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课题与发展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课题与发展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课题、新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发展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新课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中国社会主义辩证法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上海市哲学学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理论研讨会,于1999年10月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召开。来自全国党校、高校、科研机构和理论宣传部门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150多人出席了会议。与会同志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回顾我国50年来发展的历史,从哲学上总结经验教训,探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展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世纪的发展趋势。现将研讨会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5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展望

许多同志认为,我们沿用多年的“苏联哲学教科书体系”即1938年发表在《联共(布)党史》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能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貌和全貌。它是斯大林在米丁、尤金等年青哲学家协助之下写出来的,没有吸收当时已经发表和尚未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许多重要著作中的哲学思想,更没有吸收20世纪初发生的物理学革命和其他自然科学的成就。由于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对这本过分通俗化、简单化的小册子的吹捧,导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封闭、僵化和教条化。在沿用了半个多世纪之后,它更显陈旧,而且误导许多干部和群众以为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本”,甚至以为这就是全部哲学。我们应当打破这个“教科书体系”,另创21世纪中国版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为此,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恢复成一个开放的体系,要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全部著作开放,对21世纪自然科学划时代的伟大发现开放,对包括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哲学和中国传统哲学开放,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开放,对人类面临的各种重大问题、困境和危机即全球问题开放。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著吃透,东西打开,古今贯通,站到现代化科技成就的基础上,面向中国和全球问题,才能开创出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改革出来的新体系应当是什么样子呢?有的学者认为至少要达到以下目标:①体现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有机结合;②不再划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自然辩证法和科学社会主义,而是把它们统一起来,一以贯之;③能够回答中国和时代的重大问题,能让人信服和征服人心;④是中国化的和民族化的,并能提升民族精神,填补目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信仰和信念的空缺;⑤有科学的高度和逻辑的严密性;⑥最后,它能为新的实际工作继续提供一种可靠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有学者认为,对建国5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作历史性的总结和前瞻,有三个关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第一,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实现了以革命为主题到以发展为主题的转换,这是5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深刻的变化;第二,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形成,是5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最重大成果,以邓小平哲学思想为标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在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三,建构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完备的理论形态,是今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最迫切任务。

与会学者认为,要在新世纪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贡献,就要放眼世界,研究新问题。对国外已有研究的问题,我们要了解。但是,在人家那里很迫切的问题,对我们来说未必一定迫切,反之亦然。不能人云亦云。哲学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唯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也有的学者提出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走向问题。他们认为,世纪之交的我国将长期处在社会转型期,在整合当代中国精神的精华中,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阶段,不但必要,而且十分重要。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观在下个世纪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并成为哲学研究主要的课题而且获得重大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的反思

反思历史经验,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关系,是这次理论研讨会的一个中心议题。

学者们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曲折前进的历史过程。搞社会主义,要善于科学地总结历史经验,要坚定地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要破除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观念,坚持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破除超阶段的“左”的思想,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要破除离开发展生产力抽象谈论姓“资”姓“社”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作为检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要破除把社会主义教条化的观念,坚持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有的学者在发言中强调,中国革命的道路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同样,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离开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革命和建设都要走弯路和受损失。

有学者认为,哲学要为政治服务,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前导,需记取“左”倾教条主义扼杀学术的教训,自觉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创建与邓小平哲学思想相适应的学术层面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为促使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自觉地承担起确立现代人文观念的历史使命。以“个性解放”为核心内容的现代人文观念并非资本主义的专利,它应为马克思主义所批判继承,与人类解放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相结合,成为唯物史观和共产主义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统。本世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都具有为其扫除障碍的性质。今日应将其作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前提和基础,并据以积极开发传统思想资源,为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振兴中华文化奠定思想根基。

还有的学者提出,有两个问题需要关注:其一是对50年的哲学发展加以清理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寻找起点:其二是对哲学发展的转型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改革开放前,哲学研究中的教科书意识非常强烈,人的问题的研究往往被看成资产阶级的专利。改革开放之后,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正本清源,还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本来面目,重新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发现了实践、主体和人,为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并先后有三种意识得以彰显。一是返本意识,重建反映时代精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出现了实践唯物主义、文化哲学和价值哲学。二是问题意识,关注发展、文化、价值、人等重大现实问题。三是理念意识,致力于为中国社会发展提供一个核心理念。有的学者认为,哲学的当代形态主要是入学,哲学在当代的主要功能是为社会发展提供核心理念,社会转型实质上是由权力本位转向能力本位。

三、中国社会主义50年的历史经验

与会学者对此主要讨论三个问题:1.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的关系;2.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主题及其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的关系问题上,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而科学就是规律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价值在于指导人们认识规律,所以能否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决定了革命和建设能否遵循规律。共产主义运动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现在的问题不是“名称”的问题,如是否提“实践唯物主义”,而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解决现实问题。还有的学者提出,需要从理论和理论应用的对象这两个方面来探索这一问题。即:一方面,探索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条件、所反映的对象,由此确定马克思主义的应用限度;另一方面,探索中国近现代的现实状况及其规律、它确切需要的理论形式与范围。根据这两方面进一步去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才能得出比较合乎实际的结论。

有的学者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和我国国情进行再认识所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这一理论的灵魂和哲学基础。邓小平理论的正确运用,同样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虽然没有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但是他们提供了这个概念所依据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进行再认识,从而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应当用唯物辩证法作指导,全面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基本含义,正确认识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把握主要矛盾和阶级斗争、最高纲领和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主题及其发展问题上,与会学者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主题简单化是不可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能不能发展,就看能不能提出新的命题、新的范畴和新的概念。还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的命运维系于唯物史观。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由于毛泽东晚年对唯物史观的片面理解,最终造成社会主义在中国遭到重大挫折。邓小平恢复了唯物史观的完整形态,从而使社会主义在中国重新得到生机。只有全面地完整地实现唯物史观之要求,才能最终建成社会主义。也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有两个突破:一是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观,一是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改革观。

四、关于邓小平理论研究

与会的学者们在讨论中一致认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尤其是改革开放实践的科学总结。有学者认为,在现代化建设的哲学思想中,邓小平的理论贡献主要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人民群众为本”、“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有的学者认为,哲学工作者应关注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近年来,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提出的问题大多缺乏深入探讨,从实践中研究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深刻内涵显得薄弱,从政治层面研究多,从学术层面研究少;一般性的研究多,具体性的研究少;解读性的研究多,发掘性的研究少。对邓小平哲学思想的研究,直接关系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联系着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深入研究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思路主要有三:1.立足中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2.从理性抽象到理性具体,将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多方面结合起来研究,进而升华为科学的理性精神。3.研究邓小平哲学思维方式,探索一种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求真与务实相统一的科学思维方式。

五、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构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之路,寻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新的理论生长点,是与会者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与会学者结合教学与研究实践,就如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谈了自己的意见:其一,精读原著,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拓宽加厚理论基础;其二,积极吸收现代科学发展的成果;其三,与现代西方哲学作比较研究。还有主张通过对哲学基本理论问题、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邓小平理论以及全球化、知识经济、市民社会等前沿问题进行研究,以充分阐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和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要面向现实,关注全球化和社会转型两大背景,解答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其研究的视角要面向未来,关注网络社会;研究方法要从问题入手;研究的成果要有实践价值。

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规定、特点和发展趋势,一些专家学者在反思历史经验的同时,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一些学者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规定性主要有以下四点:即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历史和现实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理论和现实的统一。20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特点是:在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上更加强调事物和矛盾的特殊性,在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上更加强调现实性,在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上更加强调主体性,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上更加强调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今后发展的趋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分支和应用性将更加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发挥前导性功能的同时,反思功能将更加突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与西方哲学的对话将更加突出。总结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指导实践和总结、概括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会有一个整体性的推进,自身的体系将更加完善,范畴、术语的表述将更加科学化和时代化。

也有的学者认为,哲学具有反思的本性和高度抽象性、概括性的特点,不能将哲学划分为理论哲学和应用哲学。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并在应用中、在实践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六、关于党的思想路线问题

与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根本点,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这条思想路线是作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集中体现,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密切相关。

与会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之所以受到欢迎,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结合党的历史(正反面的经验)学习哲学,大家深深感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息息相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承继的最主要的是科学世界观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多年来,大家深深感到,在实际工作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十分艰难的,即“实事求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什么难?第一,主体反映客体、反映规律,尤其是反映社会领域的规律,是很不容易的。第二,是主体素质问题,是立场、观点、方法有毛病。第三,是体制的弊端。体制改革不到位,实事求是也难以到位。要做到实事求是,需要研究、认识规律,提高主体素质,深化体制改革。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哲学工作者应尽职尽责,作出自己的贡献。

标签:;  ;  ;  ;  ;  ;  ;  ;  ;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课题与发展_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