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学习者职业认同评价研究_职业测评论文

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的测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在线论文,学习者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58x(2015)07-0013-06

       一、引言

       认同(Identity)源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意指个体潜意识地向某一对象模仿的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体心理归属感[1]。埃里克森的个体自我同一性理论论证了认同对于人格整合和稳定的重要性[2]。之后,认同的研究受到高度关注,以至“概念的热度之高难有匹敌者”[3]。随着认同研究的不断深入,认同的对象领域不断拓展、细化,逐渐衍生出社会认同、民族认同、种族认同、文化认同、组织认同、国家认同、自我认同、身份认同、职业认同、专业认同等分支研究领域。

       专业认同是个体学业进程中对就读专业的认同表现,也是学习者极其重要的职业准备之一。专业认同水平会影响学习者对学成专业的信心和专业能力发展。提高学习者的专业认同水平,可以激发学习热情,促进学习者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并获得良好的学业成就。有研究显示,个体专业学习时期的专业认同水平对其日后成就具有显著性影响[4-6]。

       据知名文献数据库Web of Knowledge、ScienceDirect、Springer、ERIC、ProQuest、CNKI联合检索(查新日期:2015年2月12日),英语文献实质上多是对于特定领域从业人员(常见的有护士、专科医生、教师等)的“职业认同(Professional Identity)”研究,始见于1957年[7]。国外大学生选择专业的自主程度较高,调换专业相对自由,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同矛盾大多都能在制度内得到化解,因此专业认同问题并不突出,针对大学生专业认同的专门研究较为少见[8]。

       国内的专业认同研究始见于2005年[9][10],随后文献量逐年递增,不断趋热。研究对象主要聚焦于全日制的研究生、大学生、高职学生等学生群体,涉及专业主要有护理学、学前教育、社会工作、旅游管理等。研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利用自主开发的问卷或量表进行专业认同现状的调查研究[11-15],这类研究最为常见,是我国专业认同研究的主流;二是实证专业认同与其他心理因素的关系,相关主题有学业拖延、择业焦虑、成就动机、学习动机、学习投入、时间管理、人格类型、专业承诺、学业倦怠、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人格倾向性、学习适应性、自我效能感、就业满意度和创造性动机等[16-21];三是以思辨或探讨的方式分析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提升专业认同的策略等[22][23],此类文献较少。上述研究亦存在专业认同与职业认同混同的情况。针对成人学习者的专业认同研究,仅见一篇文献,该研究主要通过对浙江三所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在校生的问卷调查,探索影响专业认同的因素,并提出调适策略[24]。对“在职成人”在线学习者(以下简称“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的专题研究,本研究之前尚未见文献报道。

       与全日制学习者不同,在线学习者处于职业发展阶段,肩负工作与家庭责任。面临工作与学习时间冲突、专业与职业兼顾的复杂状态。那么,在线学习者的专业认同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和结构?如何测评其专业认同水平?其专业认同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特征?

       二、研究设计与过程

       本研究是我们已完成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成人在线学习心理与行为的监控与评价研究”(课题批准号:GKA103007)的后续,沿用其技术路线[25-27],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基本一致。

       (一)界定操作定义,构建理论模型,编制量表

       借鉴相关研究,结合在线学业情境,给出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的操作定义,设定本研究的边界。根据操作定义,构建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的理论模型和测量维度。依据理论构思、经验事实和测量学要求,结合同行专家意见、前期开放式问卷调查和小范围试测结果等,进行量表题项的编制。最后,确定包涵4个维度、23个题项的Likert 5点自评式施测量表《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量表》(Online Learner Discipline Identity Scale,OLDIS),答案选项从“完全不符”至“完全符合”,分别记为1-5分,表示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水平从低到高的程度区间,得分越高,代表专业认同度越高。

       (二)抽样与施测

       沿用我们此前对在线学习者的操作定义(参加高等学历教育、利用网络在线教学平台进行远程自主学习、处于工作阶段的成人学习者群体)[28],采用目的抽样、分层抽样和便利抽样相结合的方式,从实施现代远程高等教育院校中,选取毕业生、招生和在校生规模最大[29]的广播电视大学的远程开放教育学员群体为抽样框,具体选择安徽、青海、内蒙古、浙江、沈阳等省市电大的22个办学单位,文法、经管和理工3个专业大类中在籍生数最多的专业,同时尽量平衡学业层次、年级和性别比例。参照有关经验值[30][31],样本容量确定为1,500人。

       本研究将前述自编量表(所有题项序位随机编排)和在线学习者的人口特征、基本情况等组成调查问卷,依托专业的问卷调查网站发布,通过合作伙伴,组织被试在线参加测评。

       (三)数据整理与统计分析

       本研究共回收问卷1,299份(回收率86.6%),其中有效样本量896(有效率68.98%)。根据研究需要采用SPSS,将有效样本数据按50%的比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用于探索性因素分析(n=421)和验证性因素分析(n=475)。变量数与被试量之比,达到因素分析中被试量应为变量数5至10倍的经验值要求[32]。

       数据统计分析采用SPSS、AMOS等软件。统计分析技术主要有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信度检验、效度检验和均值差异比较等。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的操作定义、理论模型与测量维度

       对专业认同的理解迄今未有广泛认可的权威界定。已有的界定主要基于三个角度:①基本特征的角度。如专业认同是“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接受与认可,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与探究,表现为学习者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与特长,在诸多专业中将某一专业视为与自我同一的,而将其他专业视为他者,甚至希望自己成为与该专业杰出者一样的人的反应”[33][34]。②发生机制的角度。如专业认同“是指个体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在专业中的角色,将专业的价值、标准、期望内化到自我的过程”[35];是“个体在与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的接触中,逐渐认可、接受、喜欢所学专业及相关职业,愿意将专业或相关职业作为个人终身发展的目标等一系列认知、情感、动机或行为”[36]。③发生机制与内在构成相结合的角度。如专业认同是“学习者在认知了解所学习学科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上的接受和认可,并伴随积极的外在行为和内心适切感,是一种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过程”[37];是“在认知了解所学习专业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情感上的接受和认可,并伴随积极的外在行为和内心适切感,既是当前存在的静止状态,也是持续不断的动态过程”[38]。

       专业认同的内涵边界缺乏一致界定,导致研究者们对专业认同的内在结构的理解也各不相同。研究者大多根据自己的研究立场、目的以及其对专业认同的界定。对专业认同的内在结构形成特色各异的理解,这些理解体现在相关量表、问卷的维度设定。已有研究大体可分为两类:①根据心理学基础范畴划分(主流)。如胡忠华(2007)从专业认识、专业情感、专业意志、专业技能和专业价值观五个方面考察专业认同[39]。王顶明(2008)认为专业认同具体包含了认知性认同、情感性认同和持续性认同三个层面[40]。秦攀博(2009)、高蕾(2013)认为专业认同包含认知性、情感性、行为性和适切性四个心理维度[41][42]。夏颖(2010)从认识程度、情感体验和行为表现三个方面考察专业认同[43]。黄玲云(2013)认为专业认同包含专业认知、专业情感和专业行为倾向三个维度[44]。②根据认同对象划分(相对少见)。如安芹(2006)认为可以从内部认同、外部认同和内部认同与外部认同相互联系三个方面来分析专业认同的对象[45]。杨晶(2007)认为师范生专业认同包括对自身的认同、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身份的认同以及对师范院校的认同等[46]。齐丙春(2010)从美誉度、匹配度、认知度、投入度和喜好度五个方面考察专业认同[47]。可以说,研究者对于专业认同内在结构的看法各异,但大多包含专业认知、专业情感和专业行为三个方面。

       1.操作定义

       专业认同已有界定,大多从基本特征、发生机制和内在结构等不同侧面反映专业认同的特性。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认为专业认同是学习者对所修专业的认知、个性与专业的匹配,在此基础上的情感、行为的统一,是动态过程与静止状态的相对一致。从发生机制与内在构成相结合的角度,结合在线学业的特点,将“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界定为:在线学业进程中,在线学习者基于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了解、个性与专业的匹配,对专业产生情感认可,进而能够监督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行为,以达成专业学习目标的心理过程与状态。

       2.理论模型与测量维度

       本研究根据上述理论推演和操作定义,从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适切和专业行为四个维度构建了“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的理论模型(图1)。其中:①专业认知指在线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认识了解,主要观测对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专业声望和职业前景的了解程度。②专业适切指在线学习者个性心理特征与专业属性的相互匹配、协调一致,主要观测学习者的兴趣、需要、性格、能力以及思维方式与所修专业的匹配程度。③专业情感指在线学习者对所学专业及相关职业的接纳、认可,主要观测学习者的专业热情、专业期待、专业信心、专业自豪感、专业忠诚度和职业认可度。④专业行为指在线学习者积极主动做出的专业学习投入,主要观测学习者的学业规划、应对学业任务、利用学习资源、应对学业困难、把握专业热点和运用专业知识。专业认知、专业适切、专业情感和专业行为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的理论内核。

      

       图1 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四因素结构模型

       (二)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理论模型的验证与量表的项目鉴别度、信度和效度

       1.探索性因素分析(n=421)

       采用主成分分析、直接斜交旋转的方法,获得初始特征值大于1、累计解释总方差67.574%、因子载荷0.670-0.888(>0.40)和共同度0.462-0.792(>0.20)的测量题项16个(专业行为7个,专业适切3个,专业认知3个,专业情感3个),组成基于四因素结构模型的正式量表。每个测量题项的因素归属与预设一致,与因素主旨一致。

       2.四因素结构模型的验证

       ①相关分析(N=896)。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行为、专业适切之间呈中等程度以上显著正相关(0.492***-0.598***,P<0.001),各因素既方向一致,又相对独立,不可相互替代。各因素与量表总分呈强正相关(0.786***-0.855***,P<0.001),表明各因素与总体概念一致。②结构模型拟合度分析(n=475)。采用AMOS验证理论模型的因素结构,以

/df、GFI、AGFI、RMSEA、NFI、RFI、IFI、TLI、CFI等拟合度指数,检验量表的因素结构与理论模型的拟合程度[48][49]。表1显示,拟合指标达到或接近适配标准,本研究提出的四因素结构模型(图1)与实际观测数据适配良好,测量模型的收敛效度佳,四因素结构模型整体拟合良好,模型结构具有相当的稳定性。理论模型与观察数据相契合,说明实证数据未拒绝“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由专业认知、专业适切、专业情感和专业行为四个维度构成”的理论构念。

      

       3.量表的项目鉴别度、信度和效度(N=896)

       ①正式量表的题项鉴别指数D值0.223-0.403(>0.20),题项与总分相关系数0.581***-0.721***(>0.40,P<0.001),共同度0.325-0.518(>0.20),说明该量表具有很好的项目鉴别度,能够鉴别出不同被试的反应程度。②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α值0.778-0.866,折半信度0.731-0.832(>0.70)、总量表Cronbach's α值0.914,折半信度0.809(>0.80),本量表及其各维度均具有比较理想的信度。③效度方面,坚持规范严谨的量表编制过程,保障“测验题目对相关的内容或行为领域的代表性取样的适当性”[53],使量表题项能反映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的基本特征,具有界定内容范围内取样的代表性。因此,量表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各维度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均明显高出各维度间的相关系数,结构模型整体拟合良好(表1),表明本量表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三)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基本特征的初步分析

       在线学习者的专业认同具有什么样的基本特征?不同性别、学业层次、年龄段、专业类别、在线学业时程(以学期为单位)的在线学习者,其专业认同水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采用本次实证数据(N=896)对此进行统计分析和差异检验(见表2),以平均值和标准差映射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的水平。评分值域为1-5分,分别代表非常不认同、不太认同、一般、比较认同和非常认同,得分越高表示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度越高,中等临界值为3分。

       表2显示,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的专业情感(4.276±0.690)、专业认知(4.201±0.635)、专业适切(3.926±0.714)、专业行为(3.790±0.669)及其总体(3.984±0.560)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即在线学习者对所学专业比较认同。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发现,5.13%的学习者专业认同水平比较低。其总平均分低于中等临界值(M<3.00);38.84%的学习者自我评价中等,接近比较认同(3.00≤M<4.00);56.03%的学习者对所学专业认同度较高(M≥4.00)。经Friedman双向方差秩次检验,在线学习者在四个维度的自我评价相互之间差异显著(P<0.001),等级秩次均值的高低顺序依次为专业情感、专业认知、专业适切和专业行为。

      

       进一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样本群组的专业情感、专业认知、专业适切、专业行为以及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总体水平的均值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学业层次间和不同学业时程间,各维度及总体的均值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性别间、不同年龄段间和不同专业类别间,部分维度或总体的均值水平差异显著(P<0.05)。①在专业情感、专业行为和专业适切等维度及专业认同总体水平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②“≤25岁”群体在专业认知和专业行为维度上显著低于31岁以上的,“≤25岁”群体在专业适切维度上显著低于36岁以上的,30岁以下的在专业情感维度上显著低于36岁以上的,在专业认同总体水平上,“≤25岁”群体显著低于31岁以上的,“26-30岁”的显著低于“36-40岁”的。③在专业认知维度,“文法类”专业显著低于“经管类”和“理工类”。

       四、结论与讨论

       (一)建立了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的理论模型与测量维度

       本研究通过对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内涵及其构成因素的分析,结合在线学业的特定情境,从发生机制与内在构成相结合的角度,将在线学习者的专业认知、个性与专业的匹配及其在二者基础上的专业情感和专业行为,纳入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的范畴,提出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的操作定义,并据此建立了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四因素结构模型和测量维度。因素分析显示,各测量题项的因素(维度)归属与预设一致,数据所隐含的变量间关系不抵触四因素结构的理论模型,因素结构清晰稳定。理论模型与测量维度为深入研究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提供了理论借鉴和观察视角。

       (二)编制了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量表

       项目分析、信度与效度分析结果表明,正式量表所有题项均具有很好的鉴别度,量表具有比较理想的信度、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可用于测评我国在线学习者的专业认同水平。

       (三)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水平中等偏上,部分层面差异显著

       实证数据显示,学习者在专业认知、专业情感、专业适切和专业行为维度及其总体方面对所学专业均比较认同。学业层次、学业时程对专业认同没有显著影响,性别对专业情感、专业行为、专业适切等维度及专业认同总体水平有显著影响,年龄对专业认同各维度及其总体水平有显著影响,专业类别对专业认知维度有显著影响。四个维度的水平相互之间差异显著,专业情感、专业认知、专业适切和专业行为的水平依次衰减,反映了学习者在线学业进程中专业认同程度的变化趋势。

       专业认同对于专业学习意义重大,能显著正向预测学习投入[54-56]和学业成绩[57],且与学业倦怠呈显著负相关[58]。远程教育院校可以参照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水平及其在不同层面的差异特征,分析差异原因,制定预防专业认同危机的干预策略,同时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以促进学习者的专业认同,改善专业学习体验,提升学业成绩。

       (四)本研究的贡献及后续研究

       专业认同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新兴的重要话题,本研究聚焦尚无专题深入研究的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丰富了专业认同的概念内涵和理论结构,拓展了专业认同的研究边界、学业情境和研究对象,以实证范式贡献了中国文化背景下“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量表”。基于实证数据,初步揭示了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的基本特征,为远程教育院校有效提升在线学习者的专业认同,有效降低或规避较低专业认同带来的认同危机和认同焦虑,改善学习体验,促进学习性投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参考,为今后的同口径研究提供了比对目标。后续研究可通过进一步的理论探讨和研究设计,实证在线学习者专业认同的影响因素,为实践干预策略提供更精细的切入点。

       (本研究的抽样施测得到了相关学校20多位老师的大力支持。谨此一并致谢。)

       收稿日期:2015-05-15

       定稿日期:2015-05-29

标签:;  ;  

网络学习者职业认同评价研究_职业测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