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遇与挑战:单极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_中国崛起论文

机遇与挑战:单极世界与中国的和平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机遇论文,和平发展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关于中国的话题不再集中在中国是否能够崛起,而是中国将以何种方式崛起。中国是否将重复历史上大国崛起的经历,即与霸权国家发生冲突和对抗,从而导致国际关系剧烈动荡,甚至世界战争?还是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成为推动和维护国际稳定和繁荣的重要力量?这是一个异常复杂和难以回答的问题。

之所以说这是一个异常复杂和难以回答的问题,一是因为影响中国未来行为的因素很多:既有国际层面的因素(如国际体系),也有双边层面的因素(如中国和主要大国间的关系),还有国内层面的因素(如政治、经济、社会、外交);既有利益层面上的因素(如领土、资源、贸易),也有政治层面上的因素(如权力和影响);既有物质层面上的因素(如利益),也有心理认知层面上的因素(如感觉和感受);既有单边因素(单个国家采取行动),也有互动因素(如中国与国际社会,中国与其他国家)。应当说,所有这些因素对大国崛起的方式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二是因为其中一些因素是主观和动态的,主观的如中国的意愿,中国对他国对中国的意图的看法,他国的意愿,他国对中国对他国的意图的看法等;动态的如国际体系,中国与大国的关系,中国国内政治、经济、社会与外交,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互动等。三是因为上述许多因素之间相互影响。正是上述原因,人们至今在这个问题上无法形成任何有意义的共识。

本文不准备也不可能全面探讨这个问题,只是希望集中探讨国际体系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影响,希望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有所帮助。本文主要回答三个问题:(1)如何判断当今的世界体系?(2)这个国际体系对中国和平崛起意味着什么?(3)面对这样一个体系,中国在政策上有何选择?

世界体系:单极还是多极?

如何判断当今的世界体系?目前的国际体系到底是单极的还是多极的?在这个问题上有着许多争论。一种观点认为是单极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多极体系正在形成,也就是多极体系的雏形,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安全上单极,经济上多极。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体系”和“极”这两个概念。从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讲,国际“体系”指的是国际关系中力量对比分布的某种相对稳定的状况。“极”反映的是某个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大国,它的实力远远超过其他大国,那么这个世界就是单极的;如果世界上有两个大国,它们的实力远远超过其他大国,那么这个世界就是两极的;如果世界上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大国,它们的实力远远超过其他大国,那么这个世界就是多极的。判断国际体系到底是单极、两极还是多极,主要要看国际上的实力分配状况。国际体系应当是一种客观现实,而不是主观愿望。

如果说国际体系反映的是国际上实力分配的实际状况的话,那么目前的国际体系从根本上讲就是一个单极体系。这是因为作为“极”国家的美国,现在无论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的实力,都远远超过其他大国,而且短期内这种情况也不会出现根本性的改变。

1.经济上,美国依然是世界霸主

从经济实力上看,美国的经济实力远远超过其他大国。2006年,按照汇率法计算,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3.2万亿美元,是居于第二位的日本国民生产总值4.34万亿美元的3.04倍,居于第三位的德国国民生产总值2.91万亿美元的4.54倍。(见表-1)

表-1 国民生产总值:世界排名前十位(2006)①

(单位:百万美元)

1

美国13201819

2

日本4340133

3

德国2906681

4

中国2668071

5

英国2345015

6

法国2230721

7

意大利 1844749

8

加拿大 1251463

9

西班牙 1223988

10 巴西1067962

用平价购买力的方式来计算,美国经济规模的超强优势也很明显。按照世界银行的计算,2006年,位于首位的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为13.2万亿美元,居第二位的中国国民生产总值为10.05万亿美元,第三位的印度国民生产总值为4.25万亿美元。美国超过中国的近三分之一,是印度的3.11倍。(见表-2)

表-2 国民生产总值:世界排名前十位(2006)②(平价购买力)

(单位:百万美元)

1

美国13201819

2

中国10048026

3

印度4247361

4

日本4247361

5

德国2616044

6

英国2111581

7

法国2039171

8

意大利 1795437

9

巴西1708434

10 俄罗斯 1704756

美国经济上的优势不仅仅表现在其经济规模上,而且也表现在其科技水平、研发能力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上。(见表-3)

表-3 2007年世界竞争力排行榜③(括号内为2006年排名)

排名 积分 国家(地区)

1 100.000 美国(1)

2 99.121

新加坡(3)

3 93.541

香港(2)

4 92.207

卢森堡(9)

5 90.432

瑞士(8)

6 88.689

冰岛(4)

7 85.864

荷兰(15)

8 84.119

瑞典(9)

9 83.824

加拿大(7)

1083.184

奥地利(11)

1579.484

中国(大陆)(18)

美国经济不仅竞争力高居不下,而且由于重视市场研发,发展后劲也异常强劲。爱尔兰一家研究所对世界上1000家公司的调查分析表明,在世界15家投资研发最多的公司中,有6家是美国公司,5家为欧洲公司;在世界15家研发/销售比最高的公司中,有11家是美国公司,4家为欧洲公司。在研发方面,美国是独领风骚。④

图-1 全球军事开支分布⑤

2.军事上,美国首屈一指

在强大经济的支撑下,美国的军事力量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首先,美国的国防开支庞大,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统计,2005年美国的军费开支相当于世界军费总开支的48%。⑥(见图-1)

巨大的军费开支,使美国军队能够维持世界上最全面的军事体系(指挥、控制、通讯、电脑和情报),购置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吸引一部分美国最优秀的人才服务在军事指挥岗位,以及不断进行耗资巨大的军事训练使美军处于良好的战备状态。

3.政治上,美国影响无处不在

美国经济上和军事上实力强大,政治上的影响也令其他大国难以望其项背。首先,美国在世界上意识形态影响很大。苏联东欧解体后,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美国倡导的西方自由民主主义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思潮。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包括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纷纷选择了西方的政治模式。根据美国教授拉里·戴蒙德(Larry Diamond)下面的统计,冷战结束后,世界上实行西方民主体制国家的数量从1990年的76个陡增至1995年的117个,这一现象在西方被称为第三次民主浪潮。⑦(见表-4)

表-4 正式民主国家数量的变化,1974,1990—1995⑧

年份

民主国家数量 主权国家数量 民主国家占主权国家比率

1974 39142

27.5%

1990 76165

46.1%

1991 91183

49.7%

1992 99186

53.2%

1993 108

190

56.8%

1994 114

191

59.7%

1995 117

191

61.3%

其次,美国在制定国际规则和运用国际组织的能力方面也很强。美国是现行国际体系和机制的主要制定者和操作者,众多国际组织的规则在一般情况下都有利于美国维护自己的利益和施加影响,如美国在联合国不仅在安理会拥有否决权,而且有如英国这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支持美国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日本这样在许多情况下愿意为美国提出的倡议买单的国家,所以,美国的声音在联合国决策和重要人事任免问题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再如,美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分别持有24%和17.37%的股份,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关键问题的决定需要80%的票数才能通过,这就决定了美国单个国家在这一组织中拥有否决权。如果再加上与美国观点和看法相近的西方国家,美国的影响就更大。⑨和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相同,根据世界银行的规定,世界银行的重要事项都需会员国投票决定,投票权的大小与会员国认购的股本成正比,任何重大决策都须85%以上的票数通过,美国在世界银行有16.38%的投票权,这就意味着美国在世界银行拥有否决权。⑩

由于美国在国际组织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在通常情况下,美国都是通过这些国际规则和国际组织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在有些情况下,尽管美国的利益和愿望和其他国家的相左,但美国还是通过自己超强的实力和运作能力通过国际组织实现美国的利益和愿望。

最后,美国通过国际组织和国际规则以外的方式影响其他国家行为方式的能力也很强,在无法通过国际组织和现行国际规则实现其目标时,美国也能够通过外交运作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突出表现在美国在科索沃问题和伊拉克问题上的做法。在联合国安理会不支持美国提出的军事介入方案时,美国采取了越过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外交和其他手段,纠集一些利益相关的国家,最后还是采取了军事行动,实现了其短期军事和政治目标。

4.文化上,美国的影响不容忽视

从长远角度讲,美国在文化上的影响也是美国在国际上影响强大的重要方面。这首先表现在美国的新闻媒体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全球十大媒体巨无霸(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美国迪斯尼、法国维旺迪环球、美国维亚康姆、美国新闻集团、美国电报电话宽带公司、日本索尼、美国康姆卡斯特公司、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美国甘乃特集团),美国就占了八家。有研究表明,“目前传播于世界各地的新闻,90%以上由美国和西方国家垄断,其中又有70%是由跨国的大公司垄断,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电视节目有60%—80%的栏目内容来自美国,几乎成为美国电视节目的转播站。”(11)

此外,美国是好莱坞的故乡,也是许多音像产品的原产地。这些年美国通过音像产品在世界上传播本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文化影响。好莱坞电影的魅力经久不衰,美国音乐家喻户晓。“美国音乐制品占全球音乐市场份额的1/3强,海外年销售额达到600亿美元。”(12)美国的音像制品,像《侏罗纪公园》、《蜘蛛侠》、《狮子王》、《泰坦尼克号》等艺术性强,生动感人,集中体现了美国人的好恶观,颂扬了美国人独立、自由、法制和民主的精神和价值观念,改变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和行为方式,潜移默化,影响深远。世界各国,包括发达的西方国家,不管他们喜欢还是不喜欢,抵制还是不抵制,都深切地感受到美国文化的影响,都强烈地感觉到这种影响对本国文化和文化市场的冲击。

最后,美国政府在传播美国文化和观念上不遗余力,进一步强化了美国的对外影响力。布什政府上台前,美国政府设有专门机构美国新闻总署(USIA),该机构负责美国对外宣传工作,特别是针对那些坚持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其手段不仅包括广播、报纸、电视等媒体工具,而且还包括资助人员交流、设立培训项目等。美国政府通过上述手段,旨在推动国际社会对美国的了解,在国际上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1999年10月,虽然美国政府将新闻总署编入国务院,但新闻总署的基本功能、经费和工作方式并未改变。

综上所述,美国的实力和在世界上的影响在所有大国中仍然是鹤立鸡群,远远超过其他大国。短期内,这种情况不太可能出现根本性的改变。

单极世界与非“极”大国的崛起

如果说这个国际体系是单极的,它对崛起的大国意味着什么?作为国际关系中力量对比分布的某种相对稳定状况的概括,国际体系主要表现为单极体系、两极体系和多极体系三种情况。这三种体系对国家行为的影响不同,对崛起国家的发展机遇的影响也不同。

总的来说,国际体系对大国崛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下列五个方面:一是“极”国家对非“极”大国崛起的敏感度;二是“极”国家对非“极”大国崛起的容忍度;三是“极”国家制约非“极”大国的能力;四是单极体系下其他大国的行为方式;五是单极体系下“极”国家和崛起国家国内政治的走向。在三种可能的国际体系中,单极体系下“极”国家对非“极”大国崛起的敏感度最高、容忍度最低和制约能力最强。此外,单极体系下,其他大国在处理与“极”国家关系时一般采取规避风险、而不是势力均衡的政策。最后,单极体系下,“极”国家和崛起国家内部政治走向使处理双方关系异常复杂和困难。所有这些都对崛起国家的和平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一)敏感度

在三种可能的国际体系中,多极体系下“极”国家对非“极”大国崛起的敏感度最低,两极体系下高些,单极体系下最高。多极体系内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极”国家。由于其他“极”国家的存在,“极”国家首先需要防范的是这些“极”国家,而不是非“极”国家,所以,非“极”国家的崛起一般不会很快引起“极”国家的关注。此外,由于“极”国家不止一个,所以,“极”国家对外部威胁的注意力非常分散,连对其他“极”国家都无法做到全心关注,更不用提崛起国家。再者,在多极体系下,非“极”国家通常都依附于一个“极”国家,所以,“极”国家一般不会把非“极”国家的崛起看作是一种单独力量的崛起,而是更有可能将其视为“极”与“极”之间力量此长彼消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如果崛起的国家在己方,一般会将其崛起视为于己方有利的发展,如果崛起的国家在彼方,会将其崛起看做是彼方势力的增长,而不是将崛起国家视为一种单独力量的增长。所以,一般来说,多极体系下“极”国家对非“极”国家的崛起不敏感。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崛起就没有引起其他“极”国家的充分关注。

两极体系下有两个“极”国家,它们对非“极”国家崛起的敏感度与多极体系下“极”国家对非“极”国家崛起的敏感度比较相近,主要区别是程度上的不同。首先,两极体系下,“极”国家最需要防范的是另外一个“极”国家,不是非“极”国家。其次,“极”国家在与另外一个“极”国家竞争的过程中,一般不会把非“极”国家的崛起看做是一种单独力量的崛起,而更有可能将其视为“极”与“极”之间力量此消彼长的一部分。冷战时期,美苏对德国和日本的崛起就不甚关注,直到冷战结束,才有人惊呼德日是冷战真正的赢家!(13)

单极体系下只有一个“极”国家。与多极和两极体系的情况相比,单极体系下,“极”国家对非“极”国家崛起更加敏感。首先,由于没有其他“极”国家需要防范,所以“极”国家有可能将注意力放在非“极”国家的崛起上,而且,一旦认定哪个非“极”国家的崛起对其地位有可能构成挑战,便可以集中精力关注该国。此外,由于单极体系中不存在其他“极”国家,所以“极”国家也不会将非“极”国家的崛起看做是“极”与“极”之间力量此长彼消的一部分,而更可能将其崛起看作是一种单独势力的增长,并视之为对自己的挑战。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现在,虽然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防能力与美国相比仍相当薄弱,美国对中国的崛起却异常敏感。当中国国防开支仅是美国国防开支的零头、美军和中国军队武器装备水平差异极大的时候,美国军方就已经把中国列为首要潜在的竞争对手了。(14)

(二)容忍度

容忍度主要指的是对事态发展接受的能力,容忍度的强弱与国家间实力的差距成正相关关系。一般来讲,“极”国家与非“极”国家之间实力的差距越大,“极”国家的安全感越强,接受非“极”国家崛起的能力也就越强,反之,则越弱。

国家间实力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绝对差距,即国家间实力对比的状况。二是“极”国家与非“极”崛起国家之间的相对差距,即有关国家和其他国家关系相互作用后的差距。如朝鲜战争期间,虽然美国与中国之间实力对比的绝对差距很大,但由于中国与苏联结盟,美国与中国之间实力对比的绝对差距就没有那么大了。

在一般情况下,不同的国际体系下“极”国家与非“极”崛起国家之间实力上的差异都很大,所以,从实力对比绝对差距的角度看,国际体系的不同对“极”国家对非“极”国家的崛起容忍度的影响应当是接近或比较接近的。但是,由于不同体系下国际力量分布状况不同,国家间的关系也不同,从而直接影响到国家间实力对比相对差距的大小。在这种情况下,不同国际体系下“极”国家对非“极”国家崛起的容忍度也必然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在多极、两极和单极三种体系中,多极体系下“极”国家对非“极”国家的崛起容忍度最高,两极体系下次之,单极体系下最低。在多极体系下,由于多个“极”国家存在,当非“极”国家崛起时,“极”国家喜欢崛起国家也好,不喜欢也好,它都可能会接受现实,这是因为:第一,如果崛起国家是自己的朋友,这会增强己方的实力,所以就应该欢迎它的崛起;第二,如果崛起国家既不是自己的朋友,也不是其他“极”国家的朋友,反对它势必将其推向其他“极”国家,所以不应该反对它的崛起;第三,如果崛起国家是其他“极”国家的朋友,反对它崛起则有可能导致其他“极”国家进行干预,在自己实力与其他“极”国家实力相对平衡的情况下,这样做是得不偿失和非常危险的,所以还是不应该反对它的崛起;第四,在第三种情况下,即使其他“极”国家不干预,反对该非“极”国家的崛起将会耗费自己宝贵的资源,从而削弱自己与其他“极”国家进行较量的能力,这也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因此,在一般情况下,“极”国家只能容忍非“极”国家的崛起,除非这个国家的崛起是针对自己的。

在两极体系下,“极”国家在非“极”国家崛起时面临的问题是同样的,因此,在一般情况下,也只能容忍非“极”国家的崛起,除非该国的崛起是针对自己的。需要注意的是,和多极体系下的情形相比,两极体系下“极”国家的容忍度要弱些,这主要是因为多极格局下存在多个实力相当的“极”国家,“极”国家反对非“极”国家崛起可能要招致多个“极”国家的联合干预,而两极体系下只存在两个“极”国家,“极”国家反对非“极”国家崛起只会遭到一个“极”国家的干预。所以,在两极体系下“极”国家反对非“极”国家崛起,要比多极体系下这样做无论在难度上、还是风险上都要小一些。

在单极体系下,“极”国家反对非“极”国家崛起时则不面临上述问题。由于不存在其他“极”国家,“极”国家不必担心其反对非“极”国家崛起的做法会把后者推向其他“极”国家,也不担心其他“极”国家联合或单独进行干预,也不担心反对非“极”国家的崛起会影响到自己与其他“极”国家较量的能力。所以,它最不需要容忍非“极”国家的崛起。

(三)制约能力

在多极、两极和单极体系中,多极体系下“极”国家对非“极”国家崛起的制约能力最低,两极体系下高些,单极体系下最高。多极体系下,由于同时存在几个“极”国家,一个“极”国家反对非“极”国家崛起,有可能招致其他“极”国家联合或单独进行干预,“极”国家制约非“极”国家崛起的能力因而有限。两极体系下存在类似的情况,但由于只有两个“极”国家存在,反对非“极”国家崛起的“极”国家面对的只是另外一个“极”国家的干预,而不是几个“极”国家的干预,实力对比相对要有利些,所以,“极”国家制约非“极”国家的能力要比在多极体系下强些。单极体系下,由于不存在其他“极”国家干预的可能性,所以“极”国家制约非“极”国家的能力最强。由于它的实力远远超过其他非“极”国家,在它针对崛起大国采取限制性甚至压制性行动时,其他国家即使有心也不敢轻举妄动。

上述分析表明:在多极、两极和单极三种国际体系中,单极体系下“极”国家对非“极”国家的崛起最敏感、容忍度最低、制约能力和意愿最强。除此以外,崛起大国在发展过程中还要面临来自其他两个方面的挑战:(1)主要大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仅不会主动联合对抗“极”国家,而且还会积极迎合“极”国家,通过讨后者的欢心来实现自身的利益;(2)随着崛起国家实力的提升,“极”国家国内要求对崛起国家采取行动和崛起大国国内主张采取“有所作为”的声音增强,这势必加深“极”国家与崛起大国之间的猜忌和敌对,从而增加双方对抗的可能性。

在单极体系下,由于“极”国家实力强大,体系内主要大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一般不会主动联合对抗“极”国家。这主要基于下述原因:(1)在通常情况下,主权国家倾向于规避风险,除非有特殊情况或被逼无奈,否则不会去挑战现状。对于它们来说,尽管现状不尽如人意,但毕竟对未来可以有所预期,联合对抗“极”国家将打破现状,前途未卜,所以通常它们不仅不会这样做,而且还会反对这种做法。正如美国Power and Interest News Report(PINR)的一份题为“单极时代的大国和中等国家”的报告所言,如果几个大国联合起来挑战美国,它们的做法势必引起周边国家的恐慌,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可以比较容易地组织军事联盟来制止这种挑战。(15)(2)一国在考虑是否联合对抗“极”国家时,根本无法确定他国是否会中途退出。如果他国退出,本国将成为“极”国家兴师问罪的对象。在实力对比极为悬殊的情况下,这将陷本国于危险境地。(3)如果“极”国家本身品质不错,在国际上有号召力,联合对抗它就更没有成功的希望。所以,单极体系下,大国联合对付“极”国家的意愿很低。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出现的情况也是如此,不管美国做什么,出兵南联盟也好,打伊拉克也好,尽管主要大国中不乏持异议者,但真正站出来阻止和反对的没有,至多提点不同意见而已。倒是出于自身利益,不顾国际公理和国内反对,支持美国的国家还不少。

如果说单极体系对崛起大国不利,崛起大国有必要维持与“极”国家之间良好关系的话,“极”国家和崛起大国内部产生的各种政治压力却使得做到这一点异常困难。首先,随着非“极”国家的崛起,“极”国家内部各种势力对崛起国家的担心与日俱增,要求政府有所作为。一部分人会要求政府对崛起国家施加压力,按照“极”国家的价值理念和政治制度进行变革;另一部分人则要求政府采取措施阻碍崛起国家的发展,即使这样做意味着战争也在所不惜;还有一部分人主张政府采取平衡战略,借助他国的力量抵消崛起国家有可能对本国构成的威胁。

要求改变崛起国家价值理念和政治制度的人担心,崛起国家强大后会挑战“极”国家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甚至将自己的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强加给他们国家。他们认为,如果崛起国家愿意改变它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他们可以接受后者作为“利益攸关”方的崛起。要求政府阻止崛起国家发展的人认为,他们的国家和崛起国家之间的利益是截然相反的,决无妥协可能。历史和逻辑表明“极”国家和崛起国家之间的冲突无法避免,因为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所以,他们认为他们国家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全力阻止崛起国家发展,即使这意味着对抗和战争。

主张平衡战略的人既不相信他们的国家有可能改变崛起国家的价值理念和政治制度,也不认为他们的国家有能力阻止崛起国家的发展,并且这样做符合他们国家的利益。他们指出,上述两种思路都夸大了他们国家的实力,而且错误地认为这些做法不会损害自己国家的利益。他们指出,他们国家唯一能够做的是推动某种势力均衡来打消崛起国家抱有的不切实际的野心,并最大限度地减小崛起国家的崛起对他们国家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认为,他们的国家可以通过和有关国家加强现有的军事联盟和建立新的军事同盟关系,来建构一个有利于他们国家的势力均衡形势。

上述主张虽然很不一样,但崛起国家都难以接受。无论从政治、利益和理念的角度考虑,崛起国家都不会在外部的压力下改变自己的价值理念和政治制度,崛起国家更不会因惧怕对抗和战争放弃崛起的希望,崛起国家也不会接受“极”国家在国际上搞针对自己的军事同盟。在此情况下,“极”国家和崛起国家对抗的可能性必然增加。

在单极格局下,崛起国家内部政治对崛起国家政府也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压力,使它和“极”国家和平相处难以实现。首先,随着国家的强大,越来越多的人会要求政府维护过去因为国家羸弱而没有得到有效维护的合法权利。这些权利包括收回未收回的领土和伸张海洋权益等等。如果“极”国家阻止它这样做,这将有可能导致两者之间的冲突。其次,随着崛起国家经济的发展,崛起国家对海外资源和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到海外经商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于是越来越多的人要求政府保障他们国家的企业和个人在海外的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崛起国家迟早要这样做事,但这必然增加“极”国家的担心,认为这是崛起国家对外扩张的努力,有必要制止这种做法。最后,随着崛起国家的实力和影响的增大,崛起大国内部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有必要在国际上采取一个与自身实力相对应的姿态,具体表现为要求采取一种“有所作为”的对外政策。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样的,有人希望借此鼓舞国内士气,有人希望借此改变与“极”国家关系中不平等的状况,有人希望借此扩大本国在国际上的影响,还有人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觉得需要这样做。不管出于何种考虑,其政策效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这势必加深“极”国家对崛起大国的疑虑,从而增加“极”国家对崛起国家采取对抗政策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在所有国际体系中,单极体系对崛起国家敏感度最高、容忍度最低、最有能力阻止崛起国家的发展。这种情况加上单极体系下大国风险规避意愿,以及“极”国家和崛起国家内部政治倾向使得“极”国家和崛起国家和平相处非常困难,后者的和平崛起必将面临严重挑战。

单极体系下中国的选择

如果说上述分析是正确的,单极体系就是崛起国家面临的危险系数最高的国际体系。在这样一个体系下,崛起国家如何处理自己的对外关系才能够实现和平发展呢?

首先,崛起国家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面临的处境是非常复杂的,自己面临的挑战是异常艰巨的。需要在这样一个认识的基础上制定政策。其次,崛起国家需要审慎处理自己与“极”国家之间的关系。它需要认识到这是一组非常难以处理、但又必须处理好的关系。除非国家核心利益受到直接和现实的威胁,否则必须做最大的努力避免与“极”国家对抗,从而给自身发展赢得必要的时间。第三,崛起国家需要做出极大努力让其他国家对其崛起放心。它有必要认识到,自己崛起本身必然导致国际上力量对比的变化,导致国际形势出现新的不确定性,从而引发他国对自己崛起意图的担心和猜忌,也给敌对势力创造了新的挑拨和煽动对其不满情绪的空间。尽管完全消除这种担心和猜忌是无法实现的,但是通过自身努力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担心和猜忌还是可以而且必须做到的。只有这样做,崛起国家才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敌对势力在国际上制造对抗和冲突,减少实现和平崛起道路上的障碍。第四,崛起国家需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战略性地选择在哪些国际问题上有所为和在哪些问题上有所不为。在处理国际问题时,既不能无所事事,也不能不自量力,而应坚持理性、顺势、选择和节制的原则,在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和反应的前提下,适当地有所作为。第五,崛起国家需要不断努力改进和完善自己。一个国家是否能够崛起,国际社会对它的崛起是否能够接受,最终取决于这个国家自己是否能够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充满活力的和对内对外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制度。最后,从长远的角度看,一个国家是否能够最终实现崛起,还需要提出一套既符合自身利益和愿望,又反映国际社会利益和需求的价值主张和道义追求。这是崛起国家自身改革的需要,也是让外部世界对它崛起放心的需要。

作为面对单极体系的崛起大国,中国欲实现和平崛起也需要这样做。首先,中国需要对自己所处的国际体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了这不是一个两极、多极或自己希望的其他的国际体系,而是一个单极体系。在所有的国际体系中,这样一个国际体系对中国这样一个正在崛起的国家是最为不利的。在这样一个体系下,中国欲实现和平崛起,必须采取一个谨慎适度的外交战略,不仅需要处理好和美国的关系,而且需要处理好和其他国家的关系,不仅要在国际上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而且要避免由于承担上述责任和义务引起国际上特别是美国对中国意图的误解和敌对。

其次,中国需要审慎处理好与“极”国家——美国的关系。需要认识到这是一组非常难以处理、但又必须处理好的关系。需要充分了解中美两国国内政治对两国关系的冲击和影响,并采取有效措施来减少这种冲击和影响。为了实现和平发展的目标,除非国家核心利益受到直接和现实的威胁,中国需要做出最大的努力避免与美国对抗,即使这意味着中国不得不在一些重要问题上进行妥协,包括在国际事务中有所作为的限度。

第三,中国需要积极推动和加强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特别需要注意积极推动和主要大国之间的关系,求同存异,扩大共识,加强合作,减少分歧;积极加强和周边国家之间的关系,相互尊重,互谅互让,共同发展,实现睦邻、安邻、富邻的目标。

第四,中国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通过国际合作,一方面,和其他国家一道共同解决国际社会面临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影响到中国和平发展的那些问题,如国际与地区冲突、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能源短缺与价格波动、环境恶化、恐怖主义、国际犯罪等等。另一方面,通过参与国际合作,在国际上树立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减少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担心和忧虑,促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发展形成良好预期。

第五,在反对国际干涉内政做法的同时,在维护国家稳定的前提下,中国需要加快自身的改革和建设,无论是在经济领域,如完善市场机制、保护知识产权、提高科技水平,还是在政治领域,如加强法制、改善人权状况,都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有所作为。一个高效、合理和进步的政治经济体制是中国和平崛起的根本保障。

第六,中国需要在维持经济增长的同时,适当增加军费,加强国防能力,一方面威慑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另一方面,在国际形势恶化的情况下,确保国家安全。在台湾当局积极推进“台独”的今天,这样做不仅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

第七,中国需要审慎处理好台湾和朝核这两个热点问题。这两个问题事关重大,且异常棘手,处理好了,将会为中国赢得和平发展的时间和机遇;处理不好,将会延缓甚至终止中国和平发展的进程。

最后,从长远的角度看,中国应当认真地思考它到底需要建构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这样一个世界应当是一个既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愿望,也能够让世界接受和向往的愿景。这是中国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与国际社会和谐相处、共同繁荣的需要。可以说,中国提出这样一个理想世界之时,就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之日。

注释:

①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Database,World Bank,1 July 2007,siteresources.worldbank.org/DATASTATISTICS/Resources/GDP.pdf.

②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Database,World Bank,14 September 2007,siteresources.worldbank.org/DATASTATISTICS/Resources/GDP_PPP.pdf.

③http://www02.imd.ch/documents/wcc/content/overallgraph.pdf.

④http://www.finfacts.com/irelandbusinessnews/publish/printer_10003718.shtml.

⑤http://www.globalissues.org/Geopolitics/ArmsTrade/Spending.asp#WorldMilitarySpending.

⑥http://mil.news.sohu.com/20060613/n243708292.shtml.

⑦Larry Diamond,"Is the Third Wave of Democratization Over? An Empirical Assessment,Working Paper #236,March 1997,p.24.http://www.nd.edu/~kellogg/WPS/236.pdf.

⑧同上。

⑨迈克尔·坦泽尔:《经济全球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影响》,原载《每月评论》1995年第4期(9月号),杭新译,http://xinmiao.hk.st/sim/globalize/g1010.htm。

⑩倪建军:《世行、IMF的世袭制》,《世界知识》2007年第20期,http://www.wyzxwyzx.com/Article/Class20/200711/27315html。

(11)同上。

(12)姜飞:《美国的传播霸权及其激发的世界范围的文化保护》,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5-04/25/content_287581 1 htm。

(13)John E.Ulman,"Who Won the Cold War.? Japanese and Germans",The New York Times,July 3,1990,http://query.nytimes.com/gst/fullpage.html? res=9C0CE1DB103FF930A35754C0A966958260.

(14)Jim Mann,"U.S.Starting to View China as Potential Enemy",Los Angeles Times,April 16,1995.

(15)"Great and Medium Powers in the Age of Unipolarity",May 11,2005,http://www.pinr.com/report.php?ac=view_report&report_id=297&language-id=1.

标签:;  ;  ;  ;  ;  

机遇与挑战:单极世界与中国和平发展_中国崛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