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桥煤矿A组煤赋存地质特征研究论文_孙俊

淮南矿业集团谢桥煤矿 232000

摘要:根据大量钻探,探讨了谢桥煤矿A组煤层的赋存特征,通过对A组煤厚度变化分析,认为河流的同生冲刷和构造挤压是影响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同时针对A组煤赋存特征,圈定出煤层可采边界线,为A组煤开采设计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A组煤层;赋存特征;影响因素;谢桥煤矿。

煤层厚度及其赋存特征是影响煤矿生产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地质条件。为配合采前工作面场地选择与设备选型,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关生产措施,对煤层赋存特征及煤厚变化原因开展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根据二水平补充勘探钻孔资料对比分析,A组煤深部出现大面积煤层缺失,重新对其可采性进行研究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1 研究区地质概况

研究区域位于淮北平原西南部、安徽省颍上县境内,地理坐标:东经116°19′36″~116°28′8″,北纬32°45′53″~32°48′40″。矿界西起F5断层与刘庄矿毗邻,东至F209断层与张集矿相接,北起1煤层隐伏露头线,南止17-1煤层-1000m底板等高线或谢桥向斜轴地面投影线。东西走向长约11.5km,南北最大倾斜宽4.3km,面积约38.2km2。

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二叠系山西组、上下石盒子组。其中含可采煤层11层,自下而上依次分为A组、B组、C组和D组4个煤层组,可采煤层总厚25.25m,占煤层总厚的75.6%。本文所研究A组煤共包含1煤、2煤、3煤,其中2煤和3煤在本研究区域不发育,不做研究,所叙述A组煤仅指1煤。

井田总体呈一走向近东西,向南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走向呈N70~80°W,南倾,倾角一般8~35°,单斜构造特征明显。

2 A组煤厚度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2.1 厚度特征及分布规律

A组煤二水平补勘钻孔一般揭露1煤为大面积煤层缺失区。根据精查勘探及生产补勘资料,1煤下距太原组1灰顶板12.1~21.4m,平均16.4m;上距4-2煤底板74.9~104.8m,平均88.8m。厚度0~10.74m,平均4.48m。煤层结构简单,局部含炭质泥岩或泥岩夹矸。

二水平1煤层控制钻孔共35个,揭露煤层厚度0~9.55m。-850m以浅煤层稳定可采,煤厚0.69~9.55m,平均4.48m。-720m~-850m由浅入深,煤厚由厚变薄。八-九线至井田西边界及D7线至井田东边界-850m以下不可采,煤层大面积因砂体的冲刷作用而缺失,不可采区约3.2Km2,其中西部1.9 Km2,东部1.3 Km2(图1)。

  

图1 1煤层厚度等值线图

2.2 稳定性评价

根据《矿井地质规程》,煤层稳定性评价采用两种参数:煤层的可采性指数、煤层厚度的变异系数。1煤层全井田共施工钻孔127 个,其中见煤钻孔110个(表1)。经计算,1煤层可采指数0.65,变异系数57%,属稳定~较稳定煤层。

表1 1煤层稳定程度评价表

3 A组煤水文地质特征

3.1 煤系砂岩裂隙水:

煤系砂岩裂隙水是矿井二水平直接充水源。据八~九3等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0.0046~0.0872L/s·m,砂岩含水层富水性弱,补给源贫乏。因此,煤系砂岩含水层(组)虽是二水平直接充水源,对煤层开采威胁并不严重。但在局部坚硬砂岩裂隙发育区段和构造裂隙发育区段,特别是13-1、11-2、8、1煤层顶板砂岩区段富水性较强,导水性较好,井巷工程施工接近时,可能瞬间出水,构成危害。

3.2 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水:

太原组灰岩是矿井二水平直接充水源,太原组第一层灰岩距1煤层底板平均距离16.4m,且接受太原组下段灰岩和奥陶系灰岩含水层(组)的补给。据七~八5等孔抽水试验,单位涌水量为0.0174~1.764L/s·m,富水性弱~强。一水平(-720m)和二水平(-1000m)灰岩水水头压力分别以7.35Mpa和10.2MPa作用于1煤底板,自然状态下无水源补给。当开采1煤层时失去水力均衡作用的条件而由1煤底板进水,转化为直接含水层,对1煤层开采构成威胁。

4 A组煤煤层厚度变化原因分析

根据勘探资料及生产中揭露的资料分析,影响煤层厚度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4.1河流的同生冲刷

河流的同生冲刷即煤层顶板形成以前发生的冲刷。据二水平补堪钻孔资料,预计见1煤层位发育含碳膜的砂岩,砂岩与周围煤层为冲刷接触,接触面凹凸不平。对二水平补堪钻孔研究,变薄区内煤层顶板砂岩与周围煤层有共同的泥岩或粉砂岩顶板,因而这些地方的无煤区和薄煤区均是由于河流的同生冲刷所造成的(图2)。

图2 A组煤岩层组合分析图

4.2 构造挤压影响

井田位于谢桥向斜北翼,研究区内煤层变薄缺失区为靠近谢桥向斜轴部处。构造挤压主要表现为压梁、底鼓或二者并存的不协调褶皱。研究区内1煤从-720m至-850煤厚从3.5m变薄至0.7m,-850m至-1000m煤层已全部尖灭,这种明显的带状煤层变薄缺失带印证了构造挤压对其厚度的影响。除此还有断层、层滑构造等也造成煤层厚度的变化。

5 A组煤储量分析

矿井资源储量为9388万吨,可采储量为4750.7万吨。除去永久煤柱,剩余厚煤层(≥3.5m)资源储量为4216.2万吨,占矿井资源储量45%,中厚煤层(1.3~3.5m)资源储量为2084万吨,占矿井资源储量22%,薄煤层(0.7~1.3m)资源储量为136.3万吨,占矿井资源储量1.4%(表2)。

6 结论

① A组煤(1煤)为稳定~较稳定煤层,煤层结构简单,煤层顶底板以粉砂岩、砂岩为主。

② A组煤厚度变化规律明显,总体程北厚南薄,随深度增加,煤层逐渐变薄直至尖灭。引起煤厚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河流的同生冲刷及构造挤压。

③ 受岩溶陷落柱影响及风井保护煤柱原因,目前A组煤能够进行综采的煤量仅1500万吨。受底板灰岩水影响,暂不具备开采条件。

参考文献:

[1]谢桥煤矿建井地质报告

[2]谢桥煤矿补堪地质报告

[3]谢桥煤矿二水平补充勘探地质报告

[4]下峪口煤矿2号煤层赋存地质特征研究,任秀娟等,2009年

论文作者:孙俊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2

标签:;  ;  ;  ;  ;  ;  ;  ;  

谢桥煤矿A组煤赋存地质特征研究论文_孙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