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弹道导弹计划与导弹不扩散政策的转变_导弹论文

印度弹道导弹计划与导弹不扩散政策的转变_导弹论文

印度的弹道导弹计划和导弹防扩散政策的转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弹道导弹论文,印度论文,导弹论文,政策论文,计划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E3/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508(2006)04-0045-05

在较长时期内,印度执行游离于国际防扩散机制之外的政策,但在国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印度的导弹防扩散政策也发生了转变。

一、印度弹道导弹计划的产生与发展

印度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已具备一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实力,但离完全自主开发导弹还存在一定差距。在导弹开发初期,印度全方位、多元化地开展国际合作,从西方国家和前苏联获得了先进导弹技术的援助,对印度的导弹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65年,美国的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向印度提供了探空火箭的保密数据。①原西德向印度提供了鼻锥体(nose cone)和发动机喷嘴(engine nozzles)等导弹零件,为“阿格尼”的导航系统开发了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和软件,②并在火箭试验、导航和合成材料应用方面给印度提供了诸多帮助。③法国向印度转让了探空火箭技术和用于阿里亚娜空间运载火箭(Ariane space launcher)的液体燃料发动机。

冷战时期,为在南亚地区拓展利益,苏联也向印度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导弹技术援助,促进了印度探空火箭技术的发展。1971年,苏、印签署一项合作发展卫星的协议。根据协议规定,不允许印度参与设计和制造固体燃料火箭,但协议执行不严,印度的技术人员实际上参与了固体燃料火箭的设计和制造,间接获得了火箭技术。协议还规定印度的卫星必须由苏联设计的火箭发射,这使印度科学家有机会参与包括卫星系统制造、跟踪和监控研究的全过程,给印度科学家创造了掌握苏联固体燃料推进器设计的重要技术细节。通过这些合作,印度已有能力为“阿里亚哈塔”卫星设计和制造大部分次级系统了。

虽然技术援助对印度导弹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在MTCR成员国执行机制阻禁原则,减少甚至截断对印度的导弹技术援助后,为什么印度的弹道导弹计划还会继续存在和发展呢?在引进国外的先进导弹技术时,印度非常注重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造,在导弹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都实现了高起点和短周期。战略弹道导弹的发展是一个高度敏感的军事技术领域,完全照抄照搬先行国的技术是不可能的,任何谋求发展弹道导弹计划的国家都要坚持引进与创新的原则。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印度在发展导弹上走的也是一条从引进、仿制到自行研制的道路,但印度无疑走得更准、更稳和更有实效。比如印度在发展导弹中有许多比较独特的思路。西方发达国家在发展中、远程弹道导弹走的是先液体燃料、后固体燃料,而印度则避开开发液体燃料的技术难度和资金制约,直接开发固体燃料的中、远程弹道导弹。

在国外技术援助下,印度自主开发导弹的能力得到增强。印度在导弹推进剂、铝合金导弹框架(aluminum-alloy missile frame)和“大地”发动机的制造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此外,印度在导航技术(guidance technology)、重返(re-entry)和防热能力(heat-shielding capabilities)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保证了“阿格尼”的成功发展。MTCR成立后,机制成员国竭力阻止印度获取技术援助,企图迫使印度最终放弃弹道导弹计划。MTCR的技术禁运对印度的弹道导弹发展发展也确实产生了一定影响。在1999年印度提供的一份报告中,就曾承认MTCR的技术禁运对印度的导弹发展产生了影响,迫使印度不得不自主开发导弹的关键零部件。④

但是,在“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MTCR)成立之前,印度已获取了一些制造弹道导弹的关键技术,在对外援技术吸收创新后,印度已能自主制造导弹的许多关键零部件。MTCR的禁运不但没有迫使印度宣布放弃弹道导弹计划,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印度国内的技术发展。⑤早在1980年,印度成功发射第一代运载火箭(SLV-3),标志着印度已拥有制造中程弹道导弹的能力。MTCR成立后,印度的导弹发展虽受到了一些影响,但制造弹道导弹的能力却在继续提升。1994年,第二代极地轨道卫星运载火箭(PSLV)发射成功,标志着印度已拥有了制造中远程弹道导弹的能力。2001年,印度成功发射地球同步卫星运载火箭(GSLVI),标志着印度已拥有制造远程洲际导弹的能力。1999年5月一箭多星的发射标志着印度掌握了多弹头分导技术,2001年再次进行一箭三星发射则标志着印度多弹头分导技术已日臻成熟。

二、印度弹道导弹发展的条件与动因

印度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但其在弹道导弹和空间计划方面取得的成就却令别国称羡。

(一)建立太空与导弹发展机构

为全力发展弹道导弹,印度制定了统一的战略规划。首先,成立专门组织,负责制定和推进太空与导弹开发计划。1959年,印度成立“国防研究与开发局”(DRDO),监控国防工业方面的投资。1962年,印度建立“国家航天研究委员会”(the National Committee for Space Research),1969年改组为“印度空间研究组织”。1972年,印度成立航天委员会和航天部并正式制定了国家航天计划。航天委员会负责制定国家的航天政策,航天部则负责组织实施。航天部目前拥有雇员2万余人,下辖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等12个研究机构和5个主要生产厂家,涉及领域包括火箭和卫星制造、发射、制导与跟踪,宇宙射线、大气研究等,但发展具有军事意义的运载火箭和应用卫星无疑是其研究的重点。为实现航天大国之梦,印度的航天预算也在不断攀升(表1)。1983年,印度把导弹研制从空间计划中剥离出来,制定了专门性的“导弹发展综合计划”(the Integrated Guided Missile Development Program),责成DRDO组织实施。1985年,印度在海德拉巴成立由DRDO领导的导弹研究中心,集中1000多名全国最优秀的科学家、19个国防研究所和11个兵工厂共同攻坚导弹发展综合计划。⑥

(二)“大国情结”的诉求

所谓“情结”(complex),《美国传统词典》将其解释为“一组相关的、通常是压抑的观念和冲动,它们控制人们的思想、感觉和行为特征或习惯”。⑦印度的“大国情结”就是由大国梦催生的追求大国地位复杂感情的流露。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就曾明确阐述过印度人的大国情结:“当今世界上只有美、苏、中三国雄视全球,第四个大国非印度莫属。……印度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流角色的。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⑧长期以来,印度始终将自己看成是一支全球性的重要力量,或者至少在亚洲也算是一个强国。印度做出的许多重大决策都是围绕着印度的大国情结展开的。

印度不遗余力开发弹道导弹和空间计划,就是企图在第三世界独树一帜,通过掌握弹道导弹和空间技术来提高印度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大国威望。比如印度前国防部长潘特(Krishna C.Pant)就曾指出:第三世界国家国防工业投入不会产生严格标准意义上的比较经济或军事优势,发展中国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提高政治地位和不依赖于外部武器技术的供应者,极少会考虑具体的利益得失和投入的效率。⑨提高政治地位就是印度大国情结的主要表现之一。当然,追求大国地位只是促使印度发展弹道导弹和空间计划的主要动机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动机。印度的弹道导弹和空间发展计划是与印度对威胁的战略判断联系在一起的。

(三)抵消战略威胁

印度克服重重困难,意志坚定地推进弹道导弹和空间计划,很大程度上是由印度对自身威胁的战略判断所驱动的。印度既然要追求大国地位,就必须要巩固和提高在南亚地区的领导地位。印度一直感觉自己在南亚地区的领导地位在地区和国际两个层次上受到了威胁。在地区层次上,印度感觉自己受到了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威胁。巴基斯坦努力发展和改进各种类型的导弹,对印度形成了现实威胁。更重要的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存在克什米尔争端这个“世纪难题”。对印度来说,占有克什米尔,不但对确立印度在南亚地区的领导地位具有战略价值,而且可显示印度在治理伊斯兰人口居多的国家中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印度长期以来一直把中国视为威胁其南亚领导地位的主要外部因素。印度认定中国对自己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对巴基斯坦进行的包括导弹技术在内的军事援助;中国不断膨胀的军事实力;领土争端中对印度采取不妥协立场等。面对这些威胁时,印度必须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而发展弹道导弹能力来抵消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威胁,则是印度采取的重要应对战略。

(四)提高核威慑能力

印度竭力推进弹道导弹计划,也是为了提高它的核威慑和核打击能力。因为弹道导弹是核武器的最佳运载工具,二者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对发展中国家来说,依赖战斗机来运载核武器是困难的,弹道导弹的开发更为容易,也更能确保自主生产,从而使弹道导弹成为它们运载核武器的首选。印度的弹道导弹计划和核武器计划几乎是同步发展,这也是两者之间密切关系的生动反映。印度制定庞大的导弹发展计划,发展出射程更远、精确度更高的导弹,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核威慑和核攻击能力。

三、印度导弹防扩散政策的转变

要分析印度对MTCR的基本政策,就必须首先分析印度的整体防扩散政策。在处理与国际防扩散机制的关系时,印度的政策选择泾渭分明:对于全球裁军谈判和不直接损害印度利益的防扩散机制,印度采取了积极参与的态度;对于限制或阻碍本国核导弹发展的任何协议与机制,则坚决拒绝批准或加入。印度在参与全球裁军方面态度积极,是因为这种裁军行动不直接妨碍和损害印度利益,而且还能给印度带来道义上的好处,能在一定程度上消解西方国家批评印度抵制防扩散带来的负面影响。自1979年以来,印度参加了历次全球裁军会议。同时,印度还选择性地加入了一些机制。1957年,印度加入“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此后,印度签署了《化学武器公约》(CWC)、《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PTBT)、《外空和海床条约》、《生物武器公约》(BWC)和《非人道武器条约》(the Inhumane Weapons Treaty)等。

相反,对于直接损害本国利益的防扩散协议或机制,印度则采取坚决反对的态度。到目前为止,印度拒绝签署和加入“核不扩散条约”(NPT)、“核供应国集团”(NSG)、“桑戈委员会”(The Zangger Committee)、MTCR和“澳大利亚集团”(AG)。印度认为这些机制限制了自己发展核武器和弹道导弹的权利,存在明显的歧视性,从本质上违反印度的国家利益。目前只有印度、巴基斯坦和以色列三个国家游离于NPT之外。印度认为把国家分为有核国与无核国,是一种歧视性的安排。事实上,印度关注的核心问题不是NPT是否具有歧视性,而是担心加入NPT会影响本国的核武器发展。在反对有悖本国利益的防扩散机制时,印度比较注重策略,灵活掌握立场,寻求一切证据来吸引发展中国家对自身立场的支持。

同对待有悖自身利益的其他防扩散机制一样,印度对MTCR采取的是拒绝加入的态度。从MTCR方面来看,印度的弹道导弹计划在两个身份方面与MTCR密切相关,即弹道导弹技术的供应者和弹道导弹技术的接受者。从弹道导弹技术的供应者身份来看,印度没有转让导弹技术的记录,不是西方关注的敏感技术的供应者。按照一般的发展规律,在发展中国家推进弹道导弹和空间计划的过程中,会通过技术出口来平衡庞大的财政支出,但印度并没有采取这种筹措资金的办法。比如巴西曾向印度提出购买火箭技术的要求,但遭到了印度的拒绝。印度之所以能在技术供应者身份上保持清白,是因为在国内实施了比较严格的出口控制制度,但也损害了国内出口企业的利益,政府经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格哈罗特(Seema Gahlaut)教授就认为印度最终会被迫放松国内的出口控制制度。⑩

从第二重身份来看,印度作为弹道导弹技术的接受者,仍是西方关注和MTCR规制的对象。在西方国家拒绝转让导弹相关技术的情况下,印度把俄罗斯作为空间技术和弹道导弹技术的重要供应者,比如俄罗斯向印度出售火箭发动机,就曾引起美国的制裁。在俄罗斯加入MTCR后,美国对两国空间技术合作的指责仍时有发生。面对机制成员国对印度接受弹道导弹技术的指责,印度批评MTCR是西方发达工业国家建立的歧视性机制,目的是限制发展中国家的导弹发展,保持发达国家的导弹优势。印度认为MTCR是发达国家用以遏制印度和平太空计划的工具,目的不是关注导弹的全球扩散,而是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利益来确定技术控制对象的标准。批评MTCR在禁止一些技术出口的同时,却有选择地同一些新成员进行同样技术的交易。(11)

针对印度在MTCR上出现的困境,一些学者建议印度政府在如何处理与MTCR的关系问题上向中国学习,采取更加务实和灵活的政策。认为美国多次对中国实施制裁,但中国最后成了MTCR的遵从国。(12)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印度仍然有必要对正式的出口控制制度承担义务,并不能因为西方的指责而有所改变。他们认为印度是导弹技术拥有国中在防扩散方面具有良好记录的国家,继续坚持出口控制制度,不但能提高印度的国际声誉,而且能为印度扩展与机制成员国之间的关系提供更多机会。作为印度裔的美国学者,格哈罗特教授认为印度应彻底改变对MTCR的政策,要么单方面宣布遵从MTCR的准则,要么索性加入MTCR。(13)

小结

在特定条件和动因的驱动下,印度通过获取外部技术援助和自主技术开发,成功地开发了弹道导弹计划。从MTCR技术禁运的角度来看,是其机制控制局限性的主要表现。通过自主技术开发,通过规避MTCR的机制规制获取重要的外部援助,使印度成功地开发了弹道导弹计划。MTCR的技术封锁不能迫使印度放弃弹道导弹计划的发展,是MTCR局限性的典型例子之一。虽然印度已是核武器国家和弹道导弹大国,但印度的学者也开始讨论印度加入MTCR的问题,印度政府也发表了关于单方面遵从MTCR准则的声明。

注释:

①A.A.Pikayev,L.S.Spector,E.v.kirichenko,and R.Gibson,"Russia,the U.S and the Missile Technology Control Regime",in Adelphi Paper 317,London: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March 1998,p.18.

②Milhollin,Gary,"India's Missiles With a Little Help from Our Friends",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Vol.45,November 1989.

③Whn Q.Bowen,"Ballistic Missile Proliferation,1950-1989," The Politics of Ballistic Missile Nonproliferation,New York:2000,p.26.

④Rediff,"MTCR Delays India's Missile Program",http://www.rediff.com/news/apr/28MTCR.htm.

⑤Mannshaiya,Habir K,"India's Prithvi Government Held Hostage to Its Own Missile",International Defense Review,Vol.28,No.8,August 1,1995,p.23.

⑥陈仕军、熊鹰:《印度当前导弹发展状况》,http://bwl.jschina.com.cn/abroad/india/217.htm.2006年11月8日查阅。

⑦蓝建学:“印度大国梦中的中国情结”,《当代亚太》2004年第12期,第37页。

⑧钟有为:“试论印度的大国梦”,《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5期,第29页。

⑨Luis Bitencourt,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Missile Proliferation:The Case of Argentina,Brazil,and India (doctoral dissertation),Washington,D.C.:2001.p.226.

⑩Seema Gahlaut,"India and the MTCR",The Hindu,August 14,1999.

(11)The Economist,July 8,1995.

(12)The Economist,December 23,1995.

(13)2005年4月,笔者赴佐治亚大学访问时,格哈罗特教授在授课中曾详细阐述了她对印度与MTCR关系的看法。文中观点是作者的听课记录。

标签:;  ;  ;  ;  ;  

印度弹道导弹计划与导弹不扩散政策的转变_导弹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