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下端骨折应用交锁髓内钉的治疗效果研究论文_谭力

股骨下端骨折应用交锁髓内钉的治疗效果研究论文_谭力

谭力

拜泉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164700

摘要:目的:研究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将90例拟行股骨下端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用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下端骨折1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于术时间45 -90min,平均60min。术后随诊6-12个月。骨折愈合率100,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应用《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洲动评定疗效,优87例(97.6% >,良3例(2.4%),优良率(91.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3.30o)(PG0.05)。结论:与锁定加压钢板比较,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端骨折具有既保持髓内钉固定不损伤骨折端周围组织,又保留骨折端原始血肿不被破坏,操作熟练,可减少X线透视的次数等优点。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是一种固定可靠、创伤小、操作简单的治疗股骨下端骨折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交锁髓内钉;锁定加压钢板;股骨下端骨折

前言:股骨下端骨折指在股骨下端15cin以内发生的骨折,是一种高能量创伤,骨折常为粉碎性或波及关节,是骨科中较难治疗的骨折之一。股骨下端骨折是,是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临床上以粉碎性、小稳定性骨折多见,其常可累及关节而,病情较重,在临床治疗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治疗小当则会出现关节畸形、骨折小愈介、延迟愈介,影响膝关节功能。在治疗股骨下端骨折时采用积极的手术干预一直是骨科医师的共识,但对于手术内固定器械的选择仍是大家争论的焦点,目前临床常采用交锁髓内钉、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股骨下端骨折。自1939年德国Kuntscher首次应用第一代不锈钢三叶草结构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以来,髓内钉技术得到不断发展和应用。目前发展的第三代交锁髓内钉具有手术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牢靠,可有效避免股骨短缩、旋转及骸内翻畸形等优点而成为临床治疗的一种发展趋势团。逆行交锁髓内钉符合股骨生物力学特点,锁钉有效防比骨折旋转、分离和重叠,具有显著的坚强固定效果。现作者以90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其效果分析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于我院诊断为股骨下端骨折患者90例,男53例、女37例,年龄20 -72岁,平均38岁。骨折原因包括坠落伤24例,重物砸伤11例,交通事故24例,运动性13例,摔伤18例。其中开放性22例,闭介性68例,具体骨折类型为骼间骨折37例,骼上骨折24例,股骨下端骨折29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心、肾、肺、血液等严重疾病及精神病史或家族精神病史,创伤到手术时间2一13d,平均4.5d。

1.2手术方法

所有病例采用持续硬膜外阻滞麻醉。试验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取仰卧位,采用膝前外侧小切口,不过多剥离软组织,骼间骨折需显露股骨骼及关节而。骼上骨折仅需显露股骨骼间窝。粉碎骨折块尽量少剥离或不剥离骨膜以保全血运,将大骨折块拉拢复位.待骼上髓内钉打入后将之整复良好,小骨折块不剥离将原位放入。对骼间骨折尽量修复关节而使其平整,用松质骨螺钉先复位固定,注意稍偏前或偏后以免影响髓内钉打入。屈膝90。显露股骨骼间窝即为进针点,开槽后可稍扩大,安装髓钉,钉尾于关节而下5 mm安装封帽,用瞄准器装置上下锁钉各2枚。C'型臂透视复位满意后,冲洗并关闭伤口。对照组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患者仰卧位,膝关节屈曲约450,取外侧切口,沿骨膜与肌肉间分离为钢板通道,骼部骨膜适当切开,清除血肿,尽可能保留骨块上附着的软组织,复位后克氏针临时固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C'型臂透视观察复位满意后,插入锁定钢板并调整到骼部适当位置,牵引下维持骼上复位,行远端钻孔锁定,近端小切口置入锁定螺钉以锁定钢板。再次C'型臂透视复位满意后,冲洗并关闭伤口。

1.3分析方法

观察并认真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介时间、肢体缩短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骨折愈介情况等,并进行数据分析、整理、处理。回顾分析90例股骨下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从患者性别、年龄、骨折原因、骨折类型、治疗方法、手术指标、骨折愈介情况、并发症发生等方而进行信息收集,并整理、分析,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45 - 90min,平均6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0mI。术后随访6- 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3一8个月,平均为4.5个月,无感染,无断钉、拔钉以及骨不连和畸形愈合发生。除3例大腿下端严重挤压伤屈膝<90外,其他患者膝关节功能均基本恢复正常。根据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及功能评定标准,优89例(97.6%),良1例(2.4%),优良率100%。

3.讨论

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优点有:创伤不、中心性固定、固定稳定,早期功能锻炼、符介生物学固定原则,骨折愈介率高。股骨下端骨折常为较大暴力所致,其病情较重,以粉碎性、小稳定性骨折多见,山于其解剖部位与膝关节相邻,如处理治疗不当会导致不愈合、畸形愈合,甚至会影响膝关节的运动功能,目前临床上治疗方法较多,不同治疗方法其临床疗效亦不相同。

交锁髓内钉治疗长管状骨骨折,被誉为“生物性”内固定技术,髓内钉在管状骨中起到弹性夹板的作用。其依靠长骨中心轴固定,应力传导最快,避免了剪、扭、折等应力,应力遮挡最小,能有效控制骨折的成角、短缩、旋转。交锁钉对主钉相互多点接触内夹板固定作用及交锁钉对主钉的锁固作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既能保持肢体长度,控制旋转,稳定骨折端,负重时又能保持骨折端紧密接触,刺激骨痴生长,是一种弹性固定,符介骨折愈合所需要的力学环境,提高了骨折愈合率。

逆行交锁髓内钉适合股骨远端骨折A1,A2,A3,C1,C2型患者,尤其是躁上粉碎性骨折患者,禁用于关节面严重粉碎骨折的C3型骨折,若患者躁问严重粉碎,松质骨螺钉难以固定牢固,需使用其他内固定材料。在实施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时,确定进针点,多在躁问切迹中央进针,位于股骨两骼的正中心。C型骨折患者应以克氏针临时固定骨折处,应力满足解剖复位要求,恢复关节面的完整平滑。在实施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时,两次进入关节腔会损害膝关节结构,导致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以及膝关节挛缩,因此术中尽量小要损伤股四头肌伸装置,仔细清理关节腔碎屑,以免刺激滑膜组织,造成关节粘连、肿胀、疼痛。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手术部位血液循环和关节滑液循环,以免发生关节粘连。

4.结语

大量研究表明,骨折原始血肿在骨折愈合中有重要的作用。骨折后大量的生长因子如转化生成因子、骨形态生成蛋白.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等释放入血肿中,作用于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影响和调节骨折愈合的全过程。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股骨下端骨折骨折端不切开,未破坏原骨折端的血肿,故可以保留骨折端原始血肿,有利于骨折愈合。近年来,这类骨折的治疗逐渐趋向于弹性固定。交锁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就是这种固定方式的代表性操作,临床上都有大量应用。本组结果证明交锁髓内钉较锁定加压钢板具有出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等特点,但手术时间稍长,其总体疗效优于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与文献报道类似,是股骨下端骨折一种比较理想的固定方式。但限于观察水平、观察时间等客观因素,本研究病例数较少,样本量相对不足,结果难免有偏倚,因此,研究结果仍有待进一步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证实并且应进行系统的安全性评价。

参考文献:

[1]李军、吴贵根、荣红亮、赵信用、丁建彬、朱明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端骨折疗效分析.[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1).

[2]卢秋野、孙军、曲勇、宋保臣、刘永平、张志刚、高明忠、陆明澎.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下端骨折.[J]中国民康医学2008(12).

[3]余建清.交锁髓内钉在股骨下端骨折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1(10).

论文作者:谭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7

标签:;  ;  ;  ;  ;  ;  ;  ;  

股骨下端骨折应用交锁髓内钉的治疗效果研究论文_谭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