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奥会奥运会与文化互动关系之比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动关系论文,奥运会论文,文化论文,奥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文化对青奥会和奥运会影响的比较
1.1 主流文化对奥运会的影响
主流文化,是社会、时代中起着主要支配作用的文化。每个时代都有当时的主流文化。之于20世纪,主导地位的文化是来自西方的。无论承认与否,来自欧美地区的文化,已经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各个方面对全世界人民产生了深刻影响;无论这是否是一种主动的接受,还是一种被动的接受,它确实发生着。然而进入21世纪后,来自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以及世界各地的其他文化也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了越发重要的地位,它们与西方文化相融合,共同铸就了人类的主流文化。
1.1.1 西方文化对奥运会的影响
所谓西方文化,可以将之概括为来自西欧、北美的文化,因为它通常都会与西方世界相关联。西方文化包含了哲学、文学、艺术等原理,相较于东方文化有着鲜明区别。诸如宗教、人文主义、文艺复兴等,都是其重要的传统。
实际上,现代奥运会的由来,就是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甚至可以说,是孕育于西方文化的。奥林匹克运动的出现绝非偶然,资本主义工业化开始后对体育提出的新需求,是她蓬勃发展的第一动力。
14世纪到18世纪以来,欧洲三大思想文化运动,极大地冲击了中世纪的宗教哲学。期间,以古代奥运会为代表的一系列古希腊身心和谐发展的思想得以复兴传播,既唤起人们对奥运会的关注,又进一步扫清了现代体育发展的思想障碍。
此后,教育家洛克的绅士教育、托马斯·阿诺德在拉格比公学进行的改革令体育的地位不断提升。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势不可挡。
可以说,奥运会的成长史与西方文化的发展史是同步的。更为重要的是,奥林匹克主义,更是孕育于西方文化中。因此,奥运会至今依然有着西方文化的深深烙印。
1.1.2 东方文化和世界文化对奥运会的影响
西方文化影响下的社会,虽然经济和工业快速发展,但是人类本身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都市的生活压力、污染、各种不良生活方式的衍生,使得人们产生了极大的健康危机,促使他们去寻找一个理想的、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对西方文化提出了质疑,此时,东方文化以及世界其他文化瑰宝就展现了它们的魅力。
东方文化尤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纵观中国文化与奥运会及奥林匹克运动的交流,经历了冲突为主、冲突和融合并存、融合中有冲突以及进一步融合4个发展阶段。我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和改革开放为进一步融合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这种融合并不是被动的等待,而是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去施加影响[1]。北京两次申办奥运会,并在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这种积极的尝试主动将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呈现给世界人民。此外,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诸如中东、非洲、南美洲等地文化也以体育为载体渗透进奥运会,为世界人民所了解和欣赏。
1.2 青年文化对青奥会的影响
青年文化是青年人社会生活方式的总和,相对于社会主流文化而言是一种社会的副文化。它处于被动、从属的位置。然而,青年文化具有超前性、边缘性等特征,着眼于创新乃至反叛[2]。青年文化是一种亚文化,一种新兴的文化,尽管目前可能还是小众文化,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当目前执行主流文化的一代人老去,传播青年文化的青年人成为社会主力军之际,青年文化也就将与主流文化融合,为主流文化注入新鲜血液,新的青年文化又会蓄势待发。
青年人有着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的观念与主流文化势必存在差别,而且是较为明显的区别。例如,如今最为流行的网络和手机平台,其使用者、消费者和参与议论者大部分是青年人。又例如,有些流行的网络语言和缩略词可能在青年人之间不分国籍的流行,但是这些词却完全不符合语法与传统。
值得注意的是,青年文化相较于成人的主流文化更加开放、更加全球化、更加易被接受(甚至是已被接受)。如果说以西方为主的文化在成人世界中,还存在着其他文化形式的“抵抗”和交融,那么青年文化似乎根本无需为这一问题困扰,全世界的青年人达成共识和共享的程度,远超于其长辈的成年人。因而,青年文化对青奥会的介入不仅没有受到任何阻拦,反而被深度的接纳。
2 青奥会和奥运会对文化影响的比较
2.1 奥运会对文化发展的贡献
每一届奥运会,都可谓是一届“文化奥运会”[3]。这不仅给观者带来了极大的震撼,更是促进全世界文化交流与进步的绝佳契机。
2.1.1 奥运会仪式的文化性
奥运会的仪式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文化特征,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之一。顾拜旦曾指出,唯有把奥运会办成一个神圣的体育祭坛,办成一个与多种文化形式合为一体的盛大的文化节日,才能发挥奥运会应有的作用[4]。奥运会的仪式包含了很多,其中有席卷全球、千万人参与的圣火传递,有向全世界同步直播、亿万人收看的开闭幕式,有国旗升起、为国人同胞骄傲的颁奖仪式等等。其中,以开闭幕式为重,而开幕式则是重中之重。可以说每一届奥运会的开幕式,都是一次盛大的文化展示舞台。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吸引电视观众已经近40亿之多[5]。
量多与质高,使得奥运会的开幕式为历史罕见。在量上,每一届奥运会开幕式都呈现出了以东道主国为主,结合世界多样文化的空前凝聚力,向世界呈现出一个彼时最佳的世界之观。而在质上,开幕式本身就云集了当代的世界优秀文化形式,并在几个小时的时间内将该文化形式以最美、最雅、最璀璨的结晶展现于世界。同时,由于各国纷纷直播了这场盛大仪式,各国人民也会收看到这样一场强势的演出,无论接受还是抵触,这样的演出是强势传播的,这样的文化传播势头,其质量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2.1.2 奥运会其他活动的文化性
如果说奥运会的开闭幕式是其仪式文化的集中体现,那么除此之外的一些文化形式,则更能将奥运会与世界各种文化形式相连,并且直接丰富这些文化形式。
尽管1906年第4届奥林匹克代表大会上曾决定设立奥林匹克艺术比赛,但在之后十几年的尝试中,均无法圆满解决艺术、体育、竞赛之间的矛盾,因而其发展路程较为曲折。直到赫尔辛基奥运会上,国际奥委会将之改为“奥林匹克艺术节”,令人眼前一亮。近年来,在艺术节上主办国将世界性的艺术交流视为己任,其中的绘画、雕塑、摄影、建筑、舞蹈等艺术形式纷纷呈现于此,是一个大艺术的综合,更是主办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平台。
实际上,历届奥运会会标、火炬、吉祥物、宣传画等也都承载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它一般都反映出当代主办国的民族特性,亦同时具有鲜明的世界性,否则不会为全世界人民所接纳。伦敦奥运会会徽由分别代表2012这4个阿拉伯数字的几何图形组成,其中在左上角代表2的几何图形上标有“伦敦”字样,在右上角代表0的几何图形上标有“奥运五环”标记。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介绍说,该会徽象征着“活力、现代与灵活,反映了一个崭新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人们特别是年轻人不再处于静止状态,而是用新技术和新媒体网络武装起来工作”[6]。
2.1.3 奥运会的志愿文化
奥运会的志愿文化是奥运会期间除了自身竞赛内容以外最耀眼的风景线。如果说在前述的一些文化表达(尤其牵扯到艺术美的审视)形式上还存在着见仁见智的看法,甚至出现反对声音的话,志愿文化则是全世界人都会为之献上掌声的。
志愿文化的践行者是志愿者。志愿行为,是一种助人、具组织性及基于社会公益责任的参与行为。志愿者之所以愿意参与义务服务,其动机一般可分为自我取向、人际取向、情景取向三类。无论是哪一类,志愿者所进行的志愿行为都在各行各业形成了志愿文化。
奥运会的志愿者可谓是水平最高、服务最好、影响力最大的志愿活动之一,因此其形成的奥运志愿文化同样是受全世界所瞩目的。
这样的志愿文化,在奥运会举办期间达到了高潮,却不会在奥运会后褪色,因为志愿的理念已经渗透到了志愿者和他们身边的人心中。那些参与过奥运志愿的人们,在其日后生活中的人生观、价值观乃至平日生活的言谈举止都会表现出志愿文化,而当他们将身边的人感染后,这样的一种文化便会成几何倍数扩展,最终将这种高尚的、乐于助人的情操带给奥运举办国的人民。这正是奥运遗产中最为美妙的一个环节,志愿文化在社会中已经常态化了。
2.2 青奥会对文化发展的贡献
2.2.1 青年文化:青奥会独有的文化魅力
青年文化是青奥会所具有的最富有魅力的文化气息。我们知道,全世界已经越来越重视倾听青年人的声音。如联合国这样的国际性组织一直在举办着各类国际青年活动。2010-2011年,联合国发起的国际青年年,就是促进青年发展的一项全球性活动。该活动以“对话与相互理解”为主题。目标是宣传对青年投资的重要性,通过制订规划,教育青年人正确看待社会不公平现象,并研究青年对于经济社会的需求;青年人作为一个具有活力和创新性的团体,需要得到更多支持,这就需要动员和接触青年,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决策的过程中;通过促进不同文化背景下青年人之间的相互了解,让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不同民族以及不同年龄层的青少年进行交流,促进他们相互了解,以加强相互信任与世界和平。国际青年年还鼓励年轻人努力促进自身进步,包括投身于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之中[7]。
在青奥会之前的一些国际性体育青年赛事中,“竞技”的意味不仅压过了“青年文化”,甚至完全取代了后者,俨然是一个小型奥运会的架势;而一些洲际或国家注重文化交流的尝试,却又因规模问题无法拓展至世界。
此时,青奥会的出现解决了上述遗憾:它既注重了文化交流的质,不会令其被竞技性所取代,又保证了文化交流的量,因为它邀请来了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青年人。最后,才是这次文化交流的舞台——体育竞赛。因此,青年文化成为青奥会的主旋律,也是青奥会最为独特的文化魅力所在。
2.2.2 青奥会对青年文化的引导
青奥会注重在运动会举办期间的教育与文化活动,包括关于奥运价值观的教育互动和论坛,讨论如何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反对使用毒品,使青年人成为真正的具有体育精神的人等等。此外,榜样对于青年人也是必不可缺的。青奥会设立了互动活动,将著名的世界冠军和来自教育、体育、文化界的国际专家、名人请来,将他们自己丰富的体育、甚至是整个人生的经验指导给青年人,教导他们如何处理训练、比赛,应对相关的社会问题等。
3 奥运会和青奥会与文化因素产生互动的原因比较
3.1 青奥会与奥运会的内因比较
3.1.1 青奥会与奥运会一脉相承于奥林匹克文化
青奥会与奥运会共同承载着奥林匹克理想,在奥林匹克思想的指导下前行。这说明二者目的的一致性。因此,从文化层面而言,奥运会属于奥林匹克文化,而青奥会也必然属于其中。
对于奥林匹克文化的研究不胜枚举,对其核心价值观的挖掘,尤为必要。应该说,奥林匹克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就在于一个“和”字。这里的“和”即为和谐。奥林匹克文化最强调的就是身体与心灵的和谐发展。过分地强调身体,或者过分地强调心灵,都会因偏向一方而失去平衡,最终导致人整体的素质、水平、质量下降,唯有二者的平衡发展,才会是一个完整和美好的人。
奥林匹克文化所倡导的正是如此。“更高、更快、更强”提倡的就是勇攀高峰,追求人类的身体极限。而“参与比取胜更重要”提倡的则是注重过程,不要强调结果,追求心灵的洗涤和升华。这看似矛盾的论述,实则是智慧的辨证观点。奥运会和青奥会都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一部分,他们分享着奥林匹克文化,追求着奥林匹克的理想。
3.1.2 奥运会迎合的是主流文化
而关于青奥会与奥运会异曲同工中的“异”,如前文所述,奥运会深受主流文化影响,她的诞生、成长、硕果,无不与主流文化相关。甚至说,奥运会期间经历的磨难,也无不与西方社会乃至全球的历史难关相吻合。而在未来,奥运会应借鉴更多的东方文化和世界其他地区文化,将之纳入其中,来弥补西方文化中的一些短板和不足。
东方与西方文化的融合,会令主流文化更加完善,这就给了奥运会迎合主流文化后,收获更好效果的可能。这样的效果就是去改变更多人,让他们更加健康、友爱的生活。若想实现这样的效果,就必须先接触到更多的人,就必须迎合更多人所共享的文化,即主流文化。而东西方文化融合的趋势,是21世纪的必然,这种文化融合对于奥运会而言,也是一种发展的必然。
3 .1.3 青奥会力求的是青年文化
青奥会力求青年文化的展示,并且积极帮助青年文化的传播和完善,这是其鲜明的特征。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青奥会才仅仅举办了1次夏季赛事、1次冬季赛事,其相较于百余年的奥运会尚显年轻。青年文化是嬗变的,远没有主流文化稳定。因此,青奥会面临一个在长期发展中必然遇到的问题,可以肯定地说,20世纪末出生的人与70年代出生的人,会有着很大的区别,因为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成长环境完全不同。青奥会就需要不断更新自我,学习、接纳新的青年文化进入赛事。这一任务可能是奥运会所无需担心的,但却是青奥会立足青年人,服务青年人,教育青年人,帮助青年人传播、完善其青年文化的根基所在。
3.2 青奥会与奥运会的外因比较
3.2.1 青奥会与奥运会都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无论青奥会和奥运会的自身有多么不同,又有多么的相同,从外部审视而言,她们都是人类文化精华中的一部分。任何一个文化都不是完美的,其中有精华、有糟粕。例如一些年龄造假、兴奋剂丑闻、政治干扰、经济影响之类的案例,已经成为了奥林匹克运动历史上挥之不去的痛楚。
青奥会的出现弥补了这种遗憾,尽管青奥会也不能完全脱离开社会存在,可由于她自身的特点,因而能离喧嚣的尘世更远一些,能够更加直接、单纯地去践行奥林匹克理想。由于青奥会的历史还很短暂,她的不足之处还没有完全暴露,其酝酿的青奥会文化尚没有成型,而这也就给了人们去调整她的前进方向和步伐的时间和空间。
3.2.2 各国视奥运会为展示民族文化个性的舞台
以奥运开幕式、徽标、吉祥物为代表的一系列奥运会场内外活动,其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展现东道主的国家、民族风采,这是一个东道国家向全世界展现自己个性的最佳机遇。
而同时,前来参赛的各个国家代表团,来到一个全世界体育杰出代表欢聚的舞台上,会尽可能地展现出本国、本民族的个性,让全世界了解乃至认同。
表面上看,运动员们你争我夺是在较量竞技能力,可由于奥运会的意义重大,这份成绩背后承载着的却是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认可。很多人可能在世界地图上都不知道牙买加在哪里,不了解牙买加的国情、民俗是什么,可当博尔特为首的一干短跑悍将一次次摘得奥运奖牌乃至金牌后,全世界都知道了牙买加,进而了解了牙买加的民风习俗,甚至去牙买加旅游参观。奥运会就成为各国各民族文化展现个性的舞台。
3.2.3 青奥会被视为各国民族文化展示共性的舞台
与奥运会不同的是,青年运动员来到青奥会,可能遇到的更多的是共性。奥运会运动员可能在奥运村中会看到一个“奇怪”的服饰、或者“怪异”的言行,这是由于文化的不同而造成的。可当到了青奥会赛场上,你会发现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抑或是欧洲的青年运动员,他们可能都热衷于新媒体的使用,都在发着Twitter,用微博向朋友展示一天生活,都在使用即时聊天工具与亲朋分享所见所闻。在这里,青年运动员将以“原来我们都喜欢”取代“他们竟然会”。从奥运赛场上经常出现的“他们”,变成“我们”,就是一种文化的认同——因为这里只有一种“最主流的文化”,即青年文化。因此,青奥会成为各国、各民族的青年人展示共性的舞台。
4 结论
奥林匹克文化作为世界文化中的一部分,其展现的文化的璀璨与耀眼令人瞩目;同时,若没有世界其他文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影响,奥运会也不会如此令人向往和精彩纷呈。青奥会也受到了世界文化的深刻影响,但相较于东西方文化共融后的主流文化对奥运会的影响,青奥会中更多的是一种青年文化的渗透和传播。在奥运会的舞台上,人们追逐着文化个性的释放;但在青奥会的舞台上,则可以展现人类文化共性的美妙。而共性之美,正是奥林匹克运动追求理解、友爱、尊重的前提。
标签:奥林匹克论文; 2008年北京奥运会论文; 西方世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