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短期行为的社会心理研究(1)_可持续发展论文

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短期行为的社会心理研究(1)_可持续发展论文

制约可持续发展之短期行为的社会心理研究〔1〕,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心理论文,可持续发展论文,短期行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不危害人类未来生存环境基础上的一种发展选择,它反映了构成社会及其生存环境的各种要素间的相互协调,其出现是经济发展和人类认识进步的共同结果。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是一种持续的、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今世界的共同选择。我国政府已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确立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之一。这意味着“可持续发展”将成为衡量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在现实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众多的与可持续发展思想相悖的经济和社会行为,我们将其统称为短期行为。实践证明,短期行为是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学术界曾对短期行为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做过较多的研究,并提出了许多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然而到目前为止,所收到的效果是有限的。笔者认为,虽然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短期行为具体表现不一,但从本质上讲,它们的发生、发展源于共同的心理基础。因此,本文拟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对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短期行为进行剖析,据此提出消除短期行为的政策建议,为顺利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政策参考。

一、短期行为的表现

短期行为是指追求短期利益,有损于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在现实中,短期行为表现形式多样。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1.资源浪费和资源透支 可持续发展需要有可靠的资源供给作支撑。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资源浪费和资源透支已是公认的制约可持续发展的典型短期行为。资源浪费主要表现在,对资源的破坏性开采和粗放型加工利用,以及高耗费资源的生活方式。资源浪费削弱了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资源透支则是指对有限的资源进行超强度、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加速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速度,破坏可再生资源的再生功能,从当代人与下代人的资源利用分配平衡看,资源透支行为就是对下代人资源享有权的剥夺,破坏了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

2.环境破坏和环境危害转嫁 环境是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然而,环境问题日趋严峻已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环境问题包括环境破坏和环境危害转嫁两个方面。环境破坏主要指由于人类活动(开采资源,改变自然面貌、排放污染物)而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从而降低了环境的资源供给能力,降低了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适宜性。环境破坏直接损坏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现代社会中,环境破坏绝大多数来自于经济活动,受追求当前经济利益动机的支配,而且基本上是在有意识状态下进行的。环境危害转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只顾自身利益而把所造成的环境危害转嫁给全社会;二是地区在发展过程中把本地区造成的环境危害转嫁给其他地区,如上游地区对下游地区的污染,破坏水源保护区的植被而危及整个流域生态平衡。位于上风向的地区对下风向地区的空气污染,以及向其他地区直接输出污染物(核废料、垃圾)和转移污染工业等。环境危害转嫁纯粹是一种损人利己、危害可持续发展的行为。

3.人口增长失控 人口增长失控是导致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的根本原因。就目前的情况看,人口增长失控的空间差异十分明显。一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口增长快于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口增长,二是农村的人口增长快于城市的人口增长。造成这种现象,有其深刻的社会心理和行为原因。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人口本身是社会赖以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投入要素。人力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资金和技术投入的短缺。因而,在这些地方,人口就成为一种易于获得的资本和财富。而且,相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人口抚养成本较低。这样,就构成了欠发达地区人口增长快的利益动机和经济基础。人口增长过快,一方面降低了资源和环境对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另一方面加大了人类对资源、环境的索取和破坏,使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

4.社会发展滞后 社会发展是人类发展的目的,同时又为人类社会继续发展提供长远的支持作用。社会发展滞后主要指由于对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社区发展等的投入不足,而产生的人口素质、技术进步、社会文化环境质量等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状况。即,在资源和要素的配置上,过度地倾斜于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比,社会发展所显现的利益有较大的区别。从效益的角度分析,社会发展是长时效的,而且效益的显现性不强。从需求层次看,社会发展要高于经济发展。因此,在追求近期效益、重视可以看得见的发展成绩的形势下,经济发展利益与社会发展利益面临取舍时,人们往往就选择了前者而放弃后者,导致社会发展的滞后。在不少地方,社会发展被放在次要地位。这也是一种典型的短期行为。

二、短期行为的社会心理分析

短期行为的产生、存在和强化除了有其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原因之外,还有其深刻的社会心理方面的根源。

1.个体素质限制 短期行为的产生与个体素质低有很大的关系。首先,由于素质低,个体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模糊。现在,可持续发展思想已被学术界所广泛接受,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已逐步被世界各国确认为最佳的发展模式。然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短期行为自然普遍地存在于世界各国尤其是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存在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众多领域。之所以如此,原因就在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主要行为个体(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的素质有限,缺乏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其行为往往受追求短期利益动机的支配。其次,由于素质低,个体的社会责任感不强,甚至丧失。因此,个体在面临利益抉择时,往往只顾自身利益而忽视全社会的利益,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甚至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而不惜损害全社会的长远利益。受个体素质的限制,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要转化为个体的自觉行为,消除种种短期行为,将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2.社会规范缺乏 社会规范是人们在共同的生活和工作中所形成的行为准则方面的共识,并以理念的形式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社会规范对人们行为所产生的约束力是有关法律所不及的。因为,人们往往较为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而对法律则感到是被强制服从。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短期行为之所以普遍存在,与缺乏相应的社会规范关系密切。例如,对于人口增长,虽然国家有控制人口增长的法规,但是,对于社会大众而言,一般都把生儿育女当作个人的私事,并没有从人口增长过快,可能加剧资源的供求矛盾、加剧环境破坏的角度想到人口增长过快会影响自己或他人的利益,给可持续发展造成损害,因此,也就没有在社会群体中形成控制生育的社会规范。多生子女者也就没有受到此种社会规范的约束,相反,有的人还认为这是国家限制了他们的“自由”。其他短期行为如资源透支,环境破坏等行为,国家都有相关的法律约束,但收效有限,其原因与缺乏相应的社会规范的配合有关。

3.知觉曲解 知觉曲解又称“多数人的疏忽”,是指由于多数人的疏忽,使本已严重的问题看起来轻得多,这是一种知觉上的误区。短期行为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普遍存在也与知觉曲解有关。例如,在环境破坏方面,若只有一个人破坏环境的话,事情的严重性是很容易判断的。相反,若很多人都在破坏环境,反而使人们感到“大家都在这样做,没什么大问题”。这样,由于知觉曲解的影响,使本已严重的环境破坏问题在人们的头脑中被淡化。由此可见,知觉曲解往往使得有损于可持续发展的短期行为的严重性被掩盖。

4.社会比较 社会比较理论认为,在缺乏客观的社会标准的情境中,人们往往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确定自己的行动。社会比较因素使得短期行为得到强化。一般而言,人们都期盼自己的努力能尽快见到效益。而短期行为常常给人们以“见效快”的印象。当有的人、有的地区通过掠夺式开发利用资源,破坏环境而暂时获利时,就会引起其他人、其他地区仿效。在有些地方,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短期行为现象就愈演愈烈。在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抉择中亦是如此,许多地区看到先富裕起来的地区的示范作用,就把所能支配的资源和要素都投入到“短、平、快”的经济发展项目上,而忽视教育、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投入,造成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严重失衡。

5.责任分散 责任分散是指发生某种行为时,如果是个人对后果负责,会产生强烈的负罪感和悔疚感而停止行为,反之,就大大降低行为者的责任感。由于责任分散因素的存在,在对短期行为的约束、控制过程中,有关权力部门时常出于“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资源又不是我一家的事”等方面的想法,而放松了对短期行为的控制。对于社会大众来讲,就更是如此。对于资源透支、社会发展滞后等问题,人们较普遍地认为不是自己所管得了的事,从而减轻自己应负的责任和心理压力,听之任之。

三、调控短期行为的政策启示

1.培养个体的素质修养,使其自觉限制消除短期行为动机 就目前而言,行为主体的素质低是制约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提高个体素质,消除短期行为非常重要。在这方面,一是要通过在学校教育中增加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内容,提高个体的现代素质,培养其可持续发展的自觉意识。二是要有计划地组织专门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着力提高社会劳动者和管理者对控制短期行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尽快使他们抛弃长期形成的短期行为模式,真正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动机,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2.有意识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规范,创造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氛围 社会规范是约束个体行为的有效工具。社会规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也就是群体规范,它不是以条文的形式公布于众,而是以信念的方式约束着人的行为。如果一个人违背了这种群体规范,就会产生群体压力。紧张、受威胁、焦虑、痛苦相伴而生。为摆脱这种压力,个体会努力改变自己以顺应群体规范。群体也会用各种方法对其行为予以纠正,使个体在心理上很难违抗。因此,我们在调控短期行为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发挥社会规范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从教育、社会舆论以及各种宣传活动,对个体行为的评价等方面入手,有意识地在全社会形成唾弃、制约短期行为,褒扬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规范,用这样的规范去约束个体的行为,使之感到短期行为将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压力,有负罪感和孤独感,不得不放弃短期行为动机。如果能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氛围,就十分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逐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评价标准,对短期行为实行严格控制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尽早制订出界定短期行为,评判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标准,作为调控短期行为的客观依据。同时,也为各种行为主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供了可参照的标准。在此基础上,抓住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功事例和短期行为方面的典型事例,对广大民众进行宣传教育,使之明辨是非。同时,应把是否实施可持续发展策略贯穿于考核、评比的内容之中,树立榜样,以点带面。对短期行为十分严重的产业和地区要从法律、经济、行政等多方面给予必要的惩罚。这样,就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收到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和行为准则,控制短期行为的效果。

4.从权利和管理两个方面明确行为主体的责任,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控制短期行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既是广大民众的权利,也是有关行政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现实生活中,短期行为屡禁不止或无人过问都与责权不明有关。为此,一方面,国家应考虑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可持续发展是每个人、企业、地区所享有的正当权利,从而为鼓励广大民众积极参与限制短期行为提供法律依据和保护。如果某种短期行为对个人、企业或地区的发展造成了损害,那就是侵犯了他们的正当权利,把这看作是事关自己切身利益的问题,他们可以运用法律武器来反对短期行为,就可以靠社会的力量与法律的结合去同种种短期行为作斗争。另一方面,由于受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执法管理部门的管理权限相对较窄,一般只限定在某一方面,只能是各管各的一片,相互协调能力差,对于涉及面广的一些短期行为事件不能有效的管理,特别是在一些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思想影响和干预下,有关的管理部门就更难以对有损于可持续发展的短期行为进行控制和制裁。对此,国家应从行政执法监督方面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的管理责任,依靠各级政府或设置专门的协调机构,沟通有关部门在控制短期行为方面的联系,加强行政监管和执法力度,充分运用法律手段对短期行为实行严格地控制,以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能顺利实施。

注释:

〔1〕河南省“九五”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河南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成果之一

标签:;  ;  ;  ;  ;  ;  ;  

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短期行为的社会心理研究(1)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