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化体育课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教学。改进体育教学方法,特别是备课要周密有创新,对教材要精选优化,合理搭配,重点突出。并根据学生的需求,适当增加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克服学生的厌学心理。我认为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首先要紧的是要把学生的心“磁化”过来,使学生乐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产生“磁化”效应,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其次,“变化”是关键,所谓“变化”,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二、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针对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猜谜语的特点,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由于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针对这一情况,我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韵律操,配上音乐或指挥学生做反口令练习、模仿动物动作等各种新颖、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多采用小型竞赛。低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打飞机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又如,学生甲在走廊上玩,学生乙在其背后打了一下,只见甲猛一转身,拔腿就追,直到甲、乙两人都气喘嘘嘘地趴在地上为止。此种在操场上屡见不鲜的镜头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学生在学习起跑时反应就不那么快?为什么学生练习耐久跑时就不能那样卖力?其实,学生在玩耍时都显露出其个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学过程能适应其个性,能激发其个性倾向性,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增强。
五、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苏霍姆费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
论文作者:孙绍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9月总第16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5
标签:学生论文; 体育课论文; 教师论文; 他们的论文; 这一论文; 厌学论文; 要把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5年9月总第168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