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情亚文化对网络人际互动的影响论文

表情亚文化对网络人际互动的影响论文

【传媒文化 】

表情亚文化对网络人际互动的影响

李 东

摘 要 网络社会的到来带来了全新的互动环境——虚拟社区。这样一种新型的交往环境区别于传统的互动而呈现出现新的特点,而表情亚文化就是其重要特点之一。表情亚文化由身处其中的各个后现代个体构建而成,其演变和发展历史体现出个体逐渐成熟的心理认知机制;与此同时,网络亚文化在形成之后又反过来对个体的人际互动产生影响。本文通过对具体的案例分析表情亚文化对人际互动的影响,并发现表情亚文化对个体人际互动产生以下三种作用:补充文字的不足,增强情绪的表达;更新传统话语体系;创建群体身份认同。

关键词 表情符号;表情亚文化;人际互动

信息化与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人类互动营造了虚拟社区这一全新的互动环境。在虚拟的互动场域内,身体缺场使得个人能够将情绪或者真实个性隐藏于屏幕之后,交流的内容仅限于文本。但文本的意义并不是固定的,它所衍生出来的意义与发出者所赋予它的意义很可能不吻合,因为这些意义取决于读者以及阅读情境,文本意义在不断循环的过程中很难一直保持一致[1]。因此,如果交流仅仅依靠文本内容而缺乏其他辅助信息,造成误读的可能性较高,交流所能传递的信息量也会下降。于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网络交流出现了代替表情与姿势来表情达意的新型符号——表情符号。表情符号的演变经历了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单一到多元、从静态到动态的发展过程。这一演变过程体现的不仅是表情符号作为表达形式的多样,也是在网络场域中符号互动机制趋于成熟的体现[2]。而身处其中的个体,通过对符号的使用来创设语境,不断地更新传统的话语体系,并且在此过程中型塑了个体的身份认同,从而再生产了新的网络文化。正是在如此往复的建构过程中,虚拟社区得以不断发展。

一、增强语言情绪表达

在言语的互动使用中,互动双方必须处于一定的规范语境之中才能生成一个理解机制,合理的语境是互动双方之间建立起一种正当的人际关系。语言的“编码-解码”过程与言语使用时的互动情境分不开。托马斯的“情境定义”就强调人们在采取行动之前都会对他所处的环境有一个审视和衡量的过程,这就要求在网络人际互动中,交流双方对于语境要有一定的共识。在网络世界中,语境的差异容易导致交往互动过程中的信息被忽略,而表情符号能够使说话者清楚表达情绪,使互动语境更加明确。表情符号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补充文字的不足、增强情绪的表达。例如,可怜兮兮的表情可以突出说话者的请求语气,使用惊慌失措的表情则突出说话者的慌乱,相较于苍白的纯文字交流,表情符号更增加了语言中的情感。桑德尔的研究就表明,大脑所接受的刺激60%左右来自视觉神经,相对来说,使用表情符号使得交流可以更加轻松自在[3]。也就是说,表情符号作为网络互动中新兴的视觉刺激辅助手段,在互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语境的补充和对文本语言的理解,加强日常互动过程中应有的直观感情氛围。

二、更新传统话语体系

在生活中被等级制度约束的身份在网络聊天中会被有意抹杀,回归到一种公平的游戏。巴赫金在他对长篇小说话语研究的论述中提出了一个“狂欢化”的概念。他提到:“狂欢时,先前存在的等级关系和官衔差别统统暂时取消,人仿佛为了新型的、纯粹的人际关系而得到了再生。”[4]在他看来,正是狂欢使得等级和权力结构被颠覆,原本正式的东西反而显得滑稽可笑,而表情符号在正式通知中的使用所体现的即是狂欢化的思维对日常生活的浸入。人们通过使用表情,随意改造着社会秩序中严肃正式的东西,打破现实的身份差异,获取平等自由的感觉。话语与权力一直是一种辩证的同构关系,主流叙事掌握权力,其话语体系就占据权威地位,而自由散漫式的表情符号的使用颠覆传统的话语体系,从而削弱了意见领袖的权力。

在日常的交流中,如果文本内容传递的是正式的活动信息通知,而在此过程中使用各类积极的、游戏式的表情符号来缓解文本内容以及话语氛围的正式性,就有利于拉近同辈群体之间的距离而非形成某种压迫感。在表情亚文化场域内,传统话语体系中纯文字的严肃以及文本通知的严肃性得以缓解,虽然该话语内暗含的权力关系(即接受通知的人仍要继续执行)并未改变,但表情的使用所代表的“狂欢式”的思维促使话语体系更新。在正式活动通知中加入表情符号这样一种表现方式,似乎就是后现代对权威和压抑的反抗,而表情符号正是这一反抗的载体。

三、创建群体身份认同感

表情符号并不以摹写表情为主要意图,它更强调情绪、态度或感觉的传达,所以图文并茂、自成体系的表情包事实上就是现实中人的情绪的延伸。对于网络使用者来说,计算机既是通信窗口,也是图像呈现的屏幕,更是自我表达的场域[5]。很明显的一个案例便是2016年初的“帝吧Facebook出征事件”[6],以表情包为核心的价值观和文化输出形成了一种极具特色的网络亚文化形式,以戏谑的表情作为对台独言论的反击简单直接却显得像是嬉笑打闹,一方面维护了大陆网友对外的形象,另一方面体现出大陆网友对台湾的感情,以表情包为主的“不正经”的反击,就像是大人对待孩子的叛逆,成了极具时代特色的情绪表达方式。

在帝吧事件中,无数互不相识的网友在使用表情包的过程中建构了对彼此的认同与信任,迅速建立相同的立场。而正是表情亚文化这一媒介,使得后现代社会中流动的“原子化大众”得以快速获得身份认同。这正是亚文化群体的自我建构过程。这种业已形成的亚文化氛围不仅反映了个体在使用表情符号时逐渐成熟的认知心理机制,还进一步改变了原本的交流方式,使得在后现代流动性极强的个体之间能够迅速产生出认同感,提高交流效率。正如解构主义新文本观所强调的,在后现代的交流之中,宏大叙事逐渐瓦解,文本成为一个自我指涉的体系,终极意义不复存在。

在1970年代,美国地质调查局首先使用先进的测量技术来测定圣安德烈斯断层系上应变积累的位置和速率。今天,许多研究小组每年使用足够精确的全球卫星定位接收器进行几个月的连续观测来采集应变数据,以便确定每年几厘米的长期水平应变积累速率。

6. 孵化器的近两年空置率高于23%,但有下降趋向。调查统计显示,2017年上半年相比上两个年度,孵化器空置率逐步降低。总体来看,孵化器内孵化的注册企业逐步增加,空置率下降,孵化器向好发展。其中,茂邦-清园科技、蜂巢空间、国际水谷三家孵化器保持空置率为0,光大We谷、中集智谷2017年上半年也实现了零空置现象。

四、结语

表情符号的使用补充了原本话语结构中的语境,促成了传统的话语体系更新,并促进群体间的身份认同,成为后现代社会中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载体。后现代的个体在使用表情符号的过程中所体现的一种流动性和“游戏心态”,建构出了独特的亚文化风格,由此网络表情作为虚拟空间交往的话语表达方式呈现出变动的、多元的复合面相。

参考文献

[1]约翰·斯特罗克.结构主义以来[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11.

[2]余光武,秦云.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表情符号初探[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1):130-135.

[3]Sander, Yin. The Power of Image[J].American Demographics,2001,(11):32-33.

[4]洪晓.狂欢:自由生命的彰显——论巴赫金的狂欢理论[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4,(2):43-46.

[5]赵爽英,尧望.表情·情绪·情节:网络表情符号的发展与演变[J].新闻界,2013,(20):29-33.

[6]余晓冬,黄亚音.从“帝吧出征”看表情包在网络交流中的功能[J].传媒观察,2016,(5):16-18.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725(2019)02-0054-02

作者简介 李东(1993-),女,江西萍乡人,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主要从事文化社会学研究。

【责任编辑 :周 丹 】

标签:;  ;  ;  ;  

表情亚文化对网络人际互动的影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