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归纳推理的合理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合理性论文,归纳论文,试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归纳合理性问题最初是由休谟提出的。对这一问题,哲学家和逻辑学家提出了种种解决途径:或借助概率弱化归纳推理的结论,企图对之作演绎论证;或借“世界齐一性”对之作归纳证明;或诉诸无知的解决方式;或釜底抽薪的解决方式。马克思主义认为,归纳虽然不是一种必然性的推理,它的前提的真实不能保证它的结论必然真实,但这并不等于说,归纳推理就是一种毫无根据的推理。
【关键词】 归纳推理 合理性 休谟
传统意义上的归纳推理,指的是以个别性知识为前提、以一般性知识为结论的推理。它包括完全归纳、简单枚举和科学归纳三种类型。现代意义上的归纳推理,则是一切非论证性推理的总称。它包括简单枚举、科学归纳、统计推理等形式,但不包括完全归纳。本文是在后一种意义上使用“归纳推理”这一概念的。在现实生活中,归纳推理有着广泛的应用领域。无论自然科学的研究,还是社会科学的研究,都离不开归纳。就连我们的日常活动也离不开归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个人都离不开归纳,每个人每日每时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用着归纳。比如说吃饭,人们总是先尝上一两口,就评论这道菜的味道好或不好;用过某种品牌的商品后,就论及所有这种品牌商品的质量可靠或不可靠,这就是在进行归纳。然而,就是这样一种与我们生活密不可分的推理,在当今的西方却受到了猛烈的抨击。颇有影响的哲学家波普就宣称:“不存在什么归纳”,“我否认有归纳程序或归纳推理。”〔1〕其理由就是:“从逻辑的观点看,显然不能证明从单称陈述(不管它们有多少)中推论出全称陈述是正确的,因为用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总是可以成为错误的。不管我们已经观察到多少只白天鹅,也不能证明这样的结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2〕归纳推理果真如此不堪一击? 果真毫无依据吗?本文将通过分析西方学者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找出已有的各种解决办法中存在的不足,根据恩格斯对此有关的论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为归纳的合理性寻找依据。
1 归纳合理性问题的提出
归纳的合理性问题,最初是由休谟在1748年出版的《人类理解研究》中提出的。在休谟之前,无论是逻辑学家、哲学家,还是自然科学家,都对归纳持十分乐观的态度。被马克思誉为“整个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培根,曾满怀信心地说:“我的归纳法不应当仅用在证明和发现一些所谓的第一性原则上,也应当用于证明和发现较低的原理、中级的原理,实在说就是一切原理……正是这种归纳法才是我们的主要希望之所寄托。”〔3〕对于用归纳法所得的结论,他也毫不怀疑。 自然科学家牛顿也持同样的观点。他强调:“在实验科学中,我们必须把那些从各种现象中运用一般归纳导出的命题看作是完全正确的,或者非常接近于正确的。”〔4〕
归纳推理的结论真是如此确凿无疑吗?休谟首先发现了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重大差异,即归纳推理的前提真实并不能保证结论必然真实。这就促使他去思考归纳推理的依据问题,即为什么可以从若干关于某类对象的单称陈述推出一个关于该类对象的全称陈述?为什么可以从已被观察到的事物推至未被观察到的事物?休谟是在把人类研究的对象分为观念的关系和实际的事情的基础上提出这一问题的。他写道:“当我们问,‘我们关于实际事情的一切推论,其本性是何样的?’而适当的答复似乎是说,它们是建立在因果关系上的。我们如果再问,‘我们关于那个关系所有的一切推论和结论,其基础何在?’那我们又可以一语答复说,在于经验。但是我们如果继续纵容我们的仔细穷究的性癖,又来问道,‘由经验而得的一切结论其基础何在?’这又含有一个新问题。”〔5〕因为过去的经验所给我们的直接的确定的报告, 只限于我们所认识的那些物象和认识发生时的那个时期,但是这个经验为什么可以扩展到将来,扩展到我们所见的仅在貌相上相似的别的物象呢?“我在过去的一切例证中,曾见那些被视为原因的物象和那些被视为结果的物象联合在一起”,与“被视为原因的物象将来总会恒常地和被视为结果的物象联合在一起”,这两个命题无论在哪方面都不是同一的,为什么能由前一个命题过度到后一个命题呢?显然它们之间的联系不是直觉的,应当有一个媒介。这个媒介是什么呢?休谟承认自己找不出来,于是他采取了一种简单的做法——“我打算只安心于一种容易的工作。对这里所提出的问题,只想来给一个否定的答复。”〔6〕这里说的“否定”,并不是否定归纳推理的存在,只是否定媒介的存在。
休谟从两个方面对否定的答复作了论证。首先,在归纳中,解证的推论即演绎的谁论是不存在的。“因为自然的途径是可以变的,而且一个物象纵然和我们所经验过的物象似乎一样,也可以生出相异或相反的结果来。”〔7〕其次,或然的推论在这里也是不成立的, 因为或然的推论是涉及于实际事情的,这样必然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休谟曾断言:“这个否定的论证时候长久了,一定会变得很有说服力的,如果许多锐利而能干的哲学家在这方面从事考察后,没有一个人能发现出任何联系的命题或中间步骤,来帮助理解这个结论。”〔8〕自休谟提出这一问题至今已有二百多年了,关于这一问题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们都提出了哪些解决办法呢?
2 归纳合理性问题的诸种解决途径
2.1 借助概率弱化归纳推理的结论,企图对之作演绎论证 最早进行这种尝试的是概率归纳逻辑的公认开创者耶方斯。耶方斯认为,一切归纳推理都是概率的,每一归纳推的结论都是用概率语言表达的陈述,归纳就是演绎的逆反,因此归纳逻辑的任务就在于制定演绎逻辑的逆反的逻辑形式。耶方斯在建构这种形式时,利用了拉普拉斯的逐次法则。他原以为,只要有足够长期而有效的经验,总可以使归纳假说的概率接近确定,即由归纳前提衍推出结论。但是按逐次法则,普遍理论和假设的概率如果有确定的值,那么几乎等于零。耶方斯自己也发觉了这点,于是便把概率归纳逻辑的研究从确定普遍假说的概率,转向确定一组现象的概率,从而宣告了自己的失败。
继耶方斯之后,概率归纳逻辑发展得相当迅速,归纳的合理性问题也始终是一个热门话题。凯恩斯和卡尔纳普作为概率归纳逻辑的代表人物,先后提出了各自的解决办法。
凯恩斯是在无差别原则的基础上来讨论归纳结论(全称概括)的概率的。假定用g表示根据例证做出的概括;X[,1]X[,2]……X[,n]表现这一概括的例证;h表示做出归纳概括时所具有的知识,无差别原则就可表述为:
X[,1]/h=X[,2]/h=X[,3]/h=……=X[,n]/h
这一等式表明,如果没有理由认为某一个事件比别的事件更加可能发生,那它们就是等概率的。凯恩斯在此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的推导,最后得出了如下的公式:
卡尔纳普则认为,哲学是一种分析活动,哲学的任务就是对表述经验科学的概念和命题的语言进行分析。他指出:“归纳推理的所有规则和原理都是分析性的,由此,归纳推理的有效性不依赖于任何象‘世界齐一性’这样有争议的假定。”〔9〕他先建立了一个演绎的语言系统L,然后在它的基础上建立了他的概率归纳逻辑。他虽然成功地建构了一个确证函数的系统,但他的理论是建立在一种微不足道的语言之上的,因而其适用性受到很大限制。关于无限个体的全称命题不论证据是什么,其确证函数均等于零,这是卡尔纳普所不能解决的。卡尔纳普的尝试再度证明,休谟的问题没有演绎的解决方式。
2.2 借“世界齐一性”对之作归纳证明
这种方式的代表人物是弥尔。弥尔是古典归纳逻辑的集大成者。 在休谟提出归纳诘难之后, 他于1843年发表了《演绎和归纳的逻辑体系》。他认为,我们之所以把经验扩展到未来,所依据的是自然过程的“齐一性”。所谓“齐一性”是指:“自然过程是一直不变的。因为组成自然的各种各样的现象的过程是不变的。每当某特定的环境出现时,一特定事件也会毫不变化的发生。而当这种环境不出现时,它就不发生。对别的事件也是如此。”〔10〕正因为自然过程是一直不变的,所以能把经验扩展至将来。
对于弥尔的世界齐一性原理,亨佩尔提出了异议。他说道:“对此如果理解为要求一切现场环境完全相同,那么这条规则就不能应用,因为相同的环境根本就不会再现;如果总是要求有关系的环境相同,这个原理就成为了句废话,因为任何对它的明显背离都能从而归因于某些没有认识到的有关系因素的差异。”〔11〕
可见,弥尔也未能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但弥尔的思想近年来有了较多的拥护者。
2.3 诉诸无知的解决方式 这种方式是由莱欣巴哈提出来的。 莱欣巴哈为解决归纳问题,提出用概率值的连续标度代替古典归纳逻辑的非真即假的二值性的概率逻辑方案,他自称他的新理论能解决归纳问题,“自休谟对这个问题作了那有名的表述以来,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到满意的解答。”〔12〕
莱欣巴哈是如何解决的呢?他认为,归纳推理可以用渐次认定的概念来解释,“它表示一种渐近方法,如果出现的序列有极限的话,那么使用这种方法就是合理的。”〔13〕但这里仍然包含有假定,假定序列的极限存在。但我们又怎么知道它存在呢?他承认,我们面对的是一种不确定性,我们不知道频率的极限是否存在。说“我们知道频率的极限存在”是不对的,说“我们知道频率的极限不存在”也同样不对。进而,他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归纳问题就是通过下面的论证得到解决的,为了应用这种推理,我们不需要肯定的条件成立,但如果我们不知道否定的条件成立的话,应用这种推理应是合理的了。”〔14〕显然,莱欣巴哈用的是诉诸无知的方式。这种方式本身就是没有说服力的。
2.4 釜底抽薪的解决方式 由于归纳问题一直得不到满意的解决, 因而使人萌发了一种釜底抽薪式的解决办法,即完全否定归纳的存在,因而也就不存在合理性问题了。波普是这种方式的代表。波普认为,归纳是不可能证明为合理的,从“逻辑的观点看,显然不能证明从单称陈述中推出全称陈述是正确的。因为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总是可以成为错误的。不管我们已经观察到多少只白天鹅,也不能证明这样的结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15〕波普有一点是正确的,即归纳结论不必然真实。但他否认归纳的存在,这与事实是相违背的。不仅如此,波普理论本身也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他认为,科学之所以是科学,不在于它能为某些事实证实,而在于它本身包含着可以检验、可以反驳的东西。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被看作确定地证实了的。波普所说的科学理论是如何得来的呢?显然离不开归纳。可见,否定归纳是不对的。但波普对归纳的否定却应验了休谟的一句话——“这个否定的论证时候长久了,一定会变得很有说服力的。”
二百多年过去了,休谟提出的问题始终没有人能给出圆满的答案,于是有人断言:“对归纳法所做的这种探讨会平添哲学的耻辱。 ”〔16〕这些哲学家和逻辑学家为什么都不能园满地解决休谟问题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混淆了“归纳的合理性”和“归纳的必然性”。这两个概念首先是被休谟混淆了。当休谟提出归纳的依据何在时,指的仅是归纳的合理性,而当他从解证的推论和或然的推论来论证他的否定的答复时,他实际上是论证归纳不具有必然性。归纳确实不具有必然性,但由“归纳不具有必然性”不能得出“归纳不具有合理性”。耶方斯、凯恩斯、卡尔纳普三人都企图证明归纳具有必然性,这就注定了他们会失败。弥尔没有提出合理性和必然性的差异,所以,他的方法不为人们普遍接受。莱欣巴哈的思维方式本身就存在问题。波普则同休谟一样,由归纳的不必然性来否认归纳的合理性,所不同的只是休谟认可归纳的存在,波普则相反。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为归纳的合理性寻找依据
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年代,耶方斯和弥尔已提出了对了休谟问题的解决办法。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如何面对这一“平添哲学耻辱”问题的呢?
马克思的反应是不屑一顾。也许他认为这一问题不屑于回答,因为休谟是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者。承认休谟问题,就必然会得出规律是不可知的结论,而这一结论显然是荒谬的,所以休谟问题也因而是荒谬的。也许他认为归纳的合理性是显而易见的,无需费笔墨来证明。但正如休谟自己说的,“否定的论证时候长久了,会变得很有说服力的。”归纳的合理性依据究竟是什么呢?如果不对这一问题作出令人满意的回答,岂不平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耻辱?恩格斯对休谟问题曾有过一些论述。一方面,他承认归纳推理的结论并不十分可靠,承认休谟的怀疑论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确的。“的确,单是某些自然现象的有规则的依次更替,就能产生因果观念……但是在这里并没有任何证明,而且在这个范围内休谟的怀疑论说得很对:有规则地重复出现的post hoc〔在这以后〕决不能确立propter hoc〔由于这〕。”〔17〕在另一处, 他还写道:“单凭观察所得的经验,是不能充分证明必然性的。post hoc〔在这以后〕,但不是propter hoc〔由于这〕,这是如此正确, 以致不能从太阳总是在早晨升起来推断它明天会再升起,而且事实上我们今天已经知道,总会有太阳在早晨不升起的一天。”〔18〕不仅如此,恩格斯还以许多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归纳推理的结论是极易出错的,说明“它的似乎是最可靠的结果,每天都被新的发现所推翻。”〔19〕另一方面,恩格斯也指出了休谟的错误所在。这就是忽视实践的作用,忽视人类活动能对因果性作出验证。“如果我们用一面凹镜把太阳光正好集中在焦点上,造成象普通的火一样的效果,那么我们因此就证明了热是从太阳来的。”〔20〕恩格斯在对归纳万能者进行批判时,也对否定归纳的倾向作了批判。他说:“归纳和演绎……是必然相互联系着的。不应当牺牲一个而把另一个捧到天上去,应当把每一个都用到该用的地方,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只有注意它们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21〕这实际上,从归纳和演绎关系的角度,对归纳的存在及其作用都予以了肯定。
恩格斯是在《自然辩证法》中阐述上述观点的,此书写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一百多年过去了,人们依然认为休谟问题未得到解决。这说明恩格斯简短的回答并没有使人信服。
马克思主义哲学能解答这一问题吗?我认为能!只要展开恩格斯的上述思想,结合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完全可以为归纳寻找到充分的依据。
首先,从唯物论的角度说,物质运动有其固有的客观规律。这种规律是客观事物内部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决定着事物发展的进程和趋势,表现着事物发展进程中所具有的某种固定不移的秩序。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它可以被人类认识。要想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就必须把握事物的本质。本质是相对于现象而言的,由于本质是同类事物中一般的、共同的、内在的东西,所以它只能通过丰富生动的现象表现出来,并且不可能被我们的感官所直接感知。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同时,马克思主义也认为,包括假象在内的任何现象都是本质的不同方面的表现,不表现本质的现象是不存在的。因此,只有透过现象才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而这样做就离不开归纳。其次,从辩证法的角度说,共性(一般)存在于个性(个别)之中,共性通过个性表现出来,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例如,动物的共性存在于许多具体动物的特定本质之中。如果除去了一切具体动物的特殊本质,也就没有什么动物的共同本质了。另一方面,任何个性也离不开共性,同类事物必然具有共同的特点。例如,不管一个动物如何特殊,它都要进行新陈代谢。共性和个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个性才能认识共性,并且通过个性完全可以认识共性。而这样做就是在进行归纳。再次,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彻底的可知论。否认归纳,等于否认可以通过个别认识一般,等于否认可以通过现象认识本质,也就等于承认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不能认识的。恩格斯对此作过明确的表示:“对这些以及其他一切哲学上的怪论的最令人信服的驳斥就是实践,即实验和工业。既然我们自己能够制造出某一自然过程,使它按照它的条件产生出来,并使它为我们的目的服务,从而证明我们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是正确的。”〔22〕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还揭示了认识发展的辩证规律,这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由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就相当于归纳的过程,由认识到再实践的过程相当于检验归纳结论的过程。
综上所述,归纳虽然不是一种必然性的推理,它的前提的真实虽然不能保证它的结论必然真实,但这并不等于说归纳推理就是一种毫无根据的推理。我们完全可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为归纳寻找到充分的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归纳的合理性提供了充足的理由,任何否定归纳思想都是与马克思主义相违背的,是不科学的。
On the Rationality of Inductive Inference
Xia Nianxi
Abstract:The issue of the rationality of
inductiveinference was raised by David Hume at first.He deemed thateven though the premise of inductive inference was authentic,it was not the guarantee of authenticity of conclusion.Philosophers and logicians have tried quite a few ways tosolve the issue, that is,to do deductive proof;
to doinductive proof with the help of the uniformity of the world;and so on.Marxism deems that though induction is not aninexorable inference and the anthenticity of its premisecould not guarantee the anthenticity of its conclusion, onecould not say that inductive inference is not rational at all.
Key words:inductive inference,rationality,David Hume.
注释:
〔1〕〔2〕波普:《科学发现的逻辑》,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14页,第1页。
〔3〕培根:《新工具》,第82页。
〔4〕牛顿:《牛顿自然科学哲学论文选》,第6页。
〔5〕〔6〕〔7〕〔8〕休谟:《人类理解研究》,第32页,第32页,第34页,第34页。
〔9〕Carnap:《Logical Foundations of Probability》第80页。
〔10〕弥尔:《逻辑体系》第206页。
〔11〕〔12〕〔13〕〔14〕分别见洪谦编的《逻辑经验主义》上卷,第315页,第389页,第407页,第409页。
〔15〕波普:《科学发现的逻辑》,第1页。
〔16〕洪谦:《逻辑经验主义》上卷,第257页。
〔17〕〔18〕〔19〕〔20〕〔2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550页、549页、548页、550页、548页。
〔22〕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终结》,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