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的测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在线论文,学习者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58x(2015)07-0013-06 一、引言 认同(Identity)源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意指个体潜意识地向某一对象模仿的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体心理归属感[1]。埃里克森的个体自我同一性理论论证了认同对于人格整合和稳定的重要性[2]。之后,认同的研究受到高度关注,以至“概念的热度之高难有匹敌者”[3]。随着认同研究的不断深入,认同的对象领域不断拓展、细化,逐渐衍生出社会认同、民族认同、种族认同、文化认同、组织认同、国家认同、自我认同、身份认同、职业认同、专业认同等分支研究领域。 专业认同是个体学业进程中对就读专业的认同表现,也是学习者极其重要的职业准备之一。专业认同水平会影响学习者对学成专业的信心和专业能力发展。提高学习者的专业认同水平,可以激发学习热情,促进学习者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并获得良好的学业成就。有研究显示,个体专业学习时期的专业认同水平对其日后成就具有显著性影响[4-6]。 据知名文献数据库Web of Knowledge、ScienceDirect、Springer、ERIC、ProQuest、CNKI联合检索(查新日期:2015年2月12日),英语文献实质上多是对于特定领域从业人员(常见的有护士、专科医生、教师等)的“职业认同(Professional Identity)”研究,始见于1957年[7]。国外大学生选择专业的自主程度较高,调换专业相对自由,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同矛盾大多都能在制度内得到化解,因此专业认同问题并不突出,针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的专门研究较为少见[8]。 国内的专业认同研究始见于2005年[9][10],随后文献量逐年递增,不断趋热。研究对象主要聚焦于全日制的研究生、大学生、高职学生等学生群体,涉及专业主要有护理学、学前教育、社会工作、旅游管理等。研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利用自主开发的问卷或量表进行专业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11-15],这类研究最为常见,是我国专业认同研究的主流;二是实证专业认同与其他心理因素的关系,相关主题有学业拖延、择业焦虑、成就动机、学习动机、学习投入、时间管理、人格类型、专业承诺、学业倦怠、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人格倾向性、学习适应性、自我效能感、就业满意度和创造性动机等[16-21];三是以思辨或探讨的方式分析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提升专业认同的策略等[22][23],此类文献较少。上述研究亦存在专业认同与职业认同混同的情况。针对成人学习者的专业认同研究,仅见一篇文献,该研究主要通过对浙江三所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在校生的问卷调查,探索影响专业认同的因素,并提出调适策略[24]。对“在职成人”在线学习者(以下简称“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的专题研究,本研究之前尚未见文献报道。 与全日制学习者不同,在线学习者处于职业发展阶段,肩负工作与家庭责任。面临工作与学习时间冲突、专业与职业兼顾的复杂状态。那么,在线学习者的专业认同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和结构?如何测评其专业认同水平?其专业认同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特征? 二、研究设计与过程 本研究是我们已完成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成人在线学习心理与行为的监控与评价研究”(课题批准号:GKA103007)的后续,沿用其技术路线[25-27],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基本一致。 (一)界定操作定义,构建理论模型,编制量表 借鉴相关研究,结合在线学业情境,给出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的操作定义,设定本研究的边界。根据操作定义,构建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的理论模型和测量维度。依据理论构思、经验事实和测量学要求,结合同行专家意见、前期开放式问卷调查和小范围试测结果等,进行量表题项的编制。最后,确定包涵4个维度、23个题项的Likert 5点自评式施测量表《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量表》(Online Learner Discipline Identity Scale,OLDIS),答案选项从“完全不符”至“完全符合”,分别记为1-5分,表示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水平从低到高的程度区间,得分越高,代表专业认同度越高。 (二)抽样与施测 沿用我们此前对在线学习者的操作定义(参加高等学历教育、利用网络在线教学平台进行远程自主学习、处于工作阶段的成人学习者群体)[28],采用目的抽样、分层抽样和便利抽样相结合的方式,从实施现代远程高等教育院校中,选取毕业生、招生和在校生规模最大[29]的广播电视大学的远程开放教育学员群体为抽样框,具体选择安徽、青海、内蒙古、浙江、沈阳等省市电大的22个办学单位,文法、经管和理工3个专业大类中在籍生数最多的专业,同时尽量平衡学业层次、年级和性别比例。参照有关经验值[30][31],样本容量确定为1,500人。 本研究将前述自编量表(所有题项序位随机编排)和在线学习者的人口特征、基本情况等组成调查问卷,依托专业的问卷调查网站发布,通过合作伙伴,组织被试在线参加测评。 (三)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本研究共回收问卷1,299份(回收率86.6%),其中有效样本量896(有效率68.98%)。根据研究需要采用SPSS,将有效样本数据按50%的比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n=421)和验证性因素分析(n=475)。变量数与被试量之比,达到因素分析中被试量应为变量数5至10倍的经验值要求[32]。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AMOS等软件。统计分析技术主要有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信度检验、效度检验和均值差异比较等。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的操作定义、理论模型与测量维度 对专业认同的理解迄今未有广泛认可的权威界定。已有的界定主要基于三个角度:①基本特征的角度。如专业认同是“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接受与认可,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与探究,表现为学习者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在诸多专业中将某一专业视为与自我同一的,而将其他专业视为他者,甚至希望自己成为与该专业杰出者一样的人的反应”[33][34]。②发生机制的角度。如专业认同“是指个体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在专业中的角色,将专业的价值、标准、期望内化到自我的过程”[35];是“个体在与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的接触中,逐渐认可、接受、喜欢所学专业及相关职业,愿意将专业或相关职业作为个人终身发展的目标等一系列认知、情感、动机或行为”[36]。③发生机制与内在构成相结合的角度。如专业认同是“学习者在认知了解所学习学科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上的接受和认可,并伴随积极的外在行为和内心适切感,是一种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过程”[37];是“在认知了解所学习专业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情感上的接受和认可,并伴随积极的外在行为和内心适切感,既是当前存在的静止状态,也是持续不断的动态过程”[38]。 专业认同的内涵边界缺乏一致界定,导致研究者们对专业认同的内在结构的理解也各不相同。研究者大多根据自己的研究立场、目的以及其对专业认同的界定。对专业认同的内在结构形成特色各异的理解,这些理解体现在相关量表、问卷的维度设定。已有研究大体可分为两类:①根据心理学基础范畴划分(主流)。如胡忠华(2007)从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五个方面考察专业认同[39]。王顶明(2008)认为专业认同具体包含了认知性认同、情感性认同和持续性认同三个层面[40]。秦攀博(2009)、高蕾(2013)认为专业认同包含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和适切性四个心理维度[41][42]。夏颖(2010)从认识程度、情感体验和行为表现三个方面考察专业认同[43]。黄玲云(2013)认为专业认同包含专业认知、专业情感和专业行为倾向三个维度[44]。②根据认同对象划分(相对少见)。如安芹(2006)认为可以从内部认同、外部认同和内部认同与外部认同相互联系三个方面来分析专业认同的对象[45]。杨晶(2007)认为师范生专业认同包括对自身的认同、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身份的认同以及对师范院校的认同等[46]。齐丙春(2010)从美誉度、匹配度、认知度、投入度和喜好度五个方面考察专业认同[47]。可以说,研究者对于专业认同内在结构的看法各异,但大多包含专业认知、专业情感和专业行为三个方面。 1.操作定义 专业认同已有界定,大多从基本特征、发生机制和内在结构等不同侧面反映专业认同的特性。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专业认同是学习者对所修专业的认知、个性与专业的匹配,在此基础上的情感、行为的统一,是动态过程与静止状态的相对一致。从发生机制与内在构成相结合的角度,结合在线学业的特点,将“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界定为:在线学业进程中,在线学习者基于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了解、个性与专业的匹配,对专业产生情感认可,进而能够监督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以达成专业学习目标的心理过程与状态。 2.理论模型与测量维度 本研究根据上述理论推演和操作定义,从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适切和专业行为四个维度构建了“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的理论模型(图1)。其中:①专业认知指在线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了解,主要观测对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专业声望和职业前景的了解程度。②专业适切指在线学习者个性心理特征与专业属性的相互匹配、协调一致,主要观测学习者的兴趣、需要、性格、能力以及思维方式与所修专业的匹配程度。③专业情感指在线学习者对所学专业及相关职业的接纳、认可,主要观测学习者的专业热情、专业期待、专业信心、专业自豪感、专业忠诚度和职业认可度。④专业行为指在线学习者积极主动做出的专业学习投入,主要观测学习者的学业规划、应对学业任务、利用学习资源、应对学业困难、把握专业热点和运用专业知识。专业认知、专业适切、专业情感和专业行为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的理论内核。网络学习者职业认同评价研究_职业测评论文
网络学习者职业认同评价研究_职业测评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