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因地制宜发展民族经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朝鲜论文,因地制宜论文,民族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朝鲜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磷镁矿的储量占世界储量的一半;金、铜、锌及铝等7种矿物储量位居世界储量的前10位。但是, 朝鲜又是个多山的国家,境内80%以上是山地,粮食生产受到地理条件的严重限制。1995年至1997年连续三年的旱涝灾害,更使朝鲜经济陷于饥荒的窘境。在蒙受三年自然灾害的空前浩劫之后,朝鲜如何恢复家园、振兴经济,备受友邻中国人民的广泛关注。
战胜旱涝灾害 加紧恢复建设
朝鲜在1995、1996年夏季,大雨成灾。1997年则是大旱,整个7 月份高温少雨。9个道中的4个道发生了干旱。由于闹灾,粮食年产量只有250万吨左右,而历史上最高年产量是800万吨。朝鲜实行对非农业人口给予国家补贴的粮食配给制。人均粮食配给量约为每天600克。 遭灾后,人均粮食配给量仅为250克,儿童为150克。有一个时期,连这一低额定量也难以保障。
面对严重的灾难,朝鲜人民发扬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英雄气慨,投入到抗灾和重建家园的斗争中去。政府机关、学校及人民军官兵下乡,踏上了第二次“苦难行军”的征程。朝鲜全国范围开展了遍及9 个道和3个直辖市的春季国土建设管理活动。共营造940多公里的植物防护带,以防止洪水再次袭击。同时,疏浚河道达900公里,平整土地4600 多町步(1町步约合15亩)。在首都平壤,领导干部以身作则, 深入植树造林第一线,种植了海松、茱萸、洋槐、平壤白扬等树木710多万棵。
朝鲜正在将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方面,逐步调整发展战略和对外经济政策,提倡从朝鲜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地发展“自立的民族经济”,发挥地方、企业、农场及个人的积极性,采取灵活多样的生产经营方式,争取经济形势的好转。朝鲜正着力抓农业生产和畜牧业的发展,努力增加生活必需品供应。朝鲜新建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养牛场——松岩养牛场。它是朝鲜人民军官兵只用8个月时间建成的, 占地面积达5万坪(每坪约合3.3平方米),其中包括一个现代化的饲料加工厂。金正日总书记参观后号召各地积极行动起来,大力发展畜牧业,更多地生产肉蛋等富有营养的副食品。在这一养牛场试点的基础上,朝鲜各道、市和郡,将陆续建设饲养肉牛和奶牛的养牛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朝鲜劳动党十分重视对青年一代的思想教育。要求青年不惜献出青春和生命,在经济建设中建立业绩。平壤附近的江南郡24名高中毕业生响应建设家园的号召,集体下乡到鹰津合作农场落户。他们组成“青年畜产分组”,立足本地实际,办起了山羊牧场。没有饲养山羊的经验,就自费买来科技书籍。充满朝气的青年们利用晚上和放牧的时间抓紧学习,很快掌握了饲养技术。地处白头高原的大红丹郡,海拔1100多米。过去是人迹罕见的荒凉之地。青年技术人员自力更生,紧密团结,营造出350公里的防风林。为了增产粮食, 还开垦了15万亩耕地。目前,朝鲜全国农村共有990 多个“青年分组”和“青年作业班”,成员达上万人。他们当中不少人已成为重建家园和农村建设中的劳动模范,有的已当上农村干部。
利用山地优势 发展中小型电站
朝鲜各地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利的资源和条件,抓紧中小型电站的建设,以缓解电力供需的矛盾。目前,朝鲜把中小型发电站建设作为提高电力生产水平的“突破口”。全国范围内,已建成2470多个水力、风力等各类电站,其中830多个电站已交付使用。 中小型电站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各个领域的建设事业。
慈江道位于朝鲜的西北部山区。这个道内,有鸭绿江、清川江等水量丰富的江河及近800条支流。山地海拔最高处达2000米。 因地制宜地发展中小型电站,成为这个道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科研骨干人员集中到电站建设工地第一线。在摄氏零下28度的严冬也坚持工作,将技术革新成果直接运用到生产实践中,随时解决工程中碰到的技术难点。近年来,道内的各市、郡共兴建了近60个发电量自1000千瓦时至数万千瓦时的各类中小型电站。
在发展中小型发电站的同时,朝鲜各地还抓紧对大型水电站的建设。金刚山水电站是朝鲜90年代的重点大型水利电力工程。它的第一期工程已经竣工。金刚山水电站作为大型的动力基地,必将对促进整个朝鲜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政策日趋宽松 促进对外交流
朝鲜遵循金日成主席生前“要注意吸收国外的成功经验,为外商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的指示,正在改善投资环境,开放领空,欢迎外国工商界来朝鲜开办合资合作企业。朝鲜东部元山港和西海岸的南浦港保税加工区的开放准备工作正在加紧进行。新近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指出,在经济管理方面,将在各企业中实行独立核算制,旨在使一些国有企业实现自负盈亏。
广大的朝鲜农村,开始试行承包责任制。全国约3000个合作农场中,“分组”是生产活动的基层单位。比过去较低地确定“分组”粮食生产指标。超过指标的部分,农民们可以自由出售。各“分组”的规模由原来的10至20人减少到几户家庭的范围,旨在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与我国珲春、图们等地接壤的朝鲜一侧,开设了数座露天农贸自由市场。朝鲜农民在那里同中国农民进行易货交易。
面积达746平方公里的罗津先锋自由经济贸易区, 有关政策逐步放宽,为外国企业提供了宽松的通关环境。凡持有朝方邀请函的外商,包括海外韩国人,可免签证入境,货物可免税进出口;采取有效措施,简化与投资相关的办事程序;区内保护外国投资土地使用权商品化;租用土地至少50年;租用土地可转让、再租用、赠予、继承和抵押;外商有权独立处理企业经营所得利润或其它所得,并将合法收益免税汇出境外。
在中转运输方面,扩大罗津港、清津港及先锋港的年吞吐能力。预计到2010年,三个港口的年吞吐量将达到1.3亿吨。 在先锋北侧的鲋浦里兴建了2500米长的直升机跑道。在出口加工方面,建设了10个工业小区。在自由贸易区内,已实行现有货币可兑换美元的政策。允许农民和工人在外贸、交通、农产品加工和餐饮业等领域自主经营和出售他们的产品。为了扩大同韩国的贸易往来,罗津港和釜山港之间已开辟了海上定期航线。
中国的商品在自由贸易区市场销路看好。因朝鲜工资及消费水平较低,中国低档次、廉价的各类服装、鞋袜、食品、小五金等商品,深受欢迎。各类洗发香波、北京五星啤酒、延吉冰川啤酒及龙滨酒、高梁酒等产品的销售情况也一直较好。
朝鲜在促进自由经济贸易区建设的同时,还在各地的重工业、轻工业部门兴办了一批合资合作企业。农业方面,粮食生产、蔬菜栽培及畜产等领域建立了合营农场和合作企业。1996年至1998年罗津—先锋自由贸易区举办了两届对外招商引资洽谈会。第二次会议由朝鲜对外经济推进委员会和联合国工发组织联合举办。朝鲜提供的该区“产业投资议案”中拟定的招商引资项目总计117个,需要投入资金9.6亿多美元。韩国中小企业振兴公团表示,在这次洽谈会上要商谈的项目有58个,包括纤维制革、木材家具、机械、电器及食品、饮料等。
发挥互补优势 活跃边境贸易
朝鲜与中国吉林、辽宁两省隔江相望,唇齿相依。双方的互补与依存性强。开展边境贸易,具有十分优越的条件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通过边境贸易,既可以活跃朝鲜的市场,也必将有助于推进朝鲜各制造行业及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
从进出口商品结构来看,朝鲜向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有:原木、钢铁原料及半成品、矿砂、中药材及海产品等。中国向朝鲜出口的主要商品是:谷物、谷物粉、肥料、食用油、煤及食糖等。朝鲜对中国的化纤、纺织品需求升温。朝方急需的此类产品以中低档次为多,如帆布、坯布、化纤、绸、丝织品、弹力袜、丝袜及涤纶短纤维等。
与朝鲜相接的吉林省几个口岸,除了图门口岸外,其它口岸如珲春、临江、长白、集安等的进出口值都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走势。丹东市与新义州仅一江之隔。丹东市对朝方开展边贸的进出口经营机构在日益增多。外经贸、自营生产企业、边境小额贸易企业等各类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约有170家。近百家的三资企业、生产企业、 各类贸易公司和边贸商社,通过委托代理的形式参与边境贸易。
进入90年代后,中国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加上国家给予鼓励边贸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使丹东市对朝边贸进入了历史上最为活跃的时期。仅在1996年上半年,丹东市就完成边贸进出口额640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3.6%。丹东市在朝鲜已有合资合作企业约10家,中方投资数百万美元。境外企业的这些窗口,不仅扩大了国内产品的出口,提高了边贸的回货能力,而且有效地促进了中朝两国经济技术合作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还带动了中朝旅游事业的发展。从1998年开始,在中朝两国旅游部门的合作下,相继开通了丹东至平壤、妙香山、开城、金刚山等地的国际旅游线。1997年,丹东市接待赴朝中外游客17000多人次, 参与开展国际旅游业务的公司发展到36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