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虹霞
四川省江油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 江油 621700
【摘要】目的:对HCV-RNA及ALT、AST联合检测在丙肝患者诊断治疗中的运用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6例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46例健康人士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人员进行HCV-RNA及ALT、AST联合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CV-RNA病毒含量与丙肝患者体内抗HCV的阳性率成正比例关系;随着患者体内病毒含量的增多,患者体内的ALT、AST水平也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HCV-RNA病毒含量与ALT/AST比值呈正比例关系,且丙肝患者的AST/ALT比值高于对照组健康人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丙肝患者诊断治疗中实施HCV-RNA及ALT、AST联合检测,有助于对患者进行正确的病情分析,并观察患者的疗效和预后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HCV-RNA;ALT;AST;联合检测;丙肝;诊断
在临床诊断上,常常将HCV-RNA含量作为诊断的标准。而在研究中发现,对患者进行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的比值进行联合诊断,可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1]。为了进一步研究HCV-RNA及ALT、AST联合检测在丙肝患者诊断治疗中的运用,我院选取了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6例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46例健康人士作为对照组,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了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46例丙肝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为18-77岁,平均年龄为(47.5±29.5);并选择46例健康人士作为对照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为17-75岁,平均年龄为(46.0±29.0);两组研究者的年龄、病情、性别等基本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研究者进行HCV-RNA及ALT、AST联合检测,具体方法内容为:(1)采集血清:对观察人员在接受抗病毒治疗之前,进行血清采集。(2)HCV-RNA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扩增仪(由Roche公司生产的Light-cycle)和PCR试剂(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利用FQ-PCR法进行检测;(3)抗-HCV检测:采用试剂(北京新四寰生物公司),并利用ELISA方法进行检测;(4)ALT和AST检测:利用TBAl20F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东芝公司生产)和试剂(上海科华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并采用活性基于速率法进行测定;(4)在检测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检测仪器和检测所需要的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 观察指标与判断标准
在检测过程中,依据相关的测定标准值对研究者的HCV-RNA、ALT、AST进行评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评定标准为:病毒测定值≥1.0x103copies/mL,则表示HCV-RNA为阳性;如果病毒测定值≤1.0x103copies/mL,则表示HCV-RNA为阴性;AST参考值则在0-38U/L,ALT的参考值则在0-40U/L.
1.4 统计学分析
将本次研究中46例丙肝患者和46例健康人士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利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整理,并分别采用()和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并以X2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的表示方法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的形式,以t检验,判断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以P<0.05为有意义。
2 结果
2.1 HCV-RNA和抗-HCV结果
在研究中发现,46例丙肝患者的HCV-RNA和抗-HCV检测结果中显示:HCV-RNA病毒含量在10x103-10x104,其中患者抗-HCV有10例患者呈阳性,3例患者呈阴性;HCV-RNA病毒含量在10x104-10x104范围之内,有10例患者抗-HCV呈阳性;在HCV-RNA病毒含量10x105-10x106,有8例患者的抗-HCV呈阳性,在HCV-RNA病毒含量在10x106,有15例患者的抗-HCV呈阳性。从数据中可看出:HCV-RNA病毒含量与丙肝患者体内抗-HCV的阳性率成正比例关系;
2.2 各组ALT、AST水平对比
根据病毒含量的检测结果,将观察组患者体内的HCV-RNA的含量,将其分为低、中、高三组。其中,低病毒含量组≤10x104copies/mL,10x104copies/mL≤中病毒含量组≤10x106copies/mL,高病毒含量组≥10x106copies/mL。对三组患者分别进行ALT、AST检测,低、中、高病毒含量组ALT的含量依次为:16.05、34.48、44.15,低、中、高病毒含量组AST含量依次为:21.42、40.59、58.91,将其分别与对照组健康人士进行一一对比,结果显示:随着患者体内病毒含量的增多,患者体内的ALT、AST水平也明显增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各组ALT/AST比值对比
将低、中、高三组病毒含量组的ALT/AST比值,分别与健康人士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患者HCV-RNA病毒含量的增多,患者体内的ALT/AST比值也逐渐增大,且均高于健康人士的ALT/AST比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一种非甲非乙型肝炎,有一定的传染性,且具有感染慢性化、感染范围广等特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丙型肝炎患者的人数已经3800万人,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引发患者出现丙型肝炎的病毒为HCV,患者感染途径相对比较广泛,如:输血、注射、针刺、伤口接触、母婴、性传播等[2]。通常,患者感染上HCV病毒之后,约有15%-25%的人会通过自身的免疫系统,将该病毒进行清除;而75%-85%的人群则无法对病毒进行自身清除,则转化为慢性肝炎;甚至个别患者会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转变为肝癌等。因此,必须要加强对丙肝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性。
在研究中发现,对丙肝患者进行HCV-RNA检测,可以很好地观察到患者体内的病毒复制量,并且通过AST和ALT水平检测,也观察到患者肝脏损伤的情况。在临床检测中,对丙肝患者进行HCV-RNA及ALT、AST联合检测,可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3]。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患者体内的HCV-RNA病毒含量与抗-HCV的阳性率、ALT、AST水平和ALT/AST比值呈正比,且患者体内的ALT、AST水平和ALT/AST比值均高于健康人士。综上所述,对丙肝患者实施HCV-RNA及ALT、AST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育锋,黄东平,黄炳坤. HCV-RNA及ALT、AST联合检测在丙肝患者诊断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 临床医学工程,2015,22(7):923-924.
[2]陈相蕾,何丽萍,王朝富,等. HCV-RNA载量抗-HCV及ALTAST联合检测在丙型肝炎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J].西部医学,2015,27(11):1667-1669.
[3]王江南,陈秀荣,李健. ELISA法检测抗-HCV-IgG抗体以及FQ-PCR检测血清HCV-RNA在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广东医学,2015,36(24):3797-3801.
论文作者:刘虹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5
标签:患者论文; 丙肝论文; 病毒论文; 含量论文; 比值论文; 体内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6月上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