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功地与儿童沟通--儿童语言艺术批评_言语交际论文

如何成功地与儿童沟通--儿童语言艺术批评_言语交际论文

如何成功地与幼儿进行言语交际——批评幼儿的语言艺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幼儿论文,言语论文,批评论文,语言论文,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家庭教育

没有哪一代儿童比今天的孩子更丰衣足食,也没有哪一代父母比今天的父母更望子成龙,这是当今中国不容置疑的现状。那么在这激烈竞争的年代,您该如何面对您的孩子,将其教育成您所期望的“龙”?如今,一代一代沉积下来的做父母们积累起来的管教孩子的绝招——运足力气大吼一声儿叫孩子听话的老办法,一天天地失去了效果;老百姓们所信奉的“强扭歪脖树”“不打不成材”的“黄荆条子”的训规,也一天天地失去了威信,这时候,我们用什么方法训导子女,教子成龙呢?

笔者曾见这样一组镜头:

某防疫院注射室门外,很多家长领着幼儿等着打防疫针。

例(1)甲儿:“我没病,我不打针,我不打针。”

母:“打了针以后,总也不得病了。”

儿:“那我也不打,我不打。”

母:“不打不行,快走!”

子:“我就不打,我就不打!”,

母:“你这孩子怎么不听话!快走!不打不行”

儿:“我不走,我不打!”

啪!一记响亮的耳光。

儿:“哇……”向注射室相反的方向跑去。

例(2)乙儿:“我没病,不打针,我不打针。”

母:“哦,你不打针,是不是怕痛啊。”

儿:“是”。

母:“你很想当解就军吧?解放军是不是很勇敢,解放军怕不怕痛?”

乙儿:“解放军很勇敢,解放军才不怕痛呢!解放军什么都不怕!”

乙母:“那你也得什么都不怕才能当解放军,你敢不敢去打针?”

乙儿:“我敢!”

乙儿迈着战士的步伐走上了注射台。

从上面的例子我看到:甲母的威逼、责骂、乃至用上“黄荆条子”,却对甲儿完全失去了效力;乙母的寥寥几语,便使乙儿雄赳赳地走上了注射台。可见,父母得体的话语乃是教子成龙的一剂良药。母子成功的言语交际,能对幼儿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进而达到对幼儿教育培养的目的。那么如何才能使批评教育幼儿的言语交际得以顺利进行呢?

我们知道:言语交际的成功与否——不仅是表达的适切,而且包含理解的准确及反馈的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象因素的把握。在与幼儿进行言语交际时,交际对象有很大的独特性。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对语言的感悟能力以及幼儿的思维特点,都与成人有所不同,因此,要想与幼儿进行成功的、有效的言语交际,必须从交际对象的这一特殊性着眼,选择最佳话语方式,才能使交际获得成功,也不能达到教育幼儿的目的!

例(1)甲的交际失败,便是由于母亲在与幼儿交际时,忽略了交际对象这一特殊性所致。母亲在进行信息编码时,丝毫没有考虑幼儿的心理,只是从自己一厢情愿的理想计划出发,一再地命令、责备孩子。此时的幼儿完全被一种恐惧心理所笼罩,便本能地用罗里罗嗦的话语形式去抵抗母亲的命令。母亲进一步紧紧相逼的怒吼,更加剧了幼儿的恐惧,终于使其逃之夭夭,致命使母子间的言语交际彻底失败。

例(2)乙母亲的成功,便是从交际对象的特殊性着眼,有意识地调整了自己的话语形式。母亲很清楚,此时,幼儿拥有一种强烈的惧怕情绪,而孩子在情绪强烈时,什么话也听不进去,他不会接受任何忠告、命令;而强压的办法,更不能使他强烈的情绪平息。于是母亲以同情心和理解来选择话语形式,幼儿感到母亲理解了他的恐惧感,他的恐惧情绪减轻了,他对母亲的爱也加深了。进而,母亲又不失时机地把幼儿的注意力从可怕事件上分散开,同时又利用幼儿的崇拜心理鼓起他的勇气,使幼儿雄赳赳地走上了注射台,从而使交际目的得以顺利完成。

当然,类似于例(2)乙的方法比直截了当的命令、责骂要复杂一些,但母子交际中,这确是极有成效的。生活艺术的微妙,不能用大铁锤来表达,父母教育子女的语言,更应有其独特的艺术性。下面我们便分析一下母子交际中,“教子成龙”语言成败之种种:

思维特点——

成人与幼儿交际是一种独特的技巧。在教育幼儿时,成人必须意识到:成年人的思维与孩子的思维,亦即各自的价值观,各自的期望等是不尽相同的。成人与幼儿进行言语交际时,往往忽略这些差异,忽略自己与孩子在看待问题的角度——思维特点上的不同,由此而造成与孩子的语言冲突。

例(3)四岁的幼儿正往厨房的台子上爬去

母:“干什么呢?”

子:“没干什么?”

母:“别往台子上爬!掉下来摔着你。”

子:“没关系,摔不着!”

母:“快下来,摔着就晚了。”

子:“没事儿。”

母:“你这孩子,你聋了,还是疯了,你再不下来,非摔着不可!”

子:“你才疯了呢,不用你管。”

母:“你敢说妈妈疯!你真没教养。”

子:“你才没教养,是你先说我疯了的。”

例(3)这段母子间的言语交际,由开始的无效交际,到母子间的语言冲突,完全是由于母亲忽略了幼儿的思维特点而造成的。对小孩子来说这个世界是个奇妙的地方,他总能发现一些新鲜玩意儿,他的基本要求就是继续去发现,并按他自己的想法去体验这个世界;而做父母的,无论他是否能自觉地意识到,他总是按照自己的行为标准特别是那些能够得到社会赞赏的标准去培养孩子。由此,母子间不同的想法,便决定了各自不同的任务:孩子的任务是对世界上各种东西进行试探;父母的任务是给这些试探设立边界。正如例(3),当母亲看见孩子往厨房的台子上爬,想开辟一块新领地时便说:不许爬上去,怕掉下来摔着。但孩子英勇无畏,根本不理睬母亲。母亲是想让孩子知道危险,同时也学会听母亲的话。而孩子的想法,假如他能表达出来,大概是这样的:“我得自己上去看看,爬高挺好玩”。母亲在信息编码时,没有考虑儿子思维特点与自己的差异,这是母子间言语交际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母亲使用命令——责骂的话语方式,则是造成这段言语交际失败的另一个原因。要知道,命令对孩子来讲便是一种束缚。这种“教育”,不但不易奏效,往往产生逆反心理;责骂则只会引起孩子的回击,使他产生报复心理。于是你骂他“疯”,他也骂你“疯”,从而封锁了双方沟通感情的渠道。可见,在教育幼儿时,应避免带有命令、责骂语气的话语形式的选择。

例(3)如换成下面的话语形式,效果将截然不同。

例(4):场合同例(3)

母:“你想爬高很有意思,对不对?”

子:“对。”

母:“所以你要爬到台子上去看看?”

子:“嗯。”

母:“不过那个台子又小又滑,会摔着你的,爬楼梯也很有意思,你不想去试试吗?”

子:“想,我们走吧!”

这则母子对话,母亲避免了例(3)所犯的错误,没有选择命令语气的话语方式,而是站在和孩子一样的平等地位,从孩子的心理着眼进行信息编码。先承认孩子的想法,使孩子在感情上接纳了母亲的话,消除了紧张气氛后,再用和蔼的态度诱导劝说孩子,同时指出孩子应接受的行为准则。语气温和可亲,使孩子容易接受建议,从而使母子间的交际顺利进行。

可见,交际过程中,只有对孩子的想法体察入微,把握住孩子的思维特点,并充分考虑到言语方式和言语后果的一致性,才能使言语交际朝着预期的目的顺利进行。

接受能力——

母子交际中,母亲进行信息编码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可接受性,这是交际双方共通的交际契机。

例(5)子:“妈妈混蛋。”

母:“你说什么?对妈妈能这样讲话吗?”

子:“妈妈是混蛋、混蛋!”

母:“你再说一遍试试!”

子:“混蛋、混蛋!”

母:“好吧,不给你点心吃了。”

子:“不是你让我再说一遍吗?”

母:“怎么能说那么难听的话呢?”

子:“我没说难听的话呀!”

这母子两人的对话,有些牛头不对马嘴,一方是批评训斥,一方是抵制辩解。出现这种无法“沟通感情”的悲剧,不是由于缺乏爱,而是由于缺乏理解。

对儿童来说,语言是借用的东西,大都是把大人的话以及把小朋友的话“借”来用的。大人认为是骂人的话,或者是难听的话,儿童有很多并不能理解,也没有大人那样的感受。

当母亲听到孩子说出“妈妈混蛋”时,没有考虑到儿童的上述心理特点;在编码时又忽略了幼儿的接受能力,故用反语来表达内心的不满。由于幼儿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很有限,他们很难把握话语的隐含信息,更难理解反语的真正涵义。这样,幼儿解码时,不仅主要的理性信息没有被接受,还可能产生冗余信息:难听的话是什么?我最喜欢看的电视动画片里老是说这些话呀!妈妈应该批评电视,我只不过是从电视提学来的。

由此说明:母子交际中,言语表达要浅显直露,不要有更多的言外之意,更不能用反语。只有充分考虑到言语方式与言语内容理解的一致性,才能进行有效交际。

总之,父母在批评教育幼儿时,应时刻注意从幼儿的特点出发,清醒地控制自己的言语行为,有效地选择和调整言语表达的方式。

标签:;  ;  ;  ;  ;  

如何成功地与儿童沟通--儿童语言艺术批评_言语交际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