勃,愈来愈具有时代性,这确实是教学论研究发展史上的奇迹,值得每一个教学论研究者思考。
实践是理论的源头活水。尝试教学论之所以愈来愈具有时代性,之所以在当今时代能立于不败之地,是因为尝试教学论来之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升华。我国80年代涌现出来的众多教学理论,无庸讳言,绝大多数都经不起时代的检验,自生自灭了。“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从教学论研究方面来考察,主要是有的研究者没有走出书斋,深入到教学实际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而是热衷于闭门造车,从理论到理论,从概念到概念,停留在抽象思辨的层次上。教学论研究只有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才具有生命力,否则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12)
而邱学华正好相反,他不但深入教学实际,而且有自己的教学实验。他坚持的是一条实践→理论→实验→理论……的良性循环的科研之路,诚如苏春景同志所说的:“长期以来,邱学华同志形成了自己的研究风格,即牢牢扎根于教学实践的宽广大地。当有人问他在研究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时,他发自内心地讲:‘最主要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少发空论,多研究实际问题。’这正是他五十年如一日教学研究的生动写照。他不急于构建教学理论,而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综合素质为己任。邱学华精通各个阶段的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理论研究大多为当时敏感的热点、难点问题,因而提出的观点大都给人以朴实的感觉。他始终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为目的,但从未忘记进行理论反思,而是自觉接受现代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他所进行的教学改革都不是心血来潮,都有明确的教学改革指导思想,因而教学实践长盛不衰,影响较大。他既有专门的理论思考、比较、研究与升华,又有创造性的实践、实验、探求与开拓。其教改活动既不是纯粹的教学实践,也并非单调的逻辑建构。他在从事教学实践时,从未停止过教学理论的研究;同样,他在进行理论探讨时,也从未离开过教学实践岗位。”(13)
尝试教学论研究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任何一种教学论,要想具有生机活力,就必须像邱学华那样,走实践→理论→实验→理论……的科研之路。对此,学界已形成共识。如姜乐仁先生认为:“邱学华,作为一个实际工作者(教师),他没有忘记理论研究;作为一个理论工作者(研究人员),他也从没有丢掉实践活动。正是由于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才造就了学者型的老师,同时,也使研究工作获得了无限发展的源泉。”(14)戴汝潜先生认为:“邱学华先生称之为楷模,称之为小学数学教育家是当之无愧的。邱学华先生的历史就是一部‘科研治教’史”。(15)值得反思的是,有的教学论研究者,急功近利,走捷径,不想深入到实践中去,企图闭门造车,在书斋里寻章摘句,构建所谓的教学论体系。教学论研究实践表明,这种教学论根本没有生命力,根本经不起时代的考验。我们认为,要想使我国教学论研究兴旺发达,走向现代化,就必须走邱学华那样的科研之路。
尝试教学论还愈来愈具有创新性和民族性,已有另文述及(16),本文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