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道德——儒学作为一个整体已经过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儒学论文,作为一个论文,道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就有一个建立新道德的任务。毛主席说过,“五四运动所进行的文化革命……当时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立下了伟大的功劳”(《新民主主义论》)当时文学革命完全成功了,语体文代替了文言文的主导地位。但是建设新道德的任务却没有真正完成。这是因为“五四”时期有人提倡的新道德是资产阶级的道德。当时大力宣扬科学和民主,称之为赛先生和德先生,有人说仅仅请来德先生和赛先生还不够,还要请来莫拉尔(moral)小姐。所谓莫拉尔,显然是指西方的资产阶级道德。但是西方资产阶级道德不会合乎中国的国情。“五四”以后,也有进步人士宣扬共产主义道德,但也未能在全国推行。因而建设新道德的任务没有真正完成。现在,建设新道德的方向已经明确了。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在文化方面,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关于道德,我们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德。
我们现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德,就要对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进行批判继承。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之中有糟粕,有精华,应加以分析,批判其中陈腐的传统,发扬其中优秀的传统,加以提高改造。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陈腐传统主要有两点,一是等级意识,所谓君臣、父子、夫妇的关系都是不平等的。这种不平等的关系,要完全加以否定。在今天,君臣关系已经不存在了,父子夫妇都应是平等的。社会主义社会,既应废除阶级剥削,更应废除等级差别。二是儒家学说的空疏倾向,儒家在一些问题上表现了空疏倾向,割裂了道德理想与物质利益的联系。中国上古文化始于炎黄,炎黄是物质文明的创造者,也是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春秋时期,许多人讲“三事”,即正德、利用、厚生,也是兼重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孔子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有重大的贡献,强调正德,但对于利用厚生有所忽视。孟子强调“何必曰利”,其实固然不应追求私利,但是国家人民的公共利益还是必须讲究的。
我们现在要弘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其中包含古代伦理道德的优秀传统。中国伦理道德的优秀传统,主要有四点:(1)爱国主义思想,(2)人格价值观念,(3)人际和谐思想,(4)社会责任观念。(1)爱国主义思想远有渊源,孔子曾讲过“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强调保卫华夏的文化。以后出现了许多民族英雄。中华民族包含许多民族,每一民族都有其保卫民族主权的民族英雄。(2)中国哲学肯定人的价值,孔子说:“天地之性人为贵”,孟子提出“良贵”观念,认为人人都具有天赋的内在价值,于是强调人格的尊严。认为“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人格的尊严比生命还重要。西方基督教有所谓原罪,认为人人生来都是有罪的。中国古代则认为人人生来都具有内在的价值,这可以称为“秉彝说”。《诗经》说:“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认为人人都有好善之性,所以是具有价值的。(3)中国哲学肯定和谐的价值,以和为贵,和的观念承认差别,是有差别的统一。(4)古代哲学家强调社会责任心,认为个人对于社会应负一定的责任,孟子以禹稷为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已溺之也;禹思天下有饥者由已饥之也”。每一个人都应对社会、对国家负一定的责任。儒家强调社会责任心的思想,是值得肯定的。
儒学思想虽然有一些深湛内容,但是儒学作为一个整体已经过时了。当代新儒家企图复兴儒学,那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我们创造社会主义新文化,既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也要反对文化保守主义复古主义。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之下,经过全民的认真讨论,社会主义新道德建设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