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与特区经济发展战略_世界经济论文

21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与特区经济发展战略_世界经济论文

论21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与特区经济发展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区论文,趋势论文,世纪论文,世界经济发展论文,经济发展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再过5年,本世纪将划上句号。届时我国经济特区将走过20年辉煌历程,向着第三个十年前进。在世界经济竟争日益尖锐、国际关系变化莫测的今天,第三个十年如何发展,这不光是特区人民关心的问题,也是中央和全国人民关心的问题。因此,及时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寻求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这一认识,本文拟对21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和经济特区发展战略作些分析,以期推动对这个问题的研究。

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继承性。本世纪世界经济发展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后五十年发展以后,已呈现出某种与过去不同的趋势,这一趋势将在下个世纪继续发展,并逐步完成。那么,这一趋势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将进一步发展。

从理论上来讲,主要是引起各国走区域性集团化道路的条件不会马上改变或消失。世界经济中的区域集团,是在地区主义的主导下形成的。地区主义是生产力的扩张与地区的利益、历史、文化相矛盾的产物。只要这一情况没有根本的变化,区域经济合作就必然存在。而要消除它们之间的对立与差异,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进一步讲,它不是一两个世纪所能解决的。所以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在下个世纪仍将保持强劲的势头。

从实践来看,许多因素表明,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不会减弱:

首先,现有的经济区域集团组织的完善,将延续到下个世纪。例如,虽然1994年亚太经合组织部长级会议和国家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已就建立亚太自由贸易区达成了协议,但鉴于本地区情况的复杂性,将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定在2020年。这就是说,大约需要用25年左右的时间来协调各国的立场,缩小相互之间的发展差距,以制定共同的政策。

其次,一些经济区域集团的扩大需要时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拟进一步向中美洲、南美洲扩大。1994年年底,美洲国家召开了第一届首脑会议,宣布要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的最后期限定在2005年。欧盟也有进一步扩大的计划,拟与地中海国家组建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欧洲——地中海大自由贸易区。其时间定在2010年。届时该自由贸易区将包含6-8亿人口,有30-40个国家在内。

再次,一些新的自由贸易区正在蕴酿之中。目前已表露出这种合作意向的区域经济合作有大西洋经济区(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印度洋经济区(包括东南亚部分国家、印度洋沿岸国家),东地中海经济区(近期包括埃及、约旦、以色列、巴勒斯坦,远期包括叙利亚、黎巴嫩等国)。为海内外华人所关注的中国经济区或中华经济协作系统,虽属一国之内的联合,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同样获得国际的关注。

最后,次区域经济合作方兴未艾。次区域经济合作,又叫增长三角,是一种范围较小的合作,可以是几个国家,也可以是几个国家的有关地区。由于涉及国家较少,在经济合作方面容易取得一致的意见,因而受到有关国家的重视,具有一定的生命力。目前次区域经济合作主要在亚洲地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三国的新柔寥增长三角,中国、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参加开发的图们江经济合作区,中国,泰国、缅甸、老挝四国参加的澜沦江——湄公河经济合作,也在起步。次区域合作已引起有关国家尤其是南美的重视,估计在下个世纪会有更多的地方采用这一模式。

(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战后随着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各国在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亚洲“四小”,中国,东南亚国家联盟,巴西,印度,墨西哥等国。不过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独立以后,大多急于求成,发展战略选择不当,因此从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不太理想。1955年,发展中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经济中所占分额为20.7%,到1980年为21.5%,25年中只提高了0.8个百分点。进入八、九十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纷纷根据本国和世界实际,调整发展战略,如加强对农业的投资、控制人口、吸引外资、保护外商的合法利益等。这一些措施将刺激经济的发展。因此,下个世纪,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国,1994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5811亿美元,占世界第七位。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远高于一般国家,因此,下个世纪,中国经济面貌将出现根本的变化。据中国科学院研究,中国经济总量将在下个世纪的20至30年代超过其它国家,达到世界第一;中期达到本世纪末发达国家的水平;下个世纪末达到当时发达国家人均水平。如果非洲、中南美洲、南亚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战略能够奏效,那整个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肯定将会提高。

(三)多极世界的最终形成与亚太经济中心的崛起。这里的“极”是指什么?目前多数分析是以集团为基础,即将世界划为三大经济集团:以德国为首的欧洲联盟,以美国为首的美洲自由贸易区,以日本为首的亚太经济区,每一经济集团代表一极。把日本看成是亚太经济集团的头,这不完全符合实际。就现在的情况看,美国的经济实力要大于日本,日本虽想与美国争当亚太经济集团的头,但时至今日,并未能实现。到下个世纪,日本的地位将进一步削弱,难以充当领头羊。此外,由于各经济集团组建的时间不同,相互之间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同,从而一体化的程度不同,因此,除欧洲联盟以外,其它集团难以以一个统一的声音讲话。与此相反,国家的利益始终存在,并有可能强化。因此我认为,以国家作为“极”的代表,可能更具现实意义。不过经济上要能真正作为一极发挥作用,必须有国家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做依托。日本和德国在经济上成绩早已为各国公认,如能进一步解决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则分别作为一极似没有问题。在下个世纪大国俱乐部里将加入一个新的国家——中国。由于中国大陆的进步与强大,海峡两岸的关系将会进一步的改善,届时人们孜孜以求的中华经济协作系统或许将成为现实,中国的国力将更加强大。俄罗斯经过一定的过度以后,也会走上正常的发展道路。以其经济基础、资源、科技、教育的实力,当不会太差。这样,在下个世纪前十年内,很可能会出现以美国、中国、日本、俄罗斯、德国为主要极的多极世界。而英国、法国、印度、巴西可能将以次一级的地位发挥作用。

上述五极世界中,中国、日本是纯亚太国家,美国的西部、俄罗斯的东部也在亚太地区。1992年这四极的经济总量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45.5%。如果再加上东南亚其它国家和地区,加上太平洋地区国家,加上中美洲、南美洲的有关国家,则这一比例要高得多。因此在多极世界形成的同时,世界经济中心将进一步向亚太地区转移。

(四)世界经济一体化将继续稳步发展。战后世界经济首先是沿着一体化道路前进的。这一进步,是建立在对战前殖民集团导致两次世界大战反思的基础上。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表现在各国建立统一的货币制度、实行统一的贸易制度等,某种意义上也表现在各国对发展中国家不同程度的关心上。这些政策和制度对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不过,它并没有改变世界范围内贫富不均的状况,相反,两极分化现象不仅依然存在,而且有所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从本世纪未到下个世纪初,世界经济一体化主要是各国进一步修订国内法律,以落实乌拉圭协议的有关精神。但世界“游戏”规则的制定权从来就不掌握在穷国、弱国手上。因此,在大国的利益诱导和压力下,乌拉圭谈判中某些暂且搁置的问题,如劳工权利问题、环境标准问题、竞争政策问题等,将有可能在发展中国家无可奈何的反对声中获得进展。所以世界经济一体化,将在各方制约力量加大的情况下,继续有所发展。

(五)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进一步加大,世界产业结构将进一步调整。长期以来,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劳动力的投入,这种情况在战后已经有了改变。以核能的利用和电子计算机的问世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了五、六十年代,已经逐步形成包括电子技术、新材料、生物技术、超导技术、核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光技术等8大产业群。高技术产品贸易发展很快,从1963年——1983年20年间,世界高技术产品贸易额增长14倍,目前世界贸易额中,直接与高新技术产业相关的商品贸易额约6500亿美元,占世界贸易额的25%,随着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其产值将迅速增加,仅计算机信息产业到本世纪未就将达8000-9000亿美元,而海洋技术的产业将可能超过2万亿美元。与此同时,高技术产品的世界市场将进一步扩大。据专家测算,到本世纪未新材料的世界市场将达4000亿美元。

第三次科技革命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发达国家将某些丧失了竞争力的传统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腾出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与此同时,第三产业也获得巨大发展。这种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发达国家是十分明显的(见下表数据世界银行有关年份发展报告整理)。

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农业、工业与服务业之比(%)

国别

1965年1985年 1990年 1992年

美国

3:38:59 3:34:63──—─

日本9:43:48 3:41:56

3:42:56 2:42:56

德国 ──2:40:58

2:39:59 2:39:60

英国3:41:56

── ── ──

法国 ──4:34:62

4:29:67 3:29:68

意大利

11:41:485:39:56

4:33:63

──

加拿大

5:34:613:30:67── ──

因资料不全,我们无法做十分祥尽的比较。但从上表仍然可以看出,发达国家的农业和工业都有下降趋势,而服务业却在不断提高。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一情况实际已经波及到新兴的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韩国、台湾、新加坡、香港的产业调整也在进行中。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将有新的突破,其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将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也将带动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第三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

(六)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将进一步扩大。跨国公司早在战前就有,但那时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是有限的。战后跨国公司发展非常迅速,据有关资料估计,现在世界上有跨国公司37000多家,拥有20多万家分支机构,其触角伸向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跨国公司年生产总值相当于世界生产总值的40%,控制和掌握着世界50%的国际贸易、90%以上的海外直接投资、80%以上的新技术应用权利和三分之一的国际技术转让。跨国公司在经济活动中经常利用公司内部交易转移利润、偷税漏税;历史上曾为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服务。因而长期来,第三世界国家对其活动抱有一定的警惕性。不过,跨国公司具有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对促进子公司所在国的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正因为如此,现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调整政策,以吸引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此外,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作为一种外在的力量,也迫使跨国公司通过跨国经营,以躲开贸易保护主义。如前所述,经济区域集团化在下个世纪仍将保持旺盛的发展趋势,因而跨国公司在下个世纪也将会进一步得到发展。

总之,下个世纪世界经济将进一步向区域化、一体化、高级化方向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科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跨国公司则是其最重要的活动主体。以上几种因素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推动世界经济向前发展。

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对中国、尤其是对特区经济具有重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世界经济格局演变对特区经济的影响。它包括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多极化、一体化等。由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使中国特区的外向型经济面临一个更为严峻的形势。众所周知,区域经济集团为了自身的利益,实行内外有别的政策。其主要手段是对内削减关税,对外实行统一的税收;在欧洲联盟这样一些一体化程度较高的经济区域内,内部可以实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但对区域外国家劳动力的流动,则采取严厉的政策,阻止他们流入。特区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将有可能使特区的商品输出更加困难。对劳动力流动的限制,则使经济特区的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受到一定的影响。我国劳务输出目前主要是在发展中国家,如要打入发达国家,并占有一席之地,将会困难重重。

21世纪初本区域的增长三角将会有一定的发展。由于这几个增长三角涉及的国家处于世界分工的不同阶段,相互之间的互补性比较强,特区可以利用自己的经济技术优势,参加增长三角的建设,从中谋取自己的利益。至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虽然去年茂物会议确定了到2020年实现自由贸易的愿望,但估计在21世纪前一个10年内,主要仍是就有关政策进行协调,并将在少数领域取得进展。同其它地方相比,特区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一成果。因为到21世纪,特区经济在世界分工体系中,将发生重大变化。与发达国家相比,将逐步由现在的垂直分工走向水平分工;与发展中国家相比,将从现在的水平分工走向垂直分工。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特区完全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左右逢缘,同时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开展经贸活动。

在世界经济格局中,世界各主要经济集团、各大国与中国的状况,也是我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它对中国、自然也包括特区,具有重要影响。我国与欧共体的关系,虽在个别问题上有些小的矛盾,但总的情况是好的。与独联体国家和俄罗斯的关系也是正常的。我国同东盟国家的关系总的讲也是正常的。但由于南中国海问题,相互之间有些争执,但只要有关各方都遵循和平解决的方针,就不会有大问题。由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尚在建设中,因而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关系现在还不大明朗。但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中,美国是龙头,大小事情起决定作用。美国最近因在台湾问题上,作出了有损两国关系的决定,因而现在两国关系处在重要调整阶段。但只要美国不支持台独,或“一中一台”,两国关系就会以一定形式维待。美国会不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支持台独,或“一中一台”,当然不能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但现在就作出肯定的答案还为时过早。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不仅给中国、而且也给世界带来了机遇。中美两国只要能理智地处理相互关系,就能从中受益。从美国在世界各地同欧洲与日本的争夺情况看,它不会对中国发展所提供的若干机遇无动于衷。从这方面看,美国在同中国的关系上,不会走得太远。历史上,美国曾同原苏联进行长期对抗,其结果是原苏联跨台了,美国赢得了冷战的胜利。但是谁都知道,正是在此期间,日本和德国的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美国的胜利是苦涩的,没有太多的实惠。有人挖苦地说,不是美国,也不是原苏联、英国或法国,而是日本和德国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美国如果没有失去理智,还会走这样的老路吗?中美关系虽然不会走到极端,但磨擦是免不了的。这给中美之间的经济来往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总之,生意将更加难做。不过它仍然为两岸关系发展留下了一定的余地,这对特区的发展来讲也是有益的。

世界经济一体化对特区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由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接轨,有力地改善了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环境,无论是对引进外资与技术,还是对出口商品,都是有利的。这对特区的发展是重要的机遇;另一方面,世界经济一体化,尤其是中国的复关,又对特区提出了挑战。按照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参加国必须实行统一的国内政策。我国特区属关境内的特区,政策应与国内政策统一。对此,人们的认识还不统一。有人认为,特区的优惠政策拟应保留,但这与世界贸易规则显然不合。如把特区从关境内划到关境之外,特区政策或许可以延续,但其理由并不充分。有人会问,为什么把这些地方划到关境以外,而不把其它地方划到关境之外?地缘优势是或许是一个原因。然而,只要因政策特殊而有钱可赚,投资者哪里不能去呢?地区倾斜政策,除了使东部地区获得发展以外,还使东西部差距拉大,对社会的稳定构成威胁。公正与效率,从而均衡发展与效率,始终是国家制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事实上,像泰国这样的国家,在实行地区政策倾斜方面,走了一条与我国相反的道路,即对沿海发达地区政策倾斜最少,与此相邻地区的政策可稍微放宽些,只有对那些偏辟的内地山区,才实行较为优惠的政策。其目的是实现全国的均衡发展,进而达到社会公正。所以我倾向于按照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精神,实现国内政策的统一,而不是把特区从关境内划到关境之外。

国内政策的统一,意味着对特区政策的调整。这种调整将通过两个方面的工作加以实现:其一是对特区实践中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政策,进行总结,在全国加以推广,使其泛化而具有普遍性;其二是对某些无法推广的政策,尤其是临时性的政策,将视具体情况,在一定的时候逐步予以取消。据6月15日《中国信息报》报道,为了体现国民待遇原则及公平竞争原则,对地域性的开放,国家将会逐步减弱。过去国家对特区制定的优惠政策,一旦到期以后,不会再延长。这是一个重要信号,它预示着特区依靠优惠政策发展的道路将逐步丧失。在21世纪,特区将主要是依靠自身的经济实力,在国内外竞争。鉴于特区经济主要是依靠特殊政策发展起来的,因而对这一重要变化,必须认真地对待。在未来的发展中,特区如能不是靠国家的优惠政策,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通过强化管理获得发展,就将进一步确立在全国的地位。

其次是科学技术发展对特区的影响。特区经济的特点在于它的先进性和外向性。这本质上是建立在对科学技术重视的基础上。但是过去其基础并不是高科技,而只是采用了一新的生产设备,新的生产工艺。现在这种情况多少有些改变。高新技术产业在特区已有些发展。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深圳、珠海、厦门、汕头等四个办得比较早的特区。据有关资料,到1994年止,厦门经济特区已兴办高新技术产业30多家,当年产值30多亿元人民币。

不过,由于经济特区兴办时间不长,经济规模不大,城市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因而有些人认为,特区只要把劳动密集型企业搞上去,就可以了。这一情况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高新技术的发展,是决定世界未来面貌的根本因素。它在相当意义上也决定着特区未来的城市风貌和在世界中的地位。因此,特区在走向21世纪过程中,必须牢牢盯住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本世纪末,下世纪初,特区政策将逐步淡化,此后,特区凭什么“打”天下,凭高科技。只有发展高科技,特区才能鹤立鸡群,高歌猛进。高科技是特区通过努力,借以赶上发达国家有关城市的绝好良机。所以,特区必须毫不迟疑地重视高科技的发展。首先要把住引进关,对那些属于一般技术的项目,要从严掌握,有条件的特区不要引进这类项目。其次是对现有的产业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把那些在特区已经丧失竞争力的项目,转移到内地或山区去,以腾出空间和资源,发展高新技术。这对加强特区与内地的联系,促进内地的经济发展,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也具有重要作用。鉴于第三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趋势,同时也考虑特区在内外经济交流中的特殊作用,特区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要特别重视交通、通讯、商务、金融、保险、旅游、咨询、中介为主要内容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最后是跨国公司的发展对特区的影响。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非常活跃的因素,经济特区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海外的跨国经营,其中跨国公司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进入21世纪以后,跨国公司将进一步发展。这对经济特区也是有利的。因为通过跨国公司的投资活动,特区可以引来资金、管理和高新技术。但跨国公司的过度发展,也可能带来某些垄断,对市场机制产生扭曲作用。经济特区应在反垄断方面摸索新鲜经验。

跨国投资是对付各国贸易保护主义、区域集团中的保护主义政策的一种重要方法。通过到对方国家投资、生产、销售,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利润,并避免某些不公正待遇。我国经济特区属成长中的经济,投入不足仍是主要矛盾。除为取得资源和技术等特殊需要外,现在很难有剩余资金对发达国家进行投资。不过下个世纪将会逐步出现变化,特区经济经一定阶段发展以后,将进一步壮大,并将有力量对外进行投资。对特区来说,这将增加许多灵活性,可以在更高的层次上同各国展开竞争,同时特区将对我国经济的国际化作出新的贡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1世纪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对经济特区的影响是全面的,深刻的,有些甚至是严峻的。对此特区要有周全的应变办法。从大的战略考虑,主要有两种选择:一是由此回头,走内向经济发展道路。正如许多人指出的那样,国内市场是巨大的,到下个世纪将更加如此。跨国公司之所以不远万里来中国投资,主要也是看中了这里的市场。某些国家,如日本,在美国的压力下,也在走内需发展道路。既是如此,为什么特区不能就此一试呢?二是确立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坚持走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两者相比,我更倾向于第二种。因为国际贸易始终是节约资源、提高效益的一种重要途径。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无论怎样猖獗。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况且,与经济区域集团化多少有点对立的世界经济一体化,作为一种思潮、一种趋势,仍是存在的,过份悲观是没有道理的。再说,世界离真正的无国界经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国家利益仍是各种决择的出发点之一。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十分不平衡,经济特区如以国内经济作为目标,必然会降低要求与挡次,从而难以走到世界经济舞台的前台。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了我国不可能在全国同时实现经济结构的高级化。因而特区可以在这方面先走一步,为全国创造经验。

按照第二种思路并不是放弃国内市场,相反,国内市场仍在特区发展的视野之中,只是它不是以国内市场为特定对象,而是以高新技术产品为特写对象。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参与世界竞争,同时为国内经济服务。因此第二种思路的发展战略既不是以进口替代为导向,也不是以出口为导向,而是以高新技术为导向。即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前导,确立在国际分工中的知识密集地位,以水平分工参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以垂直分工参与发展中国家和国内市场竞争,用发达的第三产业为国内经济服务,带动我国经济发展,促进我国经济体制与世界经济体制的接轨与融合。

标签:;  ;  ;  ;  ;  ;  ;  ;  ;  ;  

21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趋势与特区经济发展战略_世界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