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鸥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桂阳县供电分公司 423000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电力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区域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给配电网络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保证配电网安全高效运行,必须对传统配电网进行新的规划,将智能电网技术融入新的配电网规划体系。以保证配电体系的安全和高效。本文讨论了智能电网的配电网规划体系,希望能给有关人员一点参考。
关键词:智能电网;配电网;规划体系
引言
随着生产和生活用电量的不断增加,人们对配电网运行的安全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出现了智能电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网中现存的一些问题会不断的得到解决,电力行业也会得到更快更稳的发展。
1、传统配电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配电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配电网现状分析,负荷预测,技术原理确定,网架规划,项目确定,经济分析等。影响电网的主要因素是管理水平,配电网短路电流,负荷率,投资和可靠性。与智能配电网相比,传统配电规划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就是在传统的配电规划中,所有的步骤都是人为进行操作的,数据会存在较大的不准确性。在传统的配电规划中,配电网的电网和运行数据均采用人工计算的形式,本质上不稳定。加上不同的企业和个人采用的算法和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因此规划前后的数据容易出现很大差异,准确性无法保证。
然后,在电网规划和平衡的过程中,分布式电源的影响往往被忽略。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和改造,分布式电源的使用不断增加。但是,过去人们对分布式电源的影响并不清楚,所以忽略了分布式电源的影响。
传统配电计划中短路容量的影响是非常大的。通常来说,环网在开环运行的情况下,如果在受到短路容量的影响,那么会大大降低环网的可靠性。
最后是传统的配电网规划中,整个规划过程比较简单,因此运行效率是比较低的。计划的线路负载率随着不同的布线模式而不断变化。此外,由于传统配电网自身的自动化程度较低,因此不可能使用过于复杂的配线。
2、智能配电网的优势
我国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和技术的发展合理的使用智能配电网技术,不断推进我国配电网的发展,更好的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通过有效合理的配电网规划,能够进一步的提升电网设备的性能,提高供电的质量,使得电网的供电更加的安全和稳定。
2.1高效运行
电能电网技术通过对整个配电网系统进行优化,能够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同时通过完善的监控系统能够做到对整个配电网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降低了系统的无效荷载比,同时也提高了线路荷载率。通过高效的利用系统自身的容量能够有效降低电网设备的投入,提高电力企业的收入。
2.2优势电能
智能电网的使用加深了与用户的互动,大大提高了用电服务水平。智能电网可以对现有电力系统进行深入调整和改进,提高供电效率。同时使得供电系统更加的平稳可靠,能够引导用户更好的用电,提高了用电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为生产生活提供了优质、稳定的电力供应。
2.3新能源的使用
随着智能电网的不断建设和使用,实现了超长距离高压输电与清洁能源的协调发展,提高了电网调节能力。也提高了新能源的利用率,大大推动了绿色电力能源的发展,降低了CO2的排放量,进一步优化了生产生活的架构,使得资源和环境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3、智能化电网中的常用技术
3.1分布式储能
所谓的分布式储能是一种直接连接配电网络作为能量储存和转换功能的新型设备。这种设备的使用过程并不复杂,而且组成十分方便,能够对整个电网实施模式化管理。常见的分类包括电化学初学者,热能储存和电磁能量储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柔性配电技术
灵活的配电技术是指柔性交流配电的扩展和扩展。一般来说,柔性配电主要分为电能质量和动态电能潮流控制两部分。
3.3故障电流限制技术
故障电流限制技术是指利用电力电子器件,高温超导技术等来限制短路电流的方法。这种方法中常用的设备称为故障电流控制器,用于保护电路。故障电流控制器直接串接在线路中,在智能电网的建设中是很常用的。使用此设备可将短路电流限制在非常小的范围内,不会对线路造成严重损坏。该设备的使用实际上取代了传统配电网络中继电器的作用。
3.4高级配电自动化
配电自动化是智能电网技术的基础,是指通过不同的通信方式实现对配电系统的综合监测和检测。然后通过相应系统的组合来实现配电网管理。先进的配电自动化主要包括操作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两个方面。配电网自动化可实现从监测到控制,从故障处理到配电管理等多种功能,提高供电系统的效率和供电质量。这是保证配电网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电网智能化的重要环节。
3.5微电网技术
如果将发电机、负载和控制设备组合在一起,则会成为配电网中的可独立控制的微电网系统。无论是连接到配电网还是独立运行,都可以避免其对电网的直接影响。微电网由集中控制中心、多个分布式电源、智能用、,多个储能设备和自愈网络组成。本身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同时也提高了分布式电源的效率。而且因为其独立性的存在,能够对负载实行持断的供电,直接提高了供电的质量。
4、配电网规划体系的建设
4.1城市中心区的配电网规划
对于城市中心区而言,应该对现有的配电网进行改造和更新,应该继续保持其供电级别,保证生产生活用电的供应,对于现有电网中不符合相关安全、技术标准的部分应该进行及时的更换。对配电网进行改造改造,大大降低了故障发生的频率,而且故障的处理速度也得到了提高,保证了供电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通过自动化配电的改造,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故障的确定和处理速度也加快了。根据国家有关供电规定,必要确保行政区域和非故障线路的停电时间。因此,对于一些次要原因引起的故障的非故障段,供电恢复时间以及故障的分离时间都是有严格的限制的,需要加强监管。采用了配电自动化的技术以后,一旦发生故障,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检测到故障的发生地点,然后进行处理,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电力供应。然后通过智能电网的自愈体系,实现对故障发生位置的网络重建,同时对后台的记录资料进行完善和更新,然后及时将信息传递到电网终端确保了数据和信息的及时性。相关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远程直接恢复电力,减少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
对于城区,应该对所有的供电区域进行检查,对于老旧设备及时的维护和更换,以保证供电的安全稳定,避免用电事故的发生。城区的供电系统由于使用时间长、荷载大,往往会出现设备老化,然后就会造成配电的损耗大以及偶尔出现的低电压等问题。因此对于城区设备进行改造的同时应该配合新的配电网建设,切实的将配电网的规划落到实处。
4.2外环地区
对于城区以外的配电网规划中的重点应该是对现有的配电网进行改造和升级,进一步增强电网的可靠性;重视电网薄弱环节的建设,同时兼顾电网的经济效益。对于其中小部分的重负荷区域增加开关站的建设,然后对配电网络进行合理的优化和改造,以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结合实际的情况对配电自动化进行一次和二次的建设,使其达到智能化的程度。外环地区的供电半径是很大的,一旦发生故障,是不容易进行排查和检测的,因此应该提高配电站中的“二遥”比例,以改善故障发现和维修速度,将停电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最小化。同时也要根据农村的生产、生活情况进行线路的合理规划,保证农村电网的供电质量,真正的解决供电质量低和低电压的问题。
5、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生产生活用电量越来越大,对于电网规划的要求越要越高,对于智能电网的升级和改造已然成为趋势。因此,应该继续改进和完善智能配电网的规划体系,彻底消除传统配电网中的问题,结合实际的生活生产用电需求,实施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实现降低电力供应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曾建梁.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网规划体系探讨[J].供用电,2013(2):28-31.
[2]师璐.基于智能电网的配电网规划体系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9).
论文作者:汪海鸥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电网论文; 配电网论文; 智能论文; 故障论文; 分布式论文; 技术论文; 传统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