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根本走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世纪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走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十六大的精神,博大精深,如果用一大句话来概括,就是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 开宗明义指出的这次大会的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下面我就围绕这个主题,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根本走向”为线索,谈谈 我对十六大主要精神的领会。
一、大会主题与根本走向
这个主题,包含这样几层:一是以“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的要求,明确规定了我们党在新世纪要坚持举什么旗。二是以“为开创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的要求,明确规定了我们党在新世纪要坚持走什么 路。三是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明确规定了我们 党在新世纪前期的中心任务。四是以“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要求,明确规定了我们 党要以什么样的战斗姿态和精神面貌,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而奋斗。
因此,十六大的这个主题,实质上是内在地包含了关于新世纪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发 展道路、奋斗目标和党所应取的精神状态的全部基本要求。或者更展开一点和更深一层 来理解,那就可以说,十六大主题的特点还在于,它是以最简练的语言,体现了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伟大实践过程和认识过程的历史经验 (也就是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何而来),界定了党在新世纪所处的历史方位(也就 是新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在何处),把握了新的国内国际条件下党所面临的历史机 遇(也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前期的历史机遇中怎样作为,即向何处),从而而 科学地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前期的根本走向。
二、历史经验与根本走向
这里说的“历史经验”,首先包含实践过程的历史经验,同时也包含在实践基础上的 认识过程的历史经验。所谓认识过程的历史经验,是指我们在实践基础上取得了什么认 识,怎么总结和提炼这个认识,以至于怎么形成理论,以至于理论的发展,还有就是在 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前进。所以应当说,实践过程和认识过程这两个方面,我们都需要 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十六大报告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而报告对新时期23年特别是13年 我们党伟大实践过程和认识过程的历史经验所做的最新总结和科学概括,就成为决定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根本走向的实践依据和理论先导。
首先是实践过程的历史经验。我们大家都亲历了这13年。这是何等艰难复杂、何等波 澜壮阔的13年啊!在这13年中,我们党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异常复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
面对极其复杂的政治形势,面对13年一系列重大历史关节和事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 心的党中央,从容应对,强有力地团结和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成功地经受住一次又一 次严峻考验,引领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船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 方向破浪前进。这是讲实践过程。
再来看认识,看实践基础上的认识过程,看认识过程的历史经验。认识、认识过程、 认识过程的历史经验,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我以为,有两句话。第一句,始 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不动摇。第二句,同时又始终坚持在实践基础上继续丰富和 创造性地发展这个理论和这条路线。
再进一步说,这13年实践基础上的认识过程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呢?我以为就是两个,一 个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另一个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 党”。可以说,正是这两大基本问题,构成我们全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过程的核心。我 们这些年的全部实践和认识,这些年在实践基础上的认识过程,归根到底就是在做这两 个问题的文章。这两个问题做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文章就做好了,而这又从根 本上保证了我们国家的发展。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这13年中是紧紧把握住这两个基本问题的。这13年 ,经过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在坚持的基础上发展,在继承的前提下创新,抓住机遇而 不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因循守旧,归根到底也正是表现在这两个问题上,并且由此 而展开为从经济、政治、文化、军事、对外关系和党的建设诸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 大政策和理论观念,作出了一系列统率全局的重大部署,实现了一系列实践的和认识的 重大突破。比如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 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比如煞立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 基本方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又比如确立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及党 的建设两大历史性课题,同时确立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联系为核心的执政党作风建设的 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等等。我们这13年,两大基本问题,一系列重大突破,其结果就 是我们国家的飞跃发展,并且为新的发展阶段准备了条件。
正是在这样的进程中,我们党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不断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 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两大基本问题的科学理 解。并且也正是经过这么一个艰难的而又成功的实践和认识过程,提出了“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十六大又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 起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绝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在艰辛探索中,在党和人民的集体奋斗中,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邓小 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理论成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同邓小平理论一样,都是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历史 性的主题,而又开拓了新的境界。它既是我们党这13年全部实践和认识的新的历史经验 的根本之点,又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坚持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 新成果。这是我们党实践过程的历史经验的结晶,也是认识过程的历史经验的结晶。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发展的历史长过程。而就我们已经经历的这 一大段历史来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就开始了探索的过程;以邓小平为 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以江泽民同志为 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又进一步丰富发展并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功。
我认为,新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由此而来的。
三、历史方位与根本走向
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十六大的灵魂,是我们党 面对新世纪,实现指导思想上与时俱进的鲜明体现,也是党对自身在新世纪所处历史方 位的科学反映。正如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清醒地认识和把握党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清醒地认识和把握自己现在何处,是一个 十分重大的问题。重大到什么程度啊?重大到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部 工作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的一大关键,因而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21世纪根本走向的一大关键。
我们党的全部历史经验证明,认清党自身所处的历史方位既至关重要,又决非容易。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八十多年间,我们党的一切重大胜利和发展,其前提都离不开正确认识和把握历史 方位;而一切重大迷误和失败,其症结也都同在历史方位问题上的偏差和错误密切相关 。
事情就是这样:当毛泽东同志科学地分析和清醒地把握了我们党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 ,而又是处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具体历史条件下,而且 党的斗争又是在农村环境这个具体历史方位的时候,我们党具有伟大独创性的新民主主 义革命理论、路线和道路就产生和发展起来了。而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当对我们党 自身所处历史方位的认识和把握发生偏差与迷误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失误就随之 发生了,“大跃进”、“共产风”和“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失误就接踵而至了。 历史的教训一再表明:方位不清则方向不明。认清执政党的历史方位,确立执政党的思 维逻辑和行为逻辑极为重要。
失误和挫折的教训,使我们党十分痛切地懂得了科学地认识和把握自身所处历史方位 问题之重要。回想一下,甚至可以说,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创造,就是 从廓清迷误、认清历史方位起步的。新时期一开始,邓小平就多次向全党提出认清国情 ,同时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以及建设一个什么 样的党的问题。他还不止一次地说过,“改革开放”、“中国式现代化”、“翻两番” 、“三步走”、“两个大局”、“小康社会”、“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经济 特区”、“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等等,都是中国的新东西,新概念。如 果没有这一条,还是束缚于“同旧社会差不多”或者“跑步进入共产主义”那样的迷误 ,我们有什么前途啊!还谈得到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什么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吗?
如果说,邓小平同志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理论,主要回答和解决的是我国社 会发展的历史方位;“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提出,就是与这个 社会发展历史方位问题相联系的。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最直接的意义上说 ,则首先是回答和解决现阶段我们党的历史方位;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问题的提出,就是同这个党自身发展的历史方位问题相联系的。说到这里,我们也就能 够更明白地理解江泽民同志所说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 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句话的份量了。
那么,再展开一点理解,我们今天怎么判断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呢?我以为,这里有三个 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世界发生大转折,第二个层次是中国大发展,也可以叫做大转折, 第三个层次则是党本身发生新变化。
前两个层次不必多说,只就第三个层次即党本身来说一下,就是在世界大转折和中国 大发展背景之下我们党本身的变化。这是江泽民同志在从“七一讲话”到十六大报告中 ,两次强调指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他说: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奋斗,到 今天已经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已经从领导人民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 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二是“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 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 ”。
这两大变化,集中地反映了我们党八十多年历史发展所取得的全部胜利、成就和进步
;另一方面,又集中地反映了我们党今天所面临的全部挑战和考验。两大变化,就要从 两方面来理解。如果没有胜利、成就和进步,怎么会有这两大变化呢?但是与此同时, 这两大变化本身又包含着考验和新的挑战。这种考验和挑战,说到底,就是我们党能不 能在新世纪,在前面所说的世界情况、中国情况和党的情况的历史方位上,真正代表中 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这就是考验和挑战的最集中之点!我们这样来理解“三个代表”和两大变化的关 系,就不是简单地说如何如何好,而是说做到“三个代表”是应对两大变化所带来考验 和挑战的必然结论!由此而进一步要求我们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 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 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只有 这样,才能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胜利实现党在新世纪的三 大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正是在这样科学分析我们党今天所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这就是:“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 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提示了贯彻“三个代表”要求、使我们党的理论、党的领 导、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始终坚持先进性的根本途径。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 化的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阶段是不断发 展变化的,永远不会停止在一个水平上。因此,党要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三个代表” ,就必须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从这个意义上说,“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既是与时俱进的产物,又是不断推动党的理论、党的领导、党的工作、 党的建设前进的武器,又是检验党的理论、领导、工作、建设是否保持活力而避免僵化 的标准。因此,只有清醒把握历史方位,紧紧抓住与时俱进这个关键,才能深刻理解“ 三个代表”、自觉实践“三个代表”、坚定维护“三个代表”。
值得注意的是,十六大报告对什么是与时俱进下了一个明确的界定,叫做:与时俱进 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并且强调:能否始 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再进一步说,与时俱进,既是人类实践和 认识的发展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 论。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坚持与时俱进的政党,才能永葆青春;体现与时俱进 的理论,才能万古长青;反映与时俱进的事业,才能欣欣向荣。
“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提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谛和精髓。先进性问 题,从来就是党能不能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据,从来就是党能不能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 信任和拥护的根本条件。一个政党为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可以拥有各种各样的手段和 条件,但归根到底靠的是本身理论和实践的先进性。如果一旦失去了先进性,那么不论 叫什么名称,也不论拥有何等强大的手段,终归站不住,终归要失败。
还需要深刻理解,先进性从来就是具体的、历史的,而不是什么抽象的一成不变的。 党要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历史方位上始终保持先进性,那也就是需要与时俱进。在新世 纪、新阶段,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面前,党的先进 性、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无疑应当包含新的时代要求。如果不同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 先进的执政理念、执政能力相联系,不同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益相联系,不同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相联系,党的先进性就无从谈起,党的 执政地位也就无从巩固。
“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揭示了“三个代表”要求的出发点和归宿,就在于我们党 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都一定要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群众支持和拥护为最高标准,始终 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始终领先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 、共命运、心连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包含的一个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的警示和告 诫,就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而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 众,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以权谋私、与民争利,最容易失去民心的 是腐败堕落,以至搞所谓“既得利益集团”。不从根本上解决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问 题,不是一以贯之地坚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就会影响民心向背,就会有自我毁灭 、人亡政息的危险。
总之,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三句 话”的提出,进一步表明,我们党是何等自觉而深刻地认识和把握自己所处的历史方位 、时代任务,并由此而以“三个代表”思想和实践来保证党能始终站在时代潮流前列, 永葆生机和活力。这里还有一个变与不变的问题。一方面,它从党在新世纪的历史方位 出发,集中表达了新的历史条件对党的新要求;另一方面,又坚定不移地把我们党创立 以来始终坚持的立党为公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立场和根本宗旨,集中贯穿。这 样,就把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需要自觉变化的方面,同坚持党的根本立场、根本宗旨 的不变的方面,辩证地结合在一起。应当说,这也正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 方位上,在进入新世纪世界大转折和中国大发展的重大历史关节,所应有的马克思主义 的新境界、新觉醒。
新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样在新的历史方位上确定了自己的着眼点和立足 点。
四、历史机遇与根本走向
十六大报告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宏伟蓝图,上接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的历史要求,中继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发展势头,下启21世纪头20 年的发展大局。可以说这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前期向何处去的一个集中表达 。
我们怎样分析和看待21世纪前期的战略全局和战略机遇呢?
关于21世纪前期的战略全局和战略机遇,十六大报告明确地指出了这一点,并且用“ 必须紧紧抓住”和“可以大有作为”这12个字来说明这一战略机遇期的重要性。这当然 是关系全局的重大判断。怎么理解?
我认为,今天我们中国的发展本身,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天下大势的一个重要部分, 而且越往前走越是如此。尽管我们问题还很多,但是,中国在发展,中国在大发展,中 国还要继续大发展,这一条,本身就是世界大势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是我们将要获得 新的战略机遇期的一个最重要基础!说得完全一点,就是以中国发展、大发展,并且继 续发展、继续大发展为最重要基础的,国内国际各方面条件之综合,才决定了我们在21 世纪头20年将要迎来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
与此同时,新世纪头20年我国面临的国际和周边环境,总体上也相对有利。和平与发 展仍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际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带来了新的机遇。
当然,我们党同时也清醒地看到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困难和挑战以及国际环境 的不利方面。
总之,我们既充分估计困难和压力,又清醒把握机遇。这就叫做:在改革开放中,在 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里,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这个问题,对我们在新世纪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道路的历史特点,试作归结。
第一,战略道路的一个最重大和带根本性的历史特点,就是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从 不断变动着的中国实际出发。我们现在的改革开放政策,包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都是由 此而来的。
第二,在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长期性的充分确认和高度自觉。这 次十六大,进一步把社会主义长期性问题落实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重点强调 了四点:一是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奋斗,我们才在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现 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二是巩固和提高目前达 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三是我们还需要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奋斗, 才能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仍是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四 是经过这个阶段后,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才能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三,在对外开放中,即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开创出来的一条全新的 战略道路。我们这条道路有这么几个依靠,即依靠致力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自身发展 ,依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市场对内对外开放,依靠制度的创新,依靠积极参与经济 全球化并同相关国家互惠互利、达到双赢。因此,这是一条世界近代历史上后来大国崛 起所从未走过的全新战略道路。中国的崛起是和平的崛起,这样的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 、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总之,我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社会主 义,是主张和平的社会主义,是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是不断 促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头20年向何处去,其发展前景就是如此。
五、精神状态与根本走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根本走向,关键在党,在于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以改革和创新精神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党的活力体 现在哪里?毫无疑问首先是应该体现在思想理论上的不僵化。但是,正确的思想理论只 有转化为制度,才能真正发挥有效的战斗力,因此只有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加强党
内民主,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才能使党的工作 真正充满活力。十六大报告在论述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政治建设和政治体 制改革、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几个部分,从多侧面反复地论证了这一重大问题,并且 指出一系列措施,体现了制度创新的精神和要求。
这里我要特别说到,十六大把“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列入主题,实质上也就是把对 全党精神状态的明确要求列入主题。
“继往开来、与时俱进”首先是精神状态。这八个字的精神状态,对于我们这个有着 八十多年历史,执政五十多年,改革开放已有二十多年的老党、大党来说,至关重要。 之所以重要,就在于这八个字点明白了,一要继往,二要开来,这样才能科学地与时俱 进。
在十五届一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就强调指出,十五大提出的“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 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讲的就是精神状态的问题”。以后,江泽民同志 又多次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在继续前进,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 索和认识也要不断继续下去,永远不能停滞。任何安于现状、因循守旧、不思进取、无 所作为的思想,都不利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 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增强 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十六大报告把这种精神状态提到“治党治国之道”的高度。十六大报告这样说:“通 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 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这就是说, 十六大主题所强调的“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质上是贯穿党的理论、党的领导、党 的工作、党的建设的。
当今世界很不安宁,这使人们更加深感我国安定团结局面之弥足珍贵。十六大报告的 结束语突出强调增强忧患意识,强调三个“倍加”,即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 倍加维护稳定。这也是精神状态问题,是问题的又一个侧面。
十六大报告还提出了坚持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回想我党八十多年, 从第一天起,就是如此。革命先烈,老一辈共产党人,首先都是为了挽救中华民族危亡 起来奋斗,并且经过爱国主义的境界而达到马克思主义的。这正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特 点,也正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优点!所以,我们这个在中国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我们这个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伟大政党,必须始终 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我 们永远燃烧的激情和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对待我们的事业、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伟大民 族和人民。这当然同时也就是在尽我们的国际责任。
我认为,保证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世纪的根本走向得以实现的精神条件的核心 ,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