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牛市转折点是否已经到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转折点论文,牛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历新年之后,中国股票市场拨云见日,气势如虹。
2月21日,上证指数于1288.42点报收,比前一交易日上涨1.65%。开始有市场分析员发出热烈的预测:大盘或向千三大关发起冲击。
人们还清楚地记得半年前,2005年6月6日上午,上证指数跌破千点,中国股市陷入历史最低点。当天深综指和上证综指分别以-18.94%和-18.6%的收益率排在2005年全球股指收益率的倒数第二、三位。
连续5年阴霾密布的股市如何在今年有如此强劲的表现?去年4月末启动的股改今年年中有望结束,市场的扩容压力会不会再次打压刚刚起来的行情?外国投资者在逐渐放开的中国股市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不过归根结底,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还是,2006年是否真的是中国股市从漫漫熊市迈向牛市的转折点呢?
近日,本报邀请了几位业界的重要人物,从各自的角度对当下股市的表现作一详细分析。他们分别是: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副主任方星海、上海睿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振宁、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花旗集团中国研究部主管薛澜。
熊市见底,牛市抬头?
记者:农历新年后,中国股票市场出现了一轮上涨势头,许多乐观的预测认为股市目前处在新一轮大牛市的底部,不仅收复1300点没有问题,更有可能一举冲破1500点。另一些人则认为股市的前景仍不容乐观。对此你们怎么看?
方星海:现在的市场主要是一些机构投资者左右市场,而不是像1991年到1996年以散户为主。股市前景如何,要看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行为。机构投资者是指QFII、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自营、保险公司等等。他们是价值投资,不会把股价炒到完全脱离基本面的地步,他们对整体市场市盈率的掌握大约在10倍到20倍之间,而不太可能把整个市场弄到20倍以上。
股价能不能再往上升,主要取决于人们的赢利预期。如果大家预期上市公司的赢利会大涨的话,那继续上涨就是很可能的。如果预期赢利很慢,那现在的价格就是合理的。所以要谈市场走势,注意力应该集中到现在正在进行的年报披露上。
左小蕾:股市前景持不乐观态度的人对形势的研判不够准确。股改以来,市场虽然一直在徘徊,从1100点到1200点上下震荡,但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缓慢上升的趋势,现在每天进来几百亿资金,大家的信心在逐渐地回复,股市将来的前景已经比较明朗,市场正逐渐稳定。随着短线机会的出现,股指在平缓地上移,不乐观者将会失去市场机会。
但对从1300点冲到1500点牛市的观点,我也不认同。在现在的条件下,1200点左右的股指就是现在的市场价值,如果硬要冲到1500点,我认为就是泡沫。
为什么这么说?第一,股改以来已经近10个月了,股指一直在1100点到1200点之间上下,股改给了市场很多短线的机会,这是大家的共识。第二,目前市场的平均市盈率大约在17、18倍左右,那么1200点的时候就是价值的体现。如果在现在的条件下,股市炒到1500点,那么市盈率马上就要达到20多甚至30多倍——这不是市场的价值,而是泡沫了。在现有条件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股市没有理由能走到1500点。
薛澜:我认为A股应该是已经走出了底部,但如果要往1500点冲,未来两三个月非常重要。因为马上就是绝大部分上市公司公布业绩的时期—倒不是说2005年的业绩有多么重要,最重要的是公司管理层对2006年的展望。因此,未来两三个月是A股今年能否继续往上冲的重要时期。
不过我认为,指数并不是很重要。因为经过了很长时间的沉寂之后,新股发行就要开始了。这次要发新股的公司规模都很大,比如中国银行、中石油等都表示了要回内地发A股的兴趣,或者以A+H的形式发新股。随着这些重量级的股票上市,整个指数的形成就会发生很大的改变,A股将来两三年会重复H股过去几年的历程。
如何面对后股改时代
记者:目前股改已进入最后的攻坚阶段,已有三四百家上市公司完成股改,到今年年中,股权分置改革将基本完成。股改结束后,市场将会怎样?到时候,再融资将不存在障碍,新股发行重新开闸,大股东的非流通股成为流通股后也可能减持,市场将面临很大的扩容压力。这种情况我们该如何面对?
李振宁:2005年,股市最大的变化是受股权分制改革这一制度变化带来的影响。过去我们与国际不接轨,不遵守国际惯例,国际资金进入困难;政策也不是那么开放,比如证券法规定国企不许炒股票,不许做衍生产品,不许信用交易等等。过去一年,我们实际上是以股权分置为纲,梳理了整个证券市场方方面面政策法规。证券法也做了修改,基本去掉了有碍于证券市场的政策,为融资融券、信用交易、衍生产品发展、做多做空预留了空间。
大的变革必然会带来市场转折。在我看来,去年的998点实际上是中国牛熊转折的分水岭。换言之,2006年将是十年牛市的开始,其行情的主线是价值重估。不少机构认为,2006年上市公司的业绩会比2005年有所下降,得出了2006年没有行情的结论。有的机构在2005年底预测,2006年的行情只能在原有基础上涨10个百分点。但2006年一开始,就已经远不止这个数字。
所谓的价值重估,不是简单地将2005、2006年的业绩比较,而是对中国股市经过10多年改革、与国际接轨后的内在价值重估,也是对近5年来熊市中的投资者过分悲观、把股市估得太低的重估,股市本身的投资价值也得到提高。
薛澜:股改的作用虽然重大,但现在它已经成为历史,剩下的一些股票怎么样在流通股和大股东之间进行沟通,已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作为一个证券市场,它应该永远是一个往前看的市场,特别是现阶段,一半的上市公司已完成了股改,市场现在要看后市怎么发展,而非剩下的股票如何股改。股改对个股市当然还有影响,但对整个市场而言,已经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对接下来的国内市场来说,新股上市是最大的利好消息而非利空。新股上市会吸引很多新的资金进来,而不是与二级市场争夺原有的资金。国内一直都不愿意发新股,怕给二级市场造成压力,但其实市场上不缺钱,而是缺少好的股票。现在很多资金都不愿意入市,或者是因为现在的股票太小,或有历史包袱,不愿投现在的一些股票。可他们会对一些质量较好的新发的大股感兴趣。
方星海:现在证券市场最要紧的事是尽快恢复再融资和新股发行,这和股权分置改革并行已经没有矛盾。股改后原非流通股的流通,我们可以学习香港盈富基金的模式。亚洲金融危机中,香港政府利用外汇基金干预市场时购入了大量蓝筹股,盈富基金的设立就是为了解决减持这类股票的问题。事实证明,盈富基金在解决上千亿股份减持的同时,并未对市场造成明显负面冲击,反而使基金持有者获得巨大收益。这个模式实现起来非常容易,关键是国资委、证监会是否愿意牵头来做这件事。
左小蕾:为保证股改,暂停新股发行和融资功能的做法只是权宜之计,股市迟早会恢复它的融资功能,因为资本市场本来就是要融资、优化配置资源的。对于扩容,管理层一直比较谨慎,始终不给时间表。但既然扩容一定要发生,我们就应该提前发布信息,调整投资策略,不要等到真扩容的时候因为没做好准备受到大的冲击。管理层也应该看到市场信心正在恢复,不要缩手缩脚:我们的市场并不缺钱,缺的而是机会。
另外,在数百家公司完成股改后,剩下来的公司更应该注意效率,改革方案要多赢,不要纠缠对价,并为扩容做好准备。
外资的力量有多大
记者:外国投资者可以直接购买A股对市场产生了利好,影响很大。人们非常关心接下来是否还有类似的政策出台,你们的预期怎样?
左小蕾:外国投资者可以购买A股,短期内可以缓冲扩容的压力,长期来说,则可以使战略投资者改变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显然是利好。但外资战略投资者不是闭着眼睛去买股票,如果上市公司自己质地不好,也不可能“空手套白狼”。
薛澜:外资进入A股市场肯定是好事情。A股过去时间里之所以非常混乱,一方面是因为估值不合理,另外一方面则是经过长期混乱之后,大家都有一些“当局者迷”,过去所有的估值系统、坐标,对现在的股市可能都已经不适用。外资的投入可能会起到“旁观者清”的作用,最起码外资愿意入市也是信心的表示。
我们觉得外资对中国还是非常看好的,但是要记住,外资是看股不看市,到最后买的是股票而不是市场。即使在过去国内5年的熊市里,还是有股票让投资者赚钱,牛市里也有股票让投资者亏得一塌糊涂。
记者:在此次行情中,QFII的市场导向作用非常明显,接下来监管部门是否会加快QFII的审批和额度发放速度?国内基金作为另外一股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力量,他们的关注点和QFII有什么不同?
左小蕾:QFII的投资理念、方式等对中国市场产生了比较正面的影响,其操作方式与国外相同,对国内基金也是好的引导。但QFII在市场上只占很小的份额,很多产品也不能做,他们进来主要是基于长远的考虑,给背后的投资者更多的投资机会,他们赚大钱的地方也不是中国市场。但国内基金主要是靠这个市场赚钱,在投资机会、制度安排上,它们还要向QFII学习,更规范地操作。
李振宁:我接触到的QFII,还是很看好中国市场的,他们最不满意的是额度太少,希望能够放宽。目前QFII额度非常紧俏,中间商一买一卖就要付2%的手续费,但即使是这样,还是有人不断进来。
薛澜:的确,额度是QFII现在最大的问题。这也是监管层高明的地方:把QFII的胃口吊起来,但是不给足额度。所以现在外资怎么看市场都没有什么意义,就算看好,也没有额度可以买进来。
市场不好的时候,有人说要引进外资来救市;市场好的时候,又说资产被外资买走了——但谁也没拦着国内的投资者去买啊?大家都是因为有回报才去投资的,不要认为外资进来买了,就把便宜捞走了,但说不定外资也买贵了呢!所以关键是要有自己的判断,我们应该比外国人更了解国内公司。
拿什么保证股指
记者:股改似乎是个“股指保卫战”的过程,一些评价认为股票市场在政府的干预下,短期可能回暖,但是一些根本问题还没有解决。你们如何看待这一评价,未来应该继续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
左小蕾:股指的波动是市场规律,但因为中国特殊的时期与特殊的情况,管理层确实担心股指的大幅下跌可能会影响市场信心的动摇,导致市场崩溃,所以在股改初期为了稳定市场,在资金方面做了一些努力。
市场稳定一是靠资金,二是靠机会,但根本的还是要靠机会,如果强行让资金进去——比如有人呼吁让社保基金、企业年金进入股市托市——我认为这并不妥当。因为那些都是别人养老的钱,在市场不规范的时候呼吁让这些钱进去接最后一棒,是非常不道德的。
同样,因为有扩容的压力,呼吁政府用资金解决问题的做法也是没有道理的。根据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如果大家都理性地调整,理性接受对价的结果,到时候就不会出现股指大幅下跌,“股指保卫战”应该就此结束,政府应逐渐培养市场自己承受风险的能力。
薛澜:政府背后其实还是市场。我们应该看到,在过去几年,每次无论怎样传政府托市还是政府要砸市,都是没有意义的。比如A股近5年跌了60%,跟政府是不是要救市没有关系。大家要相信这是一个市场行为:因为以前的估值不合理,如今正走上一个正常的轨道,跟政府没有关系,
李振宁: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全世界的共同话题,但关键是拿什么去提高。股改说白了就是让大股东关心股价,让大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一致,不要老去寻租,用市场迫使大股东关心上市公司质量,让管理人员的利益和上市公司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市场行为。
记者:2005年新证券法、新公司法等近40部配套规章制定出台,整个证券市场的法律框架已经搭建起来。那么这些法律能否对法律长期严重缺位的证券市场产生切实的作用?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完善?
左小蕾:证券法、公司法的修改最重要的不是修改了什么,而是在修改过程中间让大家参与其中,加强了大家依法参与市场的观念。其实以往券商发生的种种问题,在原来的证券法里都有规定,只是他们没有遵守。
所以通过修改法律的过程,让大家加强了法制观念。法律制定后最重要的是执行,执法一定要用重典,违规违法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薛澜:没错。现在国内市场跟国际越来越接轨,无论是经营环境、监管环境还是股票市场,都慢慢在与世界融合,体现出中国在全球的位置。其实每个市场都是这么发展过来的,在这当中,我们认为赏罚分明很重要,不能涉及太多的利益。
标签:股票论文; qfii论文; 股改论文; 左小蕾论文; 投资论文; 证券论文; 李振宁论文; 股市论文; ipo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