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鸿腾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610091
引 言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商品混凝土的应用已得到普及和发展。对工程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原材料、配合比设计、生产管理、浇筑及养护等众多环节中都存在影响其最终质量的因素。因此,在质量监督过程中应当从多个层面、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以避免出现因商品混凝土质量不过关造成的建筑质量问题。
1原材料
1.1胶凝材料
当前胶凝材料主要为水泥、粉煤灰及矿粉等活性珍合料,粉煤灰及矿粉作为掺合料。目前,我国有关标准规定粉煤灰在混凝土中掺量不能大于25%,而如今随着外加剂的广泛运用,水泥质量标准的提高,理论上可适当 加大掺合料在混凝土中的掺量,而部分品种对掺合料的掺量要求可达50%以上。但应看到,粉煤灰和矿粉掺量偏大的混凝土早期强度增长较慢,水化过程需要较好的养护条件,若养护不到位较易出现裂缝,反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带来与施工企业的矛盾:一是早期强度不足,影响拆模时间,不利于施工企业模板周转,养护成本提高;二是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和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件在规定的龄期内达不到设计强度。在监督控制中要求商品混凝土企业不能仅从经济的角度出发选取掺合料替代水泥值的上限,而应从混凝土强度、适用性、耐久性等方面考虑,合理选用掺量,出具文件要求各企业将复合掺合料总用量控制在35%以下,并要求企业采取其他技术措施。
1.2骨 料
1.2.1细骨料
随着我国基本建设的日益发展和环境保护需要,天然砂资源逐步减少质量下降,限采和禁采天然砂与混凝土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市场涌现出人工砂和混合砂,这样就导致对砂的质量控制形成一定困难。但不管用什么砂,其质量还是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的标准,其颗粒级配、含泥量等技术指标必须满足配合比设计要求。在实际的监督管理控制中,一是把好砂的原材料质量检验关;二是明确各种砂混合的掺量比,并对混合后的砂进行原材检验;三是加强砂料仓的分仓管理,防止混合砂由于分仓混乱导致细度模数不符混凝土用砂标准而产生质量问题。
1.2.2粗骨料
粗骨料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最大料径、针片状含量等对混凝土强度有一定影响,然而却容易被忽视。如果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求较高,那么粗骨料的强度就显得十分重要,对粗骨料的压碎指标进行检测是十分有必要的。此外,碎石针片状颗粒含量必须严格限制。而个别的单位从经济利益考虑,其针片状颗粒含量较大,直接影响到商品混凝土质量。
1.3外加剂
外加剂是在混凝土拌制过程中掺入的一种用以改善混凝土性能的化学物质。外加剂是现代混凝土的一个重要组分,使用过程中必须重外加剂质量的稳定性。一般的商品混凝土试验室根据(GB8076-2008)进行外加剂及掺用外加剂的混凝土的检验,是国家标准明确要求必进行检测的,针对目前存在情况,在实际的监督管理控制中,一方面要求试验室加强技术力量培训与学习,采购相关试验设备,规范、完善外加剂的性能检验,另一方面要求其定期对外加剂抽样达有资质监测单位松以确保使用的外加剂各项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水是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科之一。拌合用水不纯,可能产生多种有害作用。为保证混凝土的各项技性能符合使用要求,必须使用经检测合格的水拌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应按<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的格验频率要求抽样送有资质检测单位检测。
2配合比设计
配合比设计是实现商品混凝土性能的一个重要过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首要问题。为了提高混凝土强度的保证率,根据本地管理的实际经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又明确规定在配合比设计中时增加一个强度等级或提高1.15倍来提高混凝土强度的保证率,即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配制。
3试验室及企业的生产管理
混凝土企业试验室是企业产品质量控制的核心,生产过程中的控制是保证试验室配合比准确执行的关键环节,也是避免发生质量问题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在试验室与生产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试验室职权,企业明确试验室对原材料把关的一票否决权。
2)原材料严禁混仓,原材料的存放一定要按照不同品种不同规格、不同品质进行分别堆放管理,不合格原材料应插好标识并及时清场。
3)注意生产设备性能的好坏和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对配合比生产控制的影响。计量装置应按检定周期,请具有检定资质的检定单位按期进行检定,同时企业自身也应具有一定的校准能力,建立设备自检规程和留存自检记录,以便于生产过程中对计量准确程度有怀疑时随时进行自校。
4)对计量器具应制定严格的校验制度,搅拌料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生产配合比进行生产,严禁在操作中随意更改配合比,擅自增减原材料用量。混凝土的搅拌时间长短会因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水胶比、胶凝材料的细度、骨料品种、每盘搅拌量、搅拌叶片的磨损情况,磨损严重时应及时更换而有所变化,生产过程中应根据这些情况及时调整搅拌时间,确保坍落度稳定合理。
4浇筑及养护
混凝土浇筑方式的选择目前已有较详细的阐述,如大体积混聚土施工等,在此不再赘述,这里仅从浇筑和养护环节对影响混凝土质量的情况进行分析。
1)当前商品混凝土多采用泵送方式浇筑,而泵送混凝土坍落度一般较大。应对这种情况,商品混凝土企业应做好混凝土的交底,明确商品混凝土到现场后严禁随意加水。
2)施工单位为赶工期,过早拆模,过早上料增加荷载易出现塑性收缩裂缝。应在混凝土中心和表面温度基本接近时,才能拆模。应对这种情况,施工企业应严格控制拆模时间,达到拆模强度后,方可拆模,拆模后立即浇水或覆盖等进行保湿养护。
3)混凝土养护不及时,养护龄期不足,对于浇筑好的混凝土应及时养护,有条件的可选择养护液及覆盖材料进行保湿养护。
5管理思路及对策
1)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明确规定在配合比设计时增加一个强度等级或提高1.15倍来提高混凝土强度的保证率。
2)预拌混凝土企业的混凝土合同需通过网上合同备案审核,在抽检巡查过程,对发现存在较多问题的企业可暂停其合同备案。
3)通过对工程实体质量的抽测和抽检来验证混凝土质量,以确保混凝土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完善。在签发整改通知单的同时,要求该企业对提供混凝土的工程项目进行抽检验证。
6结 语
商品混凝土是建筑工程的重要原材料,在对商品混凝土质量的监督过程中,除了从技术角度考虑原材料质量、配合比优化等因素,还应抓好企业生产管理易出现疏漏的环节,从技术及管理的层面发掘混凝土质量监督的要点,全面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混凝土在建筑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论文作者:罗智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8
标签:混凝土论文; 强度论文; 试验室论文; 质量论文; 原材料论文; 骨料论文; 商品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