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士凯 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学校 天津 300459
【摘要】在当前课程改革的大潮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越来越深刻地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随着课改的继续推进,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阻碍了课程改革的实施,阻碍了核心素养的渗透,阻碍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为了更好地达到课程改革的预期目标,在面对出现的问题时,我们应该勇于且善于去面对、去改善,真正将课程改革落到实处。
【关键词】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教育观念;情景设置;自主合作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20)06-032-0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改变课程实施中现有的接受式学习,避免题海战术。提倡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对于信息的收集以及处理能力和合作的能力。
现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传统的课堂仍然存在着“老师机械性讲,学生机械性记”的问题,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并未得到体现,教师仍然把关注点聚焦在学习掌握了多少知识。长此以来,使得教育的成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出现了很多不好的现象。因此,贯彻落实核心素养、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件迫在眉睫、势在必行的教育改革举措,也是初中数学一线教师的一项艰巨任务。
现就日常教学中发现的若干问题进行归纳,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并不是多么深奥的理论,而是在日常的授课中体现出来的。正确的教育观念可以通过教学实践、专题讲座、教科研活动、阅读相关书籍、向老教师学习等途径获得。但是有些年轻教师受学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正确的教育观念理解有所偏差,致使在教学实践中并没有将正确的教学观念落实到位,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贯彻落实也没有起到促进作用。
那么,想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就需要对相关的教育观念有所理解,对教育的功能作用,对教师、学生、课程的任务,对教育的评价机制进行全方位的认识和学习。需要我们对以下几个问题加以重视。
第一,加强教科研参与,指导实践教学。有些教师认为,自身理论功底不够、研究能力不强、日常工作量大,教科研与一线教学关系不大,都是那些理论研究者的工作。而且认为搞教科研会耽误日常的教学工作,所以不去从事教科研的工作。今后我们应该加强教师对教科研的认识,首先要让教师们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概念、树立“研究者自我发展”的观念、树立“研究是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结合当前国家的教育形式、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建立切合实际的教科研体系,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促进机制、保障机制和推广机制,让教师能够有信心、有决心参与教科研活动,从而在正确的教育观念下推动日常教学,真正的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第二,创建和谐的、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师生关系。在当今教改大潮和社会对新型人才需求的推动下,教师想要完成“传道、受业、解惑”的教学工作,前提需要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真正做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塑造学生完整健康人格。
和谐的师生关系须深刻、认真了解其重要意义之后才能建立。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首先需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用平等博爱之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其次既要是学生的良师,还要做学生的益友;再次需要用宽容之心,搭建师生心理沟通的桥梁;最后需要教师做一名学习型教师,不但专业技术要过硬,还要在其它领域有丰富而又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强大的人格魅力去树立学生正确的三观,从而促进高效课堂的长久落实。
第三,在教学中,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数学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存在,所以,学以致用是学习数学的根本目的。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实际生活要有一定的洞察能力,能够积极探索“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大众热点,使学生在立足课本的基础之上,能够将理论知识再映射到生活中去。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活探究,在预习的基础之上,进行相关知识的生活理解,以激励和培养学生的探究与钻研能力。
第四,完善教学的评价机制。新课程的逐步落实和实施,课程实施是关键环节,而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而教学的评价反馈着教学的成果,因而,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评价机制中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确保教师与学生的类型和特点。评价机制中,要摒弃以往对学生的唯“分数论”,要综合各种因素,如成绩、师生关系、课堂效果、学生品德的养成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成效。对教学媒体的使用要多元化、直观化,提高教师高效课堂的创建。真正将核心素养的养成通过不同的媒体渗透给学生。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地正确渗透,影响学生能进行反馈、调节,真正做到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
二、教学过程情境设置缺乏
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一味的讲解理论,而不能充分地运用不同情境的设置,那么给学生带来的将是枯燥、乏味和无聊的数学课,所以必要的、合理的的情境设置,对于高效课堂的实施至关重要。
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于情境的设置是十分缺乏的。那么如何设置情境呢?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以问题为导向,设置情境。问题情境的设置,旨在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教学过程带有了一定的情感色彩,也使得学生始终带着一个目标进行学习,课堂效果自然就会提高。
第二,以生活为导向,设置情境。数学来源于客观的世界,存在于客观世界,并且应用于客观世界,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客观世界的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师应该能精炼地概括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将抽象的数学问题通俗化。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
第三,以故事为导向,设置情境。初中数学教学的难度在于较小学知识的抽象性,所以如何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其去思考,便成为了课堂的主要任务,而不再是简单地去解决问题了。这个过程既抽象又枯燥,所以教师在每一节课设置时,都要适当地去营造课堂的氛围,借助一些数学家的故事让学生们能更加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中去。
第四,以实物为导向,设置情境。实物演示数学情境有利于更好地让学生们直观的去理解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让学生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如何用生活去体现的。
三、讲课时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自主合作少
当今的课堂不能一味的进行满堂灌的形式,也不能让小组合作形同虚设,要真正地将探究做到实处,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地凸现出来。在课堂的最佳切入点中,提倡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交流。这就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适当地建立小组合作机制,让学生们从以往的全神贯注地听变成主动参与地做,让学生在合作中进行欣赏、评价,在合作中有喜悦感和成就感,同时也提高了自主探究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在推进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分组形式。在分组时,同质分组与异质分组相结合的方式。可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以及需要解决问题的不同,临时设置同质分组还是异质分组,两者取长补短,这样既能保证有些问题在异质分组的过程中全员掌握,也可保证有些问题在同质分组的过程中高手之间可以互相挑战,互相促进。真正做到分层教学。
第二,问题设置。要选择适合小组合作的问题,既要体现独立思考,又能刺激合作需求。且小组合作的问题讨论时间不应少于3分钟,否则就无法真正体现小组合作的效果了。
第三,过程监控。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随机的关注各组内的讨论进度,做到引导型介入,既不啰嗦又不干扰,让学生们在独立的思维环境下进行思考,如果思考的角度有问题,应及时予以提醒,及时纠正。真正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体现教师存在的价值。
第四,评价机制。对于合作的效果要有一个评价,评价的权利应该更多的还给学生,当然这中间不能缺少教师的评价环节,应该将师评生、生评己、组评组相结合,做到教师引导性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小组间互相评价,真正做到评价机制的全方位覆盖。
以上是对现行初中数学课堂出现的一些问题的浅析,那么如何能够将我们预期的目的达到,就需要我们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找出已不再适应当下教学环境下的细节,并加以整合和改善,这样才能适应新时代下国家对人才发展的需要,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高效的教学,为国家建设培养优质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绍军;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课程到课堂”走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
[2]赵光磊;“学校的教育观念”:概念界定与研究路径分析[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
[3]陈旭远;推进新课程 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案例分析[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
论文作者:沈士凯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20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