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湘莲
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高压氧科 422000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病人术后的影响。方法:在医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期间诊治的颅脑外伤患者中选取98例,并按护理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n=49)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n=49)则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结果:①护理前,2组患者FMA评分无统计学比较差异(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均大幅度升高(P<0.05),研究组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是(17.72±3.86)d,短于对照组的(25.86±4.49)d(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可借鉴。
关键词:颅脑外伤;常规护理;早期康复护理;运动功能;住院时间
本研究为明确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病人术后的影响,对一组颅脑外伤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而对另一组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现报道2组术后运动功能以及住院时间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颅脑外伤患者共98例,按护理模式不同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均49例,其收治时间: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研究组中男26例,女23例;年龄为30~59岁,平均年龄为(36.75±4.19)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8例,高空坠落14例,斗殴7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4例;年龄为31~59岁,平均年龄为(36.85±4.2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9例,高空坠落15例,斗殴5例;2组患者的致伤原因、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已经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为颅脑外伤;②术后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烦躁不安、无法对答等情况;③临床资料完整;
(2)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②死亡病例;③生命体征不稳定;
1.3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包括病情观察、病房整理、生命体征监护、遵医嘱用药、饮食与作息等指导,不强调特殊护理内容;
研究组患者则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体位护理:要求患者患侧上肢伸展,上肢置于软枕,内旋15度,外展50度,屈曲40度,手指关节舒展;下肢保持屈曲体位,踝关节中立,背屈90 度,髋部与膝部保持伸展,避免髋部内旋或外旋;
(2)康复锻炼:①被动训练。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即予以肢体按摩,包括安抚性揉搓、按摩、拍打,以物理动作引发感觉刺激。对上下肢各个关节进行被动活动,每日3次,每次半小时;②主动训练,包括起坐运动、桥式运动、床上翻身移动、坐起训练、床边转移训练、步行训练、日常生活训练等,要求患者意识清晰,遵循动静结合、循序渐进原则,避免患者运动过度;
(3)心理康复护理:以暗示解惑法、倾听法等展开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主诉内心感受,并认真、耐心倾听,应用沟通技巧与患者交流,掌握其心理症结所在,从而予以针对性情绪疏导,帮助患者释放心理压力;同时,组织同类型疾病患者交流,互相学习术后康复训练方法,并为其播放喜剧影片等,或者组织患者欣赏抒情、欢快的音乐,保证患者神经愉悦。此外,以含蓄方式对患者暗示,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并诱导患者接受康复训练方法。
(4)认知康复护理:对患者定向力、计算能力、注意力、记忆力进行训练,即每日指导患者描述当天使其、位置、室内物品方位等,进行100以内数字加减练习,复述50以内数字,描述刚见过的人、物品,经照片回忆过往等。
1.4观察指标
(1)参考Fugl-Meyer 运动功能积分法(FMA)[1],评估患者护理前(术后)、护理后(出院前)的运动功能变化;其中,FMA评分越低,表示患者运动功能越差,反之越好;
(2)统计2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1.5统计学方法
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行t检验、2检验;若存在统计学差异,则以P<0.05描述。
2.结果
2.1 术后运动功能变化
护理前,2组患者FMA评分无统计学比较差异(P>0.05);护理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均大幅度升高(P<0.05),研究组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住院时间
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是(17.72±3.86)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是(25.86±4.49)d,其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9.623,P=0.000)。
3.讨论
颅脑外伤作为神经外科多发病与常见病,患者多病情危重、病程迁延、预后差等特点,需选取恰当手术予以有效治疗[2~3]。近几年来,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存活率明显升高,但存活者往往存在活动障碍等后遗症[4],影响其生活质量,需通过合理、优质的护理模式及时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目前,早期康复护理模式是临床上用于颅脑外伤术后临床护理的常用手段,因本病患者中枢神经有可塑性、重组性等特点[5],经科学、正规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促使患者大脑皮层运动动作完成定型,并协调关节和肌肉的活动能力,最大限度恢复患者运动功能、神经功能。首先,保持良肢的合理体位是预防痉挛、保护肩关节的治疗体位,可早期进入康复训练;其次,确定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开始进行被动训练,并逐步转为主动训练,可逐渐恢复患者活动能力,增强其肌肉、关节活动力;认知、心理康复护理则可恢复患者认知功能,改善心理状态,保持良好心情。结果提示:研究组护理后的F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可见早期康复护理可帮助颅脑外伤患者快速康复出院,并最大限度恢复其运动功能,有推广意义。
综上:颅脑外伤患者术后适宜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预后良好。
参考文献:
[1]胡晓曼. 阶段式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肢体运动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8):77-79.
[2]王洋,张琳琳. 个性化康复方案联合网络途径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3):356-359.
[3]李艾群,王敏,危科丽.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山西医药杂志,2016,45(7):858-860.
[4]于俊,赵环,杜媛媛. 反馈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0):164-167.
[5]郑莉,刘连新,孙丹,等. 早期快速康复护理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4):158-161.
论文作者:罗湘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1
标签:患者论文; 颅脑论文; 术后论文; 外伤论文; 对照组论文; 功能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