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层建筑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地位至关重要,其不仅能够对城市住房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同时也能对土地资源进行更为合理的利用。高层建筑的设计风格在不断变化着,要和城市空间环境发生联系,任何风格的设计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因此,对高层建筑设计要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在设计理念方面进行完善,这样能够促进高层建筑取得更好发展。
关键词: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高速增长及城市化建设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土地资源的稀缺与城市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促使了城市建筑日趋向高层空间发展。现代高层建筑是建筑技术、城市美学与科技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其往往体积巨大,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是城市景观很重要的部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城市的形态。因此,高层建筑的设计风格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焦点。
一、城市建筑规划设计
1.1合理规划高层建筑和城市街道之间的距离
高层建筑一般都会建设在城市人口较密集、商业较发达的区域,这个区域的交通本身就很拥挤,如果把高层建筑建设在这,就会加大这些区域交通的压力。因此建筑设计师在规划设计时,要对这些街道惊醒扩宽,并控制高层建筑和城市街道之间的距离,减小其交通压力,加大通行能力。
1.2尽量避免高层建筑密集
高层建筑会造成城市空间的压力,造成空间和交通的拥挤、堵塞,对环境造成一定污染,还有形成高压风带,带来严重后果;但它方便城市的办公,这是有利因素。所以在高层建筑的规划设计中,不能使高层建筑密集分布。
1.3减少超高层建筑的数量
超高层建筑主要体现城市的形象,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但在使用过程中,没有取得理想的经济收益,甚至很不乐观,其实高层建筑非常不合理,因此在城市建设中,要控制超高层建筑的数量,不能为使城市有象征、有代表性建筑,就盲目建造超高层建筑,这样是不经济也不合理的。
二、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设计的要点
2.1高层建筑的外墙设计
高层建筑的外墙设计和一般建筑物相比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高层建筑在通风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随着高度的不断增加风速和风压都会出现明显变化,会导致建筑和外界的热交换在速度方面出现增加的情况,对建筑能量的保存有很大影响,会导致热工能耗增加。高层建筑因为高度的关系,不会受到邻近建筑物的遮挡,同样的日照时间获得的日照辐射会比多层建筑高很多,这样在冬季能够保证建筑的温度,但在夏季会出现温度过高的情况。此外,气候条件受到很多因素的共同影响,各种要素总是在舒适要求条件下变化,建筑随着气候的变化要进行采暖、制冷、通风、防风等需求的变化,因此,建筑外墙应结合各种系统,在设计方面更加优化。外墙要实现对气候用和防的辩证统一,这样能够成为环境的过滤器。外墙要能够向过滤器一样提供自然通风,同时,对通风还要实现交叉控制,这样能更好对天气变化情况进行适应,在夏季实现通风隔热,在冬季实现保温。高层建筑的外墙要和外部环境进行直接联系,因此,双层立面系统可以更好的进行应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建筑朝向设计
建筑朝向设计要和建筑的平面形态、建筑选址、太阳光路径朝向以及当地的风向有关。在热带地区根据太阳路径情况,建筑形态应以东西向为轴线的矩形,这样能够减少建筑开阔面的太阳辐射。建筑物获得热量最大的来源是利用窗户的太阳辐射,这样热量的获得会随着时间和角度的不同而不同。建筑朝向的确定对后续的每个设计决策都会产生很大影响,建筑选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新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也要进行充分考虑。新建筑对环境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分别是当地的气候以及基址内建筑的环境问题。当地的气候影响对建筑来说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建筑的朝向问题可以通过遮阳带植物或渗透性墙体来进行缓和,对气候条件进行研究,能够更好确定建筑选址和建筑外形,通过建筑形式、植被以及遮蔽带等对基址剩余区域的潜能进行利用。
2.3高层建筑顶部造型处理
高层建设在设计过程中其独特的顶部造型设计不仅可以提升整体的建筑形象,还能作为城市建筑群中区别于其他建筑的重要标志之一,即所说的城市建设地标性建筑。在当前城市高层建筑规划设计中,造型独特的顶部设计结构起到了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在保护城市发展空间生态建设以及传统特色街道空间保护上都发挥了重要影响。但在实际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种错误意识,建设者们往往将其作为财富权利、地位技术的象征,设计过程中不能很好的结合实际,盲目追求建设设计特色,打造极其奢侈怪异的高层建筑顶部,有些甚至为了追求眼前利益破坏了城市整体发展空间布局,从长远利益来讲,这种建筑设计将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结合所在城市自身发展特点以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因素对其综合考虑,将城市发展的根本利益作为高层建筑设计的目标,以创造舒适的高层建筑环境为基础,更好服务于城市发展建设,才能获得长久发展。
三、高层建筑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3.1安全疏散设计
安全疏散设计就是设计安全、合理便捷的逃生通道,设计师要考虑在最不利情况下,各防火分区人员疏散所需要时间和建筑物所能提的疏散时间,以及对应的疏散通道宽度和距离,为疏散人员设计出最佳疏散通道,包括安全疏散出口的设置、楼梯、走廊的设置等。
以上两方面的设计应注意《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相应的规定,例如4.2.4规定,两座高层建筑或高层建筑与不低于二级耐火等级的单层、多层民用建筑相邻,当相邻较高一面外墙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墙上开口部位设有甲级防火门、窗或防火卷帘时,其防火间距可适当减小,但不宜小于4m。6.1.2中规定,设计塔式高层建筑时,两座疏散流体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6.1.9中规定,高层建筑内走道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高层建筑首层疏散外门的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
3.2建筑的防火设计
建筑防火设计包括设置防火分区、防火墙、防火门窗、消防设备、报警设备及选择耐火难燃的建筑材料等,设计师应根据每个建筑物不同的结构、用途、内部装修、火灾荷载等情况,建筑物的各个不同的空间条件、功能条件及其他相关条件,采取各种防火措施,并使之有效地组织起来,构成建筑物最优的防火设计,给建筑物提供最合理的防火保护,满足建筑的所有消防安全要求。
结束语:城市建筑是一个城市的代表和象征,是体现城市的发展速度。因此,建筑工作人员有必要做好高层建筑的设计工作,分析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能,设计出具有城市代表色彩的建筑,提高整座城市的知名度,不断完善高层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1]张辰卓.城市空间中高层建筑设计的探讨[J].商品混凝土,2013(2).
[2]唐伟.高层建筑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4(1).
论文作者:李宏聪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5
标签:高层建筑论文; 建筑论文; 城市论文; 建筑物论文; 外墙论文; 过程中论文; 朝向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