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国际经验及启示_培训需求论文

构建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国际经验及启示_培训需求论文

构建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保障体系论文,教育质量论文,启示论文,经验论文,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职业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也影响到职业教育的声誉和吸引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任务,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2年召开的第三届国际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大会上提出要发展高质量的职业技术教育,指出:“需要努力提升各种类型以及多种背景下开展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的质量。质量也是指职业技术教育为个人以及更广泛的教育和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的贡献”。[1]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一些教育发达国家建立了较完备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成为国际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有必要在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从而不断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一、构建具体可操作的职业教育质量指标体系

       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教育发达国家都重视制定职业教育的质量指标。2009年欧盟颁布的《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参考框架》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质量指标体系,作为成员国测量和评价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的共同指标。[2]该指标体系包括10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每一个指标都有其操作定义。指标1是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应用质量保障框架的情况。该指标主要检测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对现有质量保障框架的应用情况。指标2是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师资培训投入。该指标主要检测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对师资培训的投入情况。指标3是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参与率。该指标主要检测不同人群参与全日制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人数。指标4是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完成率。该指标主要检测不同人群职业教育与培训计划的参与者中顺利完成培训的人数。指标5是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就业率。该指标主要检测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参与者完成相关学习和培训后的就业情况。指标6是职业教育与培训所授技能的实用性以及个人和雇主的满意度。该指标主要检测两方面内容:一是学员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在工作中的实用性,技能的实用性是指所从事的行业与所学专业的对口程度;二是学员本人及其雇主对技能的满意度。指标7是社会失业率。该指标主要检测15-74岁人群中做好工作准备且积极寻找工作却没有工作的人数占劳动力市场总人数的百分比。指标8是弱势群体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比例。该指标主要检测弱势群体(包括年龄弱势、性别弱势和身体状况弱势)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情况。指标9是劳动力市场培训需求分析预测能力。该指标主要检测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对劳动力市场培训需求的分析和预测能力,包括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更新职业教育与培训以适应未来劳动力市场需求的能力。指标10是远景规划能力。该指标主要检测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规划方案,特别强调规划对弱势群体和个人发展需求的适应性。

       英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四大方面,即总体效能(overall effectiveness)、学员的学习成果(outcomes for learners)、教、学和评价的质量(quality of teaching,learning and assessment)以及领导与管理效能(effectiveness of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总体效能的评价依据是教育机构在满足学生和用人单位需求方面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成果主要通过考察学生的学习目标实现情况、所取得的进步以及对社区的贡献等方面作出相应评判。教、学与评价的质量则通过教、学的实施状况及效果、教学手段的运用、对学生指导的有效性、学生需求的满足程度等方面体现。领导与管理效能的评价指标则包括安全保卫、平等与多样化、资源管理等。[3]每一方面评价的结果分为优秀(outstanding)、良好(good)、需要改进(requires improvement)和不合格(inadequate)四个等级。每一方面评价都由三部分构成,即指导性问题、评价性陈述和评定的等级特征描述。

       俄罗斯现行职业教育标准规定学生必须具备两个素质:普通综合素质(общие компетенция)和职业综合素质(профессионалъные компетенция)。普通综合素质由几大关键能力组成,这些能力是学生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能力,具体包括:专业发展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合作能力。职业综合素质是学生将来从事某类具体的职业所必备的素质,包括利用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组织、管理、实施某职业活动,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解决职业活动中的问题等。[4]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教育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质量指标包括职业教育的参与率、完成率、就业率、教与学的质量、学生学习的成果、学生和雇主的满意度、对师资培训的投入、领导与管理效能等多个方面,其中最受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指标。

       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应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学生和社会需求的满足程度是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两大重要标准。基于这两大标准,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指标大致可以包括以下九大方面: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参与率,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参与率;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完成率;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职业院校学生的满意度;用人单位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满意度;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对师资培训的经费投入;职业院校对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的预测能力和适应能力;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的远景规划能力;职业教育与学生个人和社会整体需求的匹配度。

       二、构建以改进教学为目标的职业教育质量监测体系

       为及时监控职业教育质量,一些发达国家建立了职业教育质量监测体系。丹麦把“产出监测”作为质量战略的一个重要元素。职业教育提供者如果要得到财政专项拨款,就必须达到规定的质量目标。2003年,丹麦教育部确定了质量方面的四个优先领域:一是学生的培养质量,尤其关注学生的能力和灵活性;二是教师的技能水平,特别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和教学技能的更新;三是学校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四是院校与企业和当地社区联系的密切程度。[5]测验和考试是丹麦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一个重要措施。测试由外部考官主持以防止出现偏差。在基础职业教育领域,学生必须参加最终的职业技能测试,来自产业界的代表担任外部考官。测试保证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水平达到相关要求。发表年度资源报告是丹麦实施质量监测的重要方式。年度资源报告与丹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持续发展相关,是一种收集系统化数据的方法。年度资源报告为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提供了一个系统的监测方法,用数据材料证明教育输入、过程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报告还包括描述性的元素,以便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描述其质量保障策略和措施。

       美国2006年8月颁布实施的《卡尔·帕金斯生涯与技术教育法》(Carl D.Perkins Career and Technical Education Act of 2006,Perkins IV)要求联邦和州政府合作制定具有挑战性的技能标准,为学生获得高要求、高技能和高工资的职业做好准备。该法对州政府实施职业教育质量监测提出了方法、指标等方面的建议,并要求各州定期上交质量监测报告。[6]美国联邦政府督促各州从教育成就、完成率、向中等后教育和劳动力市场过渡、参与工作本位学习情况等四个方面对生涯和技术教育的实施质量进行监测。为了评价州政府在职业教育发展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在查阅相关文献并听取州管理人员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联邦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办公室为州政府编制了一份自我评价量表,供州政府评价自身对帕金斯法相关条款的执行情况。量表包括6个领域、30个指标,即管理、地区应用、技术准备、特殊人群、财务责任和问责。每一指标都被细化为可操作的活动和任务,如果这些活动持续进行,就表明职业教育项目正以较高的质量实施。[7]

       澳大利亚从背景、参与、资源、产出和结果等方面对职业教育质量进行监测,提出要根据指标体系定期报告职业教育发展状况,及时记录职业教育与培训的结构变化与实施情况,根据指标体系收集数据并使之透明。

       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对职业教育质量的监测是全程、全方位的。既有对教育输入的监测,也有对教育过程、教育输出的监测;既有对投入资源的监测,也有对产出结果的监测。其中,学生的培养质量、教师的教学水平是监测的重点。

       对职业教育质量的动态监测是及时掌握教育质量信息并针对问题进行改进的有效方式。我国举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质量的动态监测需分层、分类,既要有国家层面的监测,也要有省级、市级层面的监测;既要有院校内部的自我监测,也要有院校外部的监测。不同层级、不同类型监测的侧重点可有所不同。国家层面的监测重点在宏观监测,关注职业教育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程度、与社会成员发展相适应的程度;省市级层面的监测重点则在中观监测,关注区域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程度、与当地学生需求的吻合度。院校内部监测的侧重点应放在学生的满意度、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成果、教师的教学和技能水平等;院校外部监测的侧重点则应放在学校领导和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学校的总体效能和改进能力、院校与企业和社区联系的密切程度等。

       三、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为保障职业教育质量,一些发达国家改变以往以问责为目的的质量评价,建立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英国教育标准局(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tion,Ofsted)制定了统一的评价标准即共同评价框架(the Common Inspection Framework),[8]它既是督导评价(外部评价)的依据,也是职业院校开展自我评价的依据。该评价框架主要由两部分内容构成:评价原则和统一的评价工作安排。职业院校开展的自我评价和教育标准局组织的外部督导评价构成英国职业教育质量的内外部评价。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在新的教育评价体系中突出了自我评价的地位。自我评价已成为英国职业教育机构以自我监控、自我改进、自我发展为目的的评价方式。自我评价程序主要包括:相关证据/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评价等级的确定、评价后的信息反馈工作、自我评价报告的撰写、改进行动方案的制订和评价后改进工作等。自我评价注重连续的过程性评价,注重精确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评价证据的收集紧紧围绕与学生学习和发展相关的五个关键问题进行,即学习者学业成就如何?教学和培训效果如何?教学项目和教学活动符合学习者的利益和需求吗?学习者获得指导和帮助状况如何?在提升学业成就和帮助学习者方面的领导和管理效度如何?自评报告的内容也须涉及这五个关键问题,且要对每一个关键问题作出评价判断。外部评价通过发现院校的优势以及需要改进的领域,突出亮点与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改进意见与建议。外部评价结果以评价报告的形式公开发布在英国教育标准局的网站上。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于2012年3月发表了题为《面向所有人的技能》的报告,提出职业教育与培训改革计划。[9]根据报告提出的改革计划,澳大利亚将从2014年开始在新建立的“我的技能”网站上为每一位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学生提供“独特学生鉴定”(unique student identifier)。“独特学生鉴定”是记录学生自身培训经历的唯一官方凭证,它相当于培训的电子档案,跟踪记录学生一生中在不同教育和培训机构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情况。“独特学生鉴定”全面实施之后,学生在不同时期、不同场所接受的职业教育和培训都可以得到详细记录和相应认可,因此学生选择、转换职业培训课程或培训机构的过程将更加便捷。此项举措将惠及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各利益相关者尤其是学生。通过“独特学生鉴定”,学生可以展示自己所有的培训记录和学习成就,企业可以招聘到合适的雇员,政府也可以更好地掌握整个培训市场的信息,从而对职业教育和培训进行有效管理和质量监控。

       可以看出,发达国家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由外部评价和院校的自我评价构成,以院校的自我评价为主,院校自我评价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无论是外部评价还是内部评价,都把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最重要的评价标准,都非常注重对职业教育输出质量的评价。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内外部质量评价体系是保障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自我评价是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障的基础,外部评价的重点是确保职业院校自我评价的有效性和自我改进能力的提高。职业教育的外部质量评价需做到评价理念的先进性、评价标准的统一性、评价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评价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性、评价证据的原始性和真实性。由于职业院校是提高教育质量的责任主体,自我评价在教育质量评价中处于更重要的位置。我国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可逐步从以往的侧重外部评价转向侧重院校内部的质量评价,使院校内部的质量评价成为常态,让职业院校内部的全体成员参与到质量评价过程中,培养他们对提升质量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职业教育质量,归根到底是培养人才的质量。因此,科学的职业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有赖于两大要素:一是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质量观,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充分和自由发展作为学校的价值追求;二是在职业院校内部形成重视质量的文化,让提高质量成为全体师生的自觉追求。

       四、建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合作交流机制

       《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参考框架》从欧洲层面、成员国层面以及提供者层面规定了利益相关者在促进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方面的义务,建立了质量保障循环模式,并以开放式协调的形式,组织利益相关者参与相关工作。该框架倡导发挥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积极作用,在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师资培训、制度建设、学生就业等方面给各方以话语权,加强各方的交流与合作。此外,框架强化劳动力市场对职业教育的作用,要求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保持良好沟通,根据企业反馈的质量信息及时改进教学。

       丹麦在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过程中,形成了教育部、社会合作伙伴、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企业、学习者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质量保障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各主体责任明确,通过互动合作共同保障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例如,企业参与相关政策和计划的制订,也通过校企合作对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监督。

       英国无论是自我评价还是外部评价,评价的通知一开始就下达给全体教职工、学生和相关雇主,采取的是一种全纳的方法。“员工发展日”的设立便是很好的例证。专门的培训机构在这一天对员工开展培训,以增强其评价意识,使他们主动融入到自我评价活动中。在外部评价中,评价人员通过电子邮件、个别访谈、电话访谈和现场实地考察等形式使雇主、学生参与到评价活动中。

       参与俄罗斯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外部评估的人员不仅包括政府行政人员,也包括雇主、学生家长、教育界的代表。社会人员作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的评估权利受到相关法规保护。俄罗斯联邦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中等专业学校)国家认定条例》规定,参与国家认定的人员由认定机构确定,不仅包括俄罗斯联邦主体行政机构的代表,还包括中等职业教育机构的领导、社会组织和国家-社会联合会的代表。[10]社会各界力量参与评估可以让各利益相关方充分行使对教育质量的监督权。

       可以看出,教育发达国家在构建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过程中非常重视各利益相关者的作用,强调质量保障主体的多元化,明确各质量保障主体的责任和义务,并通过多种方式建立各保障主体之间的合作关系,为质量保障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

       质量保障的顺利开展有赖于各保障主体的通力合作。因此,我国职业教育质量保障需要政府、职业院校、企业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参与,明确各个主体的权利和责任,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作用。政府负责制定国家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总体规划和政策,负责对职业教育和培训进行宏观管理。职业院校在实施职业教育和培训时,应对其教育与培训质量进行自我监测和评价,并及时作出改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可通过三个途径:第一,参与职业教育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的制定;第二,参与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参与职业教育的质量监测和评价;第三,提供关于职业院校毕业生质量的反馈信息。职业院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直接见证人和受益人,应充分发挥其在质量监测和评价中的重要作用。学生发出的声音以及毕业生的表现可以为职业院校改进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益的反馈信息。因此,职业院校需树立民主办学理念,认真倾听学生对办学的意见和建议,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观察。为促进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政府相关部门还可以搭建质量保障交流与研讨的平台。

       五、建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信息公开机制

       欧盟通过“欧洲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专门网站,及时报道质量保障相关活动,更新成员国职业教育与培训的质量信息。欧洲统计中心也通过数据的收集与发布,参与职业教育与培训质量保障过程。评估结果和反馈信息的公布有利于增加评估过程的透明度,促进反馈信息的有效利用。

       英国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评价内容、方法和程序都向学校、行业和社会公开。评价的结果在评价结束后按照规定的期限公开发布在网上。所有对教育质量感兴趣的组织和个人都可以从国家教育标准局的官方网站上获得关于某一学校的评价报告。

       丹麦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策略之一是透明和公开。所有机构都必须在其网站上发布课程和教学信息,包括教学价值观、教学实践、学生各个科目的平均成绩等。此举旨在为利益相关者和公众提供关于教育和培训机构的信息。法律还规定培训机构必须公布所有与教学质量相关的信息。

       俄罗斯联邦教育管理机构在职业教育机构提交材料的基础上,创建了国家认定的中心数据库,中心数据库包含教育机构的所有信息。2011年颁布的俄罗斯《教育活动认可条例》规定:将职业教育机构的质量信息上传到该机构的官方网站上,保证信息的开放性,方便对此有兴趣的人了解该机构的教育质量。[11]质量信息的公开有利于教育消费者了解和监督职业教育机构的教育质量,帮助教育的潜在消费者做出是否选择此教育机构的决定。

       美国于2005年启动“数据质量计划”,旨在建立全国性的教育数据库包括职业教育数据库,数据库对职业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开放。[12]凤凰和亚特兰大地区的数据质量研究机构在题为《提高数据质量:定义数据质量标准》的报告中指出:在职业教育评价领域存在测量方式不统一的现象,这使获得的数据缺少可比性。测量方式的统一是实现数据标准化的第一步,数据的标准化也是数据高质量的必然要求。该报告为有效且可靠的数据搜集提供了质量标准。[13]美国职业与技术教育学会正在开展一个“建立认证交换机制”的试点项目,试图实现行业认证机构和教育系统之间的数据互换,并提出了建立数据共享的标准和指南、建立国家数据交换机制等行动步骤。

       从2012年开始,澳大利亚联邦政府及各州和领地政府着手建立“我的技能”网站,到2014年完全建成。该网站实际上是一个公共信息库,提供关于培训机构、课程、培训成果、费用、资助情况等信息,同时也有当地就业信息的链接,雇主和学生可从中做出培训选择,政府和培训机构要不断更新网站的信息。

       可以看出,教育发达国家把透明与公开作为质量保障的重要策略,非常注重职业教育质量信息的公开。公开质量信息是为了让公众了解和监督职业教育质量。通过建设质量保障数据库、质量保障网站等途径,教育发达国家形成了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信息公开的平台,也为公众了解质量信息、参与质量保障提供了路径。

       职业教育质量信息的公布有利于增加质量保障过程的透明度,促进反馈信息的有效利用。我国在促进职业教育质量信息的公开方面,有必要创建有效的沟通与服务平台。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建立信息公开制度,规定职业教育质量信息公开的程序;其次,加强信息载体建设,建立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专门网站,准确传递社会所需的质量信息;第三,建立职业教育质量数据库并加强对数据库的管理。数据库建设和管理是职业教育质量保障的基础性工程。我国可启动职业教育质量数据库建设计划,建立标准化数据的采集、整理、共享和交换机制。

标签:;  ;  ;  ;  ;  

构建职业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国际经验及启示_培训需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