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实验室 ·
发达国家科技资源配置的经验与借鉴
高 振1a, 曹新雨1b, 段 珺1c, 种国双2
(1.南京工业大学 a.科学研究部;b.经管学院;c.研究生院,南京 211816; 2. 苏州大学 科学技术研究部,江苏 苏州 215006)
摘 要 :现阶段我国科技投入不足、人才培养模式未搭建、配置不科学等制约着我国科研技术的进步和资源配置的效果;基于此,首先梳理和分析了国外国家科技资源配置的经验和特点,从美国、德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中吸取资源配置的经验,针对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几方面的借鉴经验和启示,包括有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构建融资体系、搭建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设立科技资源公开服务平台的对策建议,对我国政府完善科技资源配置的外部环境、提高配置效率等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发达国家;科技资源配置;经验
0 引 言
科技资源配置,是指依据于国家政策和社会需求等,对现有科研成果和资本等加以组合和分配,旨在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和加强国家国防。“十二五”以来,我国科技资源配置在规章制度和方式等方面均有所调整和变化,如修订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建立了部级联席会议制度和专业化的监督平台、科技投入结构加以调整等。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效果,可通过对其他国家成功经验加以分析获得借鉴和灵感。
然而,该方法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对于体积较大的BPH,由于前列腺侧叶表面黏膜切开范围相对较大,而腺体尿道黏膜血供较丰富,切开时容易使出血较多,造成视野不清,进而延长手术时间。本研究用小能量高频率的激光(1.5 J/50 Hz)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止血效果。此外,过大的前列腺尖部区域往往超过一个镜野,初学者手术经验欠缺,不易准确判断黏膜切开线的位置,也使该方法的应用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1 发达国家科技资源配置的概况
由于发达国家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科研技术等,对本国内科技资源配置的重视和关注程度较早,而且一些国家已经构建出规范化的体系。
1 .1 美国科技资源配置的现状
美国自二战后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科技资源配置提供了基础,同时该国尝试通过多方面以促进本国科技资源的使用效率和配置的科学性。
(1) 多层次的政府科技管理机构。发展科学技术、合理配置科技类资源,首先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政策,而政策的制定离不开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努力。由于美国没有独立的专门负责此方面政策制定部门,为了整合各部门的作用和影响力,制定出“多部门决策、中央协调”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的部门有联邦政府、各大高校、科学院等。管理机构的全新设置为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提供了更多的意见[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学科建设、专业发展、课程实施等方面加以落实。但是,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缺乏综合性、系统性和应用性,融汇工匠精神的创新创业类通识教育课程设置较少且针对性不强,存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与行业发展衔接不紧密、与其他多个学科交叉发展不同步的问题。
(2) 制定法律制度,打造企业科技创新的新主体。科技资源配置的基础为合理性地管理,美国在科技管理方面拥有一定的经验,通过立法的形式以促进科技的发展,该国颁布的针对中小企业的科技方面专利法是世界上最早的科技类的专利法律[2]。保护本国内企业在科技研发以及资源配置等方面做出的贡献。
(1) 科技财力资源配置重视度高。 德国联邦政府自本世纪初期已经达成协议,由政府、企业等多个共同资助,旨在提高科技财力资源配置效果。2006~2009年期间,德国联邦政府每年投入大量经费支持科技尖端技术、高校和独立科研组织的科研项目[4]。不仅如此,由于德国科技资源配置市场培育良好,一些国家纷纷进入该国市场,而且投入了大量的科研经费,在资金投入方面德国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评估人员识别施工作业的风险,参考LECD定量化标准,为L、E、C进行赋值,其取值范围如表1~表4所示,并依据公式(1)计算其风险大小.
总之,美国在科技资源配置上注重发挥企业的力量,同时将科技资源创新等从法律层面给予了保护,而且调整经费的投入结构,以保证资源配置过程能够有资金的支持。从该国当前的现状来看,对科技资源配置的重视程度高,国家作出了多元化的努力。
德国法律体系中明确提出“科学自治原则”,为其国内科技资源配置和管理等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支撑,而且德国科研管理机构的特点为4级管理体制[3],即政府、研究中心、高校和企业等构建的管理体制,为资源配置提供科学合作模式。
1.2.5 严格控制碘的摄入量 对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来说,如果摄入碘过量会导致其临床症状加重,不仅如此,碘摄入还会对采取131I治疗患者的疗效产生抑制作用。因此,护理人员要严格控制患者的碘摄入量,并指导患者掌握碘含量较高食物的识别方法,并介绍常见的碘含量较高的食物,如海带、海鱼、海虾、海白菜、甘蓝、海藻、卷白菜、昆布、大头菜等。
1 .2 德国科技资源配置的现状
水冷板试样是由6061铝合金制成,试验用夹具是由304不锈钢制成,焊前在水冷板试样与夹具的接触面涂覆一层氧化铝阻焊剂.
总之,日本科技资源配置的经验在于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人才的培养,同时启动计划以指导资源配置的整个过程,以保障为资源配置提供大量的人才资源和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
(3) 多元科技研发经费结构体系。科技资源配置的基础之一为科研技术的提升,而科研经费的投入又为科研技术提供资金支持。美国联邦政府充分认知到科技进步对本国内各个产业的推动性作用,于是在经费的支持方面侧重于高科技产业,而且还调整了科技研发经费的基本结构,调整成为多元化的投入结构,即由政府、大学以及社会组织等共同投入的机制。
(2) 构建独具特色的科技资源创新体系。纵观澳大利亚科技创新的历史过程,不论是生物学还是最新科技方面,该国均获得了科技创新最佳国殊荣。目前,科技资源配置的主要负责部门为联邦政府,具有资源配置方面的决策权和管理权。在联邦政府的指导下制定科学研究中心计划,搭建独具特色的科技资源创新体系;居于主导地位的为主管部门,即DIISR,以支持本国内农业、环保、卫生等各个方面的科技创新工作,主要负责部门为工业司、政策司等10多个司局;还设置有负责决策方面咨询的机构和政府科研类机构[10]。
(2) 重视科技人力资源开发和培养。德国在加大科技人力资源开发方面付诸于较大的努力,首先投入大量经费启动“未来教育和辅导”计划,通过加大高校的培养力度以培养本国内大量的科技人才[5];科技人力资源配置过程要求人才开发和培养的国际化,德国设立“绿卡”计划,并投入大量的经费以培养国际化的科技人才;另外,德国政府认识到尖端高校培养一流人才的重要性,而且能够吸引其他国家人才进入本国。
今年年初,桓台县人大常委会将2018年作为“双联”工作深化提升年,把“双联”工作列入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以“三个突出三个强化”为引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不断健全完善“双联”工作机制,搭建代表履职平台,建立健全工作网络,拓宽群众联系渠道,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推动“双联”工作不断取得新实效,开创“双联”工作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3) 科技基础设施和专门平台的建立。为了提高科技资源配置效率,首先从大型设备的投资方面入手提高对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同时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该国在计算运行方式方面已经达到世界领先地位,在本国内建立了高速计算网络,推动了该国内材料、纳米和环境等技术的发展[6]。
总之,德国科技资源配置的特色在于重视科研投入,而且尤为注重科研人才吸收和培养,在保障资金和人力资源充足的同时也重视硬件设施的完善,即创新平台的建立,由此以推动该国人力资源配置的效率。
1 .3 日本科技资源配置的现状
二战后,日本加大对国内科技资源配置的重视程度以逐步带动本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1) 启动科技计划以引导科技资源配置。国家科技资源配置科学与否需要制定出合理的政策和规范等作为引导。日本政府于1996年第一次启动“科学技术基本计划”,该计划的时间期限为5年一次[7]。该计划的第一个5年时间内,该国政府首先投入大量经费以改善国内科技氛围和环境,旨在提升本国科研成果水平和质量;而且日本政府内各个部门依据于计划制定出详细且具体的计划。如文部科学省具体对海洋、新能源和空间等10多个方面做出计划;防卫省重点对国防科技方面制定方案等。
政府作为科技资源配置的主要引导者,不论是财力,还是政策的引导都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力度。纵观当前我国实际情况,科技资源投入力度较小是主要问题之一。科技财力资源是科技资源配置的保证和前提,纵观我国当前政府财政投入现状,中央政府投入占据财政收入的30%,主要依靠地方性投入,但我国地方科技投入在财政总支出中的比例较小,导致财力资源支持力度不足[11];另一方面,我国科技财力并未建立完善的融资体系,如我国企业科技创新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做支撑,一些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缺乏资金,需要通过外在融资形式筹集资金,但我国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方面融资渠道并没有构建;而且在创业投资资金和资本市场方面处于缺失的状态。
(3) 注重人才资源培养以扎实科技资源配置实力。 日本在第三期计划中明确提出科技类人才的培养目标,注重年轻人才的培养,加大保障性经费的投入,且文部科学省进一步采取行动以营造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外部环境,尝试通过与国外大学科研机构合作,来培养具有顶尖资质的科技人才。
模糊PID控制器以角度偏差e和角度偏差变化率ec作为输入,变量kp,ki,kd作为输出,将e,ec,kp,ki,kd的模糊子集设为{负大、负中、负小、零、正小、正中、正大}={NB、NM、NS、ZO、PS、PM、PB},角度偏差e、角度偏差变化率ec和kp的论域均为{-6,-4,-2,0,2,4,6},ki和kd的论域均为{-3,-2,-1,0,1,2,3}。NB、PB为S型函数,其它为trimf函数。根据已有PID控制系统的设计经验,得模糊控制参数调节器对PID参数的调整规律[1]:
1 .4 澳大利亚科技资源配置的现状
澳大利亚与美国在科技资源配置方面采取的政策等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管理机构的设置和科技创新体系等方面提高重视程度,具体表现为:
(1) 建立多元化的科技管理机构。 澳大利亚于上世纪末在本国内首次完善了科技体制方面的政策,成立科技理事会。加大对相关管理机构的集中管理,包括技术、服务卫生、国防等多个部门,综合以上几个部门的力量共同协助联邦政府提供参考信息和政策等的相关意见和建议等,并对国内科技问题给予咨询[9]。
译者的主观性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它不仅包含了译者本身,还包含了很多文化、社会和历史等因素。他的翻译不仅得基于自己的认知世界,也需要尽可能贴近原文作者和目标语读者的世界。一个意象该如何翻译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能否很好掌握两种意象的意义并用自己的话语创造性地表达出来。
总之,澳大利亚科技资源配置现状的亮点在于注重管理机构的有序化且层次化设置,同时整合了各个部门的功能作用,能够保障资源配置和管理过程有序化推进,也为本国科技资源的创新研发提供了引导性的政策和制度。
招呼还是要打的,魏昌龙的反应不冷不热,挨了闷棍的人,有情绪迟恒能理解。魏昌龙也不知从那里听到迟恒原先儿是个什么作家,就说咱这儿有几个景点,迟作家能给描绘描绘,扩大点影响我就感激了。迟恒知道这是提醒他别再搅和其它事,按照主任的经营理念,魏昌龙现在是他的雇主,他得为他服务,谁见过做买卖的在雇主跟前硬气。
2 我国科技资源配置存在的关键问题分析
近几年来,我国从多方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使得科技资源配置方面实现了一定的突破,如加大财政资金的支持,提出以企业为主的科技创新动力,构建了“全程嵌入式”的监督机制,优化了科技人力资源环境,制定出多种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等,虽然我国从各方面做出了努力,但通过与国外发达国家科技资源配置相比,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 .1 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小 ,融资体系未构建
(2) 强化科研基础设施以带动科技资源分配。负责科研技术设施的主要部门为日本的内阁府,该部门主要从三方面做出努力,①重视科研基础设施的安全性能,引入先进技术作为支撑;②运用三维全新技术提升本国防灾减灾能力[8];③构建下一代创业创新和交通系统。
2 .2 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未搭建
我国为了加大科技资源配置管理,制定出优化科技人才资源的计划和方案。如提出了“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以开发和培养大量科技类人才,近几年来,我国青年科学研究人员的数量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但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并未构建人力资源培养模式,主要表现在,①缺乏宏观培养科技人力资源的思想和理念[12]。科学理念是具有指导性的重要步骤之一,但从我国当前人才培养方法来看,缺少了现代化且长远的指导理念,导致科技资源配置过程中人力资源培养缺少了指导性;②纵观国内各省科技类人才的引入和培养现状,各地并未构建出科技人才的培养方式,使得我国该类型人才整体素质提高受到限制。总之,由于缺乏科学的培养模式,导致我国科技类人才资源的吸引和培养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科技资源配置的实际效果。
2 .3 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不科学
受到传统计划经济运作理念的影响,科技资源配置往往容易受到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干涉较多。近几年来,市场经济模式形成并有序化运作以来,我国对科技资源体系改革的力度较大且涉及内容和方向较为广泛。但从客观层面来看,我国现阶段的改革仍不够深刻和彻底,主要是针对基层科技类组织或者机构,并未从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做出变革[13];而且从管理机构的设立,与发达国家的情况相对比,未构建多级化或者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即存在有一定的封闭性特点;另外,根据我国国内城市和农村科技发展差异较大的特点,农村地区的科技资源配置重视程度很低,大部分省市级政府将注意力集中于经济发达地区,而忽视了农村地区的现有资源。综合以上可见,当前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现状并未达到最佳化和科学化,这样不利于我国科技力量的综合进步和发展。
2 .4 科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缺失
通过对发达国家科技资源配置的情况来看,发达国家尤为注重平台的搭建,而我国的实际情况搭建出专门的服务平台较少,①我国科技资源信息化管理利用不充分。科技的进步能够为我国各个领域提供技术的支撑和便利性,但我国科技资源管理和配置方面并未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技术,由此导致资源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较为滞后;②国外发达国家注重从多个方面构建服务平台,目的在于从多方面管理各种资源,使得管理达到有序化。现阶段,我国部分地方构建有本区域内的专门平台,但地方之间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并没有搭建,同时也并未制定出多元化的模块,公共服务平台的缺失和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使科技资源无法得到整合和合理性使用,影响了资源配置的实际效果和质量[14]。
3 借鉴国外经验 ,创新科技资源配置管理
基于上述分析,针对我国科技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和现状,借鉴国外各国的经验和教训,建立以“加大投入力度、搭建人力资源培养模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建立公共服务平台”为一体的资源配置模式[15],由此逐步提高我国科技资源使用的效率,创新科技资源配置管理。
3 .1 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 ,构建融资体系
针对我国科技资源配置过程中科研经费支出存在的问题,现阶段需要从两方面入手:①加大各级政府科技经费投入。国家应将科研经费投入作为国家财政支出的重点,协调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制定合理的投入力度;同时,充分发挥各个地方科研资金的力量,明确制定投入比例且制定政策鼓励地方政府加强科研力度,使得科研经费不足问题得到改善;②构建完善化的融资体系。从变革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入手,通过制定多元化的资金资源方式以保证资金的投入;③重点发展科技类机构的资本市场,同时创设投资专项资金,以推动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要参与者,保障科技资源配置科学管理。
3 .2 构建科研人才培养模式
科技人才培养的最大问题在于缺乏科学且长远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当前资源配置,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①树立人力资源长远发展的理念,并通过制定各项政策和制度的方式加以落实,例如制定政策倾斜以吸引国外大量科技类人才,培育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等,从物质和精神等方面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的环境;②构建符合我国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即借助于德国科技人才资源已有的模式,高校人才培养采用“双校模式”,即普通大学与尖端大学重点培养专业人才;企业“专+精+国际化”的培养模式,即专业化、特长化重点培养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三管齐下”模式。③我国各省市依据国家制定的培养模式,结合本省市内实际情况,制定特殊性的人才培养模式,由此吸引高层次人才。
3 .3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
为了减少我国计划经济科技体制思想等的影响,当前应根据科技资源配置的现状,①构建完善的技术培养基地。使高校、企业等均能够参与到其中,同时调整以上组织、机构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使各个组织机构等能够根据市场基本需求调整机构,进而达到科技资源配置与经济之间密切联系的现状;②构建科技创新机制。政府部门要从多方面开设技术创新的活动或者项目,积极引导各地的企业和高校成立专业化的科技研发小组或者中心,吸引大量人才的同时,打造出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模式;③政府可引导构建创新平台。借助于社会第三方中介的力量,各个科技研发小组或者创业中心等定期展示自身的科技资源或者成果等[16],不仅为我国营造出良好的资源管理氛围,而且构建相互交流和切磋的平台,对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有较大的帮助,还能够提高科技资源的管理力度,最终促进优化配置的效果。
3 .4 设立科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设立科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需要重点从两方面入手:①引入国外先进的技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发各种技术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技术,重点将技术引入到服务平台的建设;②针对我国实际情况,由上而下制定科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计划,同时开设多元化的功能和模块,使该服务平台能够为资源配置提供便利性。平台开设科技文献服务功能,储备大量的文献资料,便于科技类信息的查询和定位;大数据分享功能。利用现代化科技资源构建出共享服务网,地方各级政府以及其他部门能够通过该平台查阅所需资料和信息等;管理决策支持信息查询功能,包括科技成果、人才聘用、企业贡献等多方面的信息资料加以汇总,便于为需求者提供各类需求;科技类项目或者成果展示平台,借助于现代化技术构建专门的模块,主要由各地政府、高校、企业等专门提供科技类成果展示的网络平台,同时开设讨论和评价模块,便于各地人员以及科技类人才进行集中讨论。
4 结 语
科技资源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内科技资源投入产出的比例和合理利用的程度,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仅影响着国内的多个领域,而且与综合国力提升有直接性关系。本文通过对美国、德国、日本和澳大利亚几个发达国家科技资源配置现状的梳理,从中得出了资源配置的最佳模式和值得借鉴的经验和途径等,能够为我国提供可借鉴的观点和建议。与此同时,针对我国当前科技资源配置的实际现状,深入分析了常见的问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科技资源加大投入力度、构建人力资源培养新模式、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对策和建议。但从客观层面而言,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不仅需要从以上几方面入手得以提高,还需要中央以及地方政府、企业、高校等多个主体共同努力,整合各自科研力量,以加大科技资源管理力度,逐步提高配置效率,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 Scherer F M. Size of firm, oligopoly and research: a comment [J].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2010, 20(5):423-429.
[2] Dacey G C. The U.S. Needs a national technology policy [J].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1, 38(1): 9-11.
[3] Dietzenbacher E, Los B. Externalities of R&D expenditures [J]. 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2012, 14(4): 407-425.
[4] Pownall Ian.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hot fusion technology policies: strategic issues[J]. Technology Analysis&Strategic Management,2012, 9(2):193-212.
[5] Chiang Jong-Tsong. From "Mission-Oriented" to "Diffusion-Oriented" paradigm: The new trend of U.S. industrial technology policy [J]. Technovation, 2013,11(6):339-356.
[6] Uwe Cantner, Andrews Pyka. Classifying technology policy from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J]. Research Policy, 2011, 30(5): 759-775.
[7] Alic J A. Postindustrial technology policy [J]. Research Policy, 2013, 30(6): 873-889.
[8] Burton D F, Hansen K M. German technology policy: incentive for industrial innovation[J].Challenge, 1993,36(1):37-47.
[9] Hofmann J. Implicit theories in policy discourse: an inquiry into the interpretations of reality in german technology policy [J]. Policy Sciences, 2014,28(2):127-148.
[10] Riesenhuber H. Orientation and perspectives of the german federal government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2, 1(3):266-270.
[11] Leoncini R.The nature of long-run technological change: innovation, evolution and technological systems [J]. Research Policy, 2011, 27(1): 75-93.
[12] Hahn Yoon-Hwan. Towards a new technology policy: the integration of generation and diffusion [J]. Technovation, 2013, 19(3): 177-186.
[13] Elcboir J M.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in innovation systems: zero tillage in Japan [J].Research Policy, 2013, 32(4): 573-586.
[14] Weidenbaum M. A new technology policy for the united states? [J]. Regulation,2014,16(4):18-28.
[15] Pownall Ian.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hot fusion technology policies: strategic issues [J]. Technology Analysis & Strategic Management,2012, 9(2):193-212.
[16] 瞿运开,谢锡飞.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高校科技资源配置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18):12-13.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Allocation from Developed Countries
GAO Zhen 1a,CAO Xinyu 1b,DUAN Jun 1c,CHONG Guoshuang 2
(1a. Office of Science and Innovation; 1b.School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1c.Graduate School, Nanjing Tech University, Nanjing 211816, China; 2.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215006, Jiangsu, China)
Abstract : At the present stage of China’s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rength, talent training mode is not set up, unscientific allocation restricts the progress of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efficiency of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is background, this paper first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experie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s allocation, from foreign countries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Germany, Japan, Australia and other countrie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China, we put forward the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in several aspects, including increasing government investment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inancing system construction, build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Thes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may improv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hina in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provide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allocation.
Key words : developed countrie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 allocation; experiences
中图分类号 :G 6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6-7167(2019)02-0240-05
收稿日期 :2018-03-22
基金项目 :江苏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BR2015057);南京工业大学自选课题(kygl201606)
作者简介 :高 振(1979-),男,湖北孝感人,博士,副研究员,副处长,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科技创新与管理,科技管理与政策评价。Tel.:13813967448:E-mail:gaozhennjtech@126.com
标签:发达国家论文; 科技资源配置论文; 经验论文; 南京工业大学科学研究部论文; 南京工业大学经管学院论文; 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院论文; 苏州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