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现代和后现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后现代论文,城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9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398(1999)04-0030-04
城市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复杂的社会现象。城市的发展如同生物器官的发育,萌芽于最初为防卫而筑成的城堡,其后历经农、商、工等各业的产生、发展而日益兴旺,现代产业、交通通讯手段的诞生更赋予了城市以勃勃生机,从而完成了城市进入更高阶段的物质准备。但是,城市绝非是一种简单的工业文明的集聚地。“城市首先是一种文化倾向,它一旦与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中产生效果的技术革命结合起来,就能从时代中领悟出城市的全部意义,所以,城市的文化精神是我们历史中至关重要的内容”。[1]
由此,本文所探讨的正是界定于城市物质实体之上的精神层面,即城市的文化、传统、思想等甚至通常所说的诸如“文脉”之类的内容。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这些界定赋予城市的不同阶段以不同的特征和风格。后现代主义思潮正是作用于这个层面,它渗透到城市的方方面面,使城市发生着潜移默化的转变。
1 现代与后现代理论的涵义
1.1. 现代城市
现代城市理论主要是在E·迪尔凯姆和M·韦伯的思想上发展起来的。E·迪尔凯姆提出,随着社会分工日臻完善,分工越来越细化、复杂,人们之间的内在依存性就日益增加。城市也开始发生分化,人们逐步建立起特殊的社会、经济组织去满足城市的各种需求(宗教的、经济的、政治的、教育的需求等等),也就产生了现代城市“有机的团结”。同时新的城市内部地域结构和城市之间相互依存的体系模式——更为文明、联系更为紧密的关系开始出现(孙施文,1995)。
1.2 后现代城市
后现代主义是一股发端于人文科学领域的思潮,首先意味着对现代性的摒弃。后现代主义从各个角度揭示了现代城市自身存在的内在矛盾和缺陷,它似乎要从根本上转变人们对于城市的原有经验和解释。[2]后现代城市学者正是基于这种解释,试图在经济、社会、技术日益发达的未来,把握城市的发展脉搏,并做出城市化的某种预测。[3,4]
2 城市经历这一转变的主要特征
2.1 城市空间:从理性空间向超空间发展
现代城市的发展强调对理性的追求,经济、社会、政治的理性成为现代城市的组织原则。理性思想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高潮,Le Corbusier是其中的代表。他认为,城市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只要进行客观的分析,运用理性的方法,通过新的规划形式和建筑形式就能予以解决。[5]1933年的《雅典宪章—城市规划大纲》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里程碑。它依据城市活动分解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部分,通过对各项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现代城市的组织原则,由此形成了功能分区思想以及各功能分区间的理性联系。
后现代规划者认为城市是一个文本,具有形态性和空间性,由不同的读者对它做出不同的理解所构成,是不可判定的明确间隔。于是,由不确定因素组成的“超空间”观念被引入城市空间。“后现代规划是一个大杂烩,是一种拼凑,是一种杂乱无章的随意组合”;可用一种易于掌握的、可驾驭的约束力量来分解这些零碎和杂乱无章的空间,用“超空间”取代它。当然,后现代城市空间也强调“相互适应”因素的作用,“它将需要基于需求、创造力的变化和环境适应至上的多重输入因素”;需要对不同的城市微观结构以及要素之间直接相互联系的强调,而不是通过“中心地”的间接依附。
在后现代城市中,梦幻的空间与清醒的空间是一样实在的。城市的规划者们认为后现代城市可以跨越几个世纪和几种文化,“应该用一种大得多的折衷主义风格来研究乡土传统、地方历史,研究从盛大集会到亲密关系再到大的场面的专有的空间设计”,以促进人类行为规则、人类社会行为规则的创新,并由此推动社会生活和社会交往方式的变革。
2.2 城市管理:从计划与强权到灵活与分享
城市政府的职责就是对城市事务进行管理。[6]在西方社会,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对公共事务实施管理,对经济事务不加干涉而由市场予以决定。[7]尽管如此,对于城市的各项公共事务,现代规划仍强调效率、整合、政策的协调,并时常根据反馈及时作出修改。[8]
后现代主义者则认为这种传统的计划形式将导致无序、混乱和生活状况的堕落,是一个极其目光短浅的资本主义的活动。后现代的公共行政领域充满了张力和变化,不再存在任何“正确的”政策或智慧的领导,不再存在共同的假定,也没有唯一的真理或理论。[9]另外,后现代的地理学家们也抱怨,现代城市的人们一直在公平地把地理(或空间)误解成固定不变的、无生命的、不能移动的、非辩证的东西—关于空间科学的一种笛卡尔制图学形式。夏皮罗和纽鲍尔以洛杉矶为例讨论了理想的后现代城市的政治地理,他们把建立“一个社会的诸空间形式,例如,休闲空间,工作空间,公共空间,军事空间,等等”作为明确的政治目标,并认为空间和时间具有政治用途,每个政治实体都可以坚信自己“有权对全体事物或部分问题做出某个唯一解释,并且每个政治实体都能在一定的空间、人口统计和时间范围内获得权利”。这样,地理和空间不是自主、孤立、分离和固定不变的同一体,相反地,它们取决于政治实体之间相互“竞争的程度”。
后现代主义者认为,现代城市管理中的强权关系被假定的理性和合理性所掩饰。后现代主义城市“揭示出正式组织都是某个自主强权的始终存在的表达,那个强权冒充是现代制度的被想象的合理建构”,并认为人类不再需要默默无闻、疏远陌生、不为人知并与市民相分离的城市管理。[10]这样,城市行政人员要具备同广大民众分享信息(不是定义为知识)的力量和能力。于是,后现代的公共行政把目标指向“先见之明、开创性、灵活性、敏感性和新的知识形式”,它们不是真理主张,不是技术上的或程序化的知识形式,而是“相互作用的合作性”的知识形式。
2.3. 城市社会:从单一主体到多元集合
城市的主体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每个对现代主义有所贡献的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遗产、社会和政治张力,因为现代主义把城市作为它的自然发源地——而这些城市又变成了世界性或地区性的中心。[11]
现代主义倾向于深深根植于欧洲的文化都城—在这里,人们以稳定性和连续性维护着特定领域里的传统、信息。这里专家云集,是创新的发源地。[12,13]城市由于具有现代社会作用,它不仅是一般社会秩序的中心,也是其发展变化的摇篮,许多社会作用和地位大不相同的人们都聚集到城市,使其成为新的政治行动与政治集团的中心和“文明的风暴中心”。[14,15]
网络时代的后现代城市是一个赛博空间(Cyberspace),它是人工世界、人工文化世界—计算机化、网络化、虚拟化、适人化的多维元素的集合。[16]这个集合通过信息这种粘合剂,重新刻划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乃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17]交流具有交互性、非中心性、自组织性。因此,在一个后现代时代里,城市社会不再基于其个人的意见,集体已经不再是个人和政府之间的中介,人们都是孤立的、有自主权的。[18]
另外,后现代社会是以过程为目标的。它为城市社会上敏感而积极的人留下地盘,人们关注并支持一系列新的政治运动:从和平、生态与环境、女权主义、绿色政治主张,民族主义、大众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到心理健康学科、灵学、心灵致动(psychokinesis)和新世纪运动。[19]
2.4 城市规划:从空间规划到人本主义规划
以钢筋、水泥、玻璃、混凝土为特点的现代城市外观,加上按照理性原则组成的各功能分区,形成现代城市的时代风格。现代城市规划具有高度的严肃性、道德上的纯洁性和正直性。后现代主代主义者直率地批评了现代城市分区规划的做法,认为这是依赖逻辑而舍弃情感的、用机械主义功能秩序的理性规划观念构筑的空想。因此建议,“必须努力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
后现代城市意味着传统工业在城市产业结构中不再占有主导作用,并将不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代之而起的是后工业社会和信息技术在城市中的统治地位。由于技术的无所不在,后现代主义者放弃“视野开阔、技术合理、一丝不苟、功能齐全、效率卓著、具有国际风格”的规划观念(Dear 1988)。人本主义成为人们认识、理解和再现城市现象的工具。在这种观念支持下,城市无需从抽象角度及其功能的理想化角度来进行规划设计、迁就周围的景观和环境、被空洞凝固和死板的形式所束缚,而转向追求灵活、丰富和充满想象力的规划方案,甚至“复杂”与“矛盾”(即Robert Ve-nturi的“杂乱而有活力胜过明显的统一”)也成为后现代城市规划的明确目标。
在信息技术方兴未艾的时代,个人对城市的理解有时胜过规划人员。城市规划设计正逐渐放弃以自我为参照点的保守方法,代之以一个连续的、非机械性的思维过程,一种每个人都包括的、规划者和非规划者同时参加的创造性活动。更确切地说,规划的每一项运作要被每个生活在城市的公众以不同方法去领悟解释。这种以大众生活为基础的规划设计,必须超越于那种理论化的纯物质性的表现方式。要做到这点,需要一个更为科学的规划设计程序,要有一个活跃而不是僵化的自我想象能力,成为一个不是官僚的权力者,不是商人老板,而是一种依靠大众促进、鼓励和分享的城市规划过程。
3 结语:我们的思考
本世纪8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的后现代主义运动,已逐渐成为一种时髦的文化现象。作为一种消解性、批判性的文化运动,后现代主义从一开始就以一种对西方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所谓的现代文明进行激烈批判的精神去消解所有典章制度的合法性;作为一种哲理和学术形式,它重新评估传统、神圣、怪诞和非理性的事物;后现代主义者深入到现代性的核心,并从根本上去支解这个核心。
我们应该做的是,抛开后现代主义那摧毁一切、解构一切、无视任何建设性事物的思想倾向和实际行动,深入到后现代性的一些活跃和充满生机的理论实质,利用“后现代性的推陈出新、标新立异的创造性源泉”,竭力构想一个美好的、积极的、先进的后现代城市。
虽然城市发展最终是因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但我们无可否认:任何一种人的价值观和态度对其行为及社会变迁的影响。所以,观念本身就是一种机会,对于许多善于创新和有精打细算精神的城市建设者们尤其至关重要。所以,我们不妨在这场思潮到来时,积极关注并努力探究它在城市中的轨迹,以在这一过程中把握现在、帷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