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金融研究领域完善金融学科建设--第三届全国金融科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_股东财富最大化论文

拓宽金融研究领域完善金融学科建设--第三届全国金融科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_股东财富最大化论文

拓宽财务研究领域 完善财务学科建设——全国第三届理财学学科建设研讨会观点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科建设论文,财务论文,第三届论文,研讨会论文,研究领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全国第三届理财学学科建设研讨会于1997年11月1日-2日在南京大学召开。来自全国22所高校的40余名代表就财务理论研究与学科发展、专业建设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会议交流论文28篇,现将主要观点简介如下。

一、关于理财目标

理财目标是现代财务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此,西方财务学界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代表们紧密联系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实际,客观地分析了目前流行的财务目标理论的优缺点,从而深化了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些代表认为,资本是财务研究的核心范畴,成为现代财务理论的起点,财务目标是资本性的具体体现。作为企业资本,无论是主权资本,还是借入资本,都对企业有着一种本能的要求,即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本增值。因此,财务目标就是资本增值的最大化。

代表们原则上赞成把我国财务目标定位于资本增值最大化,但认为,资本增值最大化的提法过于抽象,在具体实务操作中,这一目标的具体指标有好几个,如税息前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税后利润等,因此,把资本增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目标存在着含义不够明确、无法起到有效规范理财实践的作用等不足,有必要对资本增值最大化的具体含义作进一步明确,以为财务研究建立一个比较稳固的理论基点。他们认为,资本增值最大化的含义在企业不同的组织形式下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两权合一的企业,表现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在原始的两权分离企业,表现为股东收益,即税后利润最大化;在现代股权高度分散,具备法人治理结构的企业,表现为资产总报酬即税息前利润与经理收入之和最大化。

针对西方流行的“股东财富最大化”这一理财目标理论,代表们认为这一目标如何表现值得研究。有人指出,股东财富由股东拥用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决定,在数量一定时,当股票价格达到最高时,股东财富也达到最大,所以股东财富最大化简言之,就是股票价格最大化。另有代表认为,以股票价格最大化来作为衡量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具体目标并不合适。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能正确地解释企业理财各环节与股价升降的关系,实践中尚未提供理财直接决定股价高低的现成案例,故股东财富最大化在一段时间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就是企业经营收益最大化。也有代表不同意这种结论,认为企业经营收益最大化并不等于股东财富最大,例如经理搞税后赞助,结果使经营收益最大,但量化到股东财富时不一定为最大。他们认为应以每股净收益最大来衡量才是恰当的。

在讨论中,一些代表认为,与企业有关的诸多利益集团有各自不同的目标,企业理财目标是这些利益集团共同作用和相互妥协的结果。按现代经济学的观点,企业实质上只是“一系列契约的连结”,各要素持有者各有其连结于企业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他们对企业的存在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所有者提供权益性资本,债权人提供负债性资本,经营管理者和职工提供人力资源。企业正是在诸多要素提供者构成的“合力”中生存发展的。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下,某一利益集团可能会起主导作用,但从企业长远发展来看,不能只强调某一集团的利益,而置其他集团的利益于不顾,仅偏重任何一方面,都有“盲人摸象”之不足。在理财目标中兼顾各方利益,折衷各方利益,把理财目标看作各利益集团共同作用达成的均衡点或者均衡区域是一种务实而理性的选择。近来西方兴起的“超利润”目标就是一个证明。因此一些代表认为,股东财富最大化不是理财的合理目标,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中,确立这种观念尤为重要。从理论上讲,各个利益集团的目标都可以折衷为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和企业总价值的不断增长,各个利益集团都可以借此来实现他们各自的最终目的。所以,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理财目标,比股东财富最大化更科学。西方国家在如何估量企业价值方面已有较为丰富的理论方法,值得我国财务工作者借鉴。代表们认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揭示了时间价值、风险与报酬的内在关系,对指导财务实践有重要意义。讨论中,也有代表提出,企业理财的基本目标是最佳的现金流量。

二、关于理财学科的内涵

理财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与经济学、金融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着极强的边缘性,交叉性。如何处理理财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是理财学科建设和我国理财教学改革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次会议,重点讨论了如何恰当处理理财学与财政学、金融学、会计学之间的关系,代表们结合各自的研究和教学实践对此发表了看法。

一些代表认为,在我国有必要建立广义理财学,可包括三大部分,1.在企业组建、扩充及正常经营中充分地利用股票、债券、票据等方式融资、投资,以提高企业价值,即企业财务;2.资金市场的培育、分析及管理,即金融财务;3.国有资产的宏观配置与调控,即宏观财务。代表们认为,这一设想对于完善我国财务学科建设很有启发,但怎样处理好理财学与财政、金融等相关学科的关系,是这种理论必须解决好的一大难题。

另一些代表认为,尽管理财学科建设与金融、财政、会计等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在学科内涵上毕竟有着明显的区别。他们进而认为在我国应该建立内涵清楚、外延明确,并有别于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的理财学。这门理财学应以财政税收为主要环境,以各种金融工具为理财手段,以会计学为基本依据,对单位经营性资产的筹措、投放、运用、收益分配等进行系统管理。这些代表指出,企业理财通俗地说,就是现金流量的控制或资金的融通,是一种微观的金融活动。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货币资本化是财务产生的前提,现代公司制与金融市场存在则是形成现代公司理财的客观基础。金融市场的发展,衍生金融工具的完善和不断创新,对现代理财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公司理财的教学和实践受到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要重大的挑战,而这种挑战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金融工具的不断翻新,使传统的理财观念和手段捉襟见肘。金融市场对现代理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观念与手段两大方面,理财学的建设不可忽视这两方面。财政作为政府资金的筹措与运用,在西方称之为公共财务(Public finance),对企业理财有着直接影响。政府资金筹措大都表现为企业资金的流出,而政府资金运用对企业资金管理有重大影响。财政政策对企业理财策略和方法的选择有关键性影响。对于企业理财而言,财政税收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环境,财务决策只能在现行财税政策允许的框架内作出。如何处理财务与会计的关系,这是理财研究的一个焦点问题。现在的研究似乎过多地强调“财会不分”的弊端,在我国现实工作中,也的确存在着财务部门与会计部门合二为一,产生功能内耗的弊端,但是,并不意味着理论上会计与财务可以彻底分道扬镳。会计与财务在实践中存在着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片面强调财务与会计分开则容易出现“矫枉过正”的现象。学习理财学必须有会计学知识作为基础,很难想象毫无会计知识基础的人可以深入地掌握理财学理论的精髓。在这个角度上讲,会计学是理财学的基础,会计学知识应成为理财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强调会计学在财务学科建设中的基础地位,对于建立完善能够有效指导我国理财实践的理财学理论体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代表们认为,理财学科的内涵界定与我们理财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有很大关系。他们呼吁:在我国,应大力提倡紧密联系我国改革与发展的现实去研究理财问题,不然,老是在概念圈子里打架,理财研究就很难得出有效指导实践的成果。与会代表对会议交流的一些实证研究论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为如果大家动手都来作些实证研究,那对中国财务的现实情况会清楚得多,就能提高理财研究的有效性。

三、关于资本经营

1.资本经营是不是理财的核心内容

资本经营从经济学意义上看,泛指以资本增值为目的经营活动;资本经营原则就是要讲求资本经营的效益,通过不断提高资本配置和资本运行的效率来实现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

有的代表认为,资本经营是理财的核心内容。以往的企业理财工作只重生产经营资金运动的管理,一般是组织企业资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与供产销三大环节相适应的投放、使用、耗费、收回运动,只看到生产经营成果;但资本增值不限于生产经营领域,通过资本市场的运作,资本可以直接从资本利得中获得增值。这就要求理财不仅要按资本经营原则进行企业生产经营资金运动管理,还要把视野向生产两端延伸--参与资本筹集、投放和利润分配管理,通过资本的直接运作和以资本运作为先导的资产重组和集中来获得增值,把资本经营放到理财工作的核心位置上来。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确立,证券金融市场的发育完善和大量资本经营实践的涌现,理论上确认资本经营在理财中的核心地位已具备了条件。

有的代表则认为,资本经营不是理财的核心内容,它不是万灵丹,我们应对其负面效应予以足够重视。如并购,在带来降低市场不确定性,增强抗风险能力、节约市场交易费用、优化资产结构等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企业管理费用的激增。我们切不可对资本经营抱有过多幻想。

但持不同观点的代表们都承认,中国财务界应该重视对资本经营问题的研究。

2.资本经营的基本含义

对资本经营的含义存在三种不同理解:(1)宽口径, 认为资本经营即是现代企业经营。因为广义资本经营内容有三:一是资本的直接运作;二是以资本运作为先导的资产重组和优化配置;三是按照资本经营原则进行生产经营。从这三大块内容来看,基本包括了现代企业经营的全部。(2)中口径,认为资本经营包括资产重组和财务重整。 从资本经营在我国产生及使用的背景来看,它是作为与“生产经营”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提出并加以使用的,因此不能把资本经营概念广义化。(3 )小口径,认为资本经营就是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目标是降低负债率。

有的代表立足我国企业长期以来重资产增量分配改革而没有取得实效的历史教训,认为我国政府把企业改革立足点放在盘活资产存量、实行结构调整、开展资产重组、提高现有企业效益之上,这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在讨论中,代表们认为,资本经营的目标,应是努力提高资产报酬,而不是简单地“增资减债,破产分流”。

3.资本经营的方式

代表们认为,资本经营的方式有三种:(1)财务重组, 即调整企业资本结构。其中注入资本或冲销会计估价过高的资产价值从而减少资本,称为“准改组”;另一方法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债务重整”,通过改变负债的还本付息条件或核减部分债务,以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减轻企业的债务负担。(2)资产重组,即调整现有资产的存量。 这种调整既可以在企业内部进行,以改善组织内资产组合结构,又可在整个行业、地区、甚至社会范围内进行,以使整个行业、地区、社会的资产组合趋于合理;既可整体资产重组,从而出现收购和兼并活动,又可部分资产重组,从而形成控股、参股方式。(3)资本重组, 主要是指所有者权益主体结构的调整。增资扩股及股权置换可以看作是积极的资本重组,而破产清算则是消极的资本重组。资产重组,必然涉及资产调整,代表们提出了资产调整的三种方式:一是增量调整,即通过追加筹资来调增现有财务结构中的低比例类别资本;二是减量调整,即通过减资来调低现有财务结构中的高比例类别资本;三是转换调整,亦称存量调整,即通过某种手段使现有财务结构中的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两类资本之间的部分项目和额度进行转换来调整财务结构。在实践中,财务重组、资产重组、资本重组有难有易,人们往往是先考虑资本重组,再考虑财务重组,最后考虑资产重组。

经验表明,企业采取何种资本经营方式,在一定的现实条件下,是不依企业及政府意志为转移的一种客观选择,因此理财研究应积极探索其中的内在规律,为具体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以推动我国改革的深入进行。一些代表指出,目前舆论宣传对资产重组的积极作用讲得多,但对其负面作用却明显不够重视。因此,有必要客观地分析它,切莫重蹈以往企业改革措施“盲目推行,一哄而上,效果不佳”的覆辙。

标签:;  ;  ;  ;  

拓宽金融研究领域完善金融学科建设--第三届全国金融科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_股东财富最大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