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译者在文学翻译活动中应该充当什么角色?这历来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然而不同的观点对于“译者的地位”方面却是不谋而合。如今,译者的角色这个问题被再一次重提,译者的文化调解者(Mediator)角色越来越被认可。本文试图从文化交流和传播的角度对译者在文学翻译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浅析。
关键词:译者 文化调解者 文化交流
一、译者在“直译”和“意译”两种翻译策略中的作用体现
首先,笔者想说明的是Mediator这个词的中文解释,很多人用“中介者”一词来定义,笔者更倾向于“调解者”一词。因为这个词在充分肯定译者作为源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的桥梁作用(中介者)的同时,也充分肯定了译者在翻译活动这一过程中的“润色”和“再创造”作用。翻译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对文本进行解读并且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过程。故,“调解者”比“中介者”更能体现译者的主体性地位,也更能体现翻译活动中的文化平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般而言,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应该取决于原作者的意图、翻译目的、读者对象和文本类型等诸多因素。对于译者的身份问题,历来有读者、作者、文化调解者和评论者四种,不同身份的重要性也在发生着变化。对于直译而言,理论上,译者通过源语言的解读,试图以一种逐字逐句一一对应的关系,更好地再现原文,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在此基础上,翻译理论对于译者而言,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导向。译者更多程度上充当的首先是一个读者的角色,对原文进行合理的解读。其次是作者,需要用目标语背景和文化下的约束来重新组织语言文字。而文化调解者这个角色在直译的翻译策略下的作用显得相对单薄。
相反,对于意译而言,文化调解者这一作用尤为突出。而翻译理论对于译者的作用变得不是那么举足轻重了。译者经过了对语言的理解和解读,将文本意义放在目标语文本的文化背景之下,进一步加工甚至再创造,使之可以轻松得到目标语过渡读者的认同和接受,从而达到文化传播和交流的目的。然而,这种方式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处理加工后的文化解读,接近和倾向目标语国度,而源语国原汁原味的文化韵味,便存在缩减甚至抹掉的风险。从此层面而言,译者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便尤为突出,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译入国读者的文化理解和认同。
二、译者在文化交流和传播中的角色定位
二十世纪末,翻译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给翻译注入了新的活力。语言、文化、传播与翻译,对于这四者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语言的文化功能与翻译的文化功能的关注和深入研究,都给翻译和译者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自有翻译活动的历史记载以来,译者的地位经历了多重转换,从纯粹的读者到有一定主动性的写作者,从有一定自由的创作者再到主体地位的信息使者。如今,译者的地位及其重要性逐渐被翻译界认同。这种转变也让翻译研究向前迈出了一大步。如今,人们对翻译活动背后隐藏的文化问题越来越关注,传播中的文化因素,是决定翻译的一个重要因素。译者应该充分考虑到源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在识别文化语境的差异过程中,适时调控自己的文化导向,达成两种文化的和谐,做一名成功的文化调解者。文化因素是翻译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它不仅要求语言上原意重现,也包括文字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意蕴,如价值取向和作者态度。译者在翻译活动中,受制于源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的双重制约,这样一来,译者便扮演了文化调解者的角色。正因如此,这一身份的分量加重对译者自身的学养要求也严格起来。译者不仅要精通两种或多种语言,还要充分了解两种或多种文化。在尊重文化异同的基础上,了解不同文化的各自独特的特点。提高不同文化间的认识,找到不同文化间的互文性,避免文化冲突,尊重源语文化本色,同时通过翻译丰富和促进目标语文化的多样性。简言之,译者应该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政治,文化,文学。
三、结语
翻译活动就是不同文化间冲突和对话的过程,译者的作用不是使一方压倒另一方。相反,他们是作为文化的调解者出现在源语文化和目标语文化之间的对话中。译者首先要让这个对话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然后创造出使对话双方都满意的、杂合的第三文化。如此,译者是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致力于填补不同文化之间的巨大鸿沟,从而促进不同文化的相互理解,相互依存。诚然,文化多样性绝非一个可以轻易达到的境界,所以译者必须用文化道德来约束自己,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不无限地靠近这个理想的境地。
参考书目
[1]Robinson D.The Translator’s Turn[M].Baltimor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1。
[2]高小平 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多重身份[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哈蒂姆 梅森 语篇与译者[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李波 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文学翻译中译者的主体性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5]廖莉莉 从文化传播的角度看译者的文化中介者角色[D].江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6]唐鑫梅 论译者的“文化人”身份——兼评《京华烟云》的翻译[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7]余学勇 论译者作为文化调解者[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论文作者:李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7年4月总第1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5
标签:译者论文; 文化论文; 调解者论文; 语文论文; 角色论文; 目标论文; 作用论文; 《教育学》2017年4月总第1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