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高速增长,导致交通需求的急剧增长,促使城市交通紧张局面日益严峻。特别是长期以来停车设施建设缓慢,凸显私家车高速增长带来的强大停车压力,停车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增加停车设施供给缓解停车难问题作为当前主要途径,而在用地资源、道路资源受限的前提下,这种无限供给策略已经引发交通拥堵和新的停车问题,尤其在市中心更为突出。本文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例,充分剖析当前停车发展存在的核心问题,有针对性的从需求管理视角下提出重庆市主城区的停车发展新思路,制定相应的对策缓解停车难问题。
关键词:需求管理;停车问题;发展对策
1导言
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以及鼓励汽车进入家庭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实施,汽车持续快速增长。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近五年重庆市主城区汽车年均增长率超过10%,高峰达到21.84%,截止2017年底,重庆市主城区汽车保有量约134.6万辆,千人汽车拥有量158辆,与深圳、上海、北京等国内大城市相比还处于较低水平,未来重庆市主城区汽车保有量仍将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根据测算,现状主城区停车泊位总缺口约20万个,其中中心城区缺口达30万个。如果仍然按照持续增加供给的发展思路,势必陷入停车泊位供需不平衡的恶性循环中,引发新的交通拥堵和停车难问题。因此,有必要重新调整停车发展思路和发展策略,由扩大供给向需求调控转变,以促进停车与城市交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停车设施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停车设施供给
停车设施供给包括配建停车场、公共停车场及路内停车位三部分。重庆市主城区现行标准指标大幅提升,与国内其他发达城市相比,处于较高水平。同时,现行配建标准按照建筑分类,对主城区停车配建指标“一刀切”,未体现用地区位条件、公交服务水平和交通运行情况的差异化原则,对城市中心区坚持公交优先、调控机动车使用的交通发展理念体现不足;对于公共停车场,为加快补齐停车设施缺口,市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激励性政策,鼓励公共停车场建设。政策实施以来,已累计建成公共停车场59个,泊位1.36万个;路内停车总量严格控制,对路内停车设置后实行定期综合影响评估,实现动态调整,主城区路内停车泊位总数和占比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但违法占道停车、占用人行道停车数量较大。
2.2停车收费
现行停车场收费是按市物价局2014年6月《关于公共停车服务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渝价〔2014〕175号)执行。一是收费总体水平偏低。以路内停车为例,按照收费标准,白天(8:00-22:00)5元/小时,夜间(22:00-8:00)不超过10元,路内停车收费全日总价80元,远低于北京(210元)、深圳(210元)。二是路内与路外停车收费级差不明显。现状重要商圈内路外停车单价为4-5元/小时,路内停车单价为5元/小时,与“路内高于路外”的停车收费原则不相符,对引导车辆入库作用不明显。三是公共停车场定价未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按照现行政策,公共停车场可以实行市场调节价,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依然以政府指导价作为定价依据,未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功能。
2.3停车管理
重庆市停车管理涉及城管、规划、建设、公安交管、物价等多个部门。停车管理责任主体多,各相关部门因分工不明确,缺乏协调,导致管理混乱,各自为政,监管不力的局面。路内停车管理主要采用人工方式,重收费轻管理,成本高、效率低,停车收费“跑、冒、滴、漏”现象严重。同时,停车智慧化程度不高,寻车时间长,进出场速度慢,市民体验差,停车泊位周转率低,“泊位共享”尚未起步。此外,对于违法停车处罚,交巡警警力主要投入主要干路交通疏导方面,对于部分次、支道路的违停执法力度较弱,部分路段违法停车屡禁不止,影响了路网的有序运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总体发展思路
坚持“配建为主、公共为辅、路内为补充”的供给原则,紧扣公交优先和绿色低碳的城市交通发展理念,转变停车发展思路,以停车为抓手引领交通需求调控,促进停车供给、停车收费、停车管理由需求满足向需求控制转变,以“优化供给、完善收费、强化管理、提升效率、健全机制”五大发展对策为指引,实现增量精准供给、存量高效共享、管理高效有序、机制建立健全,引导车辆的拥有和合理使用,有效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改善城市交通运行环境,提升城市品质。
4需求管理视角下的停车发展对策
针对重庆市主城区“供给、收费、管理”三个方面的典型问题,坚持公交优先和绿色低碳的城市交通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点,以停车需求管理作为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重要手段,提出未来停车发展对策。
4.1科学划分停车需求管理区
建议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土地开发强度、区域功能定位、公交发展水平、停车供需特性和既有相关规划的分区成果,对重庆市划分3个停车需求管理分区:一类区为需求严格控制区,包括内环以内商圈以及轨道站点500m范围内的区域;二类区为需求适度控制区,包括内环以内除一类地区以外的区域;三类区为需求基本满足区,包括主城区其他区域。
4.2优化停车泊位供给
近期遵循“适度满足基本车位,从紧控制出行车位”的原则,对道路拥挤严重、公交设施完善的一、二类区域实施停车泊位总量控制。一方面适度提高居住区、医院、学校的建筑停车配建指标;另一方面对一、二类区办公和商业类建筑引入配建标准上限。远期可根据公交可达水平适当调整配建标准,如轨道交通车站、公交枢纽500米以内的商办建筑、大型居住类社区,设定较低的配建指标上限,完善差别化的配建标准制定。建立建筑配建停车标准动态评估机制,滚动修编并落实配建标准。
4.3完善差别化收费标准
加快路内外停车收费标准新一轮的调整,根据区域、时段、路内外,深化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统筹协调路内外收费标准,形成路内外停车的合理比价,引导停车需求向路外转移。综合考虑停车场库的投资、经营、社会成本和使用者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不同公共停车场库的竞争状况,制定差别化停车费率。中远期应根据停车需求特征制定精细化的收费政策。建议路内外停车收费标准每3年实施一次滚动调整。近期建议通过提高解放碑、观音桥、沙坪坝、南坪、杨家坪五大商圈(约5km2)范围内的停车收费价格,抑制小汽车进入商业中心区,缓解交通压力。
4.4加强路内停车管理
推进路内停车市场化管理。路内停车资源属于公共资源,各区政府应当通过招投标或政府采购方式,委托专业停车运营企业进行管理。从严从重路内违法停车处罚。对路内违法停车实行“零容忍”,坚决杜绝违法停车现象。公安交管部门可以授权路内专业停车运营企业实施违停抓拍,经取证后上传,由交管部门进行处罚。公安交管部门依照规定予以上限罚金和扣分处罚。
4.5加快建立智能化停车设施共享平台
建立统一的智能化管理平台。与停车设施建设同步推进智能停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强不同停车管理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建立全市统一的智能停车管理平台,促进停车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为公众出行停车提供实时引导,车位搜寻、智能支付结算、个人所有停车设施错时短时出租等全面停车服务,提升停车便利性,提高停车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因寻找停车泊位诱发的交通需求。
5结束语
停车设施研究是一项长期系统性工程,应当紧扣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以停车需求管理作为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重要抓手,通过停车供给、停车收费、停车管理等综合手段引导车辆合理使用,促进城市交通出行方式向公共交通转变,建立长效健康停车发展机制。
参考文献
[1]张戎,周菁楠,王婷.上海停车需求管理政策导向及保障机制 [J].综合运输,2014. (12):23-28.
[2]丁千峰.重庆市核心商圈停车发展策略[J].交通科技,2017,(19):24.
[3] 吕国林,孙正安.深圳市停车收费调整探索[J].城市交通.2014.(05):127-129.
论文作者:晏秋萍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需求论文; 重庆市论文; 泊位论文; 主城论文; 停车场论文; 交通论文; 城市交通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