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施工管理方面的几点思考论文_陈昆

论建筑施工管理方面的几点思考论文_陈昆

摘要:施工管理是建筑工程实现目标的根本保证,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也是企业实现持续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进行了概述,阐述了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手段以及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管理创新,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建筑;观念;制度;BIM;创新

1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概述

在建筑工程中,施工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在施工中高效率的完成任务要求,对建筑工程按照其内在逻辑规律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工作,从而适应内部和外部环境下的高效施工,在整个生产过程中要实现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不断优化组合,以此来确保在施工生产中的均衡性,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以及手段,实现既定的项目目标,从而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

2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现状

就目前建筑行业的施工管理现状而言,存在的最大问题就在于缺乏科学性。所执行的管理模式自始至终一成不变,根本就没有根据时代发展和施工工序的转变做出合理化的改进,这对于当前的施工环节而言必定是严重不符的,所以理所当然做不好管理这项工作。其次,管理人员缺乏对管理的正确认识,总是一味地认为管理就是发号施令然后施工人员服从,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管理是为了更好的进行工作的展开,为了更好的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关系,以便提高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与施工质量。因此,企业要不断地对建筑施工管理进行创新。

3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手段

3.1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就是要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者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利用创新的思维方式对建筑工程施工进行管理,深刻的认识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施工管理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将施工管理穿心工作落到实处。此外,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创新方案,要符合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

3.2 管理体制的创新

为适应建筑市场的发展,建筑施工管理体制要不断地完善和创新,建立科学的现代化管理体制和考核机制。针对目前建筑施工管理状况,建议逐渐形成管理层次分明,便于公司管控,有利于项目相对独立实施运作的扁平化管理体制。管控应主要放在财务资金、合同经营、高新技术、材料管控方面;管理要突出项目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上。要制定公司与项目的管理界面和管理流程,完善公司各层次的管理责任与授权,建立有效的管理考核机制。要建立部门与项目的考核机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定期进行考核检查,绩效考核与部门和个人工资奖励挂钩,形成考核激励机制。要加强对外挂项目的监管,制定出管理办法和管理标准,对挂靠的项目部实行保证金抵押、工程款入账流转控制,定期组织检查,对违规达不到公司管理要求的项目部,要进行坚决的整顿改组。要逐步提升业务发展和运营规模,就要做好企业的资质升级工作,要从密集型单一工程管理转向知识型工程总承包方向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技术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技术管理和创新是建筑企业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谋求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手段。目前,建筑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通常被认为是传统的低技术含量企业,由于管理理念、思想认识、人员管理知识水平、管理机制和体制限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许多建筑企业在企业技术管理与创新方面投入不够,企业发展步伐缓慢,仍处于低效益粗放型的管理状态。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体系,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强化施工技术方案编制能力;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研究开发技术含量高的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新材料、新结构和新机具的推广使用。以便逐步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加强技术成果的总结和交流,每个项目结束后都要形成文字总结资料,每次参观学习都要进行总结交流,形成一个学习风气。

4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管理创新

4.1建筑施工管理

借助于BIM的必要性自2002年BIM被提出以来,BIM已席卷欧美的工程建设行业,引发了巨大变革。BIM正推动着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BIM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威力,就是在于它利用数字建模软件,把真实的建筑信息参数化、数字化以后形成一个模型,以此为平台,从设计师、工程师一直到施工单位和物业管理方,都可以在整个建筑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进行信息的共享和改进。目前,建筑业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在消耗资源与能源方面,也比其他行业更多,例如因图纸不细和交底不细,或工人的不认真,过程检查不细不准,存在着30%左右的返工。也因上述原因,有将近60%左右的劳动被浪费,10%左右的材料被浪费。所有这些,都是目前管理的困境,因为按照现有的管理模式,已经不再可能做重大的挖潜,也无法实现更多的变革。因此在工程管理协调中,我们必须借助BIM这个工具实现更多更精细地管理。

4.2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施工管理创新手段

4.2.1结构施工协调管理在结构施工期间,针对复杂部分的预埋、预留洞进行三维信息模型的综合协调,展现所有的机电管线及位置关系,建筑、结构、机电在此部分的整体关系,任意剖面等,确定预埋、预留方案;避免后剔后凿,影响结构安全。进行砌筑砌块排版模拟,要求分包单位每一堵墙都进行排版;结合机电安装工程洞口留置要求。并将图纸打印张贴于施工部位。在由项目部组织召开的综合协调会中,利用BIM技术在会议中做建筑信息模型配合,针对会议上提到的部位、事项进行指认,使参与各方能直观地了解问题所在位置、问题根源,及时协调组织各方进行有效整改;建筑专业、结构专业、机电专业在具体施工时或多或少都有些变更、洽商,利用BIM技术可提前预知变更完成后对其他专业的影响及后期施工的影响,从而确定是否变更、怎样变更。

4.2.2专项方案优化管理专项施工方案实施前,利用BIM技术展现三维动态展现拟定的专项施工方法和步骤,评估此方案的优劣性,完善不足,提高施工的质量和加快施工速度。特别在常规做法较难施工的吧部位,BIM技术的全角度可剖,多视点观察等特点可以极大的将问题化繁为简。以本工程为例,医院入库出螺旋坡道,坡面为双曲面,常规图纸难以确定模架搭设高度,通过BIM技术模拟高支模搭设,可精确定位统计出每处立杆的搭设长度,保证坡道尺寸准确。

4.2.3 成本管理在具体实施中,总包及分包完善BIM的各项信息后,可有效地利用BIM技术实现工程量的统计,材料设备订货管理等,提高材料采购管理,优化成本控制。BIM软件中常用的明细表数据检索,配合excl,能够完成大量繁琐的统计工作,准确高效。随工程推进建立完全与现场实际情况匹配的真实模型,可根据各种条件进行数据引索,实现材料用量等信息的准确记录。如某工程框架柱加固均采用工厂标准化的加固件,加固件标准件尺寸分别有700~1000mm,800~1200mm,1200~1600mm等多个标准尺寸,且两个劳务队伍各自进行采购,统计复杂;由于BIM模型中框架柱按板块区域命名,能够轻易的给出明细表,并区分各家劳务单位所使用的材料详情。

5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行业内部竞争日趋激烈,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建筑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必须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将管理科学理论及时运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提升经营管理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以适应生产力发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陶峰. 建筑施工管理创新浅谈[J]. 科技创新导报,2010(17):185.

[2]杨炳城. 建筑施工管理创新问题研究[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9):194.

论文作者:陈昆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13

标签:;  ;  ;  ;  ;  ;  ;  ;  

论建筑施工管理方面的几点思考论文_陈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