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泮托拉唑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将其对血清肿瘤坏死因子a(TNF-a)和白介素6(IL-6)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泮托拉唑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清TNF-a和IL-6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TNF-a、IL-6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得到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泮托拉唑钠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确切,且可降低患者血清TNF-a及IL-6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泮托拉唑钠;急性胰腺炎;疗效
急性胰腺炎起病急,病情进展快,临床研究显示其病情发展同肿瘤坏死因子(TNF-a)及白介素-6(IL-6)的表达关系密切,采取相应措施降低患者血清中的TNF-a及IL-6水平,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价值[1]。泮托拉唑钠为质子泵抑制剂,具有强效抑酸作用,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较为理想。为了进一步对泮托拉唑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特别是其对TNF-a及IL-6水平的影响,笔者对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在2014年6月~2016年6月共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45例患者,其中男31例,女14例;年龄为15~62岁,平均年龄为(45.5±3.1)岁。对照组45例患者,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为19~64岁,平均年龄为(47.1±3.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及年龄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禁食、禁水、胃肠减压、纠正酸碱及电解质平衡、抗生素与生长抑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泮托拉唑钠(沈阳圣元药业有限公司,批号:H20067169)治疗,将40mg泮托拉唑钠加入到100mL生理盐水(0.9%)中进行静脉滴注,一天2次,持续6天。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采集10mL空腹静脉血,放置于冰箱内保存,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的TNF-a及IL-6水平。
1.3疗效评价
以参考文献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2]:显效:治疗4d内,患者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肠鸣音恢复,腹肌紧张明显缓解;有效:治疗7d内,患者腹胀腹痛等临床症状明显缓解,肠鸣音恢复,腹肌紧张明显缓解;无效:治疗7d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结果录入SPSS22.软件包处理分析,以X2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的形式表示,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X±S的形式表示,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果如表1所示。
3讨论
急性胰腺炎为外科常见病,多由胆结石、长期酗酒等引起。TNF-a为机体受损失时最早出现的因子,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发生机制主要为[3]:同TNF-a受体相结合,损害溶酶体,引起酶外泄进而导致胰腺损伤,刺激中性粒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促进大量氧自由基及蛋白酶的释放,加剧胰腺损伤。IL-6是B细胞的终末分化因子,会促进B细胞活化、增殖、克隆,在炎症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泮托拉唑钠为胃酸分泌抑制剂,能够抑制质子泵H-/K+ ATP酶,阻断胃酸分泌,起到强效的抑酸消炎作用,治疗急性胰腺炎效果确切。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观察组治疗的TNF-a、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泮托拉唑钠治疗急性胰腺炎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的TNF-a及IL-6水平,效果较为确切。
总之,泮托拉唑钠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东,芦波,杨红,等.重症急性胰腺炎三分类的单中心探索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14,53(12):937-940
[2]姚萍.生长抑素联合泮托拉唑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3,22(4):540-541
[3]丁洪涛,吴玉芳.生长抑素与泮托拉唑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4,41(6):552-553,556
论文作者:黄树民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胰腺炎论文; 患者论文; 血清论文; 疗效论文; 对照组论文; 因子论文; 水平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0月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