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华 孙贤兵 李丹
华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南 414200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治疗方案在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上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6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0例,实验组利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进行治疗,同时两法均给予支持疗法,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282/3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33%(256/300)(=12.16,P=0.0005);实验组体征及症状消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更昔洛韦在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面要明显优于热毒宁。
关键词:手足口病;小儿;临床治疗;治疗效果
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传染性疾病,以婴幼儿为主要感染人群,以肠道病毒性损伤为主,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口腔炎症、手脚皮疹等,严重者可继发心肌炎、肺内积水,特别严重者可导致小儿死亡,需尽早明确诊断,给予切实有效的治疗和防控措施,促使患儿尽快消退体征及症状,有利于预后[1-2]。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600例,利用热毒宁和更昔洛韦两种药物进行治疗,比较其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手足口病患儿6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0例。实验组年龄8个月-5.5岁,平均年龄(3.17±0.30)岁,初次发病210例,再次发病90例;主要临床表现,发热160例,咳嗽140例,恶心呕吐18例,易惊27例,其他13例。对照组年龄1-6岁,平均年龄(3.35±0.27)岁,初次发病160例,再次发病140例;主要临床表现,发热220例,咳嗽32例,恶心呕吐18例,易惊27例,其他13例。对比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信息收集
所有患儿家属均在入院后填写信息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患儿年龄、身高、体重、喂养习惯、分娩方式、过敏史、家族史、居住地、日常接触人群等方面信息;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分析感染诱因,给予针对性防控措施。
1.2.2治疗方法
实验组利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每次给药,更昔洛韦(国药准字H20051937,山东凤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5mg/kg,静脉滴注,2次/d,持续3-5d。对照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进行治疗:热毒宁注射液(国药准字Z20050217)10-15ml,5%葡萄糖注射液200ml混匀,静脉滴注,30-60滴/min,1次/d,持续5d;两组同时给予支持疗法,主要包括营养神经药物,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清淡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给予(半)流食;若小儿体温过高,则给予物理降温,抗生素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保证体温处于正常范围内[3-4]。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观察指标包括治疗效果、症状及体征消除时间。治疗效果标准[5]:(1)显效,疱/皮疹结痂,其余临床表现完全消失,体温恢复至正常范围内。(2)有效,体温≤37℃,多数疱/皮疹结痂。(3)无效,所有临床表现改善不明显,甚至加重。总有效为显效及有效总和。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选择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以()及百分比(%)分别表示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利用t检验及检验,当P<0.05,提示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效果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4.00%(282/3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33%(256/300),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12.16,P=0.0005),详见表1。
2.2实验组和对照组症状或体征消退时间
实验组体征及症状消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手足口病属于小儿常见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胃肠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染,以口腔、手足处出现溃疡和斑丘疹为典型临床表现,特别严重者甚至可继发心肌炎、肺水肿及脑脊髓炎等诸多严重后果[6],需尽早明确其传播途径、传染源,采取针对性处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遏制病情进展。据文献报道,手足口病传染性较强,可在局部暴发式流行,尤其是小儿机体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抵抗力较弱,比较容易受到感染[7]。
彻底消毒小儿日常接触玩具、衣物、日用品和居住环境,保证居住空间整洁、通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避免与手足口病患儿或病毒携带者接触,能有效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一旦发现感染或病毒携带者,需立即隔离,专门治疗,规避较差感染。手足口病可通过中西药抗病毒、对症治疗等方式改善临床表现[8];本次研究中,两组均同时给予支持疗法、物理降温;实验组给予更昔洛韦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热毒宁静脉滴注,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且症状及体征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表明,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治疗,给予更昔洛韦较热毒宁更有助于尽早缓解临床表现。但在临床实际中,还应注意患儿的个体化差异,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促使患儿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黄建昌.探讨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预防与控制措施[J].医药前沿,2016,6(17):359-360.
[2]袁凤莲.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途径、预防方法及控制措施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a4):306.
[3]王云峰,于世娟,程颖东,等.小儿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3):28-29.
[4]殷方明.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1);191,193.
[5].熊颖.手足口病病毒抗体喷剂对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7,38(S1):259-260.
[6]王慧琴.热毒宁联合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及对患儿肝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9(4):312-314.
[7]刘惠,苏小元,杨森评.2010-2016年重庆市渝北区幼托儿童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8,34(5):458-460.
[8]次仁德吉.浅析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染、治疗与预防[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6):225.
论文作者:张志华,孙贤兵,李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2
标签:手足论文; 实验组论文; 小儿论文; 患儿论文; 对照组论文; 体征论文; 治疗效果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6月18期论文;