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江苏省部分中考语文试卷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苏省论文,述评论文,中考论文,语文试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6年的江苏省各市中考语文试卷,遵循课程改革的理念,以考纲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语言积累、注重语言文字的运用、注重人文关怀,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人文性和生活化的特点。试卷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较大创新,充满了活力,充满了生气。在此,笔者选取南京、常州、扬州、淮安的语文试卷,作一评述。
四套试卷,既各具特色,又有许多共同之处。总体来看,体现了以下三“新”:
一、试卷结构有新创意
四套试卷均由三大板块组成,内容分别为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阅读、作文。常州卷及扬州卷的Ⅱ卷明确标出“积累运用”“阅读理解”“作文”。可见,命题意图均紧贴课程标准。三大板块涵盖了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领域。
在试卷结构创新方面,突出的是南京卷。该卷的第一部分即语文知识的积累及运用部分共5题,除了第1题为古诗文名句填空,其余4题则是以虚拟的“你、小雨和小晴”等组成合作小组开展以“爱我南京”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为载体,每题一个专题,分别是“魅力南京”“人文南京”“青春南京”“书香南京”,考查的项目不仅限于综合性学习内容,而且涉及多方面的知识点,甚至是阅读理解:“魅力南京”给出了一段关于南京的简介文字,要求学生给加点的字注音,改正错别字,考查的是字音、字形知识。“人文南京”就南京灿若群星的文化名人拟出一副对联,请考生修改不符合对联要求的下联,考查的是对联常识。“青春南京”是让考生从三幅“南京青年联合会”标志中选出一幅,并说明理由。“书香南京”是提供两则关于经典作品价值及阅读现状的材料,请考生归纳主旨,并撰写名著阅读心语、提出宣传名著的好主意。在这四道题目中,“爱我南京”主题活动,有如一根红线,串起考查的各个知识点,不仅考查形式生动活泼,而且语言材料紧扣主题,洋溢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人文气息,对考生来说,具有亲切感和亲和力,在考查语文知识积累运用的同时,增强了考生对家乡的了解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考试题型呈现新亮点
四套试卷的命题人在题型的创新上动了不少脑筋,涌现了一些值得称道的好题型,比较典型的有:
(一)解读标志
如前面提到的南京卷的第4题:
推选“南京青年联合会”标志,要求从下面三幅图标中推选一幅,并说明理由。
小雨说:“我推选第一幅图标,因为它用南京、青年两个词的英文首字母NY组合成了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既代表了南京青年联合会,又显示出南京青年在建设新南京中的活力和朝气。”
你说:“我推选第________幅图标(第一幅除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析:这个题目具有开放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固定的答案,没有现成的标准,考生完全凭自己的审美观点进行价值判断和取舍。不仅考查考生的读图识图能力,而且考查考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主题默写
如常州卷第2题:
按要求默写初中阶段学过的古诗文名句。(说明:6句中任选5句,5个句子不能重复。同一主题的2个句子,可出自同一诗文,也可以不同,但2个句子的内容必须符合主题要求。)
你最喜欢的2个写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
给你印象最深的2个送别诗句:________________
对你人生启迪最大的2个句子:________________
简析:常见的名句默写都是给出前句或后句,让考生默写另一句,相对来说指向性明显,比较容易。常州卷这种让考生根据一定的主题要求来默写古诗文名句的做法,既有一定的规定性,又有极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既考查了古诗文背诵积累情况,又考查了对古诗文的理解程度,同时尊重考生个人的喜好,值得推广。
(三)撰写广告词、标语、主持词
这三种题型在扬州卷中同时出现:
1.请你拟一则宣传保护鸟类的公益广告。(不超过20个字)
2.假如你所在的班级要举行一次“月光晒谷”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彰显主题,营造气氛,请你拟一则标语用于布置教室。
(2)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不少于80字)
简析:第1题出现在“语文专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中,让考生根据课本上的“广告多棱镜”专题知识,评点一则广告,再拟一则广告。第2题出现在《月光晒谷》一文的阅读理解中。这类题型属于语言文字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考生如果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没有相关的语言积累,是很难获得高分的。将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与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结合起来,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四)时事评议
如淮安卷第4题:
请根据下面的情境,发表你的看法。
在淮安市繁华的商业中心淮海广场上,有一座名为“江淮明珠”的球形雕塑。这座雕塑体现了淮安的区域特点,是淮安城区的一大景观。最近,有人建议用周恩来总理塑像代替这座雕塑,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对这一建议,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某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你。
记者:同学,你好!我是某报记者。最近,有人建议“用周恩来总理塑像代替‘江淮明珠’球形雕塑”,请问你是否赞同。
同学:
记者:请你说说理由。
同学: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者:谢谢你,再见!
简析:这是2006年上半年当地媒体广泛热议的也是老百姓极为关注的时事热点话题,如果考生平时翻翻报纸,听听广播,看看电视,对这个话题一定能够讲出比较深刻的见解,否则只能就事论事,泛泛而谈。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些道理早已深入人心,在试卷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对语文教学有很大的启发。
(五)体会朗读技法
如常州卷“阅读理解”部分第8题,呈现的阅读材料是泰戈尔的短诗《唯一的光明》,题目是:“朗读这首诗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采用怎样的语速?谈谈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一般来讲,“阅读理解”的考查关注较多的是文章的主旨、人物形象、篇章技法、语言表达等,对朗读技法的考查实不多见。新课标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学生的朗读评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命题人对新课标精神的领会可见一斑。
三、评价理念体现新导向
毋庸讳言,作为初中毕业生学业及升学考试,中考试卷的评价理念必将对今后一个时期的语文教学起到引领作用。这四套试卷在以下几个方面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也给了我们许多启发。
(一)回归语言本位,强化语言积累、感悟和表达
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基础课程,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本体。注重语言积累,发展语言能力,提高表达水平,是语文教学应有之义。
四套试卷在这一点上非常实在,均立足于语言本身,做到返璞归真。每一套试卷均有6至10分不等的古诗文默写,都有字音、字形及文言词句理解等基础知识考查,都有名著阅读的有关内容。强调基础,突出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是它们共同的特点。
加强对学生语言感悟、品析、鉴赏能力的考查,是回归语言本位的重要体现。在四套试卷的阅读理解考查中,都有这样的题目。如南京卷的两道题:
第6题: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第19题:文章对老师有多处精彩的描写。请从本文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作简要赏析。
新课标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7-9年级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这两道题紧扣课程标准的要求,着重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赏析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回归,无疑具有导向作用。
加强读写的融合,是回归语言本位的又一重要体现。四套试卷的阅读理解,不仅注重对文本本身的领会把握,而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延伸,强化语言表达训练,如:
南京卷第21题:文中对一个“休止”的描述,抒写了音乐老师对生命的感悟。生活中一定有一句歌词或一段旋律也曾深深地感动过你,请把你的感受描述出来。(60字以内)
扬州卷第25题: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不少于80字)
淮安卷第13题:“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祖母可能在想些什么呢?请你联系文章内容,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描写,不超过60个字。
常州卷第12题:依据上文有关内容,发挥想象,对庐山“三叠泉”瀑布的壮美景象作一个100字以内的具体描绘。
这些题目的解答,均需学生有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没有所谓标准答案去衡量,这就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和发表独立见解的空间,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尽情绽放,语言表达能力尽力彰显,可以说在读和写的结合上找到了最佳结合点。
(二)重视课外阅读,强化多角度理解
加强课外阅读,明确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是新课标的一大特点。四套试卷均安排了名著阅读的考查内容,且题型各异,特色鲜明:
南京卷结合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来考查,在“书香南京”板块中,给了一段关于《骆驼祥子》的“阅读心语”作为示例:“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像骆驼一样耸起脊背,拉着一辆黄包车在胡同中奔跑。风雨中的哆嗦,烈日下的喘息,让我读出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辛酸苦难。”让考生从《西游记》《水浒》《繁星,春水》中选择一部,也撰写一段阅读心语。
常州卷的名著阅读考查的是人物形象,请考生模仿对《水浒传》中宋江这个人物的简介(“宋江,人称及时雨,原为山东郓城县押司。因协助晁盖等逃脱官府缉拿,被其老婆阎婆惜发现。阎婆惜趁机要挟。宋江怒杀阎婆惜,被迫上梁山。后宋江被众好汉推为梁山首领”),从读过的文学名著中选择一个人物,作一简单介绍。
淮安卷考查的是故事情节,请考生从备选的人物和故事中,选择相关联的一组,概述所选故事的主要情节(备选人物:鲁达、孙悟空、晁盖、诸葛亮;备选故事:三打白骨精、智取生辰纲、拳打镇关西、草船借箭)。
扬州卷则考查对主人公心理的把握,并且是中外两部名著关联比较:“《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汤姆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我”都具有怎样的儿童心理?”
四道题目,四种类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来考查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和阅读能力。这提示我们,名著阅读不光要了解文学常识、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也要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用心去思考,用心去感受;同时还要善于联系、比较,古今中外融会贯通,多角度理解、把握文学名著的精髓。
(三)提倡探究性学习,强化综合分析能力训练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追寻现象间的因果联系,发现规律,提出独到见解和观点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越来越受重视。如何在语文试卷中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南京卷《古诗词中的华夏春天》介绍了我国春季的许多特点,试题要求考生从王之涣《凉州词》和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选择一首,看看能发现我国春天的什么特点,进一步体会我国气候的复杂。常州卷在《心灾》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提供了作者孙荪谈创作体验以及日本人对待侵华历史态度的两段材料,让考生说说我们今天应怎样正确对待“侵略所造成的伤害”这个历史问题。扬州卷在《不要让城市失去记忆》的理解题中,链接了舒乙《都市精灵》、周国平《人应当敬畏自然》、阿诺德·汤因《人类与大地母亲》中的三段材料,要求考生联系起来,谈谈对原文中“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开始了;而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结束了”这句话的理解和认识。
这些题目不仅考查知识与能力,而且注重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同时渗透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种探究,要求学生结合提供的材料,独立钻研探索,从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体现了探究性学习开放性的特征,同时也是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自主地、积极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
(四)注重实际运用,强化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我们应该通过语文实践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因而,注重实际运用,充分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来学习语文、运用语文,培养、提高语文能力,显得十分必要。这一点,在四套试卷中都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如前面提到的南京卷的“爱我南京”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常州卷的桥梁命名,淮安卷就广场雕塑之争答记者问,扬州卷的写保护鸟类广告语和主题班会开场白等,都属于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语文学习活动,是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考查。
由此可见,充满活力的语文教学,应该走出教室、走出书本,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这也就是所谓的“大语文教学”的基本内涵。
有趣的是,扬州卷别具匠心地把《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一段话作为注音改错题的材料,正可以作为以上论述的总结:“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