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表演艺术形成与发展研究论文

武术表演艺术形成与发展研究论文

武术表演艺术形成与发展研究

何延兵 东华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摘要: 武术的防身技击性功能逐渐向艺术性功能方向转变。武术表演艺术化与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同时也反映当时社会现状。因此,武术表演艺术的形成和发展研究就显得很重要,通过对武术表演进行相关研究可以看武术表演艺术化发展的历程,为今后武术表演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 武术;武术表演;表演艺术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武术的功能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尤其是近些年在国家大力倡导文化战略背景下,武术的表演性娱乐功能得到了快速发展,其趋势表现为艺术化。武术的这种变化就值得我们思考,从而为今后武术发展指明方向。通过研究发现武术表演艺术有以下五部分变化:

一、“图腾”式的武术表演

武术最初的形式可以认为是象征性的图腾。其目的一般在于向神灵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与此同时祭祀的手足舞蹈动作看似简单,其实已经略显武术肢体动作的形态。我们姑且称之为武术表演的雏形。即使发展到现在,一些少数民族依然还保留着传统的祭祀形式的“图腾”式的舞武。它体现了这个民族的文化理念和对神灵的祈福。同样在古代神话故事中也有记载:“刑天与天帝战斗,结果刑天战败,头被砍掉。于是刑天用乳头当作眼睛,用肚脐当作嘴巴,一手持盾牌一手操大斧继续战斗。”[1]虽然是神话故事,但也能够反应武术早期的雏形是图腾。

二、“军事操练”式的武术表演

阶级分化的诞生使得奴隶主或者帝王为了抢夺更多的生产资料而发动的战争使武术得到极大发展,武术更多的运用到战争之中。军事操练式的武术表演不仅能够振奋将领奋勇杀敌而且也有助于战争结束后放松心情。这种形式的军事操练式的武术表演和现代的国庆阅兵仪式有一定的相似性。军事操练式的武术表演往往体现的是整个军人的素质和整体划一的动作,给人一种震撼的视觉感受。

三、“武舞结合”式的武术表演

封建社会时期,武术表演的内容和形式更加的丰富。我们所熟知的鸿门宴中就有一段武术与舞蹈结合的舞剑表演。还有汉代时期的百戏、斗剑等都是武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舞蹈结合的产物。唐朝时期公孙大娘高超的舞剑吸引着几百里百姓去观看。宋朝时期甚至为了观看表演专门建立勾栏瓦舍。瓦舍的形式和今天的舞台形式有些相似,专门供武术表演人员进行表演。明清时期更多的是武术和杂技的融合,其中不乏也融合了很多舞蹈动作。同时为了增加观赏效果,武术与舞蹈也会融合在一起进行表演。

四、现代化的舞台式武术表演

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使武术表演朝着多元化发展。社会压力使人们迫切需要高质量的武术表演来满足视觉需求,因此,现代化的舞台式武术表演就应运而生。

抓监管,社会共治取得新突破。林芝市局和7县(区)局共聘请食品安全协管员124名,每乡镇街道2~3名;聘任村级食品安全信息员501名,每村1~2名。研究出台《林芝市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鼓励群众举报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净化食品药品安全环境。

武术作为每年春晚的必选节目,近些年随着高科技的使用,武术表演所产生舞台效果更加绚丽多彩,舞美效果更加精彩。与此同时,武术与其他舞台艺术形式的结合所产生的舞台武术表演也得到大家的喜欢和高度赞扬。例如《风中少林》、《少林武魂》等少林题材的舞台剧和情景剧。

五、“动作影片”式武术表演

武侠电影是武术表演在影视方面应用的表现,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电影形式。“武侠电影是通过中国独有的武术功夫打斗方式塑造具有侠义精神的侠客形象的基础电影”。[2]“武侠电影中的武术是动作技击和表演艺术的完美融合,武术打斗场面也是艺术表演。如果只有技击、格斗动作,而没有表演艺术成分,充其量只能称为‘动作片’”。[3]脱离了中国武术的电影就不能称之为武侠电影。武侠电影中的侠义精神往往通过演员之间的武打动作表演出来,通过打斗体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的思想。

例如,在某次交通事故中,两台车辆之间产生了碰撞,并产生了明显的刮擦痕迹,由于这种变量的擦伤条件是在运动中产生的,因此,这种擦痕表现的极为明显,并会导致两车出现偏离轨道的问题。然后,在惯性条件下,再次出现了严重的翻滚与碰撞条件,不仅使车辆偏离了基本的行驶轨迹,也在二次碰撞的过程中,增加了对驾驶操作进行分析的难度。由此,在现有掌握信息不全面的前提下,为了更好的分析双方的行驶轨迹与制动方法,可以通过擦伤痕迹检验的方式,进行责任归因,并作为还原现场的有效手段,帮助分析案件内容。

六、结束语

武术表演从图腾式到动作片式,其表演形式由简到繁、表演内容由雅俗共赏。可以说武术表演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也衍生了很多不同的发展方向。近些年一些有条件的高等院校率先开始武术表演专业人才培养。这为武术表演的发展提供了专业化的人才储备,同时也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打开了新的途径。“孙敏认为:武术表演专业是一种以培养专业人才在动作影视、体育艺术教育、舞台表演中进行动作指导、创意、教学等为目标的武术与表演艺术相融合的新型跨学科专业。”[4]这种专业化人才培养或许能够引领中国武术表演走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同时也解决一部分人就业问题和缓解社会压力。武术表演艺术形成与发展的分析也有助于大家认清目前武术表演的现状,梳理武术表演的发展脉络,从而制定武术表演发展的相关策略。

王莉娜[15]认为,虽然碑学观念在“扬州八怪”那里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无论在笔法上,还是在理论上均没有臻于成熟与完善,但事实证明“扬州八怪”已经受到碑学的深刻影响。在“扬州八怪”书风中,特别是以“拙”、“古”、“厚”为突出特征并体现于诸位书家的艺术风格中的事实,表明了其特点均源于碑学,他们不计较技法的完美与精细,重要的是追求精神与神采,表现出“大巧若拙”之美。打破了清以来帖学衰弱的僵化模式,从而最终成就了“扬州八怪”这股丑拙的书风。

参考文献:

[1]胡伟.刑天舞干戚——舞蹈与武术演艺形态阐释[J].舞蹈,2015,06 (01).

[2]陈默.刀光侠影蒙太奇:中国武侠电影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

[3]邱海洪,王俊云.中国武侠电影核心要素的研究[J].体育科技,2014,1.

[4]孙敏.武术表演专业选材调查研究——以上海体育学院武术表演专业为例[J].搏击·武术科学,2014,11 (5).

项目来源: 东华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2018年度项目(DHJG-18-30)。

作者简介: 何延兵(1989.4-),男,汉,河南洛阳人,硕士,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武术表演。

标签:;  ;  ;  ;  

武术表演艺术形成与发展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