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本斋转战冀鲁豫
文/李春光
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将军
在抗日战争时期,能征善战的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1901—1944年),不但名扬冀中,而且在冀鲁豫也享有盛誉。
数据分析采用GraphPad Prism5软件统计分析并作图,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各组之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马本斋原名马守清,回族,共产党员,河北献县人。10岁时,始入本村私塾读书,但因家境日艰,只念了三年便中途退学。17岁时,为了生存,随父亲马永长“走西口”外出做工。 19岁,经朋友介绍,加入了东北军张宗昌的部队。半年后,被提升为班长。不久,又晋升为排长。1922年,被选送到“东北讲武堂”学习。毕业后,被任命为连长;接着又升为营长、团长。
1931年 “九·一八”事变后,他不满蒋介石 “先安内,后攘外”的基本国策和韩复榘、刘珍年等人的各怀鬼胎、只图自保,毅然弃官离职,回归故乡。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很快侵入马本斋的家乡一带,烧杀淫掠,无恶不作。马本斋就地组织起一支回民抗日义勇队,奋起抵抗日本侵略军。 1938年初,马本斋率部加入河北游击军,编为冀中回民教导队;4月,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他任总队长;10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正像他在其入党申请书中所写的 “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
1939年,回民教导总队改编为八路军第3纵队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这时,正值日寇“扫荡”华北,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在河间、青县、沧县地区转战,并在各大清真寺帮助“回民抗战建国会”组织伊斯兰小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接连取得胜利。尤其是在日寇对冀中根据地的“扫荡”中,与八路军主力纵队和贺龙、关向应率领的120师协同作战,消灭土匪武装第6路。在1940年的康庄战斗中,指挥部队从四面八方向侵略军猛烈进攻,半小时的战斗,除六七个伪军逃跑外,其余50余人全部歼灭,并缴获大炮1门,重机枪1挺,轻机枪2挺,步枪60余支,马10余匹,以及许多弹药,从而使回民支队誉满冀中。
1981年,邓聚龙教授首次提出了“灰色系统”这一概念。1982年,邓聚龙教授发表的论文“The Control Problems of Grey Systems”和《灰色控制系统》,标志着灰色系统理论的诞生。灰色系统理论通过从已知信息中产生、开发和挖掘有用信息,探索研究对象的客观规律[17-22]。
痛打齐子修
回民支队到达鲁西北之前,那里的斗争形势异常严峻。早在1940年7月,驻扎在那里的八路军新8旅已调往卫河以西,再无主力部队常驻。日伪顽乘机夹击,致使鲁西北根据地一天天缩小,当地抗日部队和政府只限于很小一块地域活动。回民支队来到后,作为3分区唯一的主力部队,担负着保卫、巩固和发展鲁西北根据地的艰巨任务。
马本斋的建议,得到了与会人员的赞同。杨得志也赞赏地说:“奇袭八公桥,是摆脱被动、争取主动、破其一点、牵动全局的一着好棋。”
齐子修是河北省固安县人。聊城失守后,他盘踞在鲁西北茌(平)、博(平)、聊(城)、堂(邑)、冠(县)东、莘(县)北一带,表面上是国民党保安旅长,暗地里已投降日寇,成为伪治安军,不断对我根据地进行“蚕食”。马本斋鉴于他修了那么多防御工事,硬攻有困难,决定以“引蛇出洞”的办法,在村镇外面消灭他。于是,和副司令员赵健民率部深入齐子修驻地,故意刺激敌人,让其来攻。但是,敌人知道我们来了主力部队,却龟缩到围子里不动。马本斋见此情势,便令回民支队用炮轰,敌人依旧不敢露头。
不久,齐子修趁回民支队转移作战,又派出小股部队到根据地骚扰。马本斋得知后,立即命令回民支队3中队秘密进驻常受骚扰的一个村庄,同时部署县大队进驻附近另一村庄配合行动。
当天夜里,县大队驻地响起枪声,原来是与齐子修部前来抢粮的匪徒遭遇。齐部认为回民支队不在,便调集兵力,妄图吃掉县大队。不料,回民支队3中队从敌人背后突然发起进攻,打乱了他们的阵脚。这时,深受齐子修之害的当地群众也纷纷抄起红缨枪、三齿叉参加战斗,把一个营的敌人打得七零八落,其副参谋长也当场毙命。残敌抱头鼠窜,又被我增援部队一一歼灭……
自1941年至1943年,鲁北连续大旱,粮食收成无几,饿殍遍野,惨不忍睹。敌、我双方都严重缺粮。许多据点的敌人一看到哪里有烟火便去抢饭吃。根据这一情况,马本斋又实施了“以粮制敌”的战术。
当时,冠县桑阿镇一带有三个布成品字形的伪军据点。马本斋率部潜入“品”字中心,令部分战士大肆熏烟升火,佯装做饭。同时,将主力埋伏于四周有利地形。三个据点的敌人望见阵阵“炊烟”,不约而同地蜂拥而出,前来抢饭吃。当伪军进入伏击圈后,马本斋战刀一挥,一声大喝,顿时伏兵四起。敌人惊慌失措,又见大势已去,纷纷缴械投降。回民支队兵不血刃拿下三座据点,并将敌人抢来的粮食分配给官兵和百姓……
图6给出了有机粘土复合体和脆性颗粒的压痕表面图像,实验的最大压入深度为2μm。由图可以看出,两种颗粒的变形或者裂纹扩展完全不同,弹性模量和硬度差异大。有机粘土复合体颗粒表面以塑性变形为主,压痕中心及其周围微裂纹发育不明显(图6(a));脆性颗粒以脆性破裂为主,与压头的棱接触的位置应力最大,微裂纹主要沿着压头棱的方向延伸直到颗粒的完全开裂,同时,微裂纹的扩展并不一定沿着压头棱的方向延伸,会受到颗粒本身晶格结构的影响而改变扩展方向(图6(b))。
威震刘仙洲
刘仙洲是山东泰安人。1937年12月29日日寇占领泰安后,他利用故里的亲朋关系,招集一些地痞流氓、散兵游勇,组织了一支汉奸队伍。因讨得日寇主子的欢心,1939年被委任为莘县伪县长兼保安司令,还被树为“模范县长”,手下有伪军2000多人。由于莘县是鲁西北中心聊城的南面屏障,日寇极为重视,常派一个中队的鬼子在那儿驻守。刘仙洲自恃兵多,又有日寇撑腰,横行无忌,常常出动上千人四处为非作歹,祸害百姓。
马本斋打罢齐子修,又挥师莘县,矛头直指刘仙洲部。他亲自指挥部队越过马颊河,一直开进莘县境内,驻进了一个大村子,挖好工事,准备在敌人进攻时迎头痛击,予以歼灭。数日后,莘县伪军又出动1000多人,但他们知道回民支队能征善战,不敢包围,只是在驻地监视而已。马本斋见他们不敢进攻,便命部队主动出击。随着他一声令下,战士们犹如下山猛虎,飞也似地冲向敌群。敌人被打得狼狈不堪,夹着尾巴逃回城里。
事后,有人怂恿刘仙洲进行报复,刘仙洲暗叹之后,有气无力地说:“他(指马本斋)是老爷,咱惹不起!”
在鲁西北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回民支队和军分区基干团还先后攻打了田寨、赵固、二十里铺等敌据点30多处,烧毁碉堡40余座,组织群众把20多公里的“封锁沟”全部填平,使南北抗日根据地连接起来,在鲁西北牢牢站稳了脚跟,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抗战工作的开展。
大灾显深情
1942年,冀鲁豫遭受到空前未有的天灾,上半年几乎是滴雨未下,河渠干涸,禾苗全被烈日晒焦;未到秋季,庄稼又早已枯死,作物全部绝产。1943年旱情尚未结束,又发生了严重的蝗灾。人们为了填肚子,只能以菜代粮,以草根、树皮、棉籽充讥。后来,这些东西也都吃光了,便开始四处逃荒要饭。与此同时,瘟疫也向人民袭来……
1942年9月,回民支队奉命开赴鲁西北。随后,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3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
马本斋率领回民支队在进行艰苦卓绝的军事斗争的同时,为了帮助群众度灾荒,除了发动军民生产自救,还决定部队粮食定量由原来的人均1斤半减至12两(当时是16两为1斤),把节省下来的粮食救济灾民,甚至还作出严格的规定——不得同群众争挖野菜吃。他说:“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都出身于贫苦人家,都知道挨饿是什么滋味。眼下,老百姓都在挨饿,我们要联合地方党组织,把群众从饥饿中解救出来。我们解决不了他们一年一月的粮食,哪怕解决三天五天的粮食也是好的。”
在他的动员下,回民支队立即开始节衣缩食。战士吃不饱,就以糠菜充饥。马本斋身为司令,也放弃了小灶,同战士一样吃大锅饭,还常常把自己的饭让给战士和灾民。
话音未落,将军右掌一拍几案,身形暴起。几案上的棋子受那一掌之力,立即飞起,未及落地,将军右手五指连弹,把飞起的棋子尽数弹出。
有一天,司务长见马本斋明显消瘦下来,想到他带兵打仗,日夜操劳,心疼之下,特地为他做了一碗杂面面条。马本斋如获至宝,马上让人送给了一贫如洗又大病初愈的邻居百姓马老太太。老太太通情达理,说什么也不要。马本斋只好亲自出马,把那碗面条送回去,端到老人面前,恳切地说:“老大娘,你要是对我马本斋有意见,信不过,就别接受;你要是信得过我,把我当成一家人,让我如愿,就把这碗面条吃下去,补补身子。”
话说到这份上,老太太只好眼含热泪,用颤抖的双手接过了碗……
治疗前,2组患者肘关节的AROM、握力和捏力,日常生活能力(MBI、FIM、家务能力)、上肢功能障碍问卷(DASH)、生活质量(QOL)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后来,老太太刚刚能下地走路,便领着儿孙去面谢马本斋。一见面,全都先下跪。马本斋连忙扶起他们,深情地对老太太说:“老人家,您跪错了,我是农民的儿子,您是我的长辈,是老百姓养育和保护着我们,群众才是真正的上帝。”
站在一旁的司务长也随之插话:“马司令经常教育我们唱这样一首歌: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共产党生命的源泉,老百姓是共产党时刻的挂念!”
老太太一家见此情势,个个感动得泪流满面,不知如何是好……
献计端敌巢
1943年10月,回民支队奉命开往鲁西南的昆吾、尚和一带。
当时,伪第二方面军孙良诚部以濮阳县的重镇八公桥为中心,不断向四面扩张,步步蚕食我抗日根据地。山东、河南军民强烈要求拔掉这颗钉子。
国家防总密切监视汛情,根据汛情发展先后启动了防汛Ⅳ级、Ⅲ级、Ⅱ级应急响应,并派出4位部级领导赴前线指导;加密防汛会商,及时研判汛情形势,统筹协调工程调度,有针对性地部署防守抢险工作。松花江防总启动防汛Ⅱ级应急响应,强化骨干水库防洪调度,加强技术指导支持。三省(自治区)防指分别启动防汛Ⅰ级、Ⅱ级应急响应。
但孙良诚部装备精良,粮草充足,又占据着有利地形,确是一根不好啃的骨头。为此,冀鲁豫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专门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研究作战方案。
在会上,马本斋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采用“牛刀子剜心”战术,即首先集中优势兵力,突然袭击,打掉敌人总指挥部八公桥,然后再回过头来清扫外围据点。他说:孙良诚会自恃兵多势众,装备精良,又见我主力均在外线,不可能会打八公桥;何况八公桥四周有高墙深沟,外围又有层层据点保护。敌人“备周则意怠”,我们正可利用其麻痹心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打它个措手不及,一举攻克八公桥。
马本斋率回民支队首先到了鲁西北最大的回民聚集地张鲁集,打的第一个胜仗就是痛击顽军齐子修。
为打好这仗,杨得志先来了个“声东击西”:令第2军分区司令员曾思玉、政委段君毅和参谋长潘焱率部从范县转移到鄄(城)北地区,故意远离孙良诚的部队,摆出强攻郓城守敌刘本功部的架势。刘本功胆颤心惊,拼命向孙良诚呼救。孙良诚得知我军打郓城,马上放松了在八公桥的防御警惕。接着,杨得志又来了个“调虎离山”:令4分区政委张国华率部攻打八公桥西侧的两门镇,迫使孙良诚抽兵增援。眼看着敌人中了他的 “牵牛术”,杨得志又来了个“暗渡陈仓”:令5分区司令员昌炳桂、3分区司令员马本斋悄悄各率其部,分别到濮阳至东明一线和濮阳一带阻击敌4军、牵制敌5军,令鄄北、郓北、昆吾、濮阳等县的游击大队,也都秘密行动起来。
11月13日,杨得志指挥冀鲁豫主力部队日夜兼程,飞速行军,于16日晚冒着满天飞沙,赶至八公桥预定位置。这时,马本斋已遵照杨得志命令,率回民支队从尚和、昆吾一带出发,经过两天两夜的隐蔽急行军,到达八公桥附近,开始同友邻部队一起 “关门捉贼”。我军首先把八公桥周围电话线切断,将镇子严密包围起来,随后巧妙地通过布雷区,剪断铁丝网,越过护城河和外壕,架起云梯翻过围墙,制服哨兵,打开寨门,后续部队一拥而入。随着杨得志一声令下,我轻重火器一齐怒吼,回民支队和军区主力部队的战士们奋勇冲进敌穴。伪军们以为神兵天降,猝不及防,明碉暗堡也没法展开火力。结果,孙良诚的总参谋长甄纪印和特务团长都做了俘虏,特务团1600余人全部缴械投降。是役,毙伤敌数百名,缴获轻机枪17挺,步枪1600余支,子弹4万余发,电台两部,战马百匹,粮食数百万斤及兵工厂一所。唯敌首孙良诚因于15日去开封开会而漏网。
(1)增强了河道行洪能力,减轻了受洪水威胁的程度,确保了国民经济生产的正常运行。由于实施了多项加固整治措施,圩堤的险工险段明显减少,相应河段河道的行洪能力明显增强,极大地减轻了城镇、农田及重要设施的防洪压力及受洪水威胁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又实施了417座圩堤的退田还湖工程,该工程的实施为主动防御大洪水,减少由于洪涝而引发的灾害起了重要作用。
敌八公桥总部被打掉之后,我八路军主力又“顺手牵羊”,在200多里的范围内,拔除敌伪大小据点100多个,歼伪顽3200多人。从此,冀鲁豫边区的濮范观中心区和2、3、4、5军分区连成了一片,摆脱了以前的被动局面,恢复和发展了根据地,为下一步取得更大的胜利,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同时,马本斋卓越的指挥才能也得到指战员们的高度评价。当时的冀鲁豫区党委书记兼冀鲁豫军区政委黄敬,还称他为“后起的天才军事家。”
临终嘱托
1944年1月,马本斋颈椎部突然生了一个疮(对口疮),疼痛难忍,而且迅速恶化。由于他在长期的战争生活中营养不良,体质已弱,加上当地缺医少药,体温很快上升,疮病波及脑髓。
杨得志得知马本斋病情,即派一个连的兵力护送他到后方医院(当时设在濮阳小屯村)抢救。路上,马本斋苏醒后发现那么多人护送他,很不安。他批评随行人员,说这样浪费兵力,不利于反“扫荡”的战斗任务,坚持只留下一个班,其余的都立刻归队。
一些模拟声音的词语能让读者产生丰富联想,教学中,可以抓住文本中的拟声词引导学生再现画面,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歌唱二小放牛郎》中“四下里‘乒乒乓乓’响起了枪声,敌人才知道受了骗”。读到这一句,学生不由得在座位上一边用手做出打枪的样子,一边响亮地读出“乒乒乓乓”这个词语,相信他们已从这个词中感受到战斗的激烈的画面及对敌人的仇恨的情感。在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下大雨》中“呜——哇,呜——哇”,学生从中感受到雨点之大,读到这里,一些学生还缩了缩脖子,感觉雨很大,雨声就在耳旁。
到医院时,马本斋已处于病危状态。
这时,杨得志接到中央命令,让他带冀鲁豫军区的部分部队(包括回民支队)到陕北,执行保卫延安的任务。接着,中央也给马本斋发来了电报。
当回民支队政委张同钰到医院看望马本斋并转交电报时,马本斋竟出人意料地坐了起来,颤抖着双手接过电报,断断续续地读着电文:“冀中回民支队马本斋同志:党中央问候你和全体指战员。你们以大智大勇驰骋华北平原,取得卓越之战绩。总部决定,命你部速来延安,接受重任……”
从此,齐子修像个打败的鹌鹑斗败的鸡,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他反复地轻声读着电报,随后对张同钰说:“政委,党中央的电报对咱们回支鼓舞太大了,我们要坚决地执行命令,尽快出发。可是,动员的重任就要落在你一个人身上了!”
2月1日,杨得志率冀鲁豫军区第3团、11团、16团、19团、32团和回民支队开赴陕北。行前,杨得志到医院探望马本斋,并告诉他即将离开冀鲁豫时,马本斋艰难地睁开双眼,吃力地说:“我是应该和部队一起走的。”
本次实验研究目标为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75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评估经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的结果。
杨得志安慰道:“病好了,你可以赶上来嘛!”
他摇摇头,又断断续续地说:“我总想……和您一块去延安……”
杨得志再三劝说,才使他同意留医院治疗。
加速度传感装置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铝制圆形管壳内固定制备的PDMS薄膜,在薄膜的中心位置粘接圆柱形永磁体质量块,在距永磁体上表面 D=5 mm 处固定磁传感器通过上位机对读出采集的数据,由此组成整个加速度传感检测装置。
接着,他又嘱咐回民支队干部:“一定要坚决服从杨司令员指挥……你们见到毛主席、朱总司令,要转达我对他们的问候……”
此后,马本斋病情继续恶化,并患上了急性肺炎。但他心里仍在想着人民,想着抗战。护理人员为了观察他的病情变化,多点了两盏棉油灯。他发觉后责怪他们不该浪费,“要听毛主席的话,节约每一个铜板,为着战争和革命事业,我这屋里有一盏灯就行了。”
马本斋病重期间,他的儿子马国超守在他的身边。马本斋强撑病体教儿子写下“中国”两字,旨在教子“孝敬祖国”。他写得很慢,边写边说:“这国字的四框,是防备敌人的城墙。这城墙不是砖垒的,是一代代中国人的血肉堆成的。这国字里面的或字,有天地,有房屋,还有大刀长矛,有咱中国人的一切。”
马本斋在弥留之际,对身边工作人员说:“让部队等着我……我不行了,要把我的家属送到延安去……”
马本斋临终前,还向家属嘱咐道:“我觉得,不能为人民为国家为党做更多的工作是件憾事,教育孩子继承我的志向,做革命工作;告诉三弟领导伊斯兰民族抗战,革命到底!”
身后殊荣
1944年2月7日,马本斋病逝于山东莘县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今河南濮阳县小屯村),终年43 岁。
马本斋逝世的消息传到延安,延安各界于3月17日隆重举行马本斋追悼大会。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全都赠送挽联。其中,毛泽东同志挽:
冀鲁豫军区遵照马本斋的遗嘱和尊重回族“葬不过三日”的速葬习俗,当天就护送他的遗体到张鲁集安葬。在灵柩经过军区驻地时,举行了隆重的送灵追悼大会。会后,军区参谋长阎揆要、第3军分区政委刘星率武装部队伴随灵柩向张鲁集进发。
8日黄昏,到达张鲁集,灵柩进入了清真寺。很快,噩耗传遍了张鲁集及其附近村庄。前来吊祭的群众潮水般涌向清真寺,直到次日早晨,仍然络绎不绝。
9日,安葬仪式在张鲁集隆重举行。冀鲁豫边区党政军领导黄敬、宋任穷、张霖之、王任重、苏振华、贾心斋、朱光及各军区代表、各地委和专署及其所辖县代表,都赶来吊祭。
11时,送葬行列由清真寺开始出动。按照回族最高葬礼,由挽联花圈覆盖着的灵柩,被六七十人高抬着紧跟其后。黄敬亲自参加了高抬的行列。随后是数不清的男女老幼,人人手持熏香、佩戴着孝符,从清真寺到葬地,道旁排满着成千上万送葬的群众,行至墓地前有序列地停了下来。
马本斋的遗体很快被安置在柏木塔布中,随着教长的引导,由黄、宋、王、张、贾、苏、朱率领着各界代表到灵前对马本斋的遗体做最后的目别。脱帽三鞠躬后,各界代表退下,诵经覆土,直到夕阳将坠时,安葬才告完毕。
我看到在水底深处也有一盏油灯,两个油灯连成一线,上下通明,一直通到那看不见的远方。我好像望见我的狼剩儿就在那远方,他在倾听我的呼唤。那一天是八月十五,是团圆的日子,也是狼剩儿的生日,我就是从那天起开始给狼剩儿叫魂儿的。以后每到月朔月圆,我都要点亮那个光明的世界,去召唤我的狼剩儿,就像是去奔赴一个神圣的约会。都十三年了,除了二十四年去阳新那个月,我月月都在呼唤。月一、十五,那两个夜夕,空中总是回荡着我的湿漉漉的哀鸣,经久不散。
此后,张鲁集回民怀着对马本斋崇敬的心情,献出10亩地,为其修建墓地陵园,周围栽满青松翠柏。
组建村必须要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坚持“试点先行、逐步铺开”原则,在盈余分配上宜采取“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按股分红”的方式,尽量规避因方便组建而采取“保底分红”的分配方式,将亏损风险转嫁到合作社。
马本斋同志不死。
朱总司令挽:壮志难移回汉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周恩来同志挽:民族英雄,吾党战士。
主要是为了使内筒不跟随外筒转动,内筒超前管鞋在不回转的情况下先压入地层,减小先期对底部岩层的破坏。同时,有效阻止冲洗液对底部岩层的冲刷,有利于岩心的形成。另外,岩心进入内筒之后,减少内筒与岩心摩擦以及保持岩心原状,延长取心内筒使用寿命。
林伯渠、李富春挽:
率大军抗日寇,远近播英名,冀鲁豫河山增色;
奉教义承母志,生死矢忠贞,伊斯兰健儿典型。
3月13日,冀鲁豫军区《战友报》发表了苏振华、张霖之、贾心斋等领导同志悼念马本斋的文章和黄敬、张霖之悼马本斋挽词。
挽词为:
伊斯兰抗战领袖,转战南北,积劳病故,回民举哀,武装御寇;
共产党模范干部,因公忘私,致祭殉国,全党追悼,再接再厉。
文章中说:
1939年至1944年间,由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转战冀鲁豫,经历大小战斗870次,消灭日伪军3.7万人,攻克敌堡垒据点和破坏敌人铁路、桥梁数百次,缴获了大批枪炮、弹药和军用物资,令日伪军闻风丧胆。被誉为“铁军”。他不仅是回族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