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地学习论文_毛武海

浅谈如何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地学习论文_毛武海

毛武海(四川省旺苍县石桥小学 四川 广元 628200)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9-052-01

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据调查了解有很多因学不懂数学而讨厌数学课。下面谈谈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并能在课堂中快乐有效的学习。

一、课堂教学要创新

课堂教学要创新就是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动机,极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播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没有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创设教学情境有多种做法,如动手操作、制造悬念、实物观察、电教媒体展示等。教师要在创设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学生的主题意识,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让他们从怕学变到爱学。

二、融入生活,让学生思学

1.让生活实例融入数学

用身边的实例融入数学课堂,让教与学跳出课本,走到现实生活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例如:在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时,我先让学生说一说乘坐公交车时的情景,学生会说到有人上车,也有人下车,还有可能是一群人蜂拥而上等,这时我提问“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呢?”很自然地会提出“下了多少人,又上了多少人,车上现在有多少人?”这很自然地引入新课,而且会让学生受到思想道德教育,因为一群人蜂拥而上,就不会清楚上了多少人,下了多少人,因此要遵守秩序“先下后上,前门上,后门下”。这样就把枯燥的知识变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让数学问题回归生活

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才能使学生及对数学内容进行拓宽,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如: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可让学生报数,并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和3的倍数的同学分别站起来。问: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教师请两次都站起来的同学,说出他们自己报的数:6、12、18……发现他们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师:像这样的数还有18、24、30……由此引出课题:公倍数。让学生列出一些2和3的公倍数6、12、18、24、30……师:请找一个最大的?最小的是几?生:找不出最大的,不可能有一个最大的,最小的是6。师:说得真好。2和3的公倍数中6最小,我们称它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接上面板书前填写“最小”)2和3的公倍数很多,而且不可能有一个最大的公倍数,所以研究两个数的公倍数的问题一般只研究最小公倍数。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知识。

这里,老师从学生最熟悉的报数游戏入手,把生活经验融入教学中。因为报数游戏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一下子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报数,并请符合条件的学生“站起来”这一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面这些所作所为都是学生经常玩的游戏,教师把生活实际融入教学中,使课堂活跃起来。他们通过观察发现有的同学站两次,为什么会站两次?教师再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在宽松、民主、自由的气氛中,学生把抽象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一下形象化了,不仅使学生理解知识,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为此,只有让课堂教学充满快活的气氛、鲜活的知识、灵活的教法,把每节课都作为学生探索创新的一次历程,才能真正使课堂教学活起来――充满快活,实现鲜活,展现灵活!

三、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

在数学课上使用道具或教具辅助教学,将会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它能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负责的数学问题简单化等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在学习数学中,道具和教具是学生数学活动的重要媒介。他可以为学生体验数学、经历数学、发展思维提供更大实践空间

四、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活动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备课时,教师如果能把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巧妙地设计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给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机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和热情。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先让学生理解圆周长的概念,再让学生想办法测量事先准备好的圆形实物的周长。经过学生动手实践、讨论交流,得出两种测量方法:①滚动法;②化曲为直法。这时,我在肯定了学生的方法后,然后拿出一根绳子,上面系着一个小铅锤,甩动绳子,形成了一个圆,然后提问:“这个圆的周长你有办法测量吗?”面对这个问题,学生不知如何解决,这时再去研究圆的周长如何计算,学生便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探究中来。

五、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时,存在一定的差异,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等待学生的发现。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用两只手能把它拉成一个长方形,并提问:“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什么办法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而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我积极地参与到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中,耐心地倾听学生的想法和看法,这样学生就不仅理解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之间的关系,也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情境,并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的本质所在。

总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过程,数学活动的过程是让学生收获知识的过程,是发散思维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的数学活动创造条件,让他们快乐有效地学习。

论文作者:毛武海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9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9

标签:;  ;  ;  ;  ;  ;  ;  ;  

浅谈如何让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有效地学习论文_毛武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