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血管类疾病临床合理用药效果论文_叶尔肯

探讨心血管类疾病临床合理用药效果论文_叶尔肯

叶尔肯

(新疆伊犁昭苏县中医院 内科 835600)

【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类疾病临床合理用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收治的100 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结果:阿伐他丁、贝那普利、硝苯地平分别为心血管药物的DDDs 值前3 名,在DDDs 值的前10 名药物中,阿司匹林和通心络胶囊的DUI 值超过1.0,剩余药物的DUI 值则全部小于1.0;在全部不同种类的药物中,抗高血压药物的总DDD 值和DDDs 值最高,在全部不同种类的药物中抗心律失常药的总DDD 值和DDDs 值最低。结论:在对心血管类疾病进行治疗时,医生应该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判断,这样才能让临床用药情况更加合理,让临床治疗效果更加理想,并让患者的临床用药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让医患纠纷的发生几率和药物异常反应降低。

【关键词】心血管类疾病;临床合理用药;效果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366-01

心血管疾病作为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主要特点是高发病率、发病人群较广、疾病种类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在临床治疗心血管类疾病时,人们开始更加关注和重视临床合理用药[1]。因为心血管类疾病的病情非常复杂,临床诊治具有非常大的难度。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4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收治的100 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希望可以让心血管类疾病的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得到有效提升,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 年1 月至2015 年1 月收治的100 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全部患者均满足心脑血管类基本的诊断标准。全部患者中,男54 例,女46 例,年龄34-78 岁,平均年龄(63.2±1.4)岁,病程5 个月-22 年,平均病程(8.1±1.3)年。疾病类型主要包括高血压患者46 例,冠心病患者30 例,肺心病患者24 例。

1.2 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以及用药情况等进行调查。用药情况的调查主要包括药物的名称、给药方法、给药剂量、药物不良反应等。疾病类型主要包括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心绞痛以及心律失常等。对用药频度(DDDs)值和药物利用指数(DUI)值进行调查统计。通过根据全部患者的临床用药治疗效果来对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用药合理性的判断标准

结合《中国药典(2010 版)》中所规定的每日规定剂量(DDD)以及药物利用指数(DUI)来对合理用药进行判断。用药频度(DDDs)值= 总用药量/ 每日规定剂量,用药频度值越大表明该药的选择性较大,相反如果用药频度值越小,则表示该药的选择性较小;药物利用指数(DUI)= 用药频度值/ 用药天数。对DDDs 值排名前10位药物的DUI 值进行观察,病情对药物的DUI 值进行观察,结合观察参数来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来对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1.4 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心血管功能恢复到正常值范围;有效:患者部分临床症状消失,心血管功能有一定改善;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血管功能并没有改善,或者病情出现加剧。

2. 结果

阿伐他丁、贝那普利、硝苯地平分别为心血管药物的DDDs 值前3 名,在DDDs 值的前10 名药物中,阿司匹林和通心络胶囊的DUI 值超过1.0,剩余药物的DUI 值则全部小于1.0;在全部不同种类的药物中,抗高血压药物的总DDD 值和DDDs 值最高,在全部不同种类的药物中抗心律失常药的总DDD 值和DDDs 值最低。

3. 讨论

心血管类疾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对发病,现阶段在对心血管类疾病进行治疗时主要选择药物保守治疗。临床研究发现,如果不及时治疗心血管类疾病可能导致比较严重的后果,甚至可能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所以要想让心血管类疾病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就需要对患者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2]。在人们生活方式不断改变,以及我国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后,心血管类疾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所以医务工作人员应该要加更加重视和关注心血管类疾病的临床用药情况[3]。

本研究结果发现,阿伐他丁、贝那普利、硝苯地平分别为心血管药物的DDDs 值前3 名,在DDDs 值的前10 名药物中,阿司匹林和通心络胶囊的DUI 值超过1.0,剩余药物的DUI 值则全部小于1.0;在全部不同种类的药物中,抗高血压药物的总DDD 值和DDDs 值最高,在全部不同种类的药物中抗心律失常药的总DDD值和DDDs 值最低。虽然大部分药品的应用满足合理用药的要求,但是依然不可忽视不合理用药情况。临床研究发现,不合理用药的原因主要包括:①患者年龄:在年龄增加的过程中,人们的生理机能也开始逐渐降低,身体各个器官开始衰老,病理性改变的几率加大,这样就可能对临床用药的浓度分布、吸收效果、排泄和代谢过程造成影响;另外因为患者之间存在不同,所以药物敏感性也会不同。②病程;因为患者的病程和病情不同,所以不能仅仅根据指导用药量来给药[4-5]。③中成药:部分医生对中成药的合理应用方法并不清楚,也不够重视中成药的合理应用,从而就可能导致不合理用药情况。

总之,在对心血管类疾病进行治疗时,医生应该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判断,这样才能让临床用药情况更加合理,让临床治疗效果更加理想,并让患者的临床用药安全性得到有效提升,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让医患纠纷的发生几率和药物异常反应降低。参考文献:

[1] 吕小燕. 心血管系统疾病不合理用药浅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9)

[2] 陈兴村. 心脑血管类疾病临床合理用药的探讨[J]. 医药前沿,2012,(29)

[3] 林小凤, 李静玲, 林汉华, 陈幸谊, 何博雯 . 临床不合理用药分析及预防对策[J] .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05:(10)

[4] 沈文炯, 候建华 . 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及预防对策[J] . 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08)

[5] 吴海志 . 门诊处方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分析及预防对策[J] . 海峡药学,2010, 22:(06)

论文作者:叶尔肯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

标签:;  ;  ;  ;  ;  ;  ;  ;  

探讨心血管类疾病临床合理用药效果论文_叶尔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