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一生健康的营养决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营养论文,孩子论文,健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给孩子吃什么、怎么吃,我们该听谁的?
我们的喂养不仅关系到孩子现在生长发育好不好,而且还会决定孩子会不会吃、爱不爱吃、有没有好的饮食习惯。
做父母的谁不关心孩子的营养呢?从孩子降生的时候开始,我们就要为他决定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一直到他长大。而我们的这些决定,对孩子的健康来说是举足轻重的:我们的喂养不仅关系到孩子现在生长发育好不好,还会决定孩子会不会吃、爱不爱吃,有没有好的饮食习惯,而所有这些,对孩子将来的生活都会有深刻的影响。所以,如果说孩子一生的健康取决于父母为他作的各种选择,那么最重要的选择就是早期营养。如果父母在早期营养问题上替孩子作了正确的选择,就为孩子一生的健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我们能为孩子做好这个决定吗?我们的营养知识够吗?如果我们需要帮助,有谁能帮助我们?
在发达国家,人们可以求助于注册营养师。但在我们国家,能做营养计算的保健医生现在不多,能做好营养分析的保健医生就更是寥寥无几了。
难以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而我们的周围又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我们的父母跟我们说“我们以前如何如何”;我们的朋友也告诉我们“现在大家都如何如何”;各式各样的广告更是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应该给孩子吃这个、应该给孩子吃那个……到底应该听谁的?我们常常感到无所适从。
既然孩子的健康取决于我们,那么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就不能把决策权交给广告和不负责任的宣传。我们需要一双慧眼,去识别各种各样的信息,做出自己的判断,为孩子掌握好健康的天平。为此,我们需要学习。
给孩子吃什么、怎么吃,我们依据什么?
一个正确的营养评估必须综合考虑孩子的病史、症状、体征、化验,生活方式等等,甚至还要深入了解家族史、遗传等多方面的情况;而根据现代营养学的观点,还必须考虑环境的影响,比如环境污染、食物上的化肥和农药等抗营养物质的残留量等等。
借助于科学的仪器,根据数据和指标来判断孩子的营养状况,这是大家普遍接受的观点。但是,这些仪器测定的结果和指标必须与每一个孩子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不能孤立地、刻板地使用。
你可以用这3种方法了解孩子的营养状况:
1.从临床症状表现来分析可能缺少的营养物质,如乏力、口腔溃疡、腿容易抽筋与某些维生素、矿物质缺乏有关。
2.从生活习惯和方式来分析生活中与营养有关的因素,如身体锻炼水平、精神压力、环境污染均和食物的消化、吸收密切相关。
3.除了比较日常膳食和营养学会推荐的每日摄入量之外,要更多地考虑影响食物消化和吸收的因素,如农药、化肥、食物添加剂、色素、防腐剂、糖精等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小贴士
●关于每日膳食营养推荐摄入量
每日膳食营养推荐摄入量(RDA)是根据平均水平来确定的,它可以作为我们判断日常饮食是否存在很大偏差的参照。但必须牢记的是: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遗传基因,生活的环境也不相同,所以对营养的需求也会有相当大的差别。比如,身材瘦小的孩子和身材高大的孩子,活动量大的孩子和相对安静的孩子,即便年龄一样大,每天需要的营养量也会不同。
所以,简单地把吃进去的营养素和推荐的摄入量比较一下,算出一个百分比,就得出营养够不够的结论,这种做法是十分武断的。父母们也不必把每日膳食营养摄入推荐量作为一个标准来严格地要求孩子。
●关于化验单
不少父母会遇到这样的大夫:看着化验单给孩子开一大堆的保健药品,有补锌的、补钙的,还有补血的……尤其是补钙,几乎成了每个孩子的“必修课”。许多父母感到疑惑:我的孩子真的缺营养吗?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人和人之间都有差异,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也是不同的,所以,仅凭化验单来判断孩子是否缺乏某种营养物质是不全面的。
了解健康营养观,掌握营养的天平
多样 维持健康所需要的营养素是多种多样的,这些营养素综合在一起,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但是没有一种食物具备所有的营养素。因此,食物多样化是保证孩子获得全面营养的基础。同时,食物多样化还可以让孩子享受到多种美味,让吃成为人生的一种乐趣。在婴幼儿时期,食物多样化可以让孩子获得丰富的味觉、嗅觉、视觉、触觉刺激,既有利于早期教育,还可以避免挑食、偏食、厌食等不良饮食习惯的形成。
平衡 这个食物金字塔可以形象地说明各类食物是如何平衡搭配的。对3岁以下的儿童来说,每日500~80ml奶是他最重要的营养来源,处在金字塔底部第一层。从下往上的第二层至第五层,各类食物量逐渐减少。这几层的左侧是工业化泥糊状食物,右侧是家庭制作的婴幼儿食物。
适量 指吃进去的营养素既能满足需要,又不危及健康。婴幼儿处在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单位体重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是最大的;而婴幼儿的消化系统又不成熟,咀嚼、胃肠蠕动、消化、吸收都比较差,所以一旦喂养不当,导致营养紊乱,出现消化系统疾病的几率也最高。消化不良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过度喂养会导致肥胖,成年后得慢性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等)的几率会增加。
适度运动 健康的体重是靠“吃”和“动”的平衡来维持的,适当的运动是我们维持健康体重必不可少的环节。孩子体重超标,夜里不好好睡觉,往往都和运动不足有关。我们要尽量保证孩子每日有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同时,通过观察孩子的生长速率和日常表现,您就可以知道,孩子的运动量是不是合适。
总量控制 知道了孩子一天的总的营养需求量,就可以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灵活地变通食谱,让孩子既能享受各种美味,又能保持健康的体重。比如:孩子今天吃了一块奶油蛋糕,那么您就可以让他适当少吃一些主食、奶、糖、蛋等;换乳期的孩子添加了一顿泥糊状食物,您就要相应地给他减去一顿奶。
给孩子吃什么、怎么吃,我们可以做出的决策
母乳喂养
母乳的成分与母亲的饮食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如果妈妈吃的东西太油腻,妈妈的奶中就会有过多的脂肪。甚至有学者认为,母乳中有母亲所吃的各种食物的“味道”,所以孩子所尝到的食物味道比只吃配方奶的孩子要丰富得多。其实,不管食物的味道是不是真的进到了乳汁中,乳汁中的营养成分随着妈妈的饮食而变化,这是肯定的。这样,吃母乳的孩子就能提前适应多种营养成分,这为他以后接受多种食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孩子喜欢熟悉的味道,所以开始添加泥糊状食物时,吃母乳的孩子就能较快适应新食物。
在孩子成长的早期让他接触丰富的口味
如果孩子有很好的味觉,能够接受各种各样的口味,就为他日后建立良好的饮食营养习惯,不挑食、不偏食打下很好的基础。虽然孩子一生下来就具有基本的味觉能力,但是如果他只吃味道单调的食物,久而久之,就不容易适应其他口味的食物。孩子的味觉是很灵敏的,如果在他生命的早期,比如在4~6个月大的时候,父母就开始给他尝试各种各样口味的食品,让他接受广谱的味觉刺激,那么他的味觉就能得到很好的训练,锻炼出不断接受新口味的能力。
提供多样食物,培养多样兴趣
其实,孩子挑食、偏食、食欲不好,责任不在孩子,而在为孩子们准备食物的爸爸妈妈。在孩子开始尝试各种食物的最初几年里,如果食物太硬、口味不合适,或者食物单调、不能引起孩子的食欲,都会使孩子对这种食物失去兴趣。所以,为了让孩子接受多种多样的食物,爸爸妈妈在给孩子做饭的时候,要特别精心,注意到食物软硬是否合适、口味是否过于刺激、孩子是否喜欢,而且要变换不同的花样,让孩子保持对食物的兴趣。
给孩子一张温馨的餐桌,让他愉快进餐
如果我们总是和孩子一起坐在餐桌旁愉快地吃饭,细嚼慢咽,品味每一道菜,不仅有利于他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受到良好的饮食文化的熏陶,还能帮助他在吃饭与愉快情绪之间建立起一种关联。以后,每当他坐在餐桌旁边的时候,他的食欲就会条件反射式地被唤起,同时唤起的,还有一种有利于健康的愉快情绪。这是爸爸妈妈可以送给孩子的一份宝贵的礼物,它将伴随孩子终生,使孩子受益无穷。
让孩子倾听自己的需要
我们最重要的决策,也许是培养孩子自己决策的能力。
孩子的身体有自我调节系统,在自然状态下,他能感觉到自己是否吃饱了,还想吃点什么。但是如果我们过多干扰孩子进食,他就会渐渐感受不到自己身体的需要,失去自我调节的能力。
孩子的大脑中有一个饱感中枢,吃饭吃到20分钟左右的时候,它就会发出信号,告诉你是否吃饱了。所以,在吃的问题上,每个孩子都应该有能力自己决定吃什么、吃多少。这也是我们应该尊重的孩子的权利。
但我们的现状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们既不能决定吃什么,也不能决定吃多少,决定权往往在父母手里。不少父母害怕孩子吃得不够多,常常强迫孩子多吃,或者变着花样哄孩子多吃;还有些父母鼓励孩子狼吞虎咽,或者不分时间、场合地让孩子吃这吃那。殊不知,这些做法都会干扰孩子自身的调节系统,使他渐渐变得不知饥饱,失去食欲,最终吃饭会成为“任务”,而不再是一种生活乐趣。
也有些父母让孩子爱在哪里吃就在哪里吃,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或者让孩子边吃饭边看电视,其实这并不是真正的尊重孩子吃的权利。因为这些做法都会干扰孩子机体的自我调节。所以,“放任自流”和“强迫命令”一样,都是不可取的。
我们最重要的决策,也许是培养孩子自己决策的能力。父母要做的不是替孩子决定,而是用自己的行为营造出一个适宜的气氛,引导孩子的自我调节机制发挥作用。比如:
帮助孩子形成饮食规律,保证孩子生物钟的正常运转;用愉快和谐的气氛和丰富多样的食物调动孩子的自然食欲;帮助孩子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比如细嚼慢咽、合理搭配,等等。这样才能让孩子倾听到自己的需要,自己做出健康的决定。
如果我们都来了解最新的健康和营养学知识,提高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我们就能够在营养问题上,为孩子做出有益于他一生健康的科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