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森工总医院 150000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血流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硬币法做随机分2组处理。所有患者皆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方法治疗,其中甲组血流量设定在每分钟200ml,乙组血流量设定在每分钟250ml。以治疗后各生化指标变化和凝血发生情况作为评价标准,比较不同血流量设定下各自疗效获得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间各生化指标差异比并无讨论价值(P>0.05),但乙组凝血发生率0.0%要明显低于甲组的16.7%(P<0.05)。结论:使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时,不同血流量的选择并不会影响到对患者机体内毒素的清除效果,但较高血流量可减低透析器凝血发生风险。
【关键词】血流量;血液灌流;血液透析;尿毒症
由于常规血液透析的治疗方法不能有效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毒素当中的中、大分子物质,所以临床常以血液灌流的方法联合治疗应用。但血液透析对抗凝要求是比较高的,无论是使用量大或者是小,都可能会增加患者管路凝血、出血的风险[1]。本次研究旨在从血流量差异上着手,分析不同血流量下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效果差异。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将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尿毒症患者72例作为观察对象,按硬币法做随机分2组处理。甲组36例患者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范围在40~63岁,平均年龄51.4±4.2岁,病程范围从2~5年,平均病程3.8±0.5年。乙组36例患者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范围在42~65岁,平均年龄52.1±4.3岁,病程范围从3~5年,平均病程4.1±0.6年。以上资料差异比值并无讨论价值(P>0.05)。
1.2方法
两组患者皆以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方式治疗,每周2次。先用剂量为50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注射液冲洗灌流器、管道和透析器,再用内含20mg低分子肝素的无菌生理盐水1500ml加以冲洗。其中甲组患者将流量速度设定在每分钟200ml,乙组则设置为每分钟250ml。常规用肝素抗凝,2h灌流之后,取下灌流器,再持续做2h的透析。共计治疗3个月。
1.3监测项目
以治疗后各生化指标变化和凝血发生情况作为评价标准,比较不同血流量设定下各自疗效获得情况。生化指标的测定: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测定血液肌酐、β2-微球蛋白、血尿素氮和全段甲状旁边腺素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以结果P<0.05定义为有讨论价值,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生化指标数据并行t检验,用%表示凝血发生率数据并行X2检验,所有数据皆经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各生化指标情况
治疗后两组患者间各生化指标差异比并无讨论价值(P>0.05),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各生活指标情况(±s)
2.2比较两组患者透析器凝血发生情况
甲组中发生凝血6例,发生率为16.7%;乙组中并无凝血发生;两组间数值差异比存在极大的讨论价值(X2=6.5455,P=0.0105)。
3讨论
尿毒症是由于伴随着人机体肾功能的丧失,继而体内诸多种代谢物质和毒素经长时间累积而诱发的一种疾病[2]。当前临床主要还是以血液透析的方法来治疗尿毒症,虽然能有效清除体内毒素中的小分子,但对中、大分子的清除效果还是较差的[3]。本次研究旨在通过探讨不同血流量的设置对联合治疗尿毒症患者产生的不同效果进行观察。依据所得研究结果来看,两组间各项生化指标的差异比较并无讨论价值,说明血流量设置的差异并不会影响到对患者机体内分子物质、甲状旁腺素和其它有毒物质的清除效果。而另外从凝血发生率上来看,乙组发生率0.0%明显低于甲组的16.7%,说明设置较高血流量可潜在控制患者治疗时凝血发生风险。以上所得结果和卢光娅,谭若芸所得研究结果相符[4]。由此来看,使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时,不同血流量的选择并不会影响到对患者机体内毒素的清除效果,但较高血流量可减低透析起凝血发生风险。
参考文献
[1] 柴涛,赵子秀,王淑华等.不同血流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血液透析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13(9):794-795.
[2] 赵子秀,王淑华,柴涛等.不同血流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毒素清除效果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5,22(4):344-346.
[3] 车雨欣.不同血流量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130-131.
[4] 卢光娅,谭若芸.不同血流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1):6-8.
论文作者:胡乃峰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30
标签:血液论文; 尿毒症论文; 患者论文; 血流量论文; 凝血论文; 两组论文; 生化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8年第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