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区万科红郡幼儿园 广东 广州 510000
摘 要:幼儿园区域活动在良好的秩序条件下进行,需要以孩子的自主发展和非常好的规则观念为条件。对于幼儿园来说,区域活动的规则可以使活动在好的秩序条件下进行,保证孩子在活动中的权利;各个区域活动的正常进行,可以促进孩子的自主性以及自觉性。孩子在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了遵守规则,可以促进孩子社会性情感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自主发展与规则意识的方法。
关键词:区域活动 幼儿自主发展 规则意识 培养
非常多的幼儿园和幼儿教师逐渐认可了区域活动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幼儿通过一定的游戏,得到了目前应该了解的知识以及技能。这些区域活动的进行,需要在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条件下进行设定,才能满足不同幼儿个性发展的需求。
一、幼儿自主发展和规则意识培养的作用
1.决定良好的学习环境。幼儿对行为和情感的需求可以从良好的自主发展以及规则意识中获得。孩子的自主意识的养成,可以使孩子在一定的范围内充分发挥其能动的作用。比如,在活动开始前,让孩子自己选择区域内的材料来开展活动。选择的时候,孩子会考虑游戏的对象以及游戏的方法,逐渐养成了思考的习惯,培养了自主意识。规则意识的养成会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以及学习习惯,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比如,在活动开始前,老师让孩子依据已经制定的规则使用游戏的材料,摆放物品。活动的时候,按照规则开展,不可以对其他人造成干扰,从而形成非常好的学习环境。
2.使活动有序进行。幼儿的自觉性、控制能力都不是很好,幼儿园中孩子的数量非常大,老师不能全面照顾到每个孩子。幼儿在养成规则的观念后,可以控制、改正自己的行为,了解什么能够做、什么不能够做。在进区域前孩子就想到这个游戏应该遵守哪些规则、应该注意些什么。例如,孩子到表演区,由于规定这个区域仅能进7人,他们就会按分配好的角色,依据自己的任务,按照秩序来进行活动,使表演正常进行。
3.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区域活动为孩子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只有幼儿具有非常好的自主发展以及规则观念,老师才能按照幼儿目前的实际状况对他在活动中的表现加以设想,并按照结果设计区域材料的投放以及活动的整个过程,通过进行区域活动可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二、区域活动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1.活动目标多元化是幼儿多元自主发展的前提。设计活动目标是为了使活动可以良好地进行,使老师能够依据提前制定的要求来组织区域活动,因此,不够重视孩子的个性、个体之间的差别。因此,老师在设计区域活动目标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孩子的个性特点以及活动的时候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使活动的目标具有多样性的特点。首先,相同的时间段内相同领域活动的目标应该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我们需要考虑到在相同的班级孩子由于思考能力、活动能力、爱好等是不同的,因此在一样的时间开展相同活动的时候,目标的制定需要尽可能做到多样化。其次,不一样的时间,相同领域的活动,其目标应该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相同领域活动在不一样的阶段制定的目标也是有差别的。例如,在中班的阅读区域,初期的目标是先听老师讲授知识,然后学习看画面以及学习看书;中期的目标是单独地看书,还要把书中的内容重复一遍;中班后期的目标是看书,并复述图画的内容,还要讲一些小故事。再比如,大班的数学区,开始的目标是使孩子在做数学游戏的过程中学习10以内的数的组成;中后期的目标是让孩子在模拟买东西以及其他活动中学会简单的数学计算。这样,目标的难度逐渐提高,可以非常好地满足孩子操作、探究、发展的要求。
2.活动材料多样化是幼儿多元自主发展的条件。我们依据孩子的年龄大小、教育任务以及孩子具体的发展情况来投放活动材料,活动材料的投放是按照计划来开展的,应该遵循从容易到困难的原则。首先,应该围绕相同的教育目标提供多种材料。其次,按照孩子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地提供材料。按照不同发展阶段的孩子的需要,提供他们喜欢的材料。材料的投放一定不要千篇一律,应该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提供合适的材料。还要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提供难度不同的材料。孩子是逐渐向上发展的,不同阶段的孩子,他们的发展状况是有差别的,因此,我们需要依据孩子的知识情况和具体的能力决定活动区的教育内容,材料需要和班级的具体状况相一致。
3.活动指导有效化是幼儿多元自主发展的保障。在对孩子的区域活动加以指导的时候,老师先要预测孩子的活动方式,通过观察理解幼儿的活动目的、思维方式,对幼儿的活动状况作出恰当的判断,以此为条件,因势利导,帮助孩子完成自己的目标,还要使孩子在以前的状态上加以突破。首先,应该进行观察,多加鼓励。学习性的区域活动应该尊重孩子的主体性,因此,老师的指导应该以观察为主,关键是鼓励。第二,以间接指导为主。这种间接指导,以学习用具、材料为媒介,使孩子从新材料中获得学习的动力。还应该充分利用问题,当孩子在活动中失去兴趣的时候,通过提出问题,帮助孩子去研究、发现。第三,指导应该适可而止,遵循适时和适度的原则。适时,就是什么时候进行指导应该灵活掌握;适度,是指老师的指导应该引导幼儿去思考、探索,避免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
三、区域活动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1.借助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第一,在进行活动前,应该郑重地向幼儿说明活动的规则。例如每个人仅仅能够挑选3个玩具、不可以抢夺别人的玩具、仅仅能在特定的地点玩耍、活动完成后应该把玩具送回来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虽然幼儿无法彻底理解这些规则的目的,但他们会了解到活动的严肃性,使幼儿知道有些事是能做的、有些事是不可以做的、如何做才是恰当的,这样能够起到内化幼儿规则意识的作用。
第二,在确定规则并进行活动以后,老师应该对整个活动的过程加以观察。当幼儿可以依据规则进行活动的时候,老师应该进行表扬,使幼儿知道这样做是正确的;当幼儿的行为与规则不相符的时候,应该进行提醒,使幼儿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对活动的规则进行强调,使幼儿对这些规则记忆深刻。老师应该按照幼儿的具体表现,在以前的基础上添加新的规则,使幼儿依据老师的指导以及要求去做,帮助幼儿逐步形成非常好的自控能力,实现规则意识的培养。
2.游戏养成——帮助幼儿学会规则的遵守。任何游戏都是需要遵守规则的。游戏是幼儿生活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通过适龄游戏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幼儿积极参与到规则的学习中。例如老师可以使用智象极速识字APP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学汉字,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其中“比一比”的活动,包括翻牌大赛和写字冠军两种游戏。其中的时间限制等规则,可以使学生在游戏中培养规则的观念,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培养孩子的规则观念是需要花很长时间的。老师需要使幼儿在游戏中逐步树立规则的观念。幼儿参加规则的制定,可以增强孩子对规则的了解,加强孩子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孩子遵守规则。
3.通过教师示范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第一,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幼儿非常容易受到周围成年人行为的影响,并在模仿这些行为的过程中养成规则意识。好的规则示范可以使幼儿树立规则的观念,不好的规则示范会对幼儿造成误导,使孩子养成不遵守规则的习惯。所以,应该利用这个影响,通过示范,培养孩子的规则观念。幼儿处在模仿学习的阶段,有的时候,成年人非常小的行为就会成为幼儿模仿的榜样。在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就是非常好的榜样。例如,老师看到地上有玩具的时候,把它放回去。作为教育人员,我们应该重视生活中出现的各个小事,在小事中树立非常好的榜样。这样幼儿看到老师的榜样,就会自觉遵守规则了。
第二,灵活评价,为幼儿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幼儿是自主活动的,这个自主活动是幼儿与四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例如,用照片、视频等为幼儿建立成长档案,家长通过编写孩子成长手册、填写问卷调查来进行反馈。全面的反馈和评价能够使幼儿从“要我这样做”变成“我要这样做”,使孩子的规则观念得到培养。
4.基于环境的营造熏陶幼儿养成良好的守规习惯。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及行为习惯的养成除了教师的示范与引领,更离不开区域环境的熏陶与影响。可以说,环境是影响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此,幼儿教师可着重于环境的营造。譬如,在区域活动场地,教师可在环境的整体布置、细节处理、图示设计、音乐布景等多方面入手,利用显性所在,对幼儿进行隐性暗示,以环境暗示替代语言指导,时时刻刻给幼儿以熏陶和指引。如,针对某一活动设置开始乐曲与结束乐曲,开始乐曲响起所有幼儿皆要开始参与活动之中,结束乐曲响起所有幼儿应整理好自己的活动物品,即刻结束活动。通过这种外部音乐的暗示,给学生的行为以潜在的约束,帮助幼儿养成快速参与活动的习惯。再如,根据幼儿班级实际情况,确定区域活动可容纳人数,利用人数挂牌、座位定号等形式制定区域进入的规则,一方面保证了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安全性,避免幼儿人数过多造成拥挤;另一方面,潜意识中给学生灌输以规则意识,先到者先进,人数满了就需等待或另选区域。在美工区、实践活动区,将每种物品所盛放的盒子上做上相应的标记,引导幼儿将不同物品放置于所属盒子中,帮助幼儿养成物以类聚、物归原位的良好规则习惯。
四、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发展与规则意识培养的误区
1.规则不具有代表性,忽视了区域活动的根本目的。设置规则是为了使活动纳入一定的秩序中,从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活动环境。若老师设置的规则只对有些幼儿来说是可取的,因为幼儿没有对事物的分辨能力,他们不能判断这个规则对自己的发展是有利还有有害而盲目遵从,这样会使孩子形成不正确的规则观念。
2.设置先在性规则,忽视了幼儿的自主发展。为了使幼儿可以快速进行活动,有的老师会事先对活动的规则加以设定,并让幼儿对活动的流程以及活动的规则加以了解。这种规则虽然可以使区域活动依据老师的设想正常进行,但各个活动环节的提前设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孩子的自主发展以及想象力、创新能力的发挥。
3.采用命令性规则,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在区域活动中,“不得”“必须”等带有命令性的词语经常出现。这样的规则会减少活动自身的欢乐气氛,会使孩子对活动产生抵触的情绪,使得孩子参加活动的自主性以及积极性受到影响,会影响孩子对规则的正确认识。
4.采用专制性规则,忽视了幼儿自主选择活动的权利。有的教师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设置规则。比如,按照自己的意志对孩子在活动中的角色进行分配,并设置规则。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忽视了孩子的喜好,没有尊重孩子的权利,使孩子在活动中无法很好地发挥,对活动的效果造成不好的影响。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进行教育活动的关键形式之一。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的自主发展是活动的目的,规则意识的培养是活动正常进行的条件。任何一个没有自主发展意识以及规则意识的活动,它的效果一定会大打折扣。所以,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发展的程度、规则意识的强弱会对区域活动的效果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廖秀英 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发展与规则意识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6,34,7-8。
[2]许俊芬 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发展[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1,95。
[3]吕东升 幼儿自主能力在区域活动中发展的有效途径[J].科普童话,2017,19,118。
论文作者:汤小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7月总第27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幼儿论文; 规则论文; 孩子论文; 区域论文; 自主论文; 意识论文; 老师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7月总第27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