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两个变化加快建立新的劳动制度_两个转变论文

围绕两个变化加快建立新的劳动制度_两个转变论文

紧紧围绕两个转变加快建立新型的劳动制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两个转变论文,紧紧围绕论文,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 斗目标,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 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经营转向集约型经营。笔者就 如何围绕两个转变,加快建立新型的劳动制度谈几点看法。

一、两个转变的基本要求以及对劳动工作的深刻影响

经济体制转变的基本要求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 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要求是,从主要依靠增 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与劳 动工作的关系很直接,给劳动工作提出的要求更紧迫:

——转变经济体制,要求加快培育劳动力市场,全面深化劳动领域各项改革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劳动制度,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 序的劳动力市场,使劳动力市场机制在配置劳动力资源中充分发挥基础性作用。

——转变经济体制,要求劳动部门切实加大职能转变的力度,进一步由侧重 于管理国有企业的劳动工作,转向综合管理全社会的劳动事业;由主要运用计划 指标、行政审批手段向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的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和必要的政府 行政干预,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由直接对企业实施微观管理,转为以宏 观预测、规范、调控为主的管理,加强协调指导、监督检查和社会服务。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提高劳动者素质,这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 要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大力加强职业技能开发。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增强劳动者主人翁意识。因此,必须通过改革 工资分配制度、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等措施,充分调 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经济有效增长。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量投资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将相对减少,企业富余 职工、社会失业人员增多,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因此,必须根据产业结构的调 整,调整就业政策,实现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最佳结合。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企业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走内涵扩大再生产 的道路。因此必须规范企业劳动用工行为,提高劳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形成科 学合理的劳动组织。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加强劳动安全卫生关键科学技术研究,大力推 广和运用高新技术、改善劳动安全卫生环境,提高各类设施的安全保障水平。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要最大限度地提高保险的 社会化程度,减轻企业包袱,均衡企业负担,使企业轻装上阵,积极参与市场竞 争。

二、劳动工作面临的形势、挑战和发展机遇

当前劳动工作正处于一个新的重要的发展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和不可多得的发展机遇。

第一,形势越来越好。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把劳动力市场作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五大要素市场之一;《劳动法》的颁布,从法律的高度明 确了劳动部门的职能和地位、权力和义务,把劳动工作全面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两个根本性转变既给劳动工作指明了方向,又提出了 更新、更高的要求;广大企业和劳动者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护自 身合法权益的意识普遍增强;各级劳动部门抓重点、攻难点的工作方法深入人心 。所有这些都为劳动工作向前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巨大的内在动力。

第二,工作任务越来越重。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劳动工作的职能扩大,如 劳动监察、安全生产综合管理、实施再就业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 工程、劳动关系调节等,都是近年来新增的职能。都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密切相关,责任十分重大。

第三,工作范围越来越广。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劳动工作必然进一步从国 有企业向集体、三资、私营、个体等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扩展,由城镇向农村延 伸。

第四,工作难度越来越大。劳动工作中存在着劳动力增长较快与就业岗位不 足的矛盾;劳动力素质偏低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矛盾;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相 对滞后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矛盾;工资分配宏观调控缺乏手段与正确贯彻“效 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矛盾;企业经济效益和实际承受能力与落实各项基本 劳动标准的矛盾;劳动安全卫生现状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矛 盾;企业和职工利益理论上的一致性以及经济成份的复杂性与实际工作中依法维 护职工合法权益的矛盾;劳动管理手段乏力与工作任务重、工作难度大的矛盾。 这些突出的矛盾,使劳动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紧紧围绕两个转变,推动劳动事业的全面发展

1、要把促进就业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努力保持就业局势的稳定。当前 ,城镇失业人员的结转和增加,企业富余人员的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 等量投资提供就业岗位的相对减少以及社会新增就业岗位有限的矛盾十分突出, 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要全面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培 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劳动就业工作的通知》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 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二是加大劳动力市场培育发展的力度;三是全面实施 两个工程。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是解决就业问题最大的根本途径。要结合 产业结构调整,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积极鼓励和支持集 体合作经济及其他多种经济形式的发展;大力发展以安置就业为主要任务的劳动 就业服务企业和中小企业。这是“九五”时期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措施。

加大劳动力市场培育发展的力度,促进两个主体进入市场。要进一步重视和 加强三大体系建设。一是职业介绍网络体系。要建立省、地、县、乡(镇)、村 垂直的职业介绍组织机构并联结省外、境外的服务网络,充分发挥职业介绍机构 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载体作用,积极为劳动力供求双方搞好中介服务。二是劳动力 市场运行规则体系。通过制定市场准入规则、竞争规则、交换规则等来规范劳动 力市场行为,建立科学的工作程序,使各项服务工作之间相互衔接配套,为劳动 力市场有序运行提供条件和保证。三是劳动力市场评价体系。要建立科学的指标 体系,按照量化标准进行考核,促进职业介绍工作更加规范、完善、配套,上“ 档次”,提高劳动力市场发育的水平。

全面实施再就业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工程,促进城乡就业协 调发展。再就业工程要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部署,综合运用政策扶持和就业服 务手段,实行企业安置、个人自谋职业和社会帮助安置相结合。新建扩建企业招 工以及劳务输出都要安排一定比例的失业职工。同时采取一切措施,鼓励和提倡 城市失业人员到小城镇和农村开发就业。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有序化工程要在 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和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中,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 移;劳务输出要全面落实证卡管理制度,加强流动的有序性和有效性,推进农村 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2、全面加快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险体系。“九五”时期, 必须按照《建议》提出的“要加快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要求,基 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范围覆盖城镇所有从业人员,制度规 范,费用负担和待遇标准合理,管理服务化程度较高的多层次的社会保险体系。 第一,要将各项社会保险,首先是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实 施范围扩大到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离退休人员,并逐步扩大到城镇个体工商 户及其帮工,到1998年在全省基本实现“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管理、 统一调剂使用基金”。第二,在职工工资提高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养老、失业、 医疗保险个人缴费水平。第三,养老保险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 原则深化改革,形成统一的制度。要合理确定基本养老保险的待遇水平,以保障 基本生活需要为标准,同时加快建立企业补充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进一步完 善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使企业离退休人员分享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成果。第 四,医疗保险按照“保险基本需求,节约医疗资源,减轻企业负担”的原则,同 时加快生育、工伤保险制度改革的步伐。第五,失业保险要扩大到城镇所有企业 和所有从业人员,在确保失业人员基本生活的同时,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失业人 员实现再就业。第六,逐步提高保险的社会化管理水平,基本实现养老金社会化 发放,完善管理手段,依托社区,初步建立起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体系。

3、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工作,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要围绕提高劳动者素 质和促进就业,逐步形成覆盖城镇并向农村延伸的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技能开发 体系,使新就业人员接受职业培训的比重达到80%左右。要根据劳动力市场的 需求,不断调整职业培训的内容。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加快职业分类和 职业技能标准制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的社会化管理,建立和完善职业技能 鉴定质量保障体系,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动员社会、企业、个人积极重视和 参与培训工作,逐步建立有利于促进职业技能开发事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建立新 型学徒培训制度,调动企业培训的积极性,切实提高新就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广 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建立技师协会,健全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制度,推动职 业技能开发事业的发展。

4、加强工资收入分配宏观调控,调节收入分配关系。要初步建立起以按劳 分配为主体的“市场机制决定,企业自主分配,政府监督调控”的工资分配体制 ,在职工工资随经济增长提高的同时,理顺收入分配关系。第一,要完善调控措 施,健全调控体系,理顺管理体制。改进和完善企业工资监督检查制度,加强个 人收入的税收征管。第二,改革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完善工效挂钩办法,强化对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考核;实行国有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建立企业内部工资增长 的约束机制;在非国有企业和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积极推行集体协商决定工资 的办法。第三,全面落实企业内部分配自主权,指导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 分配制度,加快实现职工工资收入货币化、工资化、规范化。第四,要全面实施 和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切实保障企业职工的基本生活。

5、全面实行和规范劳动合同制度,保持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第一,要强 化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的意识,通过加强劳动合同的管理,使劳动合 同的签订、鉴证、履行、变更、终止、解除等环节更加规范,促进新型用人制度 的正常运行。第二,要加强劳动用工管理,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要针对不同地 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特点,制定企业用工管理办法,加强宏观调控,强化用 工管理手段,切实搞好城乡劳动力的统筹安排和合理使用。第三,健全劳动争议 处理机构,完善三方办案机制,形成不同层次的调解制度、仲裁制度与司法制度 有机结合的劳动争议处理体系。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制定企业富余职工确认 标准,多渠道分流富余职工;同时,逐步建立起企业、工会、劳动行政部门三方 ,对企业经济性裁员进行约束的新机制。

6、加强劳动安全卫生的综合管理。第一,健全和完善“企业负责、行业管 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规守纪”的安全生产工作体制,强化安全生 产综合管理和国家监察职能,加强危险性作业工种岗位的持证上岗制度,提高安 全生产意识,增强职工遵规守纪的自觉性。第二,加强对重点行业、企业和特种 设备的现场监察,制止各种违反劳动安全卫生法规的行为。同时,按照《劳动法 》的规定,搞好工时休假、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保护等基本劳动标准的落实。第三 ,要严肃事故的查处工作,形成有效的威慑力量,教育广大经营者和劳动者,遏 止事故上升的势头。第四,理顺关系,强化劳动安全卫生检测检验工作。加强劳 动安全卫生科学技术研究,大力推广运用高新技术,改善劳动安全卫生环境,提 高劳动保护用品和各类安全设施的保障功能,维护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为改革 、发展、稳定服务。

标签:;  ;  ;  ;  ;  

围绕两个变化加快建立新的劳动制度_两个转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