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的预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论文_朱明丽,夏丽华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双矿医院155100

【摘 要】目的: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随机选取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高血压伴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观察组)86例,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空腹时的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值蛋白等指标。观察两组患者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叶酸、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相比基本相同(P>0.05),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患者超声检查发现斑块19,占47.5%;观察组患者超声检查发现斑块54,占62.8%,两组斑块数量相比(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此外,超声检查发现,两组患者的软斑、硬斑、混合斑、规则斑、不规则斑、IMT、最大斑块厚度、最大斑块长度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斑块出现增多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颈动脉斑块与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在临床治疗时,除抗脑卒中外,还要重视预防颈动脉斑块的形成。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相关性研究

缺血性脑卒中指脑组织局部组织由于血瘀循环障碍导致的缺血、缺氧以及坏死[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加,致死率、致残率很高,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负担[1]。此外,文献报道高血压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同时脑卒中也是高血压患者的主要心血管风险[2]。由于颈动脉位置较浅,可以反映高血压脑动脉、冠状动脉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重要心血管情况。为了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本实验随机选取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超声检查后颈动脉斑块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现临床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2月住院治疗的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40例患者为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86例患者经MRI检查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但无脑出血、脑肿瘤或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最小年龄51岁,最大年龄83岁,平均年龄(64.7?6.3)岁;观察组86例患者中男44例,女42例,最小年龄56岁,最大年龄79岁,平均年龄(67.2?5.1)岁。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资料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观察指标

1.2.1 一般资料

观察所有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BMI = 体质量/身高2(kg/m2)[3]。所有患者测定实验室生化指标,空腹时抽取患者静脉血3~5ml,测定空腹时的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叶酸、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4]。

1.2.2 超声颈动脉斑块检查

采用多普勒超声仪,利用双功能扫描,二维超声观察颈动脉各段腔内的斑块大小、性质、部位、内膜中厚度等[5]。采用Crouse法计算斑块积分,在不考虑各斑块长度的情况下,将同侧颈动脉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最大厚度相加得到该侧颈动脉斑块积分,将两侧斑块积分相加得到斑块总积分[6]。

1.3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为SPSS15.0,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显着性差异。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对照组40例患者为单纯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观察组86例患者为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叶酸、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相比基本相同(P>0.05),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是颈动脉及其分支,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一旦破裂极易诱发血栓产生,导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因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密切相关[7]。文献报道,不稳定的的动脉粥样斑块中会出现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8]。炎症细胞可以诱导和分泌一些活性物质,使斑块容易破裂。此外,研究资料揭示,炎症还可以改变斑块的形态学特征以及成分使斑块的稳定性降低,容易破裂引起急性脑血管疾病[9-10]。为了研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本实验随机选取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其中观察组86例为高血压伴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40例为单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超声斑块检查结果以及独立危险因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统计结果我们得出结论: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叶酸、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指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说明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基本相同。此外,超声检查发现,两组患者的软斑、硬斑、混合斑、规则斑、不规则斑、IMT、最大斑块厚度、最大斑块长度等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斑块数量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的数量有一定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斑块出现增多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风险因素。总之,颈动脉斑块与高血压合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综上所述,临床预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除预防高血压时,也要关注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杨松,蒋颖,吴坚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胱抑素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0):1021-1023.

[2]王纯,梁雨露.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斑块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4,39(1):80-83.

[3]吕丽,魏岩,白杨等.老年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1):4772-4773.

[4]曹茂红,柯开富,周冉冉等.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1):62-64.

[5]曹贵方,汪慧,陈黔妹等.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形成与血尿酸、性别、年龄、糖尿病史等相关因素的回归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8):19-21.

[6]袁红梅,高永英,刘虹等.颈动脉斑块性质与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关系研究[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0,32(6):700-701

[7]杨淑,刘江.高血压调控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临床意义[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22):41-42.

[8]秦茜淼,陈为民,沈天骊等.超声对颈动脉斑块与脑卒中危险因素关系初探[J].上海医学影像,2006,15(4):281-282,285.

[9]崔豹,马露,曾源等.老年高血压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与近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2):1245-1248.

[10]黄民江,邬文敏,谭力铭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其与脑卒中的关系[J].医学临床研究,2010,27(2):313-314.

论文作者:朱明丽,夏丽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6

标签:;  ;  ;  ;  ;  ;  ;  ;  

高血压颈动脉斑块的预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论文_朱明丽,夏丽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