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奇思妙解”真的“奇妙”吗(论文文献综述)
龚德阳[1](2020)在《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球体相关问题的学困因素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中立体几何球的相关问题,在试题解答过程中通常需要作出图形,进一步分析与思考.同时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极高.因而此类问题的求解就更加困难了,但球类问题却是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每年各省市的高考试题中都会出现与球有关的题目,有时甚至考查两题,且具有一定的难度.球体这一几何模型及其蕴含的性质,成为高考之中一个不可小觑的考点.高考(考纲)对这类题目的要求如下:了解球的概念,掌握球的性质,掌握球的表面积公式、体积公式,能够解决与球的截面有关的问题.这也就是说这与球体知识有关联的这类题且属于考查内容之列,但是不作过高要求,故考查多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上.立体几何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空间图形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的一门学科,也是高中数学中教师和学生普遍认为的重点和难点.立体几何不管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在人们的理论研究和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都具有重大的广泛的价值.在该知识体系的脉络中,关于球体的描述与研究更是让各部分知识联系在一起大放异彩.不仅仅在某些思维上创新,更是可以在几何领域独树一帜,成为学习探索中的综合点.然而,我们发现如今高中数学中立体几何球体知识的学习成效不尽人意,在已经降低难度的立体几何球体知识题目中学生的得分情况不如其他章节,学生普遍反映立体几何球体知识难学、难理解、难得分、难以有兴趣.显然,立体几何球体知识的内容已经成为了高中学生在整个高中数学知识体系学习之中难以跨越的一个障碍.本文研究的内容高中立体几何部分中有关球体知识,版本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文中所提到的立体几何均是高中数学体系下的内容.为探究高中学生立体几何学习障碍及相对应的教学对策,笔者对贵州省兴义市某高中学生立体几何球体知识学习障碍做了如下的调查研究.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地域性、不同层次、不同学情表现出来的情况,本文根据对某一中学的学生高中立体几何球的相关问题学习情况从具体学习表征作全面具体的分析概括.以点扩面,并根据得出的实际结果,有关球的试题分类探讨并给出解决对策,对高中立体几何球的相关问题教学困难原因提供一些参考意见,给出一些可供借鉴的策略和建议.
吴友昌[2](2016)在《浅谈高中数学教学》文中研究指明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基本采用满堂灌的方法,不管学生听不听得懂,反正讲了,学生就该仔细听,就应该会,课上作笔记,课后大量作业做巩固。但是,我们发现,事实上有些学生根本听不懂,不知教师讲之所以然,课下只能抄作业,结果学生疲劳厌学,教师疲劳厌教。长此以往,学生一旦习惯了这种被动的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渐渐丧失。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讲"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早已经过时的,从学生的潜能开发、思维拓展、身心发展、自主健全的角度来看,是非常不利的。
郭艳杰[3](2016)在《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体会》文中研究表明在高中新课程的教学实验阶段。与原高中数学课程相比,新课程教学内容明显增多、教材的难度有所降低,授课时数减少,但高考选拔人才的标准不可能降低。本文对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谈了几点自己的体会。
刘慧[4](2015)在《基于问题解决视角的“鸡兔同笼”问题优化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鸡兔同笼”是一古老的数学名题。它从1500多年前传到现在,从我国走向世界,流传如此久远,且被我国、日本等纳入教材之中,必然有其内在的教育价值。然而,虽然广大教师投入了极高的教学与研究热情,但近几年讽刺挖苦之声甚嚣尘上。因此,为弘扬我国的古典文化,探讨其教育价值,并通过优化教学实现其育人功能就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了。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史料和现代文献进行了研读和梳理;通过案例研究法对有关该问题的解法、教学设计与反思等文献进行了个案分析,并深入课堂听课进行调查研究,在对其历史渊源及当前的教学与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做了以下探讨。首先,探讨了该问题的教学具有如下教育价值:对学生智力及能力的开发价值;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价值;对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价值;传统文化教育价值,及个性品质培养和陶冶学生情操的美育价值。其次,针对众多的解题方法,进行了归纳分析与整合,揭示了它们的实质是科学发现方法论中的重要方法——尝试。第三,针对枚举、归纳拓展问题应用范围狭窄的问题,应用一般化方法,将其上升为一般问题模型:一些本身固有两方面特征数量的两种事物混合在一起,它们这两方面的特征数量之代数和已知,这两种事物各多少?其实质是所有能列成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题。第四,针对学生备受折磨的各种奇思妙解,将幼儿画画数数解决该问题的过程,提炼为大众都能接受的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思维模型;揭示了其实质是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的来源;用其可解决所有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或可列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题。第五,从影响优化教学的教师、学生、新课标及教材的角度展开分析,提出了教学应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以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自主探究与教师引导有机结合;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有机结合;教学应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与拓展的优化教学的建议。第六,在前面为优化教学扫清了障碍,奠定前提条件的基础上,针对该问题的普适性,为发挥其教育价值,从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视角,进行了优化教学设计。
何雪玲[5](2013)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学情分析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各类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如今已深入人心。但是到底怎样做才能真正的“以生为本”,这不仅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一直共同努力寻求的教育目标,也是本论文初始研究的出发点。本研究选择了化学教学学情分析作为研究对象。学情分析是教学设计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的学情分析,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学情分析的研究,对进一步发展教学设计理论、教学的实施以及对化学教育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从高中生化学学习情况,了解当今高中生化学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风格,学习能力,为广大教师提供实时数据,有助于教师了解高中生的化学学习的总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同时,通过对四大中学化学教育期刊的教学设计文献收集,研究一线教师进行学情分析研究的进展,在研究过程中对化学教学学情分析形成一定的认识,并对学情分析方法的使用提出相应的建议。高中生化学学习情况的结论:1、59%左右的同学认为化学学习难度一般,能主动解决疑问。主要依靠与教师或者同学讨论,偶尔还会借助网络进行学习。2、50%以上的同学认为学习基础知识学习方法是影响现阶段影响学生化学成绩的重要因素。高一至高三年级,随着学生思维的逐渐提升,对课外学习的内容也呈现出不同的需求。3、学习动机能够帮助学生维持对学习的热情。4、学习诉求与学习风格的调查表明,学生喜欢操作性学习,希望能够自己动手做实验。5、学习态度的不稳定性会造成学习能力的缺失。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的研究结论:1、近七年来化学教师一直在关注“学情分析”,但是关注度不太稳定,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2、由“学情分析”在教学设计中所占比例最高为40.38%,可见“学情分析”在教师教学中的重视程度不够高。3、教师对教学设计当中“学情分析”认识缺乏理论指导,分析的内容空泛,学情分析与实际教学失去联系。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研究问题起源、意义、目的和方法、研究现状;第二章阐述主要理论;第三章阐述学情分析的实践研究;第四章阐述学情分析研究对策;最后一章阐述研究结论与启示,指出研究发展方向。
郝卓[6](2012)在《浅谈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文中研究表明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基本采用满堂灌的方法,不管学生听不听得懂,反正讲了,学生就该仔细听,就应该会,课上作笔记,课后大量作业做巩固。但是,我们发现,事实上有些学生根本听不懂,不知教师讲之所以然,课下只能抄作业,结果学生疲劳厌学,教师疲劳厌教。长此以往,学生一旦习惯了这种被动的学习,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渐渐丧失。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讲"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早已经过时的,从学生的潜能开发、思维拓展、身心发展、自主健全的角度来看,是非常不利的。
王金涛[7](2011)在《也谈高中数学教法》文中研究说明要完成知识的传播,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教学过程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如何成功教学一堂数学课。面对高中数学的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更新教育观念在课堂教学结构上,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这样才能优化教学效果。二、提高复习课解题教学的艺术性在高中数学复习时,由于解题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教师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让学生领
朱卫新[8](2011)在《浅谈高中数学的教与学》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未来的世界是现代化、科学化的世界,而未来的科学是数学化的科学.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给予人们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收集信息、归纳类
刘俊梅[9](2010)在《谈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文中认为对教师来说,在数学课教学中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最为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探究解决问题、自己推导公式、自己归纳结论、自己摸索前进。当然,这
吴力田[10](2009)在《让探究成为数学教学的常态》文中提出关注教学的有效性,追求理想的教学状态是我们每个教学工作者的目标.在新课标体系下,我们应该以一种理性的数学学习思维和教学心态去引领学生形成新型的研究型学习氛围,努力实现"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文化氛围.根据教材特点,围绕
二、“奇思妙解”真的“奇妙”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奇思妙解”真的“奇妙”吗(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球体相关问题的学困因素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2.理论基础 |
2.1 重要概念的界定 |
2.2 数学核心素养下的立体几何球体知识教学思考 |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
2.4 球体知识的内涵价值 |
3.球体知识中学习者学习的现状调查分析及应对对策 |
3.1 调查背景 |
3.2 教师访谈提纲 |
3.3 学生访谈提纲 |
3.4 球体问题的教学现状 |
3.5 学生学情分析 |
3.6 基于问卷调查研究下的球体知识应对对策整理 |
4.立体几何中球相关问题知识对策整理 |
4.1 在高考全国卷立体几何中球相关问题试题中数学思想的对策 |
4.2 球相关问题试题对策归纳研究 |
4.3 模型对策归类整理 |
5.研究总结与反思 |
5.1 研究总结 |
5.2 达到的目标 |
5.3 反思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教师访谈记录 |
附录2 学生访谈记录 |
附录3 学生调查问卷整理 |
致谢信 |
(4)基于问题解决视角的“鸡兔同笼”问题优化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鸡兔同笼”问题的历史渊源及教育价值 |
1.2.1 “鸡兔同笼”问题的历史渊源 |
1.2.2 “鸡兔同笼”问题的教育价值 |
1.3 “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1.3.1 “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研究现状 |
1.3.2 “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鸡兔同笼”问题解法的整合与一般化拓展 |
2.1 揭示实质——解法的归纳分析与整合 |
2.1.1 我国古代数学着作中的算法及其分析与初步整合 |
2.1.2 “假设法”的实质 |
2.1.3 “鸡兔同笼”问题众多不同解法的实质 |
2.2 “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化拓展 |
2.3 解法的一般化拓展及其思维模型与实质 |
2.3.1 解法的一般化及其思维模型 |
2.3.2 思维模型的实质及其逆向思考 |
第三章 “鸡兔同笼”问题的优化教学 |
3.1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优化教学的关键 |
3.1.1 提升教师的文化素质是优化教学的基础 |
3.1.2 教师的能力素质是优化教学的保证 |
3.2 学生认知状况是优化教学的前提 |
3.2.1 小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 |
3.2.2 小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 |
3.2.3 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
3.2.4 小学生言语发展的特点 |
3.2.5 小学生想象发展的特点 |
3.2.6 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
3.3 深入分析课程标准与教材是实施教学的依据 |
3.3.1 课标(2011)对这一问题的要求 |
3.3.2 教材编写的特点 |
3.4 优化教学建议 |
3.4.1 教学应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 |
3.4.2 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
3.4.3 以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
3.4.4 教学中应注意自主探究与教师引导的有机结合 |
3.4.5 教学中应注意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有机结合 |
3.4.6 教学应在教材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与拓展 |
3.5 优化教学设计 |
3.5.1 教学思考 |
3.5.2 低年级的教学设计 |
3.5.3 高年级的教学设计 |
第四章 结论与反思 |
4.1 研究结论 |
4.2 研究的不足及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4.2.1 研究的不足 |
4.2.2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学情分析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问题的起源 |
1.1.1 “化学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课堂的启发 |
1.1.2 新课程改革学习中“有效教学”理念的推动 |
1.1.3 来自中学教学实践的反思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学情分析”对化学教学的意义 |
1.2.3 研究“学情分析”对课程改革的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学情分析的探讨 |
1.3.2 概念的界定 |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
2 理论基础 |
2.1 教育教学理论 |
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2.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2.4 学习动机理论 |
3 学情分析实践研究 |
3.1 走进中学了解化学学情 |
3.1.1 调查问卷的设计 |
3.1.2 调查研究的对象 |
3.1.3 问卷研究的程序 |
3.1.4 调查结果的统计及分析 |
3.2 实际教学中的学情分析 |
3.2.1 材料收集及研究 |
3.2.2 初步结论 |
3.3 教学设计中“学情分析”内容研究 |
3.4 存在的问题 |
3.4.1 学情分析存在的问题 |
3.4.2 学情分析制约因素分析 |
4 恰当做好学情分析的对策 |
4.1 对高中化学教学学情分析方法的建议 |
4.2 对高中化学教师的教学建议 |
5 研究展望 |
5.1 研究的结论 |
5.2 研究的不足 |
5.3 研究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四大期刊发表的化学“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文献目录 |
附录2 高中生化学学习情况问卷调查 |
附录3 教学设计中对“学情分析”的一般性分析 |
致谢 |
(6)浅谈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更新教育观念 |
二、提高复习课解题教学的艺术性 |
三、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吸引学生 |
四、及时关注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
五、与同事交流, 进行教学反思 |
六、教师应该坚持学习, 不断完善自我 |
(9)谈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更新教育观念 |
二、提高复习课解题教学的艺术性 |
三、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吸引学生 |
四、及时关注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
五、与同事交流, 进行教学反思 |
六、教师应该坚持学习, 不断完善自我 |
四、“奇思妙解”真的“奇妙”吗(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数学立体几何球体相关问题的学困因素及对策研究[D]. 龚德阳. 西南大学, 2020(05)
- [2]浅谈高中数学教学[J]. 吴友昌. 青春岁月, 2016(13)
- [3]新课改下的高中数学教学体会[A]. 郭艳杰. 2016年4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16
- [4]基于问题解决视角的“鸡兔同笼”问题优化教学研究[D]. 刘慧. 贵州师范大学, 2015(10)
- [5]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化学教学学情分析现状调查及策略研究[D]. 何雪玲. 华中师范大学, 2013(08)
- [6]浅谈高中数学的教学方法[J]. 郝卓. 青春岁月, 2012(02)
- [7]也谈高中数学教法[J]. 王金涛.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1(11)
- [8]浅谈高中数学的教与学[J]. 朱卫新. 中学教学参考, 2011(23)
- [9]谈数学教师的教学方法[J]. 刘俊梅. 魅力中国, 2010(02)
- [10]让探究成为数学教学的常态[J]. 吴力田.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